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可撑开椎间融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78721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横向可撑开椎间融合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骨科医疗器械内置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向可撑开椎间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椎体间融合器与钉棒系统结合在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节段性不稳及椎间盘源性疾病所致腰椎失稳引起的下腰痛等病症方面具有良好疗效。椎体间融合器不仅可以恢复椎间的高度,扩大了椎间孔,同时还加强了前柱的支撑,增加了融合节段的稳定性,防止椎间隙塌陷及假关节形成。20世纪40年代,CL0WARD就开始应用椎体间融合方法治疗腰痛,其后,BAK-Cage首先被应用于人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椎体间融合器应运而生。而其中常用的为圆柱状螺纹融合器和箱形融合器两大类。
[0003]随着临床应用的推广和理论研究的深入,逐渐发现现有的椎间融合器存在不足。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2361245Y公开了一种活动式螺纹状椎间融合器,该融合器由弹性钛合金箱笼和中间聚乙烯髓核组成,弹性钛合金箱笼为圆柱状空心结构,在管状外壁有两侧间断的螺纹。然而,该圆柱状螺纹椎间融合器植入时的旋转切割作用对终板的破坏较大而容易导致塌陷和椎间隙高度下降,从而容易导致椎间融合失败和移位。与圆柱状螺纹融合器相比,箱形融合器的支撑体为长方体框架,体积更小,容易植入。例如中国已公开的发明申请CN103263309A,公开了一种融合器,主体部分设有自后下向前上的斜向凹槽,斜向凹槽用于配合椎弓根斜向螺钉以固定融合器。该箱形融合器与终板的接触面光滑,界面固定力弱,不能提供足够的自稳性能。且该融合器需要附加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固定,开放式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容易损伤脊髓神经,需要进行广泛的肌肉剥离及长时间的牵拉,老年患者难以耐受并增加了手术费用。因此微创的方法应用于临床目前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0004]在实际使用中,传统类型的椎间融合器还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以及骨融合率低等问题,最终导致椎们高度丢失。近年的研究表明,上述问题很大和椎间融合器的界面稳定性和植骨面积有关。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足够界面稳定性能又能充分植骨,并可以通过微创入路植入的扩张式腰椎椎间融合器,以使椎间融合手术微创化。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横向可撑开椎间融合装置,在保证具有足够支撑面和稳定支撑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加植骨面积和植骨量,提高植骨融合率,彻底解决椎间融合器植入后沉降、椎间高度丢失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横向可撑开椎间融合装置,包括中空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撑开前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主体撑开后内周形状为六边形结构,所述主体为中间厚度大于两端厚度的弧形结构。
[0008]所述主体包括头部和尾部、以及位于所述头部和尾部之间的右前壁、左前壁、右中壁、左中壁、右后壁、左后壁,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左侧通过所述左前壁、所述左中壁、所述左后壁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右侧通过所述右前壁、所述右中壁、所述右后壁连接。
[0009]所述头部、所述左前壁、右所述前壁组成前体部,所述左中壁、所述右中壁组成中体部,所述尾部、所述左后壁、所述右后壁组成后体部,所述前体部、所述中体部、所述后体部形成所述主体。
[0010]所述右前壁与所述右中壁之间、所述右中壁与所述右后壁之间、所述左前壁与所述左中壁之间、所述左中壁与所述左后壁之间分别通过连接柱连接,且所述右前壁、所述右中壁、所述右后壁可绕所述连接柱转动,所述左前壁、所述左中壁、所述左后壁可绕所述连接柱转动。
[0011]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右中壁中心处的厚度。
[0012]所述头部和所述尾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左中壁中心处的厚度。
[0013]所述头部与所述左前壁或所述尾部与所述左后壁连接处到所述左中壁中心处的厚度连续递增,且所述头部与所述左前壁或所述尾部与所述左后壁连接处的厚度到所述左中壁中心处的厚度相差3-4mm。
[0014]所述主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倒齿结构。
[0015]所述右前壁、所述左前壁、所述右中壁、所述左中壁、所述右后壁、所述左后壁外侧面分别设有贯穿各相应侧壁的植入孔。
[0016]所述头部设有锁定螺栓。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用六边形结构主体代替了现有技术常用的四边形结构主体,在撑开前呈细长方体,利于通过后外侧较小入的手术入路通道的植入,植入锥间后撑开呈六边形结构,在原来在四个边长的基础上增加了左右两个中壁,因此增加了撑开后整个装置的周长,也就增加了装置内部的植骨量;主体上弧形结构的设计使其更符合人体锥间盘终板的解剖特点,增加了整个装置植入后的稳定性;主体上下表面设置的倒齿结构,用于增加装置与终板的切合度和稳固性;植入孔用于主体撑开后注入植骨材料,以利于植骨材料向装置外部空间的流动,增加后期植骨融合的面积,从而增加后期成骨的稳定性;在头部设计锁定螺栓,在装置呈六边形撑开后,可锁定整个撑开装置,以保证后期植骨材料的注入空间和后期装置的稳定性。本发明的装置在保证具有足够支撑面和稳定支撑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植骨面积和植骨量,提高植骨融合率,彻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椎间融合器植入后沉降、椎间高度丢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发明的展开示意图。
[0020]图中,1、主体,2、头部,3、尾部,4、右前壁,5、左前壁,6、右后壁,7、左后壁,8、连接柱,9、倒齿结构,10、植入孔,11、锁定螺栓,12、右中壁,13、左中壁。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说明。
[0022]本发明提供一种横向可撑开椎间融合装置,该装置包括中空的主体,所述主体撑开前为长方体结构,所述主体撑开后内周形状为六边形结构,所述主体为中间厚度大于两端厚度的弧形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增大了植骨面积,而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