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0612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以臂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背外侧 为主的放射性疼痛。包括:根性坐骨神经痛、干性坐骨神经痛、丛性坐骨神经痛。
[0003] 该病临床表现多见于中老年男子,以单侧较多。起病急骤,首先感到下背部酸痛和 腰部僵直感。或者在发病前数周,在走路和运动时,下肢有短暂的疼痛。以后逐步加重而发 展为剧烈疼痛。疼痛由腰部、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沿大腿后侧、胭窝、小腿外侧和足背扩 散,在持续性疼痛的基础上有一阵阵加剧的烧灼样或者针刺样疼痛。夜间更严重。
[0004] 目前对于坐骨神经痛目前尚缺少公认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0005] 本发明中药所涉及药材的研究现状如下: 穿山龙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的根茎。
[0006]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祛风止痛。
[0007] 【用法用量】1~3钱。
[0008] 松节 【来源】为松科植物油松、马尾松或云南松的枝干的结节。
[0009]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0010] 【用法用量】0.5~1两 丝瓜络 【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cylindrica(L. )Roem.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 管束。
[0011]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解毒消肿。
[0012]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 肿节风 【来源】药材基源: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全株或根。
[0013]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
[0014] 【用法用量】9~30g。
[0015] 石菖蒲 【来源】为天南里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
[0016] 【功能主治】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
[0017]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漏芦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uniflorum(L.)DC?的干燥根。
[0018]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乳。
[0019] 【用法用量】5~9g。
[0020] 壁虎 【来源】为壁虎科动物无蹼壁虎或其他几种壁虎的全体。
[0021] 【功能主治】祛风定惊;解毒散结。
[0022]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_5g 丝瓜藤 【来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的藤。
[0023] 【功能主治】通经活络,止咳化痰。
[0024] 【用法用量】1~2两。
[0025] 金钱草 【来源】本品为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 Hance的干燥全草。
[0026]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通淋,消肿。
[0027] 【用法用量】15~60g 月季花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半开放花。
[0028]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散毒消肿。
[0029]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 积雪草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0030]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0031] 【用法用量】15~30g 蛇床子 【来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果实。
[0032] 【功能主治】温肾壮阳;燥湿杀虫;祛风止痒。
[0033]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_9g 海螵蛸 【来源】为乌鰂科动物无针乌鰂或金乌鰂的内壳。
[0034]【功能主治】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
[0035]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 地血香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异型南五味子的根或茎藤。
[0036]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舒筋活络。
[0037]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发明内容】

[0038]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 到安全有效治愈坐骨神经痛的目的。
[0039]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穿山龙5 份、松节12份、丝瓜络10份、肿节风5份、石菖蒲12份、漏芦3份、壁虎2份、丝瓜藤2份、 金钱草10份、月季花5份、积雪草5份、蛇床子2份、海螵蛸7份、地血香5份。
[0040]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2013年7月-2014年10月间共收集82例坐骨神经痛的门诊患者,年龄22-62 岁,病程0.5-2年。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空白组23例。两组年龄、病情等资料无显著性 差异,具有可比性。
[0041] 2、诊断依据 2.1.在某些致病原因的基础上。急性发病,也可见反复发作。
[0042] 2. 2.临床多见起自腰、臀部、大腿后侧或大腿后侧向下放射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疼 痛。
[0043] 2.3.站立、弯腰、咳嗽、打喷嚏时均可使疼痛加重,故患者常保持一种特殊姿势或 体位。
[0044] 2. 4.检查感觉障碍常不明显,或仅在小腿外侧和足部腓神经分布区有感觉障碍。
[0045] 2. 5.坐骨神经诸压痛点为阳性,拉塞格氏征及坐骨神经牵拉征阳性。
[0046] 2.6.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急性期可稍活跃。足或足趾运动障碍。
[0047] 3、试验方法 3. 1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胶囊,早晚各一次,疗程20天。
[0048] 3. 2空白组口服安慰剂胶囊,早晚各一次。疗程20天。
[0049]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 1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于坐骨神经痛疗 效评定: 痊愈:临床症状即放射性疼痛等全部消失,试验室检查正常,观察三个月未见反复。
[0050] 好转:临床症状即放射性疼痛等减轻,病情得到控制,实验室检查改善或正常。
[0051] 无效:临床症状即放射性疼痛等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0052] 4. 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0053] 表1两组疗效比较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穿山 龙5份、松节12份、丝瓜络10份、肿节风5份、石菖蒲12份、漏芦3份、壁虎2份、丝瓜藤2 份、金钱草10份、月季花5份、积雪草5份、蛇床子2份、海螵蛸7份、地血香5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材制备而成:穿山龙5份、松节12份、丝瓜络10份、肿节风5份、石菖蒲12份、漏芦3份、壁虎2份、丝瓜藤2份、金钱草10份、月季花5份、积雪草5份、蛇床子2份、海螵蛸7份、地血香5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能够安全有效治疗坐骨神经痛。
【IPC分类】A61P25-02, A61K35-583, A61K36-8945, A61K35-618
【公开号】CN104623204
【申请号】CN201510090921
【发明人】潘剑崎
【申请人】潘剑崎
【公开日】2015年5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2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