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479402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手术的微侵袭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脊髓内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形成管状空腔,称为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脊髓空洞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脊髓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肌肉萎缩、肌力降低等,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关其病因问题至今尚无统一的认识。其发生原因可能与某些先天性发育畸形因素(寰枕畸形、脊柱裂、神经管闭合不全)及后天继发因素(外伤、脊髓肿瘤等)有关。对于原发性脊髓空洞症的治疗,目前尚未完全形成共识。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脊髓背侧后正中沟切开或腰大池-腹腔分流的方式。
[0003]1、脊髓背侧后正中沟切开:通过切开脊髓背侧后正中沟,使脊髓中央管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相通,达到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但其弊端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存在影响脊柱稳定性的风险。由于脊髓后正中切开至少需要切除两个节段的棘突和椎板,术后可能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在某些节段(如胸12-腰I水平)尤为突出。二、影响正常脊髓功能。由于脊髓组织对急性损伤的代偿能力非常有限,对于脊髓空洞严重且正常脊髓受压的患者,沿脊髓后正中沟切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在高颈段甚至会出现呼吸功能障碍。三、脊髓空洞易复发。沿脊髓后正中切开后,切开的两侧脊髓组织会重新粘连,导致再次出现空洞,这一点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
[0004]2、腰大池-腹腔分流:通过穿刺腰大池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将脑脊液引流到腹腔,其最大弊端是不能解除脊髓空洞。且还存在手术损伤较大,分流管脊髓端难于固定、感染风险高等不利因素。且腰大池部位的过度引流还可以导致脑组织的整体下移进而出现枕骨大孔疝,可以危及生命。
[0005]目前比较倾向性的意见是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或脊髓空洞-胸腔(腹腔)分流。但是在实施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手术时,很关键的问题是缺乏特异性的微侵袭的分流装置。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所述的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由脊髓空洞端和脊髓蛛网膜下腔端组成,整个装置呈“卜”字型,所述的脊髓空洞端为直线型分流管,脊髓蛛网膜下腔端一端与脊髓空洞端中间部位连接,为脊髓空洞端的侧面分支,两部分均为中空分流管且内部互相连通,所述的脊髓蛛网膜下腔端与脊髓空洞端的夹角为30°,所述的脊髓空洞端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端的管壁上均设有侧孔,所述的侧孔为贯通分流装置管壁的通孔,在管壁上均勾分布O
[0008]所述的脊髓空洞端总长8cm,脊髓蛛网膜下腔端长3cm。
[0009]所述的脊髓空洞端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端的管道内径ID0.7臟,外径ODl.5mm。
[0010]所述的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为硅胶材质。
[0011]所述的侧孔的孔径为0.2-0.4mm。
[0012]本发明优点在于:
[0013]1、微创微侵袭,主要体现在对棘突、椎板等脊柱后柱组织的微创以及对脊髓背侧正常脊髓组织的微创,符合现代神经外科的主流趋势;
[0014]2、操作简单易推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低,由于暴露脊髓的节段减少,操作简单缩小了手术操作时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安全性;
[0015]3、相比较传统的脊髓背侧后正中沟切开,提高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少了对正常脊髓功能的影响、降低脊髓空洞的复发率;
[0016]4、节约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减少浪费,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是本发明的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19]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0020]1.脊髓空洞端 2.脊髓蛛网膜下腔端
[0021]3.侧孔
[0022]请参照附图1,附图1是本发明的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的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是用于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手术的微侵袭分流管,由脊髓空洞端I和脊髓蛛网膜下腔端2组成,整个装置呈“卜”字型,所述的脊髓空洞端I为直线型中空分流管,总长8cm,所述的脊髓蛛网膜下腔端2一端与脊髓空洞端I中间部位连接,为脊髓空洞端I的侧面分支,所述的脊髓蛛网膜下腔端2与脊髓空洞端I的夹角α为30°,所述的脊髓蛛网膜下腔端2总长3cm。相比较现有的T型腰大池-腹腔分流管(美敦力公司),这种“卜”型设计的优点主要体现在:1、脊髓空洞端I的硅胶管容易置入;2、相比90°的直角,30°的夹角设计不容易导致分流管弯折,避免堵管以及管子弯折后导致正常脊髓组织的受压;3、“卜”型设计易于固定分流管,使其不容易移位。
[0023]所述的脊髓空洞端I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端2都是硅胶材质,内部中空且互相连通。所述的脊髓空洞端I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端2的管道内径ID0.7mm,外径ODl.5mm。
[002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脊髓空洞端I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端2的管壁上均设有侧孔3,所述的侧孔3为贯通分流装置管壁的通孔,在管壁上均匀分布,侧孔3的数量和间距不限,以不影响分流管的整体强度为标准。所述的侧孔3的孔径为0.2-0.4mm。如果没有侧孔3,“卜”型设计的脊髓蛛网膜下腔端2 —旦贴壁或者粘连,则会导致引流不畅甚至无法引流。本“卜”型设计侧孔3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充分的引流脊髓空洞内液,避免术后堵管的发生。
[0025]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脊髓背侧小的切口,依次将脊髓空洞端I植入脊髓空洞内,脊髓蛛网膜下腔端2固定在脊髓的蛛网膜上,即可实现将脊髓空洞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相通,打通脑脊液的循环,缩小甚至闭塞空洞的目的,从而减轻或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0026]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微创微侵袭。主要体现在对棘突、椎板等脊柱后柱组织的微创以及对脊髓背侧正常脊髓组织的微创,符合现代神经外科的主流趋势;2、操作简单易推广。通过脊髓背侧小的切口,依次将脊髓端植入脊髓空洞内,蛛网膜下腔端固定在脊髓的蛛网膜上,即可实现将脊髓空洞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相通,打通脑脊液的循环。上述操作简单易推广;3、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低。由于暴露脊髓的节段减少,操作简单缩小了手术操作时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安全性。
[0027]相比较传统的脊髓背侧后正中沟切开,本发明提高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少了对正常脊髓功能的影响、降低脊髓空洞的复发率。
[0028]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果:通过调查,国内多数神经外科中心在实施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或者脊髓空洞-腹腔(胸腔)分流手术时,采用的是美敦力公司生产的T型管,然而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对该分流管进行一定程度的修剪或加工。本发明如能实现量产并在临床推广应用,可以节约国家卫生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减少浪费,同时树立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并且由于其操作简单易行,可大规模推广到广大基层医院,让更多的基层患者获益。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由脊髓空洞端和脊髓蛛网膜下腔端组成,整个装置呈“卜”字型,所述的脊髓空洞端为直线型分流管,脊髓蛛网膜下腔端一端与脊髓空洞端中间部位连接,为脊髓空洞端的侧面分支,两部分均为中空分流管且内部互相连通,所述的脊髓蛛网膜下腔端与脊髓空洞端的夹角为30°,所述的脊髓空洞端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端的管壁上均设有侧孔,所述的侧孔为贯通分流装置管壁的通孔,在管壁上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脊髓空洞端总长8cm,脊髓蛛网膜下腔端长3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脊髓空洞端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端的管道内径ID0.7mm,外径ODl.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为硅胶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孔的孔径为0.2-0.4mm。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微侵袭分流装置,由脊髓空洞端和脊髓蛛网膜下腔端组成,整个装置呈“卜”字型,所述的脊髓空洞端与脊髓蛛网膜下腔端的管壁上均设有侧孔。本发明优点在于:微创微侵袭,操作简单易推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低,由于暴露脊髓的节段减少,操作简单缩小了手术操作时间,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下降,达到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安全性;相比较传统的脊髓背侧后正中沟切开,提高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少了对正常脊髓功能的影响、降低脊髓空洞的复发率;节约医疗成本、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减少浪费,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IPC分类】A61M1-00, A61M27-00, A61M25-14
【公开号】CN104800965
【申请号】CN201510264473
【发明人】梅其勇, 黄明伟, 刘伟涛, 严勇, 杨辉, 侯立军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