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伤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586742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烫伤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烫伤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在烫伤也是一种常见的低热烫伤,是由于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物体造成的,皮肤常时间接触还会造成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常常会在皮肤表面出现红肿、水疱、脱皮等现象,病痛难忍,严重者还会造成皮肤组织坏死,处理不当,还会引发严重的皮肤溃烂,伤口难以愈合。
[0003]现在常用的烫伤药膏虽然能够达到缓解病痛的效果,但当严重烫伤对皮下组织造成伤害的时候,特别是经常裸露在外的皮肤,不能很好修复皮肤被水烫伤褶皱、脱皮,造成皮肤烫伤印记、疤痕缺陷,且常用的烫伤药膏的成分复杂,见效慢。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烫伤药膏及其制备方法,使得能够有效促进被烫伤皮肤部位的细胞自我修复能力,能使烫伤的伤口尽快愈合,具有见效快的特点。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种烫伤药霄,原料的重量组分为:生甘草7-8份、大黄6-9份、苦参8-9份、蛇床子7-10份、白芷5-7份、冰片8-11份、黄芪6-9份、没药6_9份、穿山甲7-9份、紫草8_11份、地榆4-7份、栀子6-9份、麻油3-6份、白凡士林5-7份、抗菌剂2_4份。
[0007]优选地,原料的重量组分为:生甘草8份、大黄6份、苦参9份、蛇床子8份、白芷5份、冰片9份、黄芪7份、没药6份、穿山甲7份、紫草9份、地榆6份、栀子7份、麻油4份、白凡士林7份、抗菌剂2份。
[0008]优选地,所述的抗菌剂为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的一种或两者混合。
[0009]优选地,烫伤药膏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10]1)将生甘草、大黄、苦参、蛇床子、白]E、冰片、黄苗、穿山甲、没药、紫草、地榆、栀子按原料重量份配比放入到20-40°C的温水中浸泡1-2小时,进行漂洗、烘干处理,再进行碾碎成细粉,过筛,备用;
[0011]2)将步骤1)中的碾碎后的细粉按原料重量份配比,添加麻油、抗菌剂混合均匀,再用白凡士林搅拌成膏状物,即得。
[00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烫伤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原料中采用的生甘草、苦参、紫草具有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烫伤部位的伤痛;白芷具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等功效;黄芪能够有效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具有抗衰老、抗应激、抗菌的作用,促进烫伤部位的皮肤能够快速愈合,也能够有效防止被烫伤部位的皮肤受到外界的感染;穿山甲、地榆具有活血散瘀的功效,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烫伤带来的疼痛,能消肿止痛;采用的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的功效,能够缓解烫伤部位的皮肤进一步被感染。
[0013]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有效保留药物的有益成分,能够充分发挥药物治疗烫伤皮肤,使得被烫伤部位的皮肤细胞自我修复能力提高,使其快速愈合,达到不留烫伤印记、疤痕缺陷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5]实施例1:
[00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烫伤药膏,原料的重量组分为:生甘草8份、大黄6份、苦参9份、蛇床子8份、白芷5份、冰片9份、黄芪7份、没药6份、穿山甲7份、紫草9份、地榆6份、栀子7份、麻油4份、白凡士林7份、山梨酸1份、对羟基苯甲酸1份。
[0017]烫伤药膏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18]1)将生甘草、大黄、苦参、蛇床子、白]E、冰片、黄苗、穿山甲、没药、紫草、地榆、栀子按原料重量份配比放入到30°c的温水中浸泡1.5小时,进行漂洗、烘干处理,再进行碾碎成细粉,过筛,备用;
[0019]2)将步骤1)中的碾碎后的细粉按原料重量份配比,添加麻油、抗菌剂混合均匀,再用白凡士林搅拌成膏状物,即得。
[0020]实施例2:
[002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烫伤药膏,原料的重量组分为:生甘草7份、大黄9份、苦参9份、蛇床子7份、白芷5份、冰片10份、黄芪6份、没药8份、穿山甲7份、紫草8份、地榆4份、栀子6份、麻油6份、白凡士林5份、对轻基苯甲酸3份。
[0022]烫伤药膏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23]1)将生甘草、大黄、苦参、蛇床子、白]E、冰片、黄苗、穿山甲、没药、紫草、地榆、栀子按原料重量份配比放入到20°C的温水中浸泡2小时,进行漂洗、烘干处理,再进行碾碎成细粉,过筛,备用;
[0024]2)将步骤1)中的碾碎后的细粉按原料重量份配比,添加麻油、抗菌剂混合均匀,再用白凡士林搅拌成膏状物,即得。
[0025]实施例3:
[002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烫伤药膏,原料的重量组分为:生甘草7份、大黄6份、苦参8份、蛇床子7份、白芷6份、冰片8份、黄芪7份、没药9份、穿山甲9份、紫草8份、地榆5份、栀子6份、麻油3份、白凡士林7份、山梨酸4份。
[0027]烫伤药膏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28]1)将生甘草、大黄、苦参、蛇床子、白]E、冰片、黄苗、穿山甲、没药、紫草、地榆、栀子按原料重量份配比放入到40°C的温水中浸泡1小时,进行漂洗、烘干处理,再进行碾碎成细粉,过筛,备用;
[0029]2)将步骤1)中的碾碎后的细粉按原料重量份配比,添加麻油、抗菌剂混合均匀,再用白凡士林搅拌成膏状物,即得。
[0030]本发明的烫伤药膏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现有案例:
[0031]1、朱某,男,11岁,曾被开水在手臂部位,皮肤出现大面积褶皱,略有效水疱,疼痛难忍,涂抹本发明所提供的烫伤药膏,4天就出现消肿消泡,10天即痊愈,未出现手臂皮肤烫伤疤痕。
[0032]2、刘某某,女,14岁,曾被开水烫伤于小腿部位,出现大面积的红肿水疱,疼痛难忍,涂抹本发明所提供的烫伤药膏,5天即出现水疱消除,13天即痊愈,未出现皮肤上被烫伤的褶皱伤疤。
[0033]3、郝某某,女,19岁,曾被开水开水烫伤于两只手臂,手臂的部分皮肤直接脱落,疼痛难忍,涂抹本发明所提供的烫伤药膏,一周即出现皮肤组织的恢复,生成新的皮肤组织,两周后基本痊愈,未出现皮肤感染现象,未出现烫伤所导致的皮肤伤疤遗留问题。
[003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
【主权项】
1.一种烫伤药膏,其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组分为:生甘草7-8份、大黄6-9份、苦参8-9份、蛇床子7-10份、白芷5-7份、冰片8-11份、黄芪6_9份、没药6_9份、穿山甲7_9份、紫草8-11份、地榆4-7份、栀子6-9份、麻油3-6份、白凡士林5_7份、抗菌剂2_4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烫伤药膏,其特征在于,原料的重量组分为:生甘草8份、大黄6份、苦参9份、蛇床子8份、白芷5份、冰片9份、黄芪7份、没药6份、穿山甲7份、紫草9份、地榆6份、栀子7份、麻油4份、白凡士林7份、抗菌剂2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烫伤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菌剂为山梨酸、对羟基苯甲酸的一种或两者混合。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烫伤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生甘草、大黄、苦参、蛇床子、白芷、冰片、黄芪、穿山甲、没药、紫草、地榆、栀子按原料重量份配比放入到20-40°C的温水中浸泡1-2小时,进行漂洗、烘干处理,再进行碾碎成细粉,过筛,备用; 2)将步骤1)中的碾碎后的细粉按原料重量份配比,添加麻油、抗菌剂混合均匀,再用白凡士林搅拌成膏状物,即得。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烫伤药膏及其制备方法,原料的重量组分为:生甘草7-8份、大黄6-9份、苦参8-9份、蛇床子7-10份、白芷5-7份、冰片8-11份、黄芪6-9份、没药6-9份、穿山甲7-9份、紫草8-11份、地榆4-7份、栀子6-9份、麻油3-6份、白凡士林5-7份、抗菌剂2-4份。本发明的烫伤药膏,保留的有益成分多,原料易获取,能够有效促进烫伤皮肤的细胞自我修能力,达到快速愈合烫伤皮肤的功效,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IPC分类】A61K9/06, A61K31/19, A61K36/744, A61K35/36, A61P31/04, A61K31/192, A61P17/02, A61K31/045
【公开号】CN105343237
【申请号】CN201510752749
【发明人】王方玉
【申请人】王方玉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