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胃气胀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12872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用于治疗胃气胀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成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胃气胀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胃气胀是一种胃腔充满气体的健康问题。医学界通常将其称为胃扩张 扭转。这种疾病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于人类、犬和牛身上。
[0003]胃气胀主要是由一些因素导致肠胃异常造成的。这给食道造成一种封闭状态,多 余气体难以排出,这意味着患者不能通过打嗝或呕吐清除肠胃内的气体;通过大便释放气 体也会受到堵塞,严重时,胃气胀还会引起双扭曲,比单扭曲对气体排泄的影响更大。
[0004] 肠扭结对消化道直接产生影响,阻碍它的正常功能,当压力积聚在胃时,就会导致 不适。胃胀气产生的压力可以同时给生理和心理带来不良影响,这种疾病影响睡眠,干扰从 食物吸收营养,如果不及时治疗,胃气胀最终会导致脾脏受损,甚至血液中毒。造成胃气胀 有很多原因,食物混合,甚至一种食物都有可能诱发消化道附近的肠扭结。情绪也有一定影 响,因为消极情绪可以阻碍胃功能,压力也是胃气胀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再吃容易产生气 体的食物,情况会更糟。
[0005] 胃气胀不易治愈,往往引起胃痛、胃胀、胃酸等症状,造成患者不便,目前治疗胃气 胀的中药不在少数,多采用西药治疗效果欠佳,费用昂贵,副作用大,疗程长,见效慢,易复 发。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胃气胀的中 药,具有和胃止痛、消食化积、解毒消肿、理气止痛之功效,对治疗胃气胀引起的胃痛、胃胀、 胃酸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疗程短,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价格低廉。
[0007]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胃气胀的中药,其特 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莱菔子8~11%、草豆蔻7~10%、木香6~9%、 佩兰5~8%、良藤8~12%、大腹皮7~11%、黑皮根5~8%、皂角刺6~10%、红苕藤 5~7%、千金子5~8%、元胡2~5%、珠芽寥2~4%、金雀根2~5%、法半夏2~3%、 地锦草5~7%,将上述15味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000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药制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 医药学理论,并具有和胃止痛、消食化积、解毒消肿、理气止痛之功效,对治疗胃气胀引起的 胃痛、胃胀、胃酸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疗程短,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价格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0] 实施例1 :
[0011] 采用莱菔子、草豆蔻、木香、佩兰、良藤、大腹皮、黑皮根、皂角刺、红苕藤、千金子、 元胡、珠芽寥、金雀根、法半夏、地锦草为原料药制备而成。其组分(重量%)每付为:莱菔 子9. 1、草豆蔻8. 3、木香7. 5、佩兰7. 5、良藤8. 9、大腹皮8. 7、黑皮根6. 8、皂角刺8. 9、红苕 藤6. 8、千金子7. 1、元胡4. 5、珠芽寥3. 1、金雀根3. 7、法半夏2. 3、地锦草6. 8。取上述15 种原料药总重量为200克,在室温下将15种中草药加水至800~1000ml,浸泡3~5分钟, 然后用武火煮沸文火煎熬90~100分钟左右,去渣得滤液200ml,药渣再加水250~300ml, 煎熬30~40分钟,去渣得滤液100ml,共得300ml左右药汁,即制得本发明的中药汤剂。装 入无菌玻璃瓶内,密封瓶盖备用,每日1剂分2次口服,每次空腹口服150ml左右,服用至临 床症状体征消失。
[0012] 本发明莱菔子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草豆蔻用 于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等证;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佩兰有 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良藤清热,理气,止痛。用于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中暑 腹痛,胃痛;大腹皮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黑皮根健脾益胃,补肾 固精。治慢性胃炎,脾胃亏损,食欲不振;皂角刺具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之功效;红苕藤 有提尚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千金子有逐水退肿,破血消症,解 毒杀虫的功效;元胡有活血,理气,止痛,通小便的功效;珠芽寥清热解毒,散瘀止血;金雀 根清肺益脾,活血通脉;法半夏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地锦草有清 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之功效。
[0013] 本发明各原料还可按下表所列比例(重量百分比)混合的实施例来实现。其加工 工艺与实施例1相同。
[0014]
[0015] 下面结合我院进行的临床试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0016] 临床资料:
[0017] 1、病例选择:
[0018] 作为治疗胃气胀的中药制剂,选择确诊的胃气胀患者262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 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31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66例,年龄20~71岁,平均 年龄45. 5岁,病程1~3年;对照组131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65例,年龄21~70岁, 平均年龄45. 5岁,病程1~3年。
[0019] 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 性。
[0020] 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一中药制汤剂,口服,早晚各1次,每次空腹口服150ml 左右;7天为1个疗程,治疗2~4个疗程。
[0021] 对照组服用吗丁啉,口服,一次10~20mg或混悬液10ml,一日3~4次,饭前15~ 30分钟服用,疗程视病情而定。
[0022] 3、疗效判定:
[0023] (1)治愈:胃痛、胃胀、胃酸等症状全部消失,经检查身体指标恢复正常。
[0024] (2)显效:上述症状明显减轻,经检查身体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0025] (3)有效:上述症状有所减轻,经检查身体指标部分好转。
[0026] (4)无效:通过治疗后上述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0027] 4、结果:
[0028]
[0029]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0030] 典型病例:
[0031] 1、常某,男,21岁。患者患胃气胀,服用过多种药物治疗,未见任何好转,经朋友介 绍,来我院就诊,给予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2个 疗程后,症状消失,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0032] 2、胡某,男,29岁。患者胃脘痞、恶心呕吐、精神不振、腹胀、大便溏、小便黄,并伴 有发热,舌红苔黄,脉沉数,以前有胃病史2年,用过多种药物治疗,效果很差,治愈无效,后 来我院就诊,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 后,症状消失,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0033] 3、孙某,男,43岁。患者自诉怕冷,容易疲劳,经常头晕目眩,胃口不好,身体瘦弱, 后来我院就诊,诊断为胃气胀,后服用本发明中药制剂治疗,服用2个疗程后,全愈,随访, 至今未复发。
[0034] 4、许某,男,49岁。患者胃疼胃胀,有恶心、嗝气,食欲差,无力消瘦。用过许多药 物,只起到了暂时性止痛,过段时间就会复发,不能痊愈。后来我院就诊,服用本发明中药制 剂,服用2个疗程后,胃疼胃胀症状基本消失,服用第3个疗程后,痊愈,1年后随访未复发。
【主权项】
1. 一种用于治疗胃气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莱菔 子8~11%、草蔻7~10%、木香6~9%、佩兰5~8%、良藤8~12%、大腹皮7~ 11 %、黑皮根5~8%、皂角刺6~10%、红苕藤5~7%、千金子5~8%、元胡2~5%、珠 芽寥2~4%、金雀根2~5%、法半夏2~3%、地锦草5~7%,将上述15味原料药用水 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配方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治疗胃气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药制成:莱菔子8~11%、草豆蔻7~10%、木香6~9%、佩兰5~8%、良藤8~12%、大腹皮7~11%、黑皮根5~8%、皂角刺6~10%、红苕藤5~7%、千金子5~8%、元胡2~5%、珠芽蓼2~4%、金雀根2~5%、法半夏2~3%、地锦草5~7%,将上述15味原料药用水浸泡,煎熬后去渣得滤液。本发明具有和胃止痛、消食化积、解毒消肿、理气止痛之功效,对治疗胃气胀引起的胃痛、胃胀、胃酸等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疗程短,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价格低廉。
【IPC分类】A61P1/14, A61K36/9062
【公开号】CN105031469
【申请号】CN201510383585
【发明人】刘伟峰, 苏超
【申请人】刘伟峰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