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巩膜微切口后路白内障后囊膜环行撕囊的显微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53990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巩膜微切口后路白内障后囊膜环行撕囊的显微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囊膜环行撕囊的显微镊。
【背景技术】
[0002]合并白内障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应用现代白内障超声乳化和玻璃体手术联合治疗是较成熟的方法。近十年来,该两项技术已联合应用于更多眼病的治疗,并出现了直径更小、效率更高、组织反应更轻的微切口超声乳化和微创玻璃体手术等器械,结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能免除多次手术,并获得视力。
[0003]要获得较好的视力,角膜、房水、人工晶状体、后囊膜-玻璃体前界膜界面以及玻璃体等眼屈光介质的透明度缺一不可。现代眼科手术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眼屈光介质的透明度。
[0004]随着研宄的深入,人们发现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以及前部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性病变(A-PVR)是影响术后视力和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由于“后囊膜-玻璃体前界膜界面”的解剖特殊性,目前限于手术方法和器械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存在着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增生、引起后发障;或因玻璃体前界膜手术处置不净和细胞增生移行,使前部玻璃体视网膜增生,导致这一解剖结构单独或合并发生粘连、增生及混浊,轻者影响视力,重者引起复发视网膜脱离等。文献报道,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比率可达33-50%,术后玻璃体视网膜增生性病变的发生率可达13%。现有技术和方法对手术中如何处理后囊膜-玻璃体前界膜界面的增生尚无表述,这一问题困扰着手术医生。因此重视“后囊膜-玻璃体前界膜界面”的术后增生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路径,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切实改善患者手术后视力的新理念。
[0005]现有技术预防和治疗白内障术后后发障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药物预防,抑制眼内晶状体上皮增生,包括已有的含肝素药物修饰的人工晶状体等,疗效有限:另有多种不同药物修饰的人工晶状体装置等,目前迅处研宄阶段尚无产品;2.1M激光后囊切除术,是对术后后发障治疗的主要方法和补救措施,通过激光光爆破将混浊的后囊膜击碎,使得外界光能无阻地进入眼内,但击碎的囊膜残留在眼内患者视觉有漂浮物,尤其是原有玻璃体混浊者会加剧混池1产生的碎片又易引发葡萄膜反应和炎症、堵塞房角引起青光眼和发生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尚有击碎人工晶状体的事件发生,且本方法对形成较久较厚的后发障疗效差,影响了临床开展;3.经前路的连续后囊膜撕除技术(PCCC),该技术与本发明的经巩膜微切口后路连续后囊膜撕除技术较为接近,眼内镊是经角膜切口入眼,夹持后囊膜完成环行撕囊,其缺陷是:①撕囊镊直径大、手术切口大术后散光大;?操作是从晶状体后囊膜的内面进行,因生理上后囊膜的弧行面向下而难以完成;③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圆形后囊膜撕囊环,影响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稳定性;④常有玻璃体脱出并发症发生。故而,经前路的连续后囊膜撕除技术临床应用非常局限,仅选择性用于儿童白内障的治疗,多数疗效不佳。
[0006]现有技术对玻璃体前界膜界面的处理方式是:玻璃体手术治疗中,有玻璃体的次全切除和玻璃体完全切除两大方法,现代玻璃体手术推崇完全性切除,其优点在于能减少术后玻璃体增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但现有文献仅提到切除后部玻璃体后,可用全视网膜镜或顶压方法切除睫状体周围的玻璃体,而未对玻璃体前界膜的处理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显微镊,作为预防和治疗后发障新方法的配套工具,特别适合联合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作为治疗手段,适用于白内障手术后形成的较厚的、激光难以奏效的难治性后发障的治疗。
[0008]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用于巩膜微切口后路白内障后囊膜环行撕囊的显微镊,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微镊由手柄组件、滑套组件、镊杆组件以及镊尖组成;
[0010]手柄组件包括镊身及对称布置在其两侧的两个压杆;两个压杆的后端与镊身连为一体,前端向外倾斜悬伸;
[0011]滑套组件包括连接在镊身前端的固定套及插入固定套内孔的滑套;镊身前端制有与固定套内孔相通的滑槽,固定套的中部沿同一直径开设有两个定位孔;滑套的前段沿轴向开设有内孔,滑套的后段沿径向开设有通槽,有一定位管从其中一个定位孔插入,穿过通槽后定位在另一定位孔内;滑套的后端通过两个连杆分别与两个压杆的前端连接;
[0012]镊杆组件包括固定杆及活动杆,固定杆呈管状且后端固定在滑套的内孔中,固定杆的前端弯曲成弧形,活动杆由前向后穿过固定杆,活动杆的后端伸入所述通槽并固定在定位管上,活动杆的前端具有两个分叉段;
[0013]镊尖包括分别固定在两个分叉段上的两个夹片,每个夹片均呈钝角状,夹片的一端与分叉段连为一体,另一端朝着固定杆弯曲的同一侧弯曲。
[0014]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的直径为0.7mm,两个夹片从顶端到底端的距离均为0.7mm0
[0015]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的直径为0.7mm,其中一个夹片的顶端为尖端,尖端到该夹片底端的距离为0.7mm,另一个夹片的顶端与底端距离为0.5mm。
[0016]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的直径为0.5mm,两个夹片从顶端到底端的距离均为
0.5mmo
[0017]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杆的直径为0.5mm,其中一个夹片的顶端为尖端,尖端迺该夹片底端的距离为0.5mm,另一个夹片的顶端迦底端放距离为0.3mm。
[0018]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管的中部沿同一直径开设有两个固定孔,活动杆的后端穿过两个固定孔,定位管的两端分别制有螺纹,有两个螺栓分别从定位管的两端旋入,两个螺杆的内端压紧定位管内的活动杆。
[0019]作为优选,所述两个夹片的内侧均制成粗糙面。
[002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套以及滑套的前端均为锥形面。
[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镊尖呈钝角犹,夹片长度与固定杆的直径相同,利于通过微创切口进出眼内,两个夹片的内侧面打毛成粗糙面,利于夹持囊膜等微细组织;两个夹片的顶端可平齐或者其中一个夹片的顶端为凸起的较锐利的尖端,利于划开后囊膜后同时抓取囊膜完成环行撕囊;两种结构可适用于不同状态,灵活应用;2.固定套和滑套均缩口成锥面,避免该处误夹囊膜组织;3.显微镊的杆部采用弧杆式设计,优点一是弧杆与镊尖同侧弯曲,可方便地通过巩膜口导入眼内,伸到后囊膜_玻璃体前界膜后界面进行手术操作,优点二是解决了直杆式设计因眼球的深窝、眶骨、鼻梁等的阻挡使镊子的达不到目标界面的问题,能轻松应对各类状况;4.微创显微镊的手柄由镊杆及两个压杆组成三片压簧式结构,使之收放自如,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
[0022]从申请人在多例病例的临床试验的疗效看,本发明具有设计新颖、结构合理、易于操作等特点,取得较好成果。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发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固定套与活动套的剖视放大图。
[0026]图4是镊尖的主视放大示意图。
[0027]图5是镊尖的仰视放大示意图。
[0028]图6是第一种镊尖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7是第二种镊尖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8是定位管与活动杆的剖视放大图。
[0031]图9是本发明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33]如图1、2所示,一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