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病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16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肛肠病治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大肠肛门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俗有“十人九痔”之说;妇科外阴炎、阴道炎等疾病在临床诊疗中亦较为常见。
我国中医传统治疗的方法是将中草药投入大锅中进行煎煮,然后将沸腾药液盛入“脸盆”中分发给病员,趁热气大量挥发时对患部进行“熏疗”,等药液降至温和时,再将患部浸入药液中进行一定时间的“坐浴治疗”。
上述传统治疗方法,历经千年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有效的。但是,在中草药煎煮过程中,对于治疗疾病有效果的中草药挥发物被大量散失掉,从而不同程度上降低了药物效果;当煎煮好的沸腾中草药液盛入“脸盆”中之后,由于加热源被切断,药液“蒸发”程度大大减弱,使“熏浴”治疗过程流于形式,疗效明显降低。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这种“一锅粥(指药液)、众僧(指病员)分”的方式不能“因人而宜”,因具体症状而宜,难以有区别地适用于各个不同症状的每一个具体病员,实需亟待改进。
上述传统治疗方法中,药物“坐浴”是非常至关重要的治疗环节。千百年来,病员都是将患部没人盛有药液的“脸盆”中,进行一定时间的“坐浴治疗”。但是“脸盆”中的药液温度不能保恃恒定,适宜治疗的药液温度持续时间往往较短,特别是冬季尤为明显;当药液温度偏高或偏低时,患部创伤口对温差的反映非常敏感且痛苦,导致许多患者仅“蜻蜒点水”式地将“坐浴”这一极为重要的治疗环节走过场,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上述传统方法中“坐浴”治疗阶段结束时,由于患部较长时间地被药液浸泡,导致了创伤口“涨发”,此刻擦揩时,患者感到非常痛苦,特别是高血压、肥胖病患者或老年人“坐浴”后,半站立姿势揩净患部非常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我国中医治疗肛肠及外阴疾病传统方法提供一种既能适合每一个病员不同症状、又能集中草药煎煮、熏浴治疗、药液冲洗治疗及热风烘干于一体的治疗器械。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其发明目的的。
在高度方向上,经过加深的医用搪瓷大便器筒体3的内底部,水平设置一个可控温的电加热管4和药液排出孔8;在紧贴电加热管4的上部,设置一个网眼密度较高的可活动式的金属中药篓5;在高于正常药液面之上的筒体3后侧,设立一个冷暖风进口7,由冷暖风机9提供冷暖风源;同时,在高于正常药液面之上的筒体3的内筒壁正前端和正后端,分别设置前药液冲洗喷咀2和后药液冲洗喷咀6,其冲洗治疗药液均由药液泵10供给,上述各部件相互组合后,从而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部件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下面结合
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将医用搪瓷大便器的深度适当增加,其筒体3的上口高度以适于老年、肥胖病患者及高血压病员在治疗时起坐为宜。
为了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给上述筒体3的上口坐孔配置一个紧密的活动座盖1。当消毒灭菌时,将其与筒体3紧密盖紧;当正常治疗时再将座盖1取下。
在这个特定的搪瓷大便器筒体3的内筒底部,水平设置一个可控温的电加热管4,以满足对筒体本身的消毒灭菌和对中草药的煎煮及药液恒温加热之用。
在电加热管4的上部,设置了一个网眼密度较高的金属网状活动中药篓5,易于方便地放入中草药进行煎煮及对药渣的取出清理;中药篓5的上口远高出正常药液面,以防止中草药漂浮溢出。
在筒体3的正常药液面之上后侧筒壁部位,设置一个冷热风进口7。当进行“药物熏浴”的初始阶段,蒸汽温度较高,患部无法接受时,可启动冷暖风机9送入冷风,以降温使蒸汽温和,以适于“药物熏浴”治疗。
冷暖风机9具有既能送出冷风(常温),又能在启动加热丝后送出暖风的双重功能。当药物“熏浴”时送入冷风降温;当药液冲洗结束时,送入暖风以烘干肛门或外阴患部。
在筒体3的上部正前端和正后端,分别设置有前药液治疗冲洗喷咀2和后药液治疗冲洗喷咀6,喷咀角度均可根据患者需要进行适度调节;前后喷咀所需之冲洗药液均由药液泵10从筒体3的底部药液孔8汲取供给。
当患者需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先将所需中草药放入药篓5中,然后置于筒体3内电加热器4之上,再注水至正常液位,盖上清毒盖1后接通电源,进入药液煎煮过程,且本器皿同时进行二次消毒,药液沸腾后调小电加热器继续煎煮。
当药液煎煮阶段完毕时,打开消毒盖1,稍后打开冷暖风机9送入冷风,调节药液蒸汽温度至适宜,患者将臀部置于坐孔上进行“药物熏浴”治疗。此过程期间,电加热管4和冷热风机9间断交替运行,以保持“药物熏浴”治疗的汽温适宜,直至全过程结束。
“坐浴治疗”须当药液温度降至适应时,由药液泵10、前药液冲洗喷咀2和后药液冲洗喷咀6共同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坐浴治疗”,改革了以往将患部浸入药液中的浸泡治疗,成为前后药液喷咀的动态冲洗治疗,药液利用率比现有方式大大提高;同时可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选择单一前冲洗治疗方式或单一后冲洗治疗方式或前后双冲洗治疗方式。为了减轻病员患部痛苦,确保坐浴治疗药液温度相对恒定,此间可间断启用电加热器4,以适当地对药波进行保温。
当上述治疗过程完成后,病员可启动冷热风机9送入暖风,经热风口7吹敷忠部,直至烘干舒适为止;此后,可取出药篓5清理药渣,并通过药液排出孔8将废药液排出。
本器皿的自身消毒灭菌是防止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关键环节。当冲净药液残液后,向桶内放入适量清水,扣上消毒盖1,启动电加热器4,保持连续煮沸60分钟,然后待其自然冷却即可。煮沸期间,间断启动药液泵10以对管路进行消毒。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电器开关均集中在手擎式控制开关板上,便于患者随时操纵使用;为保障人身安全,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漏电保护器装置及可靠的接地线;为方便移动使用,本装置可在底盘上安装万向轮,如图3所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适合不同症状、又能集煎煮药物、熏浴治疗、冲浴治疗及烘干为一体的优点,为我国传统方法治疗肛肠病及妇科外阴病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的新型治疗器械。
权利要求1.一种肛肠病治疗器,包括一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为一高度加深的医用搪瓷大便器筒体(3),在其内底部水平设置一个可控温的电加热管(4)和一药液排出孔(8);在紧贴所述电加热管(4)的上部,设置一个网眼密度较高的可活动式的金属中药篓(5);在筒体(3)的高于正常药液面之上的后侧,设立一个冷暖风进口(7),由一冷暖风机(9)提供冷暖风源;同时,在所述筒体高于正常药液面之上的内筒壁正前端和正后端,分别设置一前药液冲洗喷咀(2)和一后药液冲洗喷咀(6),其冲洗治疗药液均由一药液泵(10)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肛肠病治疗器,其特征在于该治疗器所涉及的电器开关均集中在一手擎式控制开关板上;并且还设有漏电保护器装置及可靠的接地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肛肠病治疗器,其特征在于该治疗器可在底盘上安装万向轮,以方便移动使用。
专利摘要一种肛肠病治疗器,在一大便器筒体的内底部设置一可控温的电加热管和药液排出孔;在紧贴电加热管的上部设置一个网眼密度较高的中药篓;在高于正常药液面之上的筒体后侧设立一冷暖风进口,由冷暖风机提供风源;在高于正常药液面之上的筒体正前端和正后端分别设置前药液冲洗喷嘴和后药液冲洗喷嘴,冲洗药液由药液泵供给。其适合不同症状,又能集煎煮药物、熏浴治疗、药液冲浴治疗及热风烘干为一体,为治疗肛肠病及妇科外阴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治疗器械。
文档编号A61H35/00GK2403411SQ9921353
公开日2000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9日
发明者宋太平 申请人:孙遂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