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假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9308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被动假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假肢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被动假手。
【背景技术】
[0002]被动假手是一种无动力的假手,这种假手没有动力,关节活动要用手来完成。目前国内外的被动假手是用弹簧闭合手指,使用者要用健侧手直接抓住假手指,然后掰开假手,所以张开假手十分困难和费力,健侧手指在掰开假手指时,会妨碍假手指抓物体,例如德国OTTO BOCK公司的被动型弹簧假手产品8K18。对于使用者来说,这种假手用来抓握物体太不方便,功能很差,极少用来抓握体,一般只起到装饰性假手的作用,目前国内外还只有这种被动假手。因此,需要发明一种创新的被动假手,使这种假手真正具有抓握功能,从而解决以上现有广品存在的冋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为被动假手提供一种打开非常轻松方便,抓握功能极大提高的结构。
[0004]本发明的被动假手,所述的假手包括至少一个主动手指,所述的主动手指与第一被动手指传动连接,其余被动手指与所述的主动手指或所述的第一被动手指相连接,以使得所述的假手的所有手指同时闭合和张开,所述的主动手指通过一弹性部件使得所述的假手在无外力时处于闭合状态,其主要特点是,所述的假手还包括一控制杆,所述的控制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的主动手指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杆的第二端伸向所述的假手的腕部,以使得按压所述的控制杆的第二端时,所述的假手张开。
[0005]所述的手掌上设置有控制杆轴,所述的控制杆沿所述的控制杆轴旋转。
[0006]所述的被动假手设置于仿真手套内,且所述的被动假手的手掌与腕部之间只在手背面连接,以使得腕部留有足够空间,且在仿真手套外按压控制杆时,能使假手指完全张开,当松开控制杆时,所述的假手闭合。
[0007]所述的弹性部件为发条、橡筋、拉簧或者压簧。
[0008]本发明的被动假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具体在于:
[0009]1、改进了张开被动假手的方式:由原来方法是靠一只健手直接掰开闭合的假手,非常不便且费力,此创新被动假手变为,用手握住假手的腕部,用拇指按压控制杆,以健手的握力来克服拉簧弹力,使假手张开变得轻松方便。
[0010]2、在张开假手时,现有被动假手的问题还包括,健侧手指要抓住假手指,妨碍假手抓握,而本发明的被动假手完全消除了此缺点。
[0011]3、现有被动假手由上述缺点,主要用来弥补肢体外形,起美观作用,极少用来抓握物体,而本发明的被动假手具有较好的抓握功能,有更好能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被动假手第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发明的被动假手第二种结构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发明的被动假手第三种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0016]I 食指
[0017]2拇指
[0018]3 食指关节轴
[0019]4 拇指关节轴
[0020]5 连杆
[0021]6 弹性部件
[0022]7 销杆
[0023]8控制杆
[0024]9滑槽
[0025]10 控制杆轴
[0026]11 连接板
[0027]12 腕环
[0028]13 主动齿轮
[0029]14 被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三种实施例详细说明。
[0031]本发明的创新假手完全改变张开被动假手的方式:原来方法是直接掰开闭合的假手,而本发明的被动假手变为用手握住假手腕部,用拇指按压控制杆8,以健手的握力来克服弹性部件6弹力,使假手张开变得轻松方便,健侧手指在张开假手时,健侧手指不会妨碍假手抓握。
[0032]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被动假手,其中本发明所述的假手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包括5个手指或三个手指(另外二个手指:无名指、小指装在仿真手套内),其中本发明所述的主动手指是指与所述的控制杆8相连接的手指,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动手指可以为拇指、食指或者中指;本发明所述的第一被动手指是指通过传动方式(例如,传动齿轮或连杆连接)与所述的主动手指相连接的手指,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被动手指可以为拇指、食指或者中指;且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主动手指的关节轴以及所述的被动手指的关节轴的连接线,与所述的主动手指和所述的被动手指之间的连杆交叉;且所述的其余被动手指一般是指无名指、小指与其它手指的组合;此外所述的弹性部件为发条、橡筋、拉簧或者压簧。
[0033]图1是本发明的被动假手第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0034]现有被动假手的结构是:食指1、中指、无名指、小指都与食指相连,一起动作,所述的第一被动手指为拇指2,食指I与拇指2间有一连杆5,食指关节轴3与拇指关节轴4的连线对此连杆5形成交叉,因此拇指2相对于另外四指一起张开和闭合,假手手掌内设置有一拉簧,此拉簧的弹力将手指闭合,打开假手要直接掰开假手指。
[0035]而本发明的被动假手在手架上安装了一个控制杆8,控制杆8以控制杆轴10为界分为两部份,伸向腕部这部份用来在打开假手时按压,而在控制杆轴10的另一头这部份,则用来驱动假手指张开,假手的手掌与腕环12之间,只在手背面连接,腕部留有足够空间,使控制杆8可以被按压到手指完全张开,当放松被按压的控制杆8时,假手靠拉簧的弹力闭合,假手的手部和腕部外面有仿真手套,使用者要张开微假手时,在手套外按压控制杆8。
[0036]第一种实施方案如下:
[0037]该被动假手有一个伸向腕部的控制杆8,在腕部按下控制杆,假手就会张开,停止按压后靠拉簧将假手闭合。为了使控制杆8有足够活动空间,假手腕部只在假手背这面有一连接板11,用来连接腕环12,腕环12具有被动旋转功能,由腕环12与假肢前臂连接。控制杆轴10是安装在假手掌部的,控制杆8以控制杆轴10为界分为两部份,上部伸向手掌这头有一滑槽9,滑槽9内有一个销杆7,销杆7安装在食指I上,位于食指I的食指关节轴3以下这头,当按下控制杆8时,控制杆8的滑槽9推动销杆7,使食指I张开,食指I与拇指2之间有一连杆5,食指关节轴3与拇指关节轴4的连线与连杆5所在的直线形成交叉,因此食指I和拇指2会连动,同时张开或闭合。
[0038]第二种实施方案如下:
[0039]图2是第二种实施方案的结构,取消第一种方案中滑槽9和驱动销杆7,控制杆8端部变为主动齿轮13,驱动食指I上的被动齿轮14。
[0040]第三种实施方案如下:
[0041]图3是第三种实施方案的结构,主动手指为拇指2,主动齿轮13直接装在拇指2上,拇指关节轴4就是控制杆轴10,弹性部件6可装在拇指与食指之间或者如图3所示的安装方式。
[0042]本发明克服了张开被动假手的困难,使这种被动假手具有实用的抓握功能,用握力打开假手,和控制杆8在腕部有足够活动空间的设计巧妙、结构非常简单、安装方便、夕卜形美观,从而满足使用者对被动假手的更高要求,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0043]本发明的被动假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具体在于:
[0044]1、改进了张开被动假手的方式:由原来方法是靠一只健手直接掰开闭合的假手,非常不便且费力,此创新被动假手变为,用手握住假手的腕部,用拇指按压控制杆,以健手的握力来克服拉簧弹力,使假手张开变得轻松方便。
[0045]2、在张开假手时,现有被动假手的问题还包括,健侧手指要抓住假手指,妨碍假手抓握,而本发明的被动假手完全消除了此缺点。
[0046]3、现有被动假手由上述缺点,主要用来弥补肢体外形,起美观作用,极少用来抓握物体,而本发明的被动假手具有较好的抓握功能,有更好能实用价值。
[0047]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用三个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本发明还可以有更多修改和变换,产生更多实施方案,仍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可将食指I和拇指2之间的传动也可改为中指和拇指2之间的传动,连杆和齿轮不同的组合应用,或像图3所示只用齿轮,此外图3也可改为只用连杆,弹性部件可放在不同位置,拉簧6也可改用发条,可用索控手的发条,使被动假手的握力在不同手指张开位置比较均匀,因此,在本发明范围内,可以有不同实施本专利的各种方案,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主权项】
1.一种被动假手,所述的假手包括至少一个主动手指,所述的主动手指与第一被动手指传动连接,其余被动手指与所述的主动手指或所述的第一被动手指相连接,以使得所述的假手的所有手指同时闭合和张开,所述的主动手指通过一弹性部件使得所述的假手在无外力时处于闭合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假手还包括一控制杆,所述的控制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的主动手指相连接,所述的控制杆的第二端伸向所述的假手的腕部,以使得按压所述的控制杆的第二端时,所述的假手张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假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掌上设置有控制杆轴,所述的控制杆沿所述的控制杆轴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被动假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被动假手设置于仿真手套内,且所述的被动假手的手掌与腕部之间只在手背面连接,以使得腕部留有足够空间,且在仿真手套外按压控制杆时,能使假手指完全张开,当松开控制杆时,所述的假手闭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假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部件为发条、橡筋、拉簧或者压簧。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动假手,以按压控制杆的方式张开假手,控制杆以控制杆轴为界分为两部份,伸向腕部这部份用来在打开假手时按压,而在控制杆轴另一头这部份,则用来驱动假手指张开,假手与腕部之间只在手背面连接,腕部留有足够空间,使控制杆可以被按压到手指完全张开,当放松被按压的控制杆时,假手靠拉簧的弹力闭合。本发明克服了现有被动假手的缺点,使这种假手具有实用的抓握功能,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外形美观,从而满足使用者对被动假手的更高要求,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IPC分类】A61F2-54
【公开号】CN104814817
【申请号】CN201510280027
【发明人】姚峰
【申请人】上海科生假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