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面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50141阅读:741来源:国知局
消炎面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面膜领域,尤其是一种消炎面膜。
【背景技术】
[0002] 脸部皮肤暴露在外部,常常接触到大量有害物质,从而引起皮肤干燥、疼痛、血丝 增多、长痘等炎症问题,如果这种时候不先使皮肤舒缓消炎就对皮肤进行保养,不但达不到 保养目的,反而还会达到反效果。
[0003] 面膜由于使用方便效果好,是女性常用的美容产品。但是目前市面上的消炎面膜 大部分都含有添加剂,对皮肤产生副作用。所以选择安全有效的消炎面膜是十分重要的。
[0004] 另一方面是现有的片装面膜都是将面膜纸浸在面膜液中,一起装入包装袋内,这 种面膜长期未用时,面膜纸的材质和面膜液容易产生化学反应而变质。不仅达不到消炎的 目的,反而还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皮肤伤害。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炎面膜,它可以解决既达到安全有效的 消炎目的,又能保证面膜不因面膜纸的材质和面膜液产生化学反应而变质的问题。
[0006]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消炎面膜包括面膜液和面 膜纸,所述面膜液包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芦荟提取物5~15%,茶树精油1~5%,金 盏花提取物1~5%,菊花提取物1~5%,金缕梅提取物1~5%,透明质酸10~20%。
[0007]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面膜液和面膜纸分开装入有间隔 的包装袋或者包装盒内,在使用时,通过挤压破坏包装袋内由热压粘合形成的隔断使装面 膜液的腔室与装面膜纸的腔室贯通,或者通过撕掉包装盒内用于密封面膜液的膜使面膜液 与面膜纸接触。
[0008] 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芦荟具 有杀菌、抗炎作用,其含有的芦荟酊(Aloetin).是抗菌性很强的物质,能杀灭真菌、霉菌、 细菌、病毒等病菌,抑制和消灭病原体的发育繁殖;并且芦荟的缓激肽酶与血管紧张来联合 可抵抗炎症。茶树精油被誉为消炎抗菌之王,消炎抗菌效果显著。金盏花能镇定肌肤,改善 敏感性肤质。菊花提取物能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从而具有抗炎作 用。金缕梅内含单宁酸及挥发性油脂能有效的舒缓、止血、增强血管及抗发炎等作用。透明 质酸可瞬间深层保湿、增加皮肤弹性与张力,恢复肌肤正常油水平衡,起到了绝佳的保湿效 果。所以本发明中的面膜能有效安全的提高皮肤活力,促进皮肤新陈代谢能力,促进皮肤增 生新细胞减轻黑色素达到消炎的目的。
[0009] 2、本发明的面膜能有效避免因面膜纸的材质和面膜液产生化学反应而变质的问 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 这种消炎面膜,包括面膜液和面膜纸,所述面膜液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芦荟提 取物15%,茶树精油1%,金盏花提取物1%,菊花提取物1%,金缕梅提取物1%,透明质酸10%。 [0011] 将面膜液和面膜纸分开装入有间隔的包装袋中,这种包装袋的间隔是由热压粘合 形成的隔断。使用面膜时通过挤压破坏所述间隔,使装面膜液的腔室与装面膜纸的腔室贯 通,面膜液与面膜纸得以接触,待面膜纸吸收充分面膜液后即可将面膜敷在脸上。
[0012] 实施例二: 这种消炎面膜,包括面膜液和面膜纸,所述面膜液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芦荟提 取物10%,茶树精油5%,金盏花提取物5%,菊花提取物5%,金缕梅提取物5%,透明质酸20%。
[0013] 将面膜液和面膜纸分开装入有间隔的包装袋中,这种包装袋的间隔是由热压粘合 形成的隔断。使用面膜时通过挤压破坏所述间隔,使装面膜液的腔室与装面膜纸的腔室贯 通,面膜液与面膜纸得以接触,待面膜纸吸收充分面膜液后即可将面膜敷在脸上。
[0014] 临床试验部分: 选用80名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对本发明进行使用,试用时间为3个月,试用皮肤前后对 照如表一:
【主权项】
1. 一种消炎面膜,包括面膜液和面膜纸,其特征在于所述面膜液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数 的成分:芦荟提取物5~15%,茶树精油1~5%,金盏花提取物1~5%,菊花提取物1~5%, 金缕梅提取物1~5%,透明质酸10~2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炎面膜,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面膜液和所述面膜纸分开装 入有间隔的包装袋或者包装盒内。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炎面膜,涉及面膜领域。这种消炎面膜包括面膜液和面膜纸,所述面膜液包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数的成分:芦荟提取物5~15%,茶树精油1~5%,金盏花提取物1~5%,菊花提取物1~5%,金缕梅提取物1~5%,透明质酸10~20%;将面膜液和面膜纸分开装入有间隔的包装袋或者包装盒内。本发明解决了既达到安全有效的消炎目的,又能保证面膜不因面膜纸的材质和面膜液产生化学反应而变质的问题。
【IPC分类】A61P29-00, A61K8-97, A61K8-02, A61Q19-00
【公开号】CN104873426
【申请号】CN201510265303
【发明人】杨知雨
【申请人】杨知雨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