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回归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82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近视回归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近视治疗眼镜。
在本实用新型完成之前,治疗近视的专利产品有明目器,理疗眼镜,视力回归镜,视力矫正训练器,近视防治仪等。基本上属于外力压迫眼球法,雾视疗法,望远疗法等范畴。明目器(中国专利号ZL 90209005.4,公告日1992年1月1日)是靠气压按摩眼球,属于外力作用,而且短期的按摩疗效很快被繁重的近眼作业所抵消,实际效果不理想。理疗眼镜(中国专利号ZL 92219991.4,授权公告号CN2135789Y)采用雾视疗法和小孔增视原理组合而成,当近视患者透过凸透镜片作业时,破使睫状肌产生反方向调节,从而起到放松作用,但由于调节与辐凑关系极其密切,而雾视疗法并未改变辐凑作用,故此放松作用较弱,其治疗效果仍不乐观。视力回归镜(中国专利号ZL 95201944.2,授权公告号CN2229244Y)利用光楔的折射作用使辐凑作用大幅度降低,从而带动了调节放松,但在近眼作业时,较大的光线散开度却要求调节增加以保证成象清晰,故易造成调节与辐辏的冲突,同样并未真正做到使调节放松。近视防治仪(中国专利号ZL96207624.4,授权公告号CN2246501Y)采用望远的方式防治近视,但其疗效同样易被繁重的近眼作业所抵消,远未达到治疗量大于用眼量这一有效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点,其镜片由光楔与透镜叠合而成,利用光楔的折光作用和透镜的聚光作用来降低辐凑和调节以治疗近视的眼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镜片为光楔加透镜叠合而成,基底朝内放置。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切断了视近源,代之以望远锻炼。而望远可以使睫状肌产生反方向的松弛力,同时具有学治同步的特点,真正实现了治疗量远远大于用眼量这一有效治疗条件,使眼睛有充分的时间调整自己,睫状肌的松弛力会使晶状体的屈光度降低,并进而作用于眼球使眼轴长度逐渐缩短,令视力向其反方向——远视方向发展。由于本治疗法属于依靠内力从根本上进行治疗,故周期短,疗效好。


图1为光楔和凸透镜叠合而成的镜片截面剖视图;图2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中1为镜架,2为镜片。
图2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两镜片(2)的基底朝内放置于镜架(1)中。
由于双眼的辐辏作用与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即关系密切,又各自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视物距离愈近,辐辏作用就愈强,睫状肌也愈紧张,长时间如此,便会形成假性近视。若再继续如此下去,睫状肌的紧张力便会促使眼轴慢慢地变长,从而形成真性近视。对于视力正常者,当进行近眼作业时,佩戴本眼镜后由于视神经强烈的合像功能及视清本能,利用光楔的折光作用可大幅度降低辐凑,使双眼视轴平行的同时,凸透镜又将位于焦点处的视标所发出的散开光线转变为平行光,以使调节减小,从而使双眼真正处于望远状态。对于近视患者来说,鉴于近视程度各不相同,为了看清目标,透镜可以是凸透镜或凹透镜以保证清晰成象。当双眼由视近转为望远时,睫状肌亦由紧张而转为放松并进而产生反方向松弛力。对于假性近视,可迅速解除睫状肌的痉挛状态,短期内治愈假性近视;而对于眼轴已变长的真性近视来说,这种松驰力长期作用的结果亦会使眼轴逐渐变短,恢复其正视状态,从根本上治愈真性近视。由于本视力回归镜可直接促使眼球自身的肌肉进行调节,不但容易达到睫状肌反方向调节这一效果,而且还可调节望远的程度来控制睫状肌的反方向调节幅度。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望远与看清这一对矛盾。为了增加疗效,当视标相对较远,如看电视、黑板时,可佩戴光楔顶角的度数及透镜的屈光度相对更小的眼镜以达到望更远的目的,从而加大远视力锻炼的时间与强度,使近视恢复得更快。
权利要求1.一种近视回归眼镜,两镜片[2]分别放置于镜架[1]中,其特征是,镜片[2]为光楔与透镜叠合而成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回归眼镜,其特征是,两个镜片[2]厚的一侧均朝内放置于镜架[1]中。
专利摘要本近视回归镜提供一种镜片采用光楔与透镜的合成体,通过光楔基底朝里的放置方式来治疗近视的眼镜。利用光楔的折射作用,透镜的聚光作用,同时借助于双眼的融像功能及视清本能,使得近眼作业时,双眼处于望远状态,从而带动调节放松,并进而促使睫状肌产生反方向的松弛力,以提高远视力的方式来治疗近视。本实用新型切断了视近源,并代之以望远锻炼,学治同步,真正实现了治疗量远远大于用眼量这一有效治疗条件。
文档编号A61F9/00GK2367279SQ9923459
公开日2000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5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5日
发明者李书印 申请人:李书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