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类天疱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28184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类天疱疮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类天疱疮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个好发于老年人的大疱性皮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张力性的厚壁大疱,在正常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发生,疱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在I公分左右,也可达数公分如鸽蛋般。疱壁较厚,不易破溃,挤压水疱并不向周围扩展。水疱内容物大多清亮,少数为血性,继发感染则疱液呈脓性,水疱破溃后成为糜烂面,上附结痂,较易愈合。约半数患者有口腔粘膜的损害,表现为口腔上颚粘膜,颊粘膜等的水疱或糜烂面。目前西医对此症的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常采用强的松,用量视皮损范围及病变严重程度而定,对皮损面积占体表不到10%的轻症病例,初始剂量一般为30mg/天,对皮损占体表30%的中症病例,为40—50MG (mg/天),对皮损超过体表50%的重症病例,则需60—80MG (mg/天)。该治疗措施仅能对病症进行控制,当患者痊愈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又会复发出现,因此达不到根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中医的视角通过对症状的分析,进而提供一种治疗该症的中药组合物。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类天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茯苓25-35份、白术15-20份、薏苡仁15-20份、甘草6-12份、人参20-30份、干姜10-15份、附子3_9份、黄岑10-15份、黄柏10-15份、白苟6-15份、五味子6-12份、桂枝6-15份、麻黄6-15份。
[0005]进一步的,上述原料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获苓30份、白术18份、薏苡仁18份、甘草9份、人参25份、干姜12份、附子6份、黄岑12份、黄柏12份、白苟12份、五味子9份、桂枝10份、麻黄10份。
[0006]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服用方法为:将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混合后采用常规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300-500ml,每日早晚两次服用,每日一副。
[0007]组方分析:类天疱疮其型如水疱,好发于四肢,据此可知中土之败,以胃气主四肢,中焦土败,土不制水则致水气窜于手足四肢,因此治疗时应首重培中焦之土、健中焦之气。而中焦之气衰根在下焦,坎阳虚弱,水寒土败,木气抑郁以化邪热,以肝主营血,郁热逼迫营血外出致该疱疮呈湿热交杂之状。据此,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中,取茯苓、白术、薏苡仁泻湿培土,甘草、人参补中焦之气以振脾阳,干姜暖胃开郁,附子力补坎阳,黄芩、黄柏泄其邪热,以白芍敛营,五味子收纳五脏之气。上述诸药合用,中焦湿去、脾阳得复,邪热以去,则中焦土能制水,水不外犯,疱疮自消。其中在该中药组合物中添加桂枝、麻黄二味,是据该症所发往往因外感风寒两邪所诱发,以桂枝通脉、麻黄大开腠理之功迫邪外出。因此该中药组合物在药物选用上虽然为常用药物,但通过对病症准确的辩证分析,将常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09]实施例1
一种治疗类天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获茶30g、白术18g、薏该仁18g、甘草9g、人参25g、干姜12g、附子6g、黄芩12g、黄柏12g、白芍12g、五味子9g、桂枝10g、麻黄10g。
[001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进行了临床试验,实验如下:
自2012年以来收治类天疱这患者32例,其症状表现为:皮肤出现水疱状突出物,不易破损,多发于四肢、手足部位,有部分患者出现粘膜糜烂面,部分患者饮食减少,甚者呕吐,脉诊患者脉滑兼有浮紧。将该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人,一组作为对照组,一组作为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该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
[0011]治疗标准
1、疱疮消失或萎缩为有效。
[0012]2、疱疮彻底消失为治愈。
[0013]3、治愈结束后2年内再无复发为根治。
[0014]效果如下:
对照组在用药3天后,6例患者出现有效反应,即疱疮出现萎缩,用药7日,8例患者疱疮消失,4例患者的疱疮仍处于萎缩状态,持续用药15日,12例患者痊愈,2例无效。跟踪显示,治愈的12例患者中,I年内复发的8例,2年内复发2例。
[0015]治疗组在用药2日后,9例患者出现有效反应,疱疮开始萎缩,用药7日,11例患者疱疮消失,继续用药一周,14例患者痊愈,2例症状减轻。跟踪显示,治愈的14例患者中,仅有I例在I年后出现复发。
[0016]通过上述试验可知,该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类天疱疮一症上相对于目前西医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0017]实施例2
一种治疗类天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获茶35g、白术20g、薏该仁20g份、甘草6g、人参20g、干姜10g、附子9g份、黄岑10g、黄柏10g、白苟6g、五味子12g、桂枝6g、麻黄6g。
[0018]典型病例:患者李某,男,56岁,平常喜食肥甘之物,善饮酒每日约500ml,2014年4月就诊,就诊时上肢、下肢及腹部出现类天疱疮,颜色鲜亮,可见内容物,皮质较厚,起病发先于上肢出现,逐渐漫至下肢、腹部,无痛感,轻微发痒。脉滑无力,舌苔腻黄,饮食大减。
[0019]服用该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7日后,疱疮数量明显减少,多数出现萎缩,继续服药2周,症状彻底消失,饮食恢复正常,叮嘱其注意饮食,控制饮酒,至今再无复发。
[0020]实施例3
一种治疗类天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获茶25g、白术15g份、薏该仁15g份、甘草12g、人参30g、干姜15g、附子3-g、黄岑15g、黄柏15g、白苟15g、五味子6g、桂枝15g、麻黄15g。
[0021]典型病例:患者吴某,女,48岁,就诊时,疱疮遍布全身,约占体表面积30%以上,脉浮紧、滑,头痛、发热,平时易生气,自感胸闷、烦躁,疱疮发作根于夜晚海边散步,第二天早晨先于手部出现,后逐渐漫至周身。
[0022]服用该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7日后,疱疮消失,头痛、发热症状不见,得以痊愈。至今13个月再无复发。
[0023]实施例4
一种治疗类天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茯苓25份、白术20份、薏苡仁15份、甘草12份、人参20份、干姜15份、附子3份、黄岑15份、黄柏10份、白苟15份、五味子6份、桂枝15份、麻黄6份。
[0024]实施例5
一种治疗类天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茯苓35份、白术15份、薏苡仁20份、甘草6、人参30份、干姜10份、附子9份、黄岑10份、黄柏15份、白苟6份、五味子12份、桂枝6份、麻黄15份。
【主权项】
1.一种治疗类天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茯苓25-35份、白术15-20份、薏苡仁15-20份、甘草6_12份、人参20-30份、干姜10-15份、附子3-9份、黄芩10-15份、黄柏10-15份、白芍6_15份、五味子6-12份、桂枝6_15份、麻黄6_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类天疱疮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为:茯苓30份、白术18份、薏苡仁18份、甘草9份、人参25份、干姜12份、附子6份、黄岑12份、黄柏12份、白苟12份、五味子9份、桂枝10份、麻黄10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以中医的视角通过对类天疱疮症状的分析,进而提供一种治疗该症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采用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合而成:茯苓25-35份、白术15-20份、薏苡仁15-20份、甘草6-12份、人参20-30份、干姜10-15份、附子3-9份、黄芩10-15份、黄柏10-15份、白芍6-15份、五味子6-12份、桂枝6-15份、麻黄6-15份。该中药组合物在药物选用上虽然为常用药物,但通过对病症准确的辩证分析,将常规药物进行合理配伍,斟酌用量,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IPC分类】A61P17-02, A61K36-9068
【公开号】CN104645303
【申请号】CN201510124777
【发明人】于晓棠
【申请人】于晓棠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