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218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中医认为脾胃素虚,或因饮食失节,戕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津液不布,水湿蓄积,停滞于内,浸淫肌肤,而发湿疹。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湿疹的中药。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当归18-22克,首乌10-14克,珍珠母13-17克,白藓皮10-14克,威灵仙10-14克,夜交藤7-11克,酸枣仁23-27克,麦冬18-22克,石斛13-17克,核桃仁8-12克。
[0005]优选的是所述的中药由如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当归20克,首乌12克,珍珠母15克,白藓皮12克,威灵仙12克,夜交藤9克,酸枣仁25克,麦冬20克,石斛15克,核桃仁10克。
[0006]本发明中各原料药的药性如下: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0007]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促进造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血月旨,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延缓衰老,影响内分泌功能,润肠通便等作用。
[0008]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清肝明目。治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癫狂惊痫,肝热目赤,翳膜遮睛。
[0009]白藓皮: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藓,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0010]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涎,散癖积。治痛风,顽痹,腰膝冷痛,脚气,疟疾,癥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
[0011]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0012]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0013]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干咳咯血,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及热病后期热伤津液等症。
[0014]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0015]核桃仁:健脑益智,补气养血,润燥化痰,温肺润肠,散肿消毒。能健脑,增强记忆力,延缓衰老,润肌肤,乌须发,治神经衰弱,头晕,失眠,心悸,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全身无力等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当归18克,首乌10克,珍珠母13克,白藓皮10克,威灵仙10克,夜交藤7克,酸枣仁23克,麦冬18克,石斛13克,核桃仁8克。
[0017]实施例2、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当归20克,首乌12克,珍珠母15克,白藓皮12克,威灵仙12克,夜交藤9克,酸枣仁25克,麦冬20克,石斛15克,核桃仁10克。
[0018]实施例3、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当归22克,首乌14克,珍珠母17克,白藓皮14克,威灵仙14克,夜交藤11克,酸枣仁27克,麦冬22克,石斛17克,核桃仁12克。
[0019]结果:2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均为痊愈。
[0020]不良反应
对于2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跟踪观察,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主权项】
1.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当归18-22克,首乌10-14克,珍珠母13-17克,白藓皮10-14克,威灵仙10-14克,夜交藤7_11克,酸枣仁23-27克,麦冬18-22克,石斛13-17克,核桃仁8-12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最佳优选组成:当归20克,首乌12克,珍珠母15克,白藓皮12克,威灵仙12克,夜交藤9克,酸枣仁25克,麦冬20克,石斛15克,核桃仁10克。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组成:当归18-22克,首乌10-14克,珍珠母13-17克,白藓皮10-14克,威灵仙10-14克,夜交藤7-11克,酸枣仁23-27克,麦冬18-22克,石斛13-17克,核桃仁8-12克。
【IPC分类】A61P17-00, A61K35-618, A61K36-8984
【公开号】CN104721578
【申请号】CN201310712019
【发明人】吴翠花
【申请人】吴翠花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