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拔罐后罐印吸收的药物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70925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促进拔罐后罐印吸收的药物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促进拔罐后罐印吸收的药物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0003]拔罐后罐印自然消除,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但存在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患部受寒较重等病症的患者会出现印迹数天不退的情况,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便和困扰。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拔罐后罐印吸收的药物配方,以中药的活血化瘀、排毒、利湿之效,促进淤血吸收、湿气排出,显效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0005]一种促进拔罐后罐印吸收的药物配方,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半枝莲5?10份、灯盏花3?8份、珍珠粉3?8份、红花3?5份、石见穿3?5份、西红花I?3份、辣椒莖3?5份、麻布七3?5份、白胶香3?8份、败酱草3?5份、八角楓3?5份、八宝茶3?5份、薜惹I?3份、透骨草I?3份、菝葜3?5份、翠羽草3?5份、大叶凤尾3?5份、黄鳝藤根I?3份、犁头草3?5份、山甘草I?3份。
[0006]所述中药组合物进一步优选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半枝莲8份、灯盏花5份、珍珠粉5份、红花4份、石见穿4份、西红花2份、辣椒茎4份、麻布七4份、白胶香5份、败酱草4份、八角楓4份、八宝茶4份、薜荔2份、透骨草2份、菝葜4份、翠羽草4份、大叶凤尾4份、黄鳝藤根2份、犁头草4份、山甘草2份。
[0007]制备方法是先按照上述所述重量份数称取中药原料,研磨后过120目筛;再取药物原料6-10倍重量的凡士林,加热融化,与上述药粉末混合均匀调成软膏即可。
[0008]药理分析:
[0009]半枝莲:辛,平。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抗癌之功效;治阑尾炎、肝炎、胃痛、早期肝癌、肺癌、子宫颈癌、乳腺炎等;外用治痛疖疗,跌打肿痛等症。
[0010]灯盏花:能通经活络和活血化瘀,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脑循环,增加心脑血流量,提高免疫功能,性寒、微苦、甘温辛,具有微寒解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的功效。
[0011]珍珠粉:味甘性寒,善清心经之火热,有定惊镇心之功效,安神定惊、明目去翳、解毒生肌,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
[0012]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胸痹心痛、瘀滞腹痛、胸胁刺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疗效。有活血化瘀,散湿去肿的功效。
[0013]石见穿:功能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主黄疸型肝炎,癌症,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热毒血痢,淋痛,带下,风湿骨痛,瘰疬,疮肿,乳痈,带状疱瘆,麻风,跌打伤肿。
[0014]辣椒茎:味辛,性热,无毒。功用除寒湿,逐冷痹,散瘀血凝滞;治风湿冷痛,冻疮。
[0015]麻布七:苦、辛、咸,温。有毒。功能祛风除湿,散瘀止痛;用于风湿腰腿痛,胃气痛,跌打损伤。
[0016]白胶香:辛、苦、平、无毒;功能止血、活血、解毒、生肌、止痛。
[0017]败酱草:味辛、苦,性凉。入胃、大肠、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
[0018]八角楓:清热解毒,活血散瘀。能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散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叶用于跌打骨折,外刀伤出血;花用于头风痛及胸腹胀满。
[0019]八宝茶:辛,温,入肝经。功效活血破瘀,通络止痛;用于蓄血及瘀血证,如瘀积肿痛,外伤瘀肿,瘀阻经脉之半身不遂,瘀血内停之胸腹诸痛等证。
[0020]薜荔:酸,平。功能祛风,利湿,活血,解毒;治凤湿痹痛,泻痢,淋病,跌打损伤,痈肿疮疖。
[0021]透骨草:辛,温;归肝经。功能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止痛;主治风湿痹痛,筋肉挛缩,跌打损伤,疮疡肿毒。
[0022]菝葜:祛风利湿,解毒消痈。主风湿痹痛,淋浊,带下,泄泻,痢疾,痈肿疮毒,顽癣,烧烫伤;解毒,驱风,疮科要药,有发汗,驱风,利尿及治淋病,癌症,消渴症的功用.叶捣烂外稃治恶疮。
[0023]翠羽草:味淡,性平。功用清热利湿,解毒,消瘀,止血;主治黄疸,痢疾,水肿,风湿痹痛,咳嗽吐血,喉痈,痔漏,刀伤,烫伤。
[0024]大叶凤尾:甘,凉。功效清热,利湿,祛风,解毒;治黄疸型肝炎,泻痢,水肿,淋浊,月经不调,喉蛾,烫火伤。
[0025]黄鳝藤根:甘苦,平。功用健脾利湿,通经活络;主治脾胃衰弱,食少,胃痛,黄疸,水肿,淋浊,带下,风毒流注,关节风湿痛。
[0026]犁头草:味苦、辛、寒。归心、肺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疔疮,痈肿,瘰疬,黄疸,痢疾,腹泻,目赤,喉痹,毒蛇咬伤。
[0027]山甘草:甘微苦,凉。功用解表,消暑,利湿,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暑湿泄泻,痢疾,疮疡脓肿,跌打,蛇伤。
[0028]本发明以中药的活血化瘀、排毒、利湿之效,促进淤血吸收、湿气排出,显效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0029]疗效判断:
[0030]显效:3天内罐印吸收淡化,5天内罐印消失;
[0031]好转:5天内罐印吸收淡化,7天内罐印消失;
[0032]无效:诸症无改善。
[0033]治疗结果:治疗患者58例,使用本发明的药物,选取适量药物涂抹于罐印处,每日涂抹3次。痊愈37例,占67.8% ;好转20例,占34.5% ;无效I例,占1.7%。
[0034]附几例病例作进一步说明:
[0035]病例1:梁某,女,52岁。因身体不适进行拔罐治疗,罐印半月未消,严重影响美观,使用本发明中药配方后,3天后罐印吸收淡化,5天后罐印消失。
[0036]病例2:方某,男,41岁。十日前因体内湿气过重进行拔管治疗,罐印一直未见消减,遂使用本发明中药配方后,3天后罐印吸收淡化,5天后罐印消失。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实施例1:
[0038]一种促进拔罐后罐印吸收的药物配方,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半枝莲8份、灯盏花5份、珍珠粉5份、红花4份、石见穿4份、西红花2份、辣椒茎4份、麻布七4份、白胶香5份、败酱草4份、八角楓4份、八宝茶4份、薜荔2份、透骨草2份、菝葜4份、翠羽草4份、大叶凤尾4份、黄鳝藤根2份、犁头草4份、山甘草2份。
[0039]制备方法先按照上述所述重量份数称取中药原料,研磨后过120目筛;再取药物原料8倍重量的凡士林,加热融化,与上述药粉末混合均匀调成软膏即可。
[0040]实施例2:
[0041]一种促进拔罐后罐印吸收的药物配方,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半枝莲5份、灯盏花8份、珍珠粉3份、红花5份、石见穿3份、西红花3份、辣椒茎3份、麻布七5份、白胶香3份、败酱草5份、八角楓3份、八宝茶5份、薜荔I份、透骨草3份、菝葜3份、翠羽草5份、大叶凤尾3份、黄鳝藤根3份、犁头草3份、山甘草3份。
[0042]制备方法是先按照上述所述重量份数称取中药原料,研磨后过120目筛;再取药物原料6倍重量的凡士林,加热融化,与上述药粉末混合均匀调成软膏即可。
[0043]实施例3:
[0044]一种促进拔罐后罐印吸收的药物配方,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半枝莲10份、灯盏花3份、珍珠粉8份、红花3份、石见穿5份、西红花I份、辣椒茎5份、麻布七3份、白胶香8份、败酱草3份、八角楓5份、八宝茶3份、薜荔3份、透骨草I份、菝葜5份、翠羽草3份、大叶凤尾5份、黄鳝藤根I份、犁头草5份、山甘草I份。
[0045]制备方法是先按照上述所述重量份数称取中药原料,研磨后过120目筛;再取药物原料10倍重量的凡士林,加热融化,与上述药粉末混合均匀调成软膏即可。
【主权项】
1.一种促进拔罐后罐印吸收的药物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半枝莲5?10份、灯盏花3?8份、珍珠粉3?8份、红花3?5份、石见穿3?5份、西红花I?3份、辣椒茎3?5份、麻布七3?5份、白胶香3?8份、败酱草3?5份、八角楓3?5份、八宝茶3?5份、薜惹I?3份、透骨草I?3份、菝葜3?5份、翠羽草3?5份、大叶凤尾3?5份、黄鳝藤根I?3份、犁头草3?5份、山甘草I?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拔罐后罐印吸收的药物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半枝莲8份、灯盏花5份、珍珠粉5份、红花4份、石见穿4份、西红花2份、辣椒茎4份、麻布七4份、白胶香5份、败酱草4份、八角楓4份、八宝茶4份、薜荔2份、透骨草2份、菝葜4份、翠羽草4份、大叶凤尾4份、黄鳝藤根2份、犁头草4份、山甘草2份。
3.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促进拔罐后罐印吸收的药物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先按照上述所述重量份数称取中药原料,研磨后过120目筛;再取药物原料6-10倍重量的凡士林,加热融化,与上述药粉末混合均匀调成软膏即可。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促进拔罐后罐印吸收的药物配方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半枝莲5~10份、灯盏花3~8份、珍珠粉3~8份、红花3~5份、石见穿3~5份、西红花1~3份、辣椒茎3~5份、麻布七3~5份、白胶香3~8份、败酱草3~5份、八角枫3~5份、八宝茶3~5份、薜荔1~3份、透骨草1~3份、菝葜3~5份、翠羽草3~5份、大叶凤尾3~5份、黄鳝藤根1~3份、犁头草3~5份、山甘草1~3份。制备方法是软膏。本发明以中药的活血化瘀、排毒、利湿之效,促进淤血吸收、湿气排出,显效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IPC分类】A61K36-896, A61K36-90, A61K35-618, A61P17-02
【公开号】CN104689170
【申请号】CN201510042143
【发明人】陶风英, 张瑜, 王璐, 王玲
【申请人】青岛市市立医院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