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86900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导管。
【背景技术】
[0002]导管用于插入血管内、体腔内从而使导管前端部到达目标部位,例如,进行治疗用药剂的注入、诊断用造影剂的注入。因此,需要使构成导管主体的轴沿着预先导入的导丝在体内的复杂地分支的血管内、体腔内选择性地前进。
[0003]近年来,随着诊断装置的发展,进一步发现末梢的小肿瘤开始成为可能,所以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使导管在末梢的弯曲的血管内前进的情况变得更多,需要导管不对血管施加负担的顺畅的到达性。为了提高导管相对于末梢血管的弯曲的追随性,优选导管的前端尽可能地柔软,但另一方面,为了使导管在血管内行进,还需要可以将来自手边侧的推入力有效地传递到前端侧。因此,迫切要求一种导管前端部柔软,并且沿着从前端到手边的方向变硬的导管。
[0004]为了实现这样的要求,以往提出了一种具备轴的导管,所述轴具有:前端侧的细径部、基端侧的粗径部和在细径部与粗径部之间设置的沿着朝向前端侧的方向外径变小的锥形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2-29872号公报)。根据具备这样结构的导管,由于沿着从基端部朝向前端部的方向轴的外径变小,所以存在下述优点:可以一边在前端侧获得高的柔软性,一边确保手边侧适当的硬度。

【发明内容】

[0005]然而,在导管中,优选是能够获得良好的操作性以便于可以将导管插入血管内并使其在血管内顺利地行进,如果可以将来自手边侧的推入力更顺利地传递到前端侧,则大大有助于操作性的提尚。
[0006]考虑到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沿着轴的轴线方向柔软性进行变化的导管中,可以将来自手边侧的推入力顺利地传递到前端侧,由此可以提高操作性的导管。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具有管状的轴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具有:构成所述轴的前端侧的细径部;设置在比所述细径部更靠基端侧的位置、外径比所述细径部大的粗径部;和构成从所述细径部的基端到所述粗径部的前端的部分、朝向前端侧外径缩小的锥形部,所述锥形部构成为比所述粗径部柔软,所述粗径部具有第I粗径部和在所述锥形部与所述第I粗径部之间设置的第2粗径部,所述第2粗径部具有比所述锥形部的基端的外径和所述第I粗径部的外径小的外径,并且构成为比所述第I粗径部柔软。
[0008]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锥形部与第I粗径部之间,设置有外径比它们小的第2粗径部,所以可以使柔软性从锥形部到粗径部平滑地变化。因此,可以将来自手边侧的推入力顺畅地传递到前端侧,提高操作性。
[0009]在上述导管中,所述轴具有内层和设置于所述内层的外侧的外层,所述第2粗径部的所述外层的外径可以比所述第I粗径部的所述外层的外径小。根据所述结构,可以使柔软性从第2粗径部到第I粗径部平滑地变化。
[0010]在上述导管中,构成所述第I粗径部的所述外层的材料的硬度可以与构成所述第2粗径部的所述外层的材料的硬度相同。根据所述结构,可以使柔软性从第2粗径部到第I粗径部平滑地变化。
[0011]在上述导管中,构成所述锥形部的所述外层的材料的硬度可以比构成所述第2粗径部的所述外层的材料的硬度低。根据所述结构,可以使柔软性从锥形部到第2粗径部平滑地变化。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导管的省略一部分的立体图。
[0013]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导管的前端部侧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0014]图3是图1所示的导管的轴的水平剖视图。
[0015]图4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导管的轴上设置的增强层的结构的图。
[0016]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导管的前端部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对本发明涉及的导管举出优选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涉及的导管1A的省略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导管1A的前端部侧的结构的纵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2是表示轴12的概略形状,所以外径与长度的尺寸比不必与图1所示的轴12—致。
[0019]导管1A用于插入血管内、体腔内从而使前端到达目标部位,进行治疗用药剂的注入、诊断用造影剂的注入。如图1所示,导管1A具备:细而长的轴12,与轴12的基端连接的轴毂14,在轴12向轴毂14的连接部上设置的应变消除部16。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轴12,将轴毂14侧称为基端侧,将与连接轴毂14侧相反的一侧称为前端侧,在其他各图中也相同。
[0021]轴12构成插入血管等的生物体管腔内的导管主体,为形成有从前端连通到基端的内腔18 (还可以参照图2)的、具有挠性的长而细的管状部件。轴12的长度为500mm?2000mm左右,优选为100mm?1500mm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轴12的内径和外径,由于根据轴线方向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后述。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在轴12的最前端部附近的外周面上,粘着有X射线不透过标记(造影标记)22。X射线不透过标记22通过由金或铂等构成的、具有X射线(放射线)不透过性的材质形成,用于在生物体内在X射线造影下确认导管1A的前端位置。
[0023]图2中,X射线不透过标记22构成为沿着轴12的外周部呈螺旋状延伸的线圈形状,但也可以构成为环状。此外,关于X射线不透过标记22,不只限于埋入轴12的管壁内而设置的结构,也可以使其露出于外周面。轴12的最前端部还可以具有锥形。
[0024]如图1所示,轴毂14在其前端保持轴12的基端,并可以在基端连接注射器等其他器具。关于轴毂14,例如,由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等硬质树脂等构成得到。应变消除部16用于防止在轴12向轴毂14的连接部的弯曲(弯折、kink),例如为形成尖端越来越细的管状的、具有适度的挠性和刚性的树脂制的部件。应变消除部16可由与轴12的构成材料相同的材料构成。
[0025]其次,对轴1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轴12具有:构成轴12的前端侧(箭头A所示的范围)的细径部24;构成比所述细径部24更靠基端侧的部分(箭头C所示的范围)且外径比细径部24大的粗径部26 ;构成从细径部24的基端到粗径部26的前端的部分(箭头B所示的范围)且朝向前端侧外径缩小的锥形部28。X射线不透过标记22设置于细径部24,粗径部26和X射线不透过标记22独立存在。即,作为粗径部26,可以选择不存在标记的粗径部。
[0026]图3是轴12的水平剖视图。如图3所示,轴12具有:形成有内腔18的内层30,在内层30的半径方向外侧形成的外层32,沿着内层30的外周设置的增强层34。内层30在轴12的全长范围内,以相同材料无接缝连续地形成。将增强层34设置在轴12的全长范围内。还可以不将增强层34设置在轴12的前端。
[0027]内层30和外层32可以由具有适度的柔软性的合成树脂构成。作为内层30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举出PFA(四氟乙烯和全氟烷氧基乙烯的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类树脂。
[0028]作为外层32的构成材料,例如,可举出聚烯烃(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子交联聚合物、或它们中的二种以上的混合物等),聚氯乙烯、聚酰胺、聚酯、聚酯弹性体、聚酰胺弹性体、聚氨酯、聚氨酯弹性体、聚酰亚胺、氟类树脂等高分子材料或它们的混合物。
[0029]当然,内层30和外层32还可以由其他材料构成。自然状态(不施加外力的状态)下的内层30和外层32的剖面形状大致为圆形。
[0030]图2中,关于细径部24 (箭头A所示的范围的轴12部分)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例如设定为3mm?300mm左右,优选设定为1mm?150mm左右。细径部24的内层30的内径和外径在细径部24的全长范围内为恒定。细径部24的外层32的内径和外径,在细径部24的全长范围内为恒定。
[0031]关于细径部24的内层3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