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5929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
【背景技术】
[0002]PICC即“经过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经上肢肘部或上臂的贵要静脉、周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将导管末端留置于上腔静脉的一种静脉导管。Picc置管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和化疗的患者,不仅可减少患者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对局部组织的刺激,从而保证化疗全过程的顺利进行。PICC可在体内长期留置达I年之久,但需每隔5-7天对PICC导管进行常规维护,每次维护约需要15-20分钟。
[0003]目前,在进行PICC导管日常维护时,往往是患者坐在普通椅子上,然后在其面前放置一个台面的小桌子,患者将手臂放在桌面上,医护人员在患者对侧进行操作。为了便于维护操作,患者往往需要将身体倾斜并将手臂向外旋转,整个肢体舒适度欠佳,特别是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部位通常在上臂内侧,维护人员操作时极不方便,且操作空间狭窄,操作时间过长,患者被动体位姿势也极不舒服。此外,病患的身高有差异,不同的患者对于固定高度的台面需要调整不同的姿势以适应台面的高度,维护时间过久易疲劳。

【发明内容】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使得操作台高度可调且具有红外加热功能,舒适、方便移动。
[0006]( 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种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坐垫与靠背之间铰接,铰接处设有固定销,坐垫的椅腿外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固接有操作台,操作台设有红外加热系统,椅腿下端安装有万向轮。
[0009]优选地,所述坐垫和所述靠背两侧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坐垫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壁处间隔设置卡口,所述连接杆一端为与所述卡口结构配合的卡扣并固接,另一端固定在靠背两侧上。
[0010]优选地,所述操作台为抽拉式三层结构。
[0011 ] 优选地,所述操作台上层为楔形结构操作台,中、下层为抽屉。
[0012]优选地,所述楔形结构操作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5°。
[0013]优选地,所述操作台上层设有可容纳前臂的凹槽。
[0014]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系统设置于凹槽内。
[0015]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系统包括红外加热层、感应器、按键和电池盒,红外加热层设置于凹槽表面,感应器和电池盒设置于凹槽本体内,按键设置于凹槽侧端面,红外加热系统设置的加热温度为加热后皮肤表层温度为35-38°C。
[0016]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杆和移动杆,所述支撑杆通过螺母固定安装在椅腿外侧上,所述移动杆和支撑杆之间套接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靠背头部位置设有凸起。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有着显著效果:
[0020]1.操作台采用抽拉式三层结构设计,上层凹槽放置手臂,中、下层拉开可以放置一些小器械,使PICC置管维护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物品得到合理有效的放置,提高操作的流畅性。
[0021]2.楔形结构操作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5°,符合生理结构特点,使病患的胳膊处于放松的状态,更有利于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
[0022]3.红外发热层的设计,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避免手部僵硬,预防机械性静脉炎。
[0023]4.靠背可调节后倾角度,能使病患能够很好的放松躺靠在座椅上,提高患者满意度。
[0024]5.升降机构的设计,使得可以根据患者身高情况来调节操作平台的高度,适应性更强,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更加舒适。
[0025]6.操作台上的凹槽能够对患者的手臂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避免患者手臂的挪动污染消毒区域。
[0026]7.椅腿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方便医护人员移动病患进行其它检测。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发明中的卡口和卡扣结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是本发明中楔形结构操作台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
[0032]—种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包括坐垫I和靠背2,坐垫I与靠背2之间铰接,铰接结构处设有固定销,坐垫I和靠背2两侧之间设有连接杆3,坐垫I两侧设有滑槽4,滑槽4的两壁处间隔设置卡口 5,连接杆一端为与卡口 5结构配合的卡扣6并固接,另一端固定在靠背2两侧上。靠背头部位置设有凸起7。坐垫I的椅腿外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杆8和移动杆9,支撑杆8通过螺母固定安装在椅腿外侧上,支撑杆8和移动杆9之间套接并通过紧固件10固定连接。升降机构上固接有操作台10。操作台11为抽拉式三层结构,上层为楔形结构操作台1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5°,中、下层为抽屉。操作台上层设有可容纳前臂的凹槽13,红外加热系统14设置于凹槽13内,它包括红外加热层、感应器、按键和电池盒,红外加热层设置于凹槽表面,感应器和电池盒设置于凹槽本体内,按键设置于凹槽侧端面,红外加热系统14设置的加热温度为加热后皮肤表层温度为35-38°C。坐垫的椅腿下端安装有万向轮15。
[0033]本发明的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在使用时,将连接杆上的卡扣在坐垫侧的滑槽中的卡口中移动,调节靠背后倾角度,且靠背头部位置设有凸起,能使病患能够很好的放松躺靠在座椅上。再根据病患身高,将移动杆从支撑杆的空腔中抽出至所需的高度,且移动杆在支撑杆内能够自由转动,转到到操作台在合适的位置后,拧紧紧固件固定。患者将手臂放入操作台上层的凹槽13中,感应器感应到有重物作用在凹槽上,自动开启红外加热层,加热层加热的温度控制在皮肤表层温度为35-38°C为宜,可以通过按键关闭该加热功能,由于该操作台上层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5°,符合生理结构特点,使病患的胳膊处于放松的状态,更有利于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坐垫的椅腿下端安装有万向轮也方便医护人员移动病患。
[003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5]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与所述靠背之间铰接,铰接处设有固定销,所述坐垫的椅腿外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固接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设有红外加热系统,椅腿下端安装有万向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和靠背两侧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坐垫两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两壁处间隔设置卡口,所述连接杆一端为与所述卡口结构配合的卡扣并固接,另一端固定在靠背两侧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为抽拉式三层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上层为楔形结构操作台,中、下层为抽屉。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结构操作台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15°。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上层设有可容纳前臂的凹槽。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系统设置于凹槽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系统包括红外加热层、感应器、按键和电池盒,红外加热层设置于凹槽表面,感应器和电池盒设置于凹槽本体内,按键设置于凹槽侧端面,红外加热系统设置的加热温度为加热后皮肤表层温度为35-38 °C。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杆和移动杆,所述支撑杆通过螺母固定安装在椅腿外侧上,所述移动杆和支撑杆之间套接并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头部位置设有凸起。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ICC置管维护的功能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坐垫与靠背之间铰接,铰接结构处设有固定销,坐垫的椅腿外侧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上固接有操作台,操作台设有红外加热系统,椅腿下端安装有万向轮。本发明通过升降机构和操作台结构的设计,实现了操作台高度可调且具有红外加热功能,具有使用方便、舒适、便于移动的优点。
【IPC分类】A61G15/04, A61G5/00
【公开号】CN105055107
【申请号】CN201510500403
【发明人】蔡珩玉, 刘玉涛, 冷馨, 孙丽芳, 郭泓延
【申请人】吉林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