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504225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慢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慢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组排除器质性疾病后的上消化道症 状。又称功能性消化不良,很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发现有消化道动力异常。
[0003]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患病率高达20%~40%,占消化门诊的50%左 右。一般认为多由排空延缓、消化间期和消化期动力异常、食物分布异常、十二指肠胃反流、 胃电异常、胆道运动功能障碍、胃感觉功能异常、心理障碍、HP感染及迷走神经张力低下等 引起。西医多采用胃动力药、抑酸剂、抗HP治疗、粘膜保护剂与胆碱能抑制剂、精神及饮食 疗法治疗,但效果不佳,易反复发作。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疗效。中医对该病 的辨证分型: 1、肝气犯胃型: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学习压力加大,精神紧张, 情志抑郁,易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脾胃受伤,受纳和运化水谷功能障碍,导致胃肠功能紊 乱。症见:胃脘胀痛,脘痛连胁,胸脘痞满,纳呆嗳气,喜叹息,烦躁易怒,或焦虑不寐,随情志 因素而变化,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化滞消痞。
[0004] 2、肝郁气滞证:症见胃饱胀痛,胸胁痞满,气窜胁背,嗳气呃逆,不思饮食,喜善叹 息,烦躁易怒,气怒怔忡,舌质暗红,脉细弦涩。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活血。
[0005] 3、饮食积滞证:症见暴饮暴食,胃部痞满,厌恶饮食,胃胀拒按,恶心呕吐,吐后症 轻,嗳气酸臭,矢气臭秽,舌苔垢逆,脉细弦滑。治宜消积导滞,和胃降逆。
[0006] 4、脾胃虚弱痰湿停止型:素体脾胃虚弱,或由于各种原因日久损伤脾胃致脾胃虚 弱,纳运无力,痰湿滞留中焦,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气机逆乱。症见:胃脘痞满,餐后早饱,嗳 气,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四肢乏力沉重,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脉沉濡缓。治宜健脾益气、和 胃化湿。
[0007] 5、寒热互结、气不升降型:由于误用下剂,损伤中阳,外邪乘机而入,或湿滞日久化 热,寒热互结,气不升降。症见:胃脘痞满不痛,灼热嘈杂吞酸,口苦,肠鸣泄泻,舌苔薄黄而 腻,脉弦数。治宜辛开苦降、和胃消痞。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两个,一是开发一种中药制剂,二是开发制备该制剂 的方法,使得该中药制剂对慢性消化不良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0009] 为解决上述两个技术问题,发明人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利用自己在消化不良方面 的中医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兼顾现代人的患病特点和现代中药制剂技术的 要求,精心配伍药材,获得一个全新的中药组方和一套简单完备的制备方法,由此获得的中 药制剂对慢性消化不良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一种治疗慢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的中药组方 为(以重量份计):苍术12-28份、厚朴8-20份、陈皮7-19份、大麦芽11-27份、神曲11-25 份、香附9_23份、天麻10-24份、木香6_14份、黄苗7_19份、砂仁9_21份、茯等11-25份、 紫苏叶8-20份、白术14-28份、甘草5-11份。
[0010] 在临床实践中优选出的具有出色疗效的4个组方配比分别为(以重量份计): 配比1 :苍术20份、厚朴14份、陈皮13份、大麦芽19份、神曲18份、香附16份、天麻 17份、木香10份、黄芪13份、砂仁15份、茯苓18份、紫苏叶14份、白术21份、甘草8份。
[0011] 配比2 :苍术22份、厚朴15份、陈皮15份、大麦芽18份、神曲19份、香附14份、 天麻16份、木香11份、黄芪15份、砂仁16份、茯苓19份、紫苏叶13份、白术22份、甘草9 份。
[0012] 配比3 :苍术19份、厚朴16份、陈皮15份、大麦芽21份、神曲17份、香附17份、天 麻18份、木香9份、黄芪12份、砂仁16份、茯苓17份、紫苏叶16份、白术20份、甘草8份。
[0013] 配比4 :苍术21份、厚朴15份、陈皮14份、大麦芽18份、神曲20份、香附15份、 天麻16份、木香11份、黄芪16份、砂仁18份、茯苓15份、紫苏叶15份、白术23份、甘草9 份。
[0014] 上述治疗慢性消化不良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1) 按组方比例准确称取各味中药材,分别洗净,烘干,粉碎,备用; (2) 取苍术、陈皮分别研磨,过80-120目筛,混合得细粉a,备用; (3) 取一半重量的茯苓、白术、黄芪、厚朴、大麦芽、天麻,分别炒制,研磨,过80-120目 筛,混合得细粉b,备用; (4) 取香附、木香、神曲、砂仁、紫苏叶、甘草和剩余一半重量的茯苓、白术、黄芪、厚朴、 香附、天麻,混合,加6-13倍的蒸馏水,浸泡6-24小时,回流煎煮3次,每次1-6小时,过滤, 混合3次滤液,减压浓缩至50°C时所测相对密度为1. 31-1. 35,然后减压干燥得干浸膏,将 干浸膏粉碎,研磨,过80-120目筛,得细粉c,备用; (5) 将细粉a、细粉b、细粉c混合均勾,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的中药制剂技术 制成临床所需求的剂型,如片剂、散剂、胶囊剂、酊剂、丸剂、糖浆剂、颗粒剂等剂型。
[0015] 本发明中药组方所用中药材的来源、性质及功效: 苍术: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燥 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0016] 厚朴: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味苦、辛,性 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0017]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 气健脾,燥湿化痰。
[0018] 大麦芽: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味甘,性平;归脾、 胃经;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0019] 神曲:为辣寥、青蒿、杏仁等药加入面粉或麸皮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味甘 辛,性温;入脾、胃经;健脾和胃,消食调中。
[0020] 香附: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 经;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0021] 天麻: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味甘,性平;归肝经;平肝息风止痉。
[0022] 木香:本品为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味辛、苦,性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0023] 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温;归肺、脾经;补 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0024] 砂仁: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绿壳砂或海南砂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性温;归 脾、胃、肾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
[0025] 茯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渗湿 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0026] 紫苏叶: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味辛,性温;归肺、脾经;解 表散寒,行气和胃。
[0027] 白术: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 湿利水,止汗,安胎。
[0028]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 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0029] 本发明中药组方的组方分析: 该中药组方是以白术、苍术、大麦芽、神曲为君药,健脾益气、祛风散寒、行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