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和人工晶体植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96054阅读:684来源:国知局
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和人工晶体植入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和人工晶体植入系统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0002]本申请要求2014年07月14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144132号的优先权,因此将所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和人工晶体植入系统。
【背景技术】
[0004]以往,作为白内障手术的一种手术方法,通常采用摘出晶状体后植入人工晶体以替代晶状体的方法。人工晶体从患者眼的切创植入眼内。为了减小切创,广泛使用的方法是使用柔软的人工晶体。利用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将所述人工晶体弯折使其变小后植入眼内。作为广泛使用的柔软的人工晶体,具有提供患者眼的屈光度的光学部以及在眼内支承光学部的支承部。
[0005]已知的用于向眼内植入柔软的人工晶体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使人工晶体的支承部弯曲,并将支承部的一部分配置在人工晶体的光学部的光学面的上方。随后,光学部变形并被植入眼内(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351196号)。此外,按照其他已知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将人工晶体的支承部弯曲并将其夹入人工晶体的光学部的基端与推出构件的前端之间。通过在将支承部夹入光学部与推出构件之间的状态下用推出构件推压支承部,将人工晶体整体推出(参照国际申请国际公布号W02011/048631)。
[0006]如果不能使支承部恰当地弯折,则人工晶体的植入有时会出现障碍。例如,在人工晶体的推出中存在支承部破损的可能性。此外,如果不能使支承部恰当地弯折,则还存在有支承部在眼内向意外的方向复原的可能性。在支承部向意外的方向复原了的情况下,手术操作者使用镊子等在眼内移动支承部,因此,增加了手术的工序。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能恰当地弯折并射出人工晶体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和人工晶体植入系统。
[0008]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和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具备如下的构成。
[0009](1)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其通过使棒状的柱塞沿推出轴前进,将具有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支承部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包括:设置部,以将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配置在比所述光学部更靠基端侧的状态设置所述人工晶体;以及轴外移动部,是与所述柱塞不同的构件,通过从与所述推出轴不同的方向推压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支承部,使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支承部变形和移动。
[0010](2)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其通过使棒状的柱塞沿推出轴前进,将预先填充的、具有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支承部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包括:设置部,以将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配置在比所述光学部更靠基端侧的状态设置所述人工晶体;以及轴外移动部,是与所述柱塞不同的构件,通过从与所述推出轴不同的方向推压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支承部,使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支承部变形和移动。
[0011](3)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其将具有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支承部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包括:设置部,设置所述人工晶体;移动部,通过使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支承部变形,将所述支承部向接近所述光学部的方向移动;以及变形抑制部,抑制通过所述移动部变形的所述支承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变形。
[0012](4)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其预先填充有具有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支承部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将所述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包括:设置部,设置所述人工晶体;移动部,通过使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支承部变形,将所述支承部向接近所述光学部的方向移动;以及变形抑制部,抑制通过所述移动部变形的所述支承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变形。
[0013](5)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其通过在筒状的主体部的内部使棒状的柱塞沿推出轴前进,将具有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环形的支承部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主体部包括:设置部,以使所述支承部朝向规定的方向的状态设置所述人工晶体;以及注入口,用于向所述设置部注入粘弹性物质,当所述人工晶体被设置到所述设置部时,所述注入口位于比所述环形的支承部的外侧面更靠外侧。
[0014](6)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其通过在筒状的主体部的内部使棒状的柱塞沿推出轴前进,将预先填充的、具有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环形的支承部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主体部包括:设置部,以使所述支承部朝向规定的方向的状态设置所述人工晶体;以及注入口,用于向所述设置部注入粘弹性物质,当所述人工晶体被设置到所述设置部时,所述注入口位于比所述环形的支承部的外侧面更靠外侧。
[0015](7)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其通过在前端具有注嘴部的筒状的主体部的内部使棒状的柱塞沿推出轴前进,将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人工晶体具备:光学部,具有使光折射的光学面;以及一个或多个支承部,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所述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包括:前端变细部,设置在比所述注嘴部更靠基端侧,具有随着朝向所述注嘴部前端变细的内壁;光学部设置部,设置在比所述前端变细部更靠基端侧,用于设置被所述柱塞推出前的所述光学部;以及通道部,设置在所述前端变细部与所述光学部设置部之间,从所述光学部设置部到所述前端变细部形成宽度为所述光学部的宽度以上的通道,所述通道部的与所述光学部的一方的光学面相对的通道壁具备弯曲部,当从所述推出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弯曲部朝向远离所述推出轴的方向弯曲为凹状,随着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所述弯曲部的弯曲量增加。
[0016](8)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其通过在前端具有注嘴部的筒状的主体部的内部使棒状的柱塞沿推出轴前进,将预先填充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人工晶体具备:光学部,具有使光折射的光学面;以及一个或多个支承部,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所述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包括:前端变细部,设置在比所述注嘴部更靠基端侧,具有随着朝向所述注嘴部前端变细的内壁;光学部设置部,设置在比所述前端变细部更靠基端侧,用于设置被所述柱塞推出前的所述光学部;以及通道部,设置在所述前端变细部与所述光学部设置部之间,从所述光学部设置部到所述前端变细部形成宽度为所述光学部的宽度以上的通道,所述通道部的与所述光学部的一方的光学面相对的通道壁具备弯曲部,当从所述推出轴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弯曲部朝向远离所述推出轴的方向弯曲为凹状,随着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所述弯曲部的弯曲量增加。
[0017](9)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其通过使棒状的柱塞沿推出轴前进,将具有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环状的支承部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包括:设置部,将被所述柱塞推出的所述人工晶体朝向规定的方向设置;以及直线移动部,通过在平行于所述推出轴的方向上直线移动,将所述支承部向接近所述光学部的方向移动,所述直线移动部的前端侧端部以相对于所述推出轴偏向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支承部的基端所处的方向的方式配置。
[0018](10)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其通过使棒状的柱塞沿推出轴前进,将预先填充的、具有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环状的支承部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包括:设置部,将被所述柱塞推出的所述人工晶体朝向规定的方向设置;以及直线移动部,通过在平行于所述推出轴的方向上直线移动,将所述支承部向接近所述光学部的方向移动,当从所述推出轴的前端侧观察时,所述直线移动部的前端侧端部以偏向于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支承部的基端所处的方向的方式配置。
[0019](11)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其通过使棒状的柱塞沿推出轴前进,将具有使光折射的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环状的支承部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包括:通道部,所述支承部向所述光学部的方向弯曲了的所述人工晶体被所述柱塞推压而通过该通道部;以及抵接部,至少设置于所述通道部的、从所述推出轴离开的左右各个位置,与通过所述通道上的所述光学部的侧面的不同部位抵接,所述抵接部形成为:施加给所述人工晶体的、来自左右各个方向的应力在所述人工晶体的右侧和左侧不同。
[0020](12)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其通过使棒状的柱塞沿推出轴前进,将预先填充的、具有使光折射的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环状的支承部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包括:通道部,所述支承部向所述光学部的方向弯曲了的所述人工晶体被所述柱塞推压而通过该通道部;以及抵接部,至少设置于所述通道部的、从所述推出轴离开的左右各个位置,与通过所述通道上的所述光学部的侧面的不同部位抵接,所述抵接部形成为:施加给所述人工晶体的、来自左右各个方向的应力在所述人工晶体的右侧和左侧不同。
[0021](13)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其通过使棒状的柱塞沿推出轴前进,将具有使光折射的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或多个支承部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包括:光学部设置部,设置所述光学部;定位部,把从所述光学部延伸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支承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定位在从通过设置于所述光学部设置部的所述光学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且垂直于所述光学部的光轴的中心平面偏离的位置;移动部,将被所述定位部定位了的所述支承部向接近所述光学部的方向移动;以及移动引导部,设置在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光学部设置部之间,通过在所述支承部利用所述移动部移动的途中与所述支承部接触,引导利用所述移动部的所述支承部的移动,所述移动引导部在将所述支承部与所述中心平面的距离保持为一定的状态下引导所述支承部的移动,或者,所述移动引导部以所述支承部越接近所述光学部设置部所述支承部越接近所述中心平面的方式引导所述支承部的移动。
[0022](14)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其通过使棒状的柱塞沿推出轴前进,将具有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或多个支承部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包括:光学部设置部,设置所述光学部;定位部,以将所述支承部从所述光学部设置部的设置面侧朝向上方抬起的方式支承所述支承部,用于在所述光学部设置于所述光学部设置部的状态下在比所述光学部设置部的设置面更高的位置支承所述支承部;以及移动引导部,形成为以使被所述定位部抬起支承的所述支承部的高度位置沿所述推出轴维持规定距离或依次降低的方式,从所述定位部朝向人工晶体植入器具的前端延伸。
[0023](15) 一种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其通过使棒状的柱塞沿推出轴前进,将预先填充的、具有使光折射的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或多个支承部的、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植入眼内,所述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包括:光学部设置部,设置所述光学部;定位部,把从所述光学部延伸的所述一个或多个支承部中的至少任意一个定位在从通过设置于所述光学部设置部的所述光学部的厚度方向的中心且垂直于所述光学部的光轴的中心平面离开的位置;移动部,将被所述定位部定位了的所述支承部向接近所述光学部的方向移动;以及移动引导部,设置在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光学部设置部之间,通过在所述支承部利用所述移动部移动的途中与所述支承部接触,引导利用所述移动部的所述支承部的移动,所述移动引导部在将所述支承部与所述中心平面的距离保持为一定的状态下引导所述支承部的移动,或者,所述移动引导部以所述支承部越接近所述光学部设置部所述支承部越接近所述中心平面的方式引导所述支承部的移动。
[0024]按照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和人工晶体植入系统,能够容易地射出人工晶体。
[0025]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其包括:柱塞,将能变形的人工晶体沿推出轴向眼内推出,所述人工晶体具有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支承部;设置部,以将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配置在比所述光学部更靠基端侧的状态设置所述人工晶体;以及轴外移动部,通过从与所述推出轴不同的方向推压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支承部,使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支承部变形和移动。
[0026]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晶体植入系统,其包括:能变形的人工晶体,具有光学部和从所述光学部的周围向外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支承部;柱塞,将所述人工晶体沿推出轴向眼内推出;设置部,以将至少一个所述支承部配置在比所述光学部更靠基端侧的状态设置所述人工晶体;以及轴外移动部,通过从与所述推出轴不同的方向推压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支承部,使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人工晶体的所述支承部变形和移动。
[0027]按照所述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和人工晶体植入系统,能将人工晶体恰当地弯折并射出。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的立体图。
[0029]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图1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的立体图。
[0030]图3A和图3B是图1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的左视图,图3A表示了将安装部推入后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的状态,图3B表示了将安装部推入前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的状态。
[0031]图4是图1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的局部图(俯视图),主要表示了顶板部。
[0032]图5是图1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的局部图(仰视图),主要表不了插入部和设置部,省略了安装部和保持部。
[0033]图6A和图6B表示了图1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的顶板部,图6A是从斜下方观察到的顶板部的立体图,图6B是顶板部的仰视图。
[0034]图7是图1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的局部图,主要表示了设置部,省略了顶板部。
[0035]图8A和图8B是图1中的X1-XI剖面的局部剖面图,图8A表示了将安装部推入后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的状态,图8B表示了将安装部推入前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的状态。
[0036]图9是从斜上方观察到的图1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的柱塞的立体图。
[0037]图10A?图10E是主要表示图9的柱塞的前端部的局部图,图10A是主视图,图10B是俯视图,图10C是左视图,图10D是右视图,图10E是仰视图。
[0038]图11A和图11B表示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人工晶体,图11A是俯视图,图11B是左视图。
[0039]图12A?图12E是用于说明人工晶体的、推出时的变形状态的简要说明图。
[0040]图13A和图13B是用于说明后方支承部的变形的简要说明图。
[0041]图14A?图14C是用于说明利用轴外移动部的、后方支承部的变形的简要说明图。
[0042]图15是用于说明利用应力发生部的、轴外移动部的变形的简要说明图。
[0043]图16A和图16B是用于说明注入口的简要说明图。
[0044]图17A和图17B是用于说明移动引导部的简要说明图。
[0045]图18A?图18C是用于说明变形抑制部的简要说明图。
[0046]图19A和图19B是用于说明抵接部的简要说明图。
[0047]图20A和图20B是用于说明变形引导部的简要说明图。
[0048]图21A是相当图8A中的XI1-XII剖面的剖面图,图21B是相当图8A中的XII1-XIII剖面的剖面图,图21(:是相当图84中的父1¥41¥剖面的剖面图,图21D是相当图8A中的XV-XV剖面的剖面图,图21E是相当图8A中的XV1-XVI剖面的剖面图,图21F是相当图8A中的XVI1-XVII剖面的剖面图。
[0049]图22A和图22B是用于说明前方支承部的变形的简要说明图。
[0050]附图标记说明
[0051]10人工晶体植入器具
[0052]100 主体
[0053]110主体筒部
[0054]130设置部
[0055]150顶板部
[0056]160保持部
[0057]170安装部
[0058]180插入部
[0059]300 柱塞
[0060]350轴基部
[0061]370推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62]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彻底的理解,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细节。然而,显然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前提下实施一个或更多的实施方式。在其它的情况下,为了简化制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
[0063]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后的说明中,将主体部100的注嘴部182的方向(图1的纸面左下侧)设为前端方向(前方),将柱塞300的推压部370的方向(图1的纸面右上侧)设为基端方向(后方)。此外,将图1中的纸面上侧、下侧、右斜下侧和左斜上侧,分别设为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的上方、下方、左方和右方。
[0064]<1-1.整体构成>
[0065]参照图1、图2、图3A和图3B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的整体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用于向眼内送出能变形的人工晶体1。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具备主体部100和柱塞300。主体部100为筒状,具备用于将人工晶体1 (参照图11A和图11B等)弯折缩小的变形构件。柱塞300为棒状,将人工晶体1沿推出轴A向患者眼的眼内推出。
[0066]柱塞300安装于主体部100。柱塞300相对于主体部100能沿前后方向进退移动。通过边使柱塞300与填充在主体部100的内部的人工晶体1抵接边将柱塞300向前端侧推出,将人工晶体1向患者眼的眼内排出。
[0067]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的状态,在将人工晶体1植入眼内时的植入状态、以及输送和保管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时的保管状态之间切换。在植入状态下安装部170 (具体将在后面叙述)接近主体部100 (参照图3A)。在保管状态下安装部170远离主体部100 (参照图3B)。
[0068]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100和柱塞300由树脂材料形成。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可以通过模具成型或者通过切削树脂的切削加工等形成。通过用树脂材料形成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在使用后可以容易地废弃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此外,通过用树脂材料形成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能够降低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的制造费用。因此,能够以低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
[0069]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具有粘着性的柔软的人工晶体1推出,对筒状的主体部100的内壁进行了润滑涂层处理。此外,本实施方式的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形成为无色透明或无色半透明。因此,使用者可以从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的外部容易地对填充在人工晶体植入器具10的内部的人工晶体1的变形状态进行视觉辨认。
[0070]<1-2.主体部〉
[0071]主体部100具备主体筒部110、设置部130和插入部180。在主体部100的基端配置有主体筒部110。主体筒部110具有向前端方向(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筒状形状。填充人工晶体1的设置部130与主体筒部110的前端连接。插入部180与设置部130的前端连接。插入部180形成有用于使人工晶体1变形缩小的、前端变细的外形形状和内部空间。在主体部100的内部形成有通孔。通孔以从主体筒部110的基端延伸到插入部180的前端的方式设置。
[007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100是通过连接多个构件制造而成的。更具体而言,将作为另外的构件的安装部170和顶板部150与将主体筒部110、左右壁部140、保持部160和插入部180 —体成型得到的构件连接。各构件的说明详见后述。
[0073]<1-2-1.主体筒部 >
[0074]主体筒部110具备伸出部111、前方卡合部112、后方卡合部113和前方倾斜部114。主体筒部110形成为横截面形状大致为矩形。用于使用者用手指握持的伸出部111与主体筒部110的比基端略靠前端侧的外壁连接。伸出部111为板状的构件,在与推出轴A大致垂直的方向上从主体筒部110的外壁伸出。伸出部111的向左右方向伸出的部分的面积,比伸出部111的向上下方向伸出的部分的面积大。
[0075]主体筒部110的底面侧的外壁上具备前方卡合部112和后方卡合部113。后方卡合部113形成在主体筒部110的基端与伸出部111之间。后方卡合部113是用于与柱塞300的前方叶片部351 (参照图9将在后面叙述)卡合的孔。前方卡合部112形成在主体筒部110的前端和伸出部111之间。在前方卡合部112形成有与后方卡合部113的孔相同开口面积的孔。
[0076]主体筒部110的下方外壁的前端形成有前方倾斜部114。前方倾斜部114是通过将形成主体筒部110的壁部向前方倾斜而形成的。从前端和基端的方向观察主体筒部110时,由于前方倾斜部114,前端的中空面积比主体筒部110的基端的中空面积小。前方倾斜部114作为限制柱塞300前进的前进限制构件发挥作用。通过使前方倾斜部114与设置在柱塞300的前后方向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