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61081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祖国医学认为,妇科的发病机理,可以概括为脏腑功能失常(主要是脾虚、肾虚、肝郁),气血失调,以及冲、任、督、带四脉损伤三个方面。由于妇女特殊的生理特征,如经行、怀孕、生产,易造成胞脉空虚,邪毒乘虚内侵,湿浊、热毒畜积下焦,客于胞中,与气血相搏,因而产生妇科各种疾病疾病。正邪交争、营卫不和、邪毒壅盛,故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脾虚湿盛、痰湿下注、湿郁化热、肾气不固,而症见月经不调、赤白黄带、带下量多、痛经、腹胀、精神和食欲不振,壅遏不行而见腹痛,久而瘀毒内结,结而成癥。如因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余邪未尽,留滞为患,瘀积胞中,复感邪毒,与气血相搏,以致病势延绵,形成慢性妇科炎症疾病。

【发明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制备简单、使用方便、见效和痊愈时间短、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持久等优点。
[0004]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干地黄15~26份,山药4~16份,山茱萸5~16份,泽泻5~17份,茯苓4~16份,附子1~10份,肉桂Γ12份,巴戟天10~20份,杜仲10~20份。
[0005]优选地,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干地黄17~23份,山药7~12份,山茱萸8~11份,泽泻8~13份,茯苓7~13份,附子3~9份,肉桂3~8份,巴戟天12~18份,杜仲12~17份。
[0006]更为优选地,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干地黄20份,山药10份,山茱萸10份,泽泻10份,茯苓10份,附子5份,肉桂5份,巴戟天15份,杜仲15份。
[0007]药效分析:
干地黄:味甘,性寒,无毒。有助于滋阴,养血的功效,有助于治疗发热,消渴。具有治疗吐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等症。
[0008]山药:味甘,性平,健脾胃、益肺肾、补虚羸。治食少便溏、虚劳、喘咳、尿频、带下、消渴。
[0009]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主腰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跹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内热消渴,温肝补肾,除一切风,止月经过多,治老人尿频。
[0010]泽泻:味甘,性寒,利水渗湿,泄热通淋,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湾,痰饮眩晕,遗精。[0011 ]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
[0012]附子:味辛、甘,性热;归心、脾、肾经;气雄行散,可升可降,走而不守,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莠寒除湿,止痛,主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寒厥头痛,阴火喉痹,心腹冷痛,吐泻久痢,冷结便秘,阴寒水肿,冷积疝瘕,阳虚外感,风寒湿痹,中风挛急,阴疽疮漏。
[0013]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0014]中医理论认为,肾阳不足型的子宫内膜炎症状为,平素小腹绵绵而痛、喜按、得热则舒,带下量多、清冷、质稀薄,腰疼如折,小便频数清长,大便溏薄,舌质谈,苔薄白,脉沉迟,分析原因为,肾阳不足,寒从内生或湿从寒化,阻遏气机,胞脉失于温煦,故小腹绵绵而痛、喜按、得热则舒;肾阳不足,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故带下量多清稀;腰为肾之府,故肾虚则腰疼如折;膀胱气化失常,则小便清长。余证及舌脉亦为肾阳不足之象。因此,肾阳不足导致的子宫内膜炎症在治疗时,应当温肾助阳,化瘀止痛,以防病势深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所选原料多具温肾助阳,化瘀止痛的功效,巴戟天、杜仲配伍治疗腰膝酸软很有疗效,且制备方法简单,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治愈率为80.90%,总有效率为95.50%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实施例1
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干地黄15克,山药4克,山茱萸5克,泽泻5克,茯苓4克,附子I克,肉桂I克,巴戟天10克,杜仲10克。
[0017]实施例2:
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干地黄26克,山药16克,山茱萸16克,泽泻17克,茯苓16克,附子10克,肉桂12克,巴戟天20克,杜仲20克。
[0018]实施例3:
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干地黄17克,山药7克,山茱萸8克,泽泻8克,茯苓7克,附子3克,肉桂3克,巴戟天12克,杜仲12克。
[0019]实施例4:
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干地黄23克,山药12克,山茱萸11克,泽泻13克,茯苓13克,附子9克,肉桂8克,巴戟天18克,杜仲17克。
[0020]实施例5:
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干地黄20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泽泻10克,茯苓10克,附子5克,肉桂5克,巴戟天15克,杜仲15克。
[0021]临床资料:
本发明实施例5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89例,年龄20?55岁,所有患者都符合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症状为:平素小腹绵绵而痛、喜按、得热则舒,带下量多、清冷、质稀薄,腰疼如折、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清长,大便溏薄,舌质谈,苔薄白,脉沉迟。
[0022]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症状酌情增减。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20(T300ml,分早、晚两次温热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刺激及腐烂之物,油煎、火燎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多吃。
[0023]疗效评定:
(1)治愈:平素小腹无痛感,带下量正常,腰部无疼痛感,无腰膝酸软感觉,小便次数减少,大便正常,舌质淡红;
(2)好转:平素小腹偶有痛感,带下量较正常,腰部偶有疼痛感,偶有腰膝酸软感觉,小便次数减少,大便较正常,其他症状略有改善;
(3)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0024]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2?30天,治愈72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治愈率为80.90%,总有效率为95.50%,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干地黄15~26份,山药4~16份,山茱萸5~16份,泽泻5~17份,茯苓4~16份,附子1~10份,肉桂Γ12份,巴戟天10~20份,杜仲10~20份。2.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干地黄17~23份,山药疒12份,山茱萸8~11份,泽泻8~13份,茯苓7~13份,附子3~9份,肉桂3~8份,巴戟天12~18份,杜仲12~17份。3.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 干地黄20份,山药10份,山茱萸10份,泽泻10份,茯苓10份,附子5份,肉桂5份,巴戟天15份,杜仲15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肾阳不足型子宫内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干地黄15~26份,山药4~16份,山茱萸5~16份,泽泻5~17份,茯苓4~16份,附子1~10份,肉桂1~12份,巴戟天10~20份,杜仲10~2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所选原料多具温肾助阳,化瘀止痛的功效,巴戟天、杜仲配伍治疗腰膝酸软很有疗效,且制备方法简单,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治愈率为80.90%,总有效率为95.50%。
【IPC分类】A61K36/8945, A61P15/00
【公开号】CN105213704
【申请号】CN201410298309
【发明人】马荣雪
【申请人】马荣雪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4年6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