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位贴敷治疗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5455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穴位贴敷治疗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穴位贴敷治疗贴。
【背景技术】
[0002]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穴位,或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通过经络与药物的刺徽作用,调理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气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之法,既可治外症,也可内病外治。
[0003]由于其避免了内服药物的毒副反应和耐药性,且简单易行、安全而无副作用,故该疗法日益受到重视。
[0004]现有技术公开的穴位贴敷治疗贴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且治疗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方便、成本低且治愈率高的穴位贴敷治疗贴。
[000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穴位贴敷治疗贴,包括底衬层和盖衬层,所述底衬层和盖衬层之间设置有基料,所述基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0.1-10份远红外陶瓷粉、0.1-8份丙烯酸压敏胶、0.2-5份不锈钢珠和0-50份药物浸提物。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远红外陶瓷粉的发射波长范围为8-15微米,法向比辐射率彡 75%o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不锈钢珠的直径为0.1-1_。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药物浸提物为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的乙醇浸提物。
[0010]进一步地,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的质量比为1:1_3:0.2_0.5:0.8_1.5:0.1_0.3。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药物浸提物为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在70-80%的酒精中回流浸提1-3小时后,蒸除酒精所得粘稠物质。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底衬层为水刺无纺布;所述盖衬层为离型纸。
[0013]所述穴位贴敷治疗贴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红外陶瓷粉、丙烯酸压敏胶、不锈钢珠和药物浸提物均匀分散,得到基料;
2)将步骤1)所得基料均匀涂布于底衬层;
3)将盖衬层压合在基料上方,即得穴位贴敷治疗贴。
[0014]其中,利用远红外陶瓷粉产生的8-15微米的红外线作用于人体,可穿透人体浅表部位(0.05_-1_),主要的生物学作用为热效应。热效应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又可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致病物质和炎性渗出物质吸收,解除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因而减轻疼痛。同时热效应可使肌肉松弛,增强结缔组织伸展性,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肌肉痉挛、僵硬、关节强直所致疼痛。不锈钢珠刺激穴位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从而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和营养,并有抗炎消肿、缓解痉挛、镇痛与调节免疫等作用。
[0015]另外,
茵芋,苦,温;祛风胜湿;主治顽痹拘急挛痛。
[0016]岗松,辛、苦、涩,凉;祛风除湿,解毒利尿,止痛止痒;用于感冒高热,黄疸型肝炎,胃痛,肠炎,风湿关节痛,脚气病,膀胱炎,小便不利。
[0017]壶卢秧,味甘,性平;解毒、散结;主食物、药物中毒,龅齿痛,鼠瘘,痢疾。
[0018]棉花草,味甘;淡;性微寒;归肺;肝;脾;小肠经;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主感冒;咳嗽;咽喉痛;目赤肿痛;淋;浊;带下;疮疡疔;毒;蛇伤;跌打损伤。
[0019]毗黎勒,苦、微涩,性寒;利咽、止咳、止痢、止血;主治咽喉肿痛、咳嗽、泻痢、痔疮出血、崩漏、病后体虚。
[0020]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相互配伍,具有治疗痉挛的作用。
[00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穴位贴敷治疗贴具有治疗各种痉挛的作用,贴于不同的穴位治疗不同的痉挛。
[0022]本发明穴位贴敷治疗贴的基料中,远红外陶瓷粉产生的8-15微米的红外线作用于人体,可穿透人体浅表部位(0.05_-1_),主要的生物学作用为热效应。热效应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又可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致病物质和炎性渗出物质吸收,解除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因而减轻疼痛。同时热效应可使肌肉松弛,增强结缔组织伸展性,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肌肉痉挛、僵硬、关节强直所致疼痛。
[0023]不锈钢珠刺激穴位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从而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和营养,并有抗炎消肿、缓解痉挛、镇痛与调节免疫等作用。
[0024]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相互配伍,具有治疗痉挛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一种穴位贴敷治疗贴,以水刺无纺布作为底衬层,以离型纸作为盖衬层;底衬层和盖衬层之间设置有基料,基料层的厚度为100微米。
[0026]基料由5份远红外陶瓷粉(发射波长范围为12微米,法向比辐射率多75%)、3份丙烯酸压敏胶、3份直径为0.3mm的不锈钢珠和25份药物浸提物均匀混合而成。
[0027]其中,药物浸提物为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的乙醇浸提物。具体地,药物浸提物为质量比1:2:0.3:1.2:0.2的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在80%的酒精中回流浸提2小时后,蒸除酒精所得粘稠物质。
[0028]穴位贴敷治疗贴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红外陶瓷粉、丙烯酸压敏胶、不锈钢珠和药物浸提物均匀分散,得到基料;
2)将步骤1)所得基料均匀涂布于底衬层;
3)将盖衬层压合在基料上方,即得穴位贴敷治疗贴。
[0029]实施例2 一种穴位贴敷治疗贴,以水刺无纺布作为底衬层,以离型纸作为盖衬层;底衬层和盖衬层之间设置有基料,基料层的厚度为200微米。
[0030]基料由8份远红外陶瓷粉(发射波长范围为8-15微米,法向比辐射率多75%)、5份丙烯酸压敏胶、0.8份直径为0.6mm的不锈钢珠和30份药物浸提物均匀混合而成。
[0031]其中,药物浸提物为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的乙醇浸提物。具体地,药物浸提物为质量比1: 3:0.2:0.8: 0.3的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在75%的酒精中回流浸提3小时后,蒸除酒精所得粘稠物质。
[0032]穴位贴敷治疗贴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红外陶瓷粉、丙烯酸压敏胶、不锈钢珠和药物浸提物均匀分散,得到基料;
2)将步骤1)所得基料均匀涂布于底衬层;
3)将盖衬层压合在基料上方,即得穴位贴敷治疗贴。
[0033]实施例3
一种穴位贴敷治疗贴,以水刺无纺布作为底衬层,以离型纸作为盖衬层;底衬层和盖衬层之间设置有基料,基料层的厚度为50微米。
[0034]基料由1份远红外陶瓷粉(发射波长范围为8-15微米,法向比辐射率多75%)、2份丙烯酸压敏胶、0.2份直径为0.2mm的不锈钢珠和5份药物浸提物均匀混合而成。
[0035]其中,药物浸提物为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的乙醇浸提物。具体地,药物浸提物为质量比1:1: 0.5: 1.5:0.1的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在70%的酒精中回流浸提1小时后,蒸除酒精所得粘稠物质。
[0036]穴位贴敷治疗贴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红外陶瓷粉、丙烯酸压敏胶、不锈钢珠和药物浸提物均匀分散,得到基料;
2)将步骤1)所得基料均匀涂布于底衬层;
3)将盖衬层压合在基料上方,即得穴位贴敷治疗贴。
[0037]实施例4
一种穴位贴敷治疗贴,以水刺无纺布作为底衬层,以离型纸作为盖衬层;底衬层和盖衬层之间设置有基料,基料层的厚度为80微米。
[0038]基料由5份远红外陶瓷粉(发射波长范围为8-15微米,法向比辐射率多75%)、5份丙烯酸压敏胶、0.5份直径为0.2mm的不锈钢珠和40份药物浸提物均匀混合而成。
[0039]其中,药物浸提物为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的乙醇浸提物。具体地,药物浸提物为质量比1:2:0.4:1:0.2的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在80%的酒精中回流浸提2小时后,蒸除酒精所得粘稠物质。
[0040]穴位贴敷治疗贴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红外陶瓷粉、丙烯酸压敏胶、不锈钢珠和药物浸提物均匀分散,得到基料;
2)将步骤1)所得基料均匀涂布于底衬层;
3)将盖衬层压合在基料上方,即得穴位贴敷治疗贴。
[0041]实施例5
一种穴位贴敷治疗贴,以水刺无纺布作为底衬层,以离型纸作为盖衬层;底衬层和盖衬层之间设置有基料,基料层的厚度为10-200微米。
[0042]基料由0.1-10份远红外陶瓷粉(发射波长范围为8-15微米,法向比辐射率彡75%),0.1-8份丙烯酸压敏胶、0.2-5份直径为0.1-lmm的不锈钢珠均匀混合而成。
[0043]穴位贴敷治疗贴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红外陶瓷粉、丙烯酸压敏胶、不锈钢珠均匀分散,得到基料;
2)将步骤1)所得基料均匀涂布于底衬层;
3)将盖衬层压合在基料上方,即得穴位贴敷治疗贴。
[0044]临床应用例
向某,女,胃痉挛,将实施例1所得治疗贴贴敷于内关穴,三日一贴,贴两贴后,胃痉挛症状消失。
[0045]耿某,女,面肌痉挛,将实施例2所得治疗贴贴敷于风池穴和太阳穴,两日一贴,贝占两贴后面肌痉挛症状消失。
【主权项】
1.一种穴位贴敷治疗贴,包括底衬层和盖衬层,所述底衬层和盖衬层之间设置有基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0.1-10份远红外陶瓷粉、0.1-8份丙烯酸压敏胶、0.2-5份不锈钢珠和0-50份药物浸提物。2.如权利要求1所述穴位贴敷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陶瓷粉的发射波长范围为8-15微米,法向比辐射率彡7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穴位贴敷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珠的直径为0.1-lmm。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穴位贴敷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浸提物为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的乙醇浸提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穴位贴敷治疗贴,其特征在于: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的质量比为 1:1-3:0.2-0.5:0.8-1.5:0.1-0.3。6.如权利要求4所述穴位贴敷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浸提物为茵芋、岗松、壶卢秧、棉花草和毗黎勒在70-80%的酒精中回流浸提1-3小时后,蒸除酒精所得粘稠物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穴位贴敷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衬层为水刺无纺布;所述盖衬层为离型纸。8.如权利要求1所述穴位贴敷治疗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红外陶瓷粉、丙烯酸压敏胶、不锈钢珠和药物浸提物均匀分散,得到基料; 2)将步骤1)所得基料均匀涂布于底衬层; 3)将盖衬层压合在基料上方,即得穴位贴敷治疗贴。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穴位贴敷治疗贴,属于医药领域。本发明包括底衬层和盖衬层,所述底衬层和盖衬层之间设置有基料,所述基料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远红外陶瓷粉、丙烯酸压敏胶、不锈钢珠和药物浸提物。远红外陶瓷粉产生的8-15微米的红外线作用于人体,可穿透人体浅表部位,主要的生物学作用为热效应。热效应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又可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致病物质和炎性渗出物质吸收,解除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因而减轻疼痛。不锈钢珠刺激穴位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从而改善局部组织代谢和营养,并有抗炎消肿、缓解痉挛、镇痛与调节免疫等作用。
【IPC分类】A61H39/04, A61N5/06, A61M35/00, A61K36/75, A61P21/02, A61H39/00
【公开号】CN105413046
【申请号】CN201510871244
【发明人】朱坤福, 祝蕾, 王震生
【申请人】山东朱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