气囊式食管、胃吻合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313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囊式食管、胃吻合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食管手术后,缝合时的吻合支具。
在食管癌、贲门癌的传统手术中,手术后的食管、胃吻合是在常态下端端吻合。于由吻合口两端口的口径不尽相同,且胃壁与食管壁的厚度与张力不也相同,缝合中常有粘膜对合欠佳,缝合难度大,往往针距不匀,且常伴有拉皱现象,影响患者缝合部位的愈合。
本实用新型气囊式食管、胃吻合支具的公开旨在针对上述食管、胃端端缝合中的难点而提供的一种在缝合过程中可使不同口径的食管、胃的缝合端口径一致,从而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缝合质量。
一种气囊式食管、胃吻合支具,由带有侧孔1,引流口5及引流管腔7的引流管6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管6的不带侧孔1的外壁周围覆套有一个与充气管3连通的充气胶囊2,且充气胶囊2的两端口与引流管6的外壁密封固定。
根据以上所述的一种气囊式食管、胃吻合支具,其特征还在于充气管3不与充气胶囊2连通的一端带有进气接口4,进气接口4与引流管6上的引流口5的开口为同一方向,距进气接口4一定距离到与充气胶囊2连通的进气管3或置于导流管6的内外壁之间,或固定在与其接触的引流管6的外壁上。
附图为气囊式食管、胃吻合支具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1为气囊式食管、胃吻合支具结构示意图,其中;1--侧孔2--充气胶囊3--充气管4--进气接口5--引流口6--导流管7--引流管腔图2为
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其中1--侧孔2--充气胶囊3-充气管4-进气接口5-引流口 6--导流管7--引流管腔结合附图,叙述本实用新型气囊式食管、胃吻合支具的实现过程选用一长度、管径与十二指肠引流管一致、且一端部为椭圆状封口的医用硅胶管一根,在封口端的端部中心位置及距封口端一定距离的硅胶管的管壁上开上数个外口大内口小并且透过硅胶管壁管的小孔数个这些透过硅胶管管壁的小孔便是侧孔1。硅胶管未封口的一端口径稍大,这个稍大的口径便是引流口5。选用一厚度、内径和长度适当的薄乳胶囊一段,再选用细软管一根,细软管一端口径稍大,将细软管直径小的一端距薄乳胶囊一端适当距离置于薄乳胶囊内,其置入结合部位密封,选用的薄乳胶囊就是充气胶囊2。细软管便是充气管3,充气管3口径稍大的一端的端口为进气接口4。把置入充气管3的充气胶囊2从导流管6带有侧孔1的一端套入导流管6的壁外,使充气管3的进气接口4与导流管6的引流口5的开口方向一致,当充气胶囊2不带充气管3的一端套入到稍过导流管3上的侧孔1时,充气管3的进气接口4与导流管6的开口端基本处于同一平面,这时可将套在导流管6外壁上的充气胶囊2两端的内壁密封固定在导流管6的外壁表面,同时将细软的充气管3也固定在引流管6的外壁上(距其进气接口4近处可稍留一段不固定在导流管6的外壁上,以便使用时充气、放气方便)。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有其他方案,可以把充气管3部分埋设在导流管6的内外壁之间,只需将与充气胶囊2连通的一端小口透过导流管6的外壁即可,再把套入导流管6的充气胶囊2避开导流管6上的侧孔1遮住透过导流管6外壁的充气管3的小口,将其两端的内壁密封固定在导流管6的外壁表面即可。套在导流管6外壁上的充气胶囊2与导流管6的密封固定也可采用捆扎法。
实施例选一长度、管径与十二指肠引流管一致,且一端为椭圆形封口,另一端口不封且口径较大的医用硅胶管一根,在封口端的端部中心位置及距封口端10厘米处的硅胶管的管壁上开上数个外口大内口小的透过硅胶管管壁的小孔数个,这些透过硅胶管管壁的小孔便是侧孔1,硅胶管大口径的一端为引流口5,这根一端带有侧孔1,一端为引流口5的硅胶管便是导流管6,导流管6内的空间便是引流管腔7。选取一长度(可较导流管6短18厘米左右)、壁厚、内径适当的细软管一根,其中一端口经稍大,这根细软管便是充气管3,其口径稍大的一端为进气接口4(实际上选用常规用于病人点滴用的与插入病人血管的针头相连接的细管,去掉针头即可,但长度应合适)。将充气管3的进气接口4与导流管6的引流口开口朝向一致,其两开口基本处于同一平面,距进气接口4一定距离将充气管3平行固定在导流管6的外壁上,充气管3不带进气接口4的一端可置于导流管6的内外壁之间,具体做法在充气管3不带进气接口4的端部与导流管6重叠部位较短的合适长度范围内,用刀片将导流管6的外壁沿其选定的长度方向挖一深度适当,但不透过导流管6的管壁的沟槽,将处于这段沟槽上的充气管3固定在沟槽内,使充气管3处于沟槽外部的壁面与导流管6的外壁尽量呈同一弧面。但充气管3处于导流管6沟槽内的这一段的端部应伸出导流管6上的沟槽,用刀片将伸出部分去掉,使其端部开口处于导流管6的外壁的壁面上。再把一个10厘米长的薄乳胶质充气胶囊2从导流管6的带有侧孔1的一端套入到导流管6的外部,待套入端盖住充气管3在导流管6外壁上的小口时,充气胶囊2的另一端也不再遮盖导流管6上的侧孔1,此时可将充气胶囊2的两端的内壁密封固定在导流管6的外壁表面。通过充气管3的进气接口4充气试验,如不漏气,便可使用。
临床应用及效果临床使用按常规放置,代替十二指肠引流管。术中吻合时将气囊段提到吻合口,对合吻合两端后充气,气囊膨胀到一定程度将食管端和胃端充分舒展对合后再行吻合,吻合毕即可放气,将管再送入胃腔行胃液引流减压。经临床较大量应用证明,吻合针距均匀。无拉皱现象,效果满意。
优点;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2、可兼作食管、胃吻合术具与十二指肠引流管用,简化操作,便于使用,不额外增加病人痛苦。
3、可使吻合口端充分对合,降低吻合技术难度,提高吻合质量。
4、充气后使吻合口操作免受胃液返流造成的污染,使术野清晰,且减少感染机会。
权利要求1.一种气囊式食管,胃吻合支具,由带有侧孔1、引流口5及引流管腔7的引流管6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管6的不带侧孔1的外壁周围覆套有一个与充气管3连通的充气胶囊2,且充气胶囊2的两端口与引流管6的外壁密封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囊式食管、胃吻合支具,其特征还在于充气管3不与充气胶囊2连通的一端带有进气接口4,进气接口4与引流管6上的引流口5的开口为同一方向,距进气接口4一定距离到与充气胶囊2连通的一端的进气管3或置于导流管6的内外壁之间,或固定在与其相接触的引流管6的外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外科手术食管、胃吻合时用的一种带有充气胶囊的支撑用具。本实用新型气囊式食管、胃吻合支具是在传统的十二指肠引流管的不带侧孔的中部合适部位覆套上一个带有充气管的充气胶囊,术前常规放置,术中吻合时将充气胶囊段提到吻合口,对合吻合处两端后充气,胶囊充气后膨胀将吻合端充分舒展,操作人员视线清晰,吻合针距均匀,无拉皱现象,有利于患者康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有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A61M27/00GK2335574SQ9822030
公开日1999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1998年2月15日
发明者刘洪林, 王本龙, 孔平, 蒲斌, 李朝战, 王丕杉, 李金来, 叶广华, 张新红 申请人:王本龙, 刘洪林, 孔平, 蒲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