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宫寒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2385阅读:1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宫寒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属于中医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宫寒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0002]宫寒,是指妇女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淡苔薄白为主要症状者.宫寒是中医理论下的病名,不能用西医的具体病名来套,但是西医临床常见的一些妇科慢性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等)综观患者的四诊,有些可以辨证为宫寒,在临床中以暖宫祛寒之法治疗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0003]中医学认为宫寒与肾阳不足,脾阳亏虚,痰湿,血瘀等原因有关.而西医认为这样的一些症状多与年龄因素,营养因素,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下丘脑,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发育因素,炎症,肿瘤等有关.宫寒的人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服用中药来改善。例如平素不可过食生冷寒凉,注意季节变化,避冷保暖.服用中草药温阳化气,活血化瘀,祛痰除湿,调理冲任。
[0004]现代以针灸治疗宫寒的早期报道,见于50年代中期,在60年代初还出现过百例以上大样本的观察,采用火针阿是穴和针刺远道穴结合,有良好疗效。自80年代以来,更进一步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宫寒的中药配方,祛痰除湿、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制成膏药贴于神阙穴,治疗宫寒,见效快,疗效好。
[0006]本发明的治疗宫寒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
[0007]当归4-6份、红花4-6份、艾叶3-5份、小茴香2_3份、乳香2_3份、川芎2_3份、柴胡2-3份、炮姜4-6份、吴茱萸4-6份、野坝子2-3份、砂仁2_4份、山芙蓉2_3份、麻油40-60份和黄丹20-30份。
[0008]作为优选,按如下重量份数配制:
[0009]当归5份、红花5份、艾叶4份、小茴香2.5份、乳香3份、川芎2.5份、柴胡2.5份、炮姜5份、吴茱萸5份、野坝子3份、砂仁4份、山芙蓉2份、麻油50份和黄丹25份。
[0010]本发明的中药,按下述步骤制备:
[0011](I)预加工:按上述重量份数称取当归、红花、川芎、柴胡、野坝子、砂仁、山芙蓉、小茴香、炮姜、吴茱萸,切片或粉碎成粒径0.5?1.5cm大小,备用;
[0012](2)称取艾叶、乳香、、小茴香、炮姜、吴茱萸粉碎后过120目筛,备用;
[0013](3)药料提取:取植物油置锅中,将步骤(I)制得的原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加热至220°C,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止,炸好后滤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0014](4)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C,改用文火,直至油花向锅中央聚集,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即可停止熬炼;
[0015](5)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向药油中加入黄丹,边加边搅动,搅成粘稠的膏体;
[0016](6)去火毒:膏体制成后放入室温下的水中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取出;
[0017](7)混入步骤(2)的艾叶、乳香制成:取膏体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艾叶、乳香粉末兑入,搅匀,用竹签取膏体涂抹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得到治疗宫寒的膏药。
[0018]每次用上述膏药外敷于神阙穴,I天换药I次,常用热水袋敷在药贴上,以腹内发热为度,7天为一疗程。
[0019]药理分析:
[0020]当归:性温,味甘、辛;功能:补血活血,血中之气药,血中之圣药。延长血浆凝血时间,可使血栓减少,血栓增长速度减慢,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
[0021]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有助于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瘀滞腹痛。
[0022]艾叶:味辛、苦,性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祛湿止痛。
[0023]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经。散寒止痛的功效。
[0024]乳香:辛苦,温;调气活血,定痛。治气血凝滞、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0025]川;:味辛,性温。行气、燥湿、活血、止痛。治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
[0026]柴胡: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0027]炮姜:味苦涩辛,性温热。归脾、肾、心经。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用于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0028]吴茱萸: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疗脘腹胀痛,经行腹痛。
[0029]野坝子:苦、辛,凉。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清上中焦之热,引热下行温补肾阳。
[0030]砂仁:味辛,性温。脾、胃、肾经。用于湿浊中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0031]山芙蓉: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引热下行,引火归元以温肾阳。
[0032]神阙穴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阳穴,神阙穴为经期的江海,五脏六腑之本,有健脾强肾、回阳救逆、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功效,本发明的中药配方中,当归、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艾叶、小茴香、乳香等温经散寒、止痛定痛,炮姜、吴茱萸大热,驱寒暖宫,野坝子、柴胡、山芙蓉,佐制温热之品引起的五窍、上焦火盛,清热泻火,引热下行,引火归元。各组份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增进功效,作用于神阙穴,具有温经止痛、活血化瘀、散寒暖宫等功效,能够有效治疗宫寒及宫寒引起的不孕、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等症。
[0033]疗效判断:
[0034]宫寒,是指妇女肾阳不足,胞宫失于温煦所出现的下腹坠胀,疼痛,得热则缓和,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脉沉紧、舌淡苔薄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综合征。“子宫寒冷”并不单指某一种症状,而是中医学对患者的某些临床症状的总结,月经周期延后,月经量少且色黑,有血块,甚至月经停闭不行;月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热敷后疼痛缓解;白带清稀量多;严重的可造成不孕,或妊娠后胎儿发育迟缓等等。还可见于一些妇科慢性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等。
[0035]痊愈:临床小腹冷感、冷痛、白带清稀或痛经等症状完全消失,宫寒引起的不孕、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等症治愈。
[0036]好转:小腹冷感、冷痛、白带清稀或痛经等症状大幅度减轻,宫寒引起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等症改善。
[0037]无效:小腹冷感、冷痛、白带清稀或痛经等症状基本上没有改善。
[0038]治疗结果:宫寒患者85例,其中不孕患者11例,月经不调、腹痛患者74例,使用本发明的中药配方制得的膏贴贴于神阙穴,每天更换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不孕及重症痛经、经闭患者使用3-4疗程,一般痛经、月经不调患者使用2个疗程。痊愈64例,其中不孕6例,月经不调、腹痛患者治愈58例,好转16例,均为月经不调、腹痛患者,5例无效;治愈率75%,总效率为94%。
[0039]附几例病例作进一步说明:
[0040]病例1:郑某,女,30岁,婚后两年未孕,其丈夫检查正常,自述月经量少、伴有血块,身倦乏力,懒言气短,腰酸背痛,每次经期第一天疼痛难忍,西医治疗无果后求治中医,经诊断为痛经宫寒,使用本发明配方制得的膏贴,两个疗程后,经期疼痛症状减轻,身体不适的症状缓解,第三个疗程后,腰酸背胀、痛经等症状基本消失,第四个疗程后,月经、身体恢复正常,停药半年后顺利怀孕。
[0041]病例2:林某某,女,27岁,自述月经量少、伴有血块,身倦乏力,懒言气短,腰酸背痛,每次月经经期疼痛难忍,口服柴胡止痛片及其他止痛药,患者身形消瘦,面色苍白,手脚冰凉,诊断为宫寒引发的痛经、月经不调,使用本发明配方制得的膏贴,两个疗程后,经期疼痛症状改善,身体不适的症状缓解,第三个疗程后,痛经等症状完全消失,痊愈。
[0042]病例3:邵某某,女,32岁,,自述月经不规律,色暗红有血块,经期下腹痛,伴头晕、恶心、呕吐、无力,喜暖怕凉,经期几天不能正常工作,常□服或注射止痛药,无法根治,症状逐年加重,诊断为宫寒引发的痛经、月经不调,使用本发明配方制得的膏贴,两个疗程后,经期疼痛症状改善,身体不适的症状缓解,第三个疗程后,痛经等症状完全消失,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实施例1
[0044]当归5份、红花5份、艾叶4份、小茴香2.5份、乳香3份、川芎2.5份、柴胡2.5份、炮姜5份、吴茱萸5份、野坝子3份、砂仁4份、山芙蓉2份、麻油50份和黄丹25份。
[0045]本发明的中药,按下述步骤制备:
[0046](I)预加工:按上述重量份数称取当归、红花、川芎、柴胡、野坝子、砂仁、山芙蓉,切片或粉碎成粒径0.5?1.5cm大小,备用;
[0047](2)称取艾叶、小茴香、乳香、炮姜、吴茱萸粉碎后过120目筛,备用;
[0048](3)药料提取:取麻油置锅中,将步骤⑴制得的原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加热至220°C,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止,炸好后滤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0049](4)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C,改用文火,直至油花向锅中央聚集,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即可停止熬炼;
[0050](5)下丹成膏:药油炼成后,向药油中加入黄丹,边加边搅动,搅成粘稠的膏体;
[0051](6)去火毒:膏体制成后放入室温下的水中浸泡,每一日换一次水,七日后取出;
[0052](7)混入步骤(2)的艾叶、小茴香、乳香、炮姜、吴茱萸粉末制成:取膏体置于容器中,在水浴或文火上熔化,将艾叶、小茴香、乳香、炮姜、吴茱萸粉末兑入,搅匀,用竹签取膏体涂抹在牛皮纸或膏药布上即可得到治疗宫寒的膏药。
[0053]每次用上述膏药外敷于神阙穴,I天换药I次,常用热水袋敷在药贴上,以腹内发热为度,7天为一疗程。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宫寒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当归4-6份、红花4-6份、艾叶3-5份、小茴香2-3份、乳香2_3份、川芎2_3份、柴胡2_3份、炮姜4-6份、吴茱萸4-6份、野坝子2-3份、砂仁2-4份、山芙蓉2_3份、麻油40-60份和黄丹20-30 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宫寒的中药配方,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当归5份、红花5份、艾叶4份、小茴香2.5份、乳香3份、川芎2.5份、柴胡2.5份、炮姜5份、吴茱萸5份、野坝子3份、砂仁4份、山芙蓉2份、麻油50份和黄丹25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宫寒的中药配方,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当归4-6份、红花4-6份、艾叶3-5份、小茴香2-3份、乳香2-3份、川芎2-3份、柴胡2-3份、炮姜4-6份、吴茱萸4-6份、野坝子2-3份、砂仁2-4份、山芙蓉2-3份、麻油40-60份和黄丹20-30份,本发明的中药配方制得的膏贴贴于神阙穴,具有温经止痛、活血化瘀、散寒暖宫等功效,能够有效治疗宫寒引起的不孕、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等症。
【IPC分类】A61K36-9068, A61P15-00
【公开号】CN104721777
【申请号】CN201410834806
【发明人】戚其华, 王友兰, 姜晓媛
【申请人】戚其华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