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载体填充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92774阅读:744来源:国知局
吸附载体填充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减少了旁路(シ3 -卜A只)的吸附载体填充柱。
【背景技术】
[0002] 为了将不需要的成分从液体和气体中除去·回收,设想了各种填充有吸附载体的 柱子。作为柱的结构,根据介质流动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轴流和径流这两种。轴流主要用 于GC或HPLC、GPC等分析·分级分离用途,而径流则用于体液成分处理柱等(专利文献1 )。 特别是径流被认为在与载体的接触方面效率良好,因而在体外循环领域,将吸附载体卷缠 于中心管而成的制品受到广泛使用(专利文献2)。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41527号公报 专利文献 2 : W02000/38763。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2中记载的以往的径流型柱中,结构上位于吸附载体的上方和下方 的入口与出口板会产生间隙,介质会优先由没有阻力的该间隙流动,由此引起旁路,从而存 在无法充分发挥吸附载体的能力的情形。为了避免该旁路,具有不能将中心管的孔的位置 设置在接近板的部分等的限制。作为间隙对策,有用树脂填埋间隙的方法,主要使用聚氨酯 树脂、环氧树脂(CELLS0RBA (注册商标),Asahi Kasei Medical Co.,Ltd.制造)。均勾地 涂布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需要技术,另外由于为浆料状,因而在洁净环境中操作性差,并 且在吸附载体湿润等情形中使用存在限制,因而通用性差。进而,为了制为树脂,需要在临 涂布前混合反应性高的主剂和固化剂,因而主剂或固化剂有可能与吸附载体反应而使吸附 载体变性,另外还存在对操作者的刺激或有害性等,在安全上也是问题,因而寻求简便的方 法。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作吸附载体填充柱,其是填充有吸附载体的径流柱,该填充有 吸附载体的径流柱通过减少旁路并使流动的液体均匀地流动,可使内含的吸附载体最大限 度地发挥性能。
[0006]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得知,若在吸附载体与板之间的间隙 插入变形率为吸附载体的变形率以上且厚度适于间隙的插入材料,则吸附载体与板之间的 间隙消失,由此旁路消失,吸附载体得以均匀地使用。另外,藉此使得中心管的孔的位置的 限制消失,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07] 即,本发明提供以下(1)~(5)中记载的吸附载体填充柱。
[0008] (1)吸附载体填充柱,其是径流型的吸附载体填充柱,该吸附载体填充柱具备:在 长度方向的侧面具备设置来使所供给的液体流出的孔的中心管;填充于上述中心管的周 围、吸附包含于上述液体中的靶分子或靶细胞的吸附载体;以流入的上述液体通过上述中 心管之中的方式与上述中心管的上游端连通,并以防止所述液体不通过上述中心管而与上 述吸附载体接触的方式配置的板A,以及封闭上述中心管的下游端、以将上述吸附载体固定 于上述中心管的周围的空间的方式配置的板B;在上述吸附载体与上述板A之间插入有插 入材料C,在上述吸附载体与上述板B之间插入有插入材料D,上述插入材料C的变形率(Q ) 与上述吸附载体的变形率(E。)之比(C/E。)为1 < (VE。^ 10,并且上述插入材料D的变形 率(D〇与上述吸附载体的变形率(E。)之比(D7E。)为1 < D/E。^ 10,上述插入材料C的 厚度(Τε)与上述吸附载体和上述板A的间隙距离(LA)之比(Te/L A)为1. 1 < Te/LA< 4,并 且上述插入材料D的厚度(TD)与上述吸附载体和上述板B的间隙距离(LB)之比(TD/L B)为 1. 1 ^ Td/Lb^ 4〇
[0009] (2) (1)所述的吸附载体填充柱,其中,上述插入材料C的厚度(Τε)与上述吸附载 体和上述板Α的间隙距离(LA)之比(Te/LA)为3 < Te/LA< 4,并且上述插入材料D的厚度 (TD)与上述吸附载体和上述板B的间隙距离(LB)之比(TD/L B)为3彡TD/LB< 4。
[0010] (3 )(1)或(2 )所述的吸附载体填充柱,其中,所述插入材料C和D各自独立地为 由橡胶、凝胶、海绵或无纺织物形成的插入材料,或者在原料中包含它们中的任一者的插入 材料。
[0011] (4) (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载体填充柱,其用于血液成分处理。
[0012] (5) (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附载体填充柱,其用于IL-6除去。
[0013]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减少旁路、提高吸附载体的性能的吸附载体填充柱。
【附图说明】
[0014] [图1]示出本发明的吸附载体填充柱的结构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本发明的吸附载体填充柱是径流型的吸附载体填充柱,其具备:在长度方向的侧 面具备设置来使所供给的液体流出的孔的中心管;填充于上述中心管的周围、吸附包含于 上述液体中的靶分子或靶细胞的吸附载体;以流入的上述液体通过上述中心管之中的方式 与上述中心管的上游端连通,并以防止所述液体不通过上述中心管而与上述吸附载体接触 的方式配置的板A,以及封闭上述中心管的下游端、以将上述吸附载体固定于上述中心管的 周围的空间的方式配置的板B;该吸附载体填充柱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吸附载体与上述板A 之间插入有插入材料C,在上述吸附载体与上述板B之间插入有插入材料D,上述插入材料C 的变形率(Q)与上述吸附载体的变形率(E。)之比(C/E。)为1 < (VE。^ 10,并且上述插入 材料D的变形率(D〇与上述吸附载体的变形率(E。)之比(D/E。)为1 < D/E。^ 10,上述插 入材料C的厚度(Τε)与上述吸附载体和上述板A的间隙距离(LA)之比(Te/L A)为1. 1 < Tc/ LA< 4,并且上述插入材料D的厚度(T D)与上述吸附载体和上述板B的间隙距离(LB)之比 (TD/LB)为 1. 1 < TD/LB彡 4。
[0016]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 方式。另外,附图的比率并不需要与下述说明的一致。
[0017] 图1中所示的吸附载体填充柱1具有中心管3、吸附载体4、板A5、板B6、插入材料 C7和插入材料D8,这些结构物配置于容器9的内部。
[0018] 中心管3是制为圆筒形状的管,其在长度方向的侧面具备设置来用于使所供给的 液体流出的孔2。本实施方式中,中心管3在圆筒形状的一个侧面具备5个孔2,在另一个 侧面具备未图示的孔2。但是,该孔的数目并无限定,可以根据实施的方式适宜设定。另外, 中心管的材质只要是对使用的溶剂、吸附·除去对象物质为惰性,则可以使用任意材质。
[0019] 吸附载体4是填充于中心管3的周围的载体。供给至吸附载体填充柱1的液体从 中心管3通过孔2流出至吸附载体4,在其中,吸附载体4吸附液体中所含的靶分子或靶细 胞。本实施方式中,吸附载体4是通过将片材状的无纺织物卷缠于中心管3而在中心管3 的周围被填充为圆筒状的载体。但是,吸附载体的形状和填充的方法并没有限定,只要是能 够配置于容器9内部则任意皆可。另外,吸附载体的材质根据作为吸附目标的靶分子或靶 细胞的种类而适宜选定。
[0020] 板A5是用于防止液体不通过中心管3而与吸附载体4接触的板状的构件。板A5 是以流入吸附载体填充柱1内的液体通过中心管3之中的方式与中心管3的上游端连通地 配置的。另外,板B6是用于防止流入吸附载体填充柱1内的液体以不通过孔2的方式流动 的板状的构件。板B6是以封闭中心管3的下游端并将吸附载体4固定于中心管3的周围 的空间的方式配置于中心管3的下游端。这里,板A5和板B6的形状没有限定,只要是能够 配置于容器9内部的形状则任意皆可。另外,板A5和板B6的材质只要是对使用的溶剂、吸 附·除去对象物质为惰性的,则可以使用任意材质。
[0021] 插入材料是被插入吸附载体与板之间以填埋吸附载体与板之间的间隙的材料。本 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插入材料D8夹进吸附载体4与板B6之间,从而将插入材料C7插入吸 附载体4与板B6之间。另外,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插入材料D8夹进吸附载体4与板B6 之间,从而将插入材料D8插入吸附载体4与板B6之间。
[0022] 变形率是表示对吸附载体、插入材料等构件施加了一定的压力时发生了何种程度 变形的值,越大则表示越容易发生变形。变形率通过以下式1来定义。 变形率=(自然长度-施加载荷后的长度)/施加的压力· ··式1 例如,相对于底面积lcm2、自然长度lcm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