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针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9363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针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针连接件,尤其涉及一种插接可靠、闭合精密、形变回复迅速顺畅且具有回复导向轨道的无针连接件。
【背景技术】
[0002]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期反复地进行输液时,一般通过接头将进入人体静脉内的静脉留置针或留置导管与药液注射设备互相连接,从而实现加药等操作。
[0003]传统带乳胶隔膜的接头有局限性,需要通过针刺才能实现加药,由于乳胶隔膜被针头刺穿后,针头的污染物及橡胶碎肩会进入药液,并随药液进入人体,从而给病人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0004]现有技术中,具有很多各异的采用胶塞作为内芯的无针连接件,而胶塞材质较软、机械强度较低、弹性回复速度慢,在胶塞回复过程中,易造成细菌入侵等情况发生,且胶塞受压变形轨迹不固定,容易出现胶塞卡止在内腔内,导致无针连接件损坏等情况发生。也具有改进的胶塞,采用波浪型的胶塞,波浪型的胶塞模具制作复杂,需要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及材料配比才能实现好的弹力及正压量,对材料及生产工艺的要求都较高,生产成本高昂O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无针连接件。
[0006]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无针连接件,包括无针接头和胶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针接头包括一具有内腔的腔体和位于腔体两端的接入端口、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一侧腔体的腔壁设有一延伸至内腔并用于承载胶塞的内芯座;
所述胶塞包括一实心部和一空心部,所述实心部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所述胶塞设置于无针接头的内腔中,并且所述实心部与无针接头的接入端口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空心部背离实心部的一端装接于所述内芯座,
所述内芯座具有一连通外部大气及所述空心部内空腔的通气孔;
所述空心部内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空心部弹性回复的筋肋。
[0007]优选的,所述筋肋设置于所述空心部的内壁。
[0008]优选的,所述筋肋为竖直向设置的呈S型的导向筋肋。
[0009]优选的,所述胶塞的实心部的上端面呈凹弧形。
[0010]优选的,所述实心部与空心部的连接端具有一锥形部,所述接入端口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锥形部相匹配的环形斜面,所述锥形部与所述环形斜面形成密封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环形斜面与锥形部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环形斜面上或锥形部上。
[0012]优选的,所述内芯座与所述空心部为粘接或焊接。
[0013]优选的,所述无针接头的接入端口设有外螺纹。
[0014]优选的,所述无针接头设有支接头。
[0015]优选的,所述支接头设有支管外螺纹,所述支接头还设有端帽。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空心部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空心部弹性回复的筋肋。具有较强的回弹力,保证正压量,使胶塞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
2.采用具有呈S型的导向筋肋,具有较强的回弹力,导向筋肋能限制胶塞的形变方向,防止胶塞卡止于内腔内;
3.胶塞的上端面呈凹弧形,增加了无针连接件的密闭效果,更好的阻菌;
4.锥形部与环形斜面形成密封结构,形成二次密封,密闭效果更好;
5.环形斜面与锥形部之间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增加了锥形部与环形斜之间的密封性會K。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发明一种无针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无针连接件处于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无针连接件插入外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筋肋呈镜像或对称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间断筋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筋肋与水平面呈70°夹角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筋肋与水平面呈85°夹角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筋肋与水平面呈30°夹角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X型组合筋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另一种组合筋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针连接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插接可靠、闭合精密、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且弹性回复顺畅等特点。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无针连接件,包括无针接头I和胶塞2,胶塞优选采用硅胶胶塞,其中,无针接头I包括一具有内腔3的腔体11和位于腔体11两端的接入端口 12、输出端口 13,接入端口 12装接外部输入设备,输出端口 13连通输液导管,输出端口 13—侧腔体11的腔壁设有一延伸至内腔3并用于承载胶塞2的内芯座4 ;胶塞2包括一实心的实心部21和一空心的空心部22,实心部21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凹槽5 ;胶塞2设置于无针接头I的内腔3中,并且实心部21与无针接头I的接入端口 12形成密封结构,空心部22背离实心部21的一端装接于内芯座4,内芯座4具有一连通外部大气及空心部内空腔的通气孔,通气孔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内芯座4与空心部22为粘接或焊接,便于内芯座4与空心部22密封相接,当然能保证其密封性的螺纹及卡扣连接亦是可以的。特别地,空心部22内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空心部弹性回复的筋肋6。该筋肋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弯曲时曲率大,弹性回复力强。
[0020]本案的筋肋设置于空心部22的内壁或悬置于其内,筋肋的优选结构为竖直向设置的呈S型的导向筋肋,导向筋肋能限制胶塞的形变方向,防止胶塞卡止于内腔内。
[0021]本案还可进一步优化,如图4所示,空心部22的内壁设有镜像设置或对称设置的两个筋肋6,镜像及对称设置,使筋肋弹性回复力平衡,且增加了弹性回复力的强度。
[0022]当然筋肋的数量不作限制,设置方向及形状均可进一步优化,形状的改变例如呈波浪形的筋肋、呈圆弧形的筋肋、弯折形的筋肋、及如图5所示的间断的筋肋,设置方向的改变例如图6至图8所示,筋肋与水平面分别呈70°、85°及30°夹角设置,进一步的,本案还可采用如图9所示的由两根筋肋组成的X型组合筋肋,其他能达到本案技术效果的类似图10所示的组合筋肋亦在本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3]为增加本方案的密封性能及阻菌性能,采用了如下设计,其一,胶塞2的实心部21的上端面呈凹弧形,凹弧形的结构便于实心部与接入端口之间的密封。其二,实心部21与空心部22的连接端具有一锥形部7,接入端口 12的底部设有与锥形部7相匹配的环形斜面8,锥形部7与环形斜面8形成密封结构。其三,环形斜面8与锥形部7之间设有密封圈9,密封圈9设置于环形斜面8上或锥形部7上。
[0024]本方案还可进一步优化,例如无针接头I的接入端口 12设有外螺纹。再例如,无针接头I的侧壁设置支接头10,增设的支接头10设有支管外螺纹,支接头10还设有端帽。
[0025]以下是本发明一种无针连接件的工作原理:
初始状态时,如图2所示,无针连接件处于封闭状态;当无针连接件接入外部设备时,外部设备为无针输液设备或无针注射设备,外部设备压迫实心部的上端面,实心部受压后凹槽变形,同时实心部压迫空心部产生变形,外部设备与内腔畅通连接,此时无针连接件形成图3所示状态,当外部设备离开后,无针连接件发生如图3至图2的变化,其间,由于导向筋肋弯曲曲率大,具备较强的机械强度,所以导向筋肋使胶塞的弹性回复力增大,回复速度快且顺畅,杜绝胶塞卡止在内腔中的情况发生,易可防止胶塞老化导致回复力不够的情况发生,间接的增加了无针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0026]本发明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无针连接件,包括无针接头和胶塞,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针接头包括一具有内腔的腔体和位于腔体两端的接入端口、输出端口,所述输出端口一侧腔体的腔壁设有一延伸至内腔并用于承载胶塞的内芯座; 所述胶塞包括一实心部和一空心部,所述实心部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所述胶塞设置于无针接头的内腔中,并且所述实心部与无针接头的接入端口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空心部背离实心部的一端装接于所述内芯座, 所述内芯座具有一连通外部大气及所述空心部内空腔的通气孔; 所述空心部内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空心部弹性回复的筋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筋肋设置于所述空心部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筋肋为竖直向设置的呈S型的导向筋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的实心部的上端面呈凹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部与空心部的连接端具有一锥形部,所述接入端口的底部设有与所述锥形部相匹配的环形斜面,所述锥形部与所述环形斜面形成密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斜面与锥形部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环形斜面上或锥形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座与所述空心部为粘接或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接头的接入端口设有外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无针接头设有支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接头设有支管外螺纹,所述支接头还设有端帽。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无针连接件,包括无针接头和胶塞,无针接头包括接入端口、输出端口和一具有内腔的腔体,内腔内设有一内芯座;胶塞包括一实心部和空心部,实心部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凹槽,空心部内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空心部弹性回复的筋肋;胶塞设置于无针接头的内腔中,并且实心部与无针接头的接入端口形成密封结构,空心部装接于内芯座。应用本发明的无针连接件,空心部的内壁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加空心部弹性回复的筋肋。具有较强的回弹力,保证正压量,使胶塞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采用具有呈S型的导向筋肋,具有较强的回弹力,导向筋肋能限制胶塞的形变方向,防止胶塞卡止于内腔内。
【IPC分类】A61M5-31, A61M5-14
【公开号】CN104815364
【申请号】CN201510213159
【发明人】江涛, 吴林元, 文森特·莱斯克维奇
【申请人】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4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