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79747阅读:10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加工领域,涉及一种中药丸,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
【背景技术】
[0002]脂肪肉瘤通常体积较大,一般为深在性、无痛性、逐渐长大的肿物,最常发生于下肢(如胭窝和大腿内侧)、腹膜后、肾周、肠系膜区以及肩部。它是第二位常见的软组织肉瘤,男性稍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大多数在40岁以上。中医认为患脂肪肉瘤的病因是脾肾阳虚,营血虚寒,痰凝气滞。脂肪肉瘸有以下几种类型:
1.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
常为大的、界限清楚的分叶状肿物。镜下,ALT/WD脂肪肉瘤由相对成熟的增生的脂肪组织构成,与良性脂肪瘤相比,细胞大小有显著性差异。脂肪细胞核有局灶异型性以及核深染有助于诊断。常见散在分布的核深染的间质细胞和多核间质细胞。可见数量不等的单泡或多泡脂肪母细胞。包括硬化性脂肪肉瘤、炎症性脂肪肉瘤、梭形细胞亚型,还可出现异源性分化。
[0003]2.去分化脂肪肉瘤
一般为大的多结节性黄色肿物,含有散在的、实性、常为灰褐色的非脂肪性区域。去分化区域常有坏死。其组织学特征是有ALT/WD脂肪肉瘤向非脂肪性肉瘤(大多高度恶性)的移行。5%?10%去分化脂肪肉瘤可有异源性分化,但与临床预后无关,最常见的是肌性或骨/软骨肉瘤性分化。
[0004]3.黏液样脂肪肉瘤
典型的MLS表现为四肢深部软组织内大的、无痛性肿物,界限清楚的、多结节性。低度恶性者切面褐色、胶冻状。高度恶性的圆形细胞区域呈白色、肉质感。常无肉眼可见的坏死。低倍镜下,MLS呈分叶状结构,小叶周边部分细胞丰富。一致性圆形和椭圆形原始非脂肪性间叶细胞和小的印戒样脂肪母细胞混合存在,间质呈明显黏液样,有丰富的纤细、芽枝状、“网状”毛细血管网。常见间质出血。MLS常可见黏液性区域与富于细胞区/圆形细胞区域逐渐移行。
[0005]组织学分级为高级别、有坏死和TP53高表达提示预后不佳。
[0006]4.多形性脂肪肉瘤
肿物质硬、常为多结节状,切面白色至黄色。大多数肿瘤由多形性梭形肿瘤细胞和束状排列的梭形、较小的圆形细胞构成,其中混杂有多核巨细胞和多形性多空泡脂肪母细胞。
[0007]脂肪肉瘤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肿瘤部位。如果肿瘤生长的部位可进行完整手术切除,则肿瘤边缘切除干净后不复发。发生于深部的组织的肿瘤,有多次复发的倾向,常因肿瘤在局部无法控制的侵袭性生长或去分化和转移导致死亡。
[0008]目前,脂肪肉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以及辅助的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而手术治疗不光对患者身体创伤大,还对患者生活造成不便,易引发并发症,并且较高的治疗费用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而中药没有毒副作用,没有抗药性,可以持续运用直到根治疾病。因此我们急需研制一种中药来减轻患者的痛苦。

【发明内容】

[0009]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天然中药组合制成,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显著的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
[0010]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党参8-12份,苍术8-12份,茯苳8-12份,橘络6_10份,砂仁3_8份,白芥子6-12份,麻黄1-5份,桂枝2-8份,鹿角胶8-12份,熟地黄8_12份,当归8_12份,白芍8-12份,细辛1-4份,三棱8-12份,莪术8-12份,黄药子8_10份,白花蛇舌草8_10份,半枝莲8-12份,甘草3-8份;
所述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制作方法为按重量份取上述原料,共炒焦,研粉,炼蜜为丸。
[0011]党参性味甘,平。归脾、肺经。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0012]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除湿。
[0013]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0014]橘络性味甘、苦,平。归肝、肾、脾、胃经。功效:败毒抗癌、理气化痰。
[0015]砂仁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
[0016]白芥子性味辛,温。归肺经。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0017]麻黄性味辛、微苦,温。归肺和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0018]桂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0019]鹿角胶性味甘、咸,温。归肝,肾经。功效:补精益血,安胎止血。
[0020]熟地黄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功效: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0021]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功效:活血止痛,补血调经,润肠通便。
[0022]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0023]细辛性味辛,温。归肺、肾经。功效:祛风止痛,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0024]三棱性味苦,平。归肝、脾经。功效:破血祛瘀,行气止痛。
[0025]莪术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破血祛瘀,行气止痛。
[0026]黄药子性味苦,平。入肝、胃、心、肺经。功效:解毒软坚,凉血止血。
[0027]白花蛇舌草性味甘、淡,凉。入胃、大肠、小肠经。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0028]半枝莲性味辛、苦,寒。归肺、肝、肾经。功效:清热解毒,化瘀利尿。
[0029]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脾、肺、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0030]优选地,以上所述的各成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党参10份,苍术10份,茯苓10份,橘络10份,砂仁6份,白芥子10份,麻黄3份,桂枝5份,鹿角胶10份,熟地黄10份,当归10份,白芍10份,细辛2份,三棱10份,莪术10份,黄药子10份,白花蛇舌草10份,半枝莲10份,甘草5份。
[0031]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所选药材配伍相宜,诸药相合具有补气固表,疏肝理气、活血散结、消炎止痛等功效,对于治疗脂防肉瘤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避免了手术治疗给人带来的痛苦,可广泛应用于脂肪肉瘤的临床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0033]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0034]实施例1:
取原料党参81克,苍术90克,茯苓81克,橘络91克,砂仁45克,白芥子72克,麻黄36克,桂枝54克,鹿角胶90克,熟地黄90克,当归81克,白芍81克,细辛27克,三棱81克,莪术90克,黄药子90克,白花蛇舌草72克,半枝莲80克,甘草55克;将上述原料共炒焦,研粉,炼蜜为丸,1克/丸。
[0035]用法:每服6克,每日2次。
[0036]功效:温补脾肾,散寒和血,化痰消瘤。
[0037]实施例2:
取原料党参72克,苍术90克,茯苓90克,橘络81克,砂仁72克,白芥子72克,麻黄36克,桂枝36克,鹿角胶81克,熟地黄99克,当归99克,白芍99克,细辛18克,三棱90克,莪术90克,黄药子90克,白花蛇舌草81克,半枝莲81克,甘草54克;将上述原料共炒焦,研粉,炼蜜为丸,1克/丸。
[0038]用法:每服6克,每日2次。
[0039]功效:温补脾肾,散寒和血,化痰消瘤。
[0040]实施例3:
取原料党参100克,苍术100克,茯苓100克,橘络100克,砂仁60克,白芥子100克,麻黄30克,桂枝50克,鹿角胶100克,熟地黄100克,当归100克,白芍100克,细辛20克,三棱100克,莪术100克,黄药子100克,白花蛇舌草100克,半枝莲100克,甘草50克;将上述原料共炒焦,研粉,炼蜜为丸,1克/丸。
[0041]用法:每服6克,每日2次。
[0042]功效:温补脾肾,散寒和血,化痰消瘤。
[0043]本发明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的临床应用效果:
患者曹某某,男,49岁,背部深部肌肉软组织有一肿块,鸽蛋大小,边缘不清,不红不肿,轻按不痛,重按有痛感,舌淡苔白,经诊断为脂肪肉瘤。服用本发明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每天二次,每服6克,连服10日,肿物变小,连服45日,上述症状彻底消失,随访无复发,彻底治愈。
[0044]患者黄某某,男,54岁,大腿内侧皮下可见肉瘤,不红不肿,轻按不痛,重按有痛感,小如鸽蛋,成珠成串,舌淡苔白,脉迟细,经诊断为脂肪肉瘤。服用本发明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每天二次,每服6克,连服15日,肿物变小,连服60日,上述症状彻底消失,随访至今无复发。
[0045]患者钱某某,女,55岁,右乳房出现肿块3年半,初如小桃核大小,不断长大,轻按不痛,肿块处皮肤凹陷,伴有胸闷不适,脉沉细,经诊断为脂防肉痛。服用本发明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每天二次,每服6克,连服15日,肿物变小,连服三个月,上述症状彻底消失,痊愈。
【主权项】
1.一种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党参8-12份,苍术8-12份,茯苓8-12份,橘络6-10份,砂仁3_8份,白芥子6_12份,麻黄1_5份,桂枝2-8份,鹿角胶8-12份,熟地黄8-12份,当归8_12份,白芍8_12份,细辛1_4份,三棱8_12份,莪术8-12份,黄药子8-10份,白花蛇舌草8-10份,半枝莲8-12份,甘草3_8份;所述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制作方法为按重量份取上述原料,共炒焦,研粉,炼蜜为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以上所述的各成分的重量份数分别为:党参10份,苍术10份,茯苓10份,橘络10份,砂仁6份,白芥子10份,麻黄3份,桂枝5份,鹿角胶10份,熟地黄10份,当归10份,白芍10份,细辛2份,三棱10份,莪术10份,黄药子10份,白花蛇舌草10份,半枝莲10份,甘草5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党参8-12份,苍术8-12份,茯苓8-12份,橘络6-10份,砂仁3-8份,白芥子6-12份,麻黄1-5份,桂枝2-8份,鹿角胶8-12份,熟地黄8-12份,当归8-12份,白芍8-12份,细辛1-4份,三棱8-12份,莪术8-12份,黄药子8-10份,白花蛇舌草8-10份,半枝莲8-12份,甘草3-8份,将上述原料共炒焦,研粉,炼蜜为丸。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脂肪肉瘤的中药丸,所选药材配伍相宜,诸药相合具有补气固表,疏肝理气、活血散结、消炎止痛等功效,对于治疗脂防肉瘤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等优点,避免了手术治疗给人带来的痛苦,可广泛应用于脂肪肉瘤的临床治疗。
【IPC分类】A61K36/9066, A61K35/32, A61P35/00, A61K9/20
【公开号】CN105233182
【申请号】CN201510802725
【发明人】晏若恒
【申请人】晏若恒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