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穴位埋线针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1187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新型穴位埋线针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穴位埋线针具。
【背景技术】
[0002]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学、中药学以及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通过埋线针和埋藏线在穴位内产生生物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变化,将其刺激信息和能量以及中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相比于传统的针灸疗法,穴位埋线疗法刺激量更大,治疗效果更好,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而随着美容行业的发展,穴位埋线疗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整形、除皱、减肥等美容领域。
[0003]目前,穴位埋线疗法采用的埋线针均是由针管部分和针芯部分组成,针管部分包括穿刺针管以及针管座,针芯部分包括针芯以及手柄,使用时将埋藏线置于穿刺针管的头部,然后用手柄将针芯从针管座插入穿刺针管内,从而将埋藏线植入人体。这种埋线针需要针管和针芯配合使用,不仅结构较为复杂,而且操作不太方便。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
[0005]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穴位埋线针具,由穿刺针管、针管座、埋藏线以及定位块组成;所述穿刺针管的尾部安装在所述针管座内;所述埋藏线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管内,另一部分则通过定位块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管外。
[0006]为了提升埋线效果,所述埋藏线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管外的部分优选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穿刺针管外,这样能够使埋藏线在人体皮肤、肌肉或者脂肪之间呈螺旋状分布,使其受力点增多且分布更为均匀,尤其适用于面部整形、除皱等美容领域,能够取得更好的美容效果。
[0007]为了进一步提升埋线效果,所述埋藏线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管外的部分的长度为埋藏线总长度的50%?80%,优选55%?70%,更优选60%。这是因为申请人发现,若穿刺针管外的埋藏线长度小于穿刺针管内的埋藏线长度,当定位块脱离穿刺针管外的埋藏线时(也即表明穿刺针管外的埋藏线已经植入人体皮肤、肌肉或者脂肪之间),穿刺针管内的埋藏线仍然还有一部分,而这部分由于受力不均匀从而会影响埋线效果。但是,穿刺针管外的埋藏线也不能过长(不宜超过80%),否则穿刺针管内的埋藏线在定位块还未脱离埋藏线时即已完全脱离穿刺针管,从而造成穿刺针管外的埋藏线更加无法很好的植入。
[0008]所述针管座既可以采用呈实心手柄状或者尾部呈实心手柄状的一体结构;也可以采用分体结构,该分体结构由位于前部的座体以及连接在所述座体尾部的实心手柄组成;所述穿刺针管的尾部安装在所述针管座前部的座体内。
[0009]所述穿刺针管的长度根据具体使用情况而定,一般为2cm?15cm。
[0010]所述埋藏线的长度视穿刺针管的长度而定,一般为Icm?15cm。
[0011]本发明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使用方法如下:操作人员用右手持住针管座上的手柄状部位,然后将穿刺针管直接刺入人体皮肤内,随着穿刺针管的进入,穿刺针管内的埋藏线以及穿刺针管外的埋藏线均植入到人体皮肤、肌肉或者脂肪之间,从而完成整个埋线过程,而定位块则由于皮肤阻挡而与埋藏线分离并滑动退到穿刺针管尾部。
[0012]本发明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在不使用时,可通过一针套进行保护。
[0013]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1)本发明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无需针芯,直接采用穿刺针管进行埋线,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更为方便。(2)本发明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通过将穿刺针管外的部分设置成螺旋状缠绕在穿刺针管外,这样能够使埋藏线在人体皮肤、肌肉或者脂肪之间呈螺旋状分布,使其受力点增多且分布更为均匀,尤其适用于面部整形、除皱等美容领域,能够取得更好的美容效果。(3)本发明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的埋藏线针管外长度大于针管内长度,尤其是两者之比为3比2时,能够明显提升埋线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实施例1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实施例2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由穿刺针管1、针管座2、埋藏线3以及定位块4组成。
[0017]本实施例的针管座2为尾部呈实心手柄状的一体结构。
[0018]穿刺针管I的尾部安装在针管座2内,穿刺针管I的长度为6cm。
[0019]定位块4滑动套接在穿刺针管I外部,其上设有便于埋藏线3穿过的孔(图中未画出)。
[0020]埋藏线3的长度也为6cm,其一部分位于穿刺针管I内,另一部分则呈螺旋状缠绕在穿刺针管I外并通过线头穿过定位块4上的孔从而固定在穿刺针管I外,埋藏线3位于穿刺针管I外的部分长度为3.6cm。
[0021](实施例2)
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由穿刺针管1、针管座2、埋藏线3以及定位块4组成。
[0022]本实施例的针管座2为分体结构,由位于前部的座体21以及通过螺纹连接在座体21尾部的实心手柄22组成,即可以在座体21尾部设有外螺纹且在实心手柄22前部设有内螺纹,或者在座体21尾部设有内螺纹且在实心手柄22前部设有外螺纹。
[0023]穿刺针管I的尾部安装在针管座2前部的座体21内,穿刺针管I的长度为8cm。
[0024]定位块4滑动套接在穿刺针管I外部,其上设有便于埋藏线3穿过的孔。
[0025]埋藏线3的长度也为8cm,其一部分位于穿刺针管I内,另一部分则呈直线状位于穿刺针管I外并通过线头穿过定位块4上的孔从而固定在穿刺针管I外,埋藏线3位于穿刺针管I外的部分长度为4.8cm。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穴位埋线针具,其特征在于:由穿刺针管(I)、针管座(2)、埋藏线(3)以及定位块(4)组成; 所述穿刺针管(I)的尾部安装在所述针管座(2)内; 所述埋藏线(3)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管(I)内,另一部分则通过定位块(4)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管(I)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埋藏线(3)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管(I)外的部分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穿刺针管(I)外。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埋藏线(3)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管(I)外的部分的长度为埋藏线(3)总长度的50%?8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埋藏线(3)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管(I)外的部分的长度为埋藏线(3)总长度的55%?7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埋藏线(3)设置在所述穿刺针管(I)外的部分的长度为埋藏线(3)总长度的60%。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座(2)为呈实心手柄状或者尾部呈实心手柄状的一体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座(2)为分体结构,由位于前部的座体(21)以及连接在所述座体(21)尾部的实心手柄(22)组成;所述穿刺针管(I)的尾部安装在所述针管座(2)前部的座体(21)内。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管(I)的长度为2cm?15cm。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埋藏线(3)的长度为Icm?15cm。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穴位埋线针具,该新型穴位埋线针具由穿刺针管、针管座、埋藏线以及定位块组成,穿刺针管的尾部安装在针管座内,埋藏线的一部分设置在穿刺针管内,另一部分则通过定位块设置在穿刺针管外;其中,埋藏线设置在穿刺针管外的部分呈螺旋状缠绕在穿刺针管外,埋藏线设置在穿刺针管外的部分的长度为埋藏线总长度的50%~80%。本发明的新型穴位埋线针具无需针芯,直接采用穿刺针管进行埋线,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操作更为方便,尤其是通过将穿刺针管外的部分设置成螺旋状缠绕在穿刺针管外以及将穿刺针管外的埋藏线长度设置成大于穿刺针管内的埋藏线长度能够明显提升埋线效果,尤其是在面部整形、除皱等美容领域。
【IPC分类】A61M37/00, A61H39/08, A61B17/00
【公开号】CN105030528
【申请号】CN201510567765
【发明人】蔡会萍, 程序
【申请人】蔡会萍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9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