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75744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组合物,又名伤寒汤。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伤寒的一般治疗,是与对症治疗病人入院后,即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检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发热期病人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热后2周可轻度活动。应给予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以补充发热期的消耗,促进恢复,发热期间宜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少量多餐,退热后,食欲增加后,可逐渐进稀饭,软饭,忌吃坚硬多渣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一般退热后2周才恢复正常饮食,应鼓励病人多进水分,每日约2000?3000ml (包括饮食在内),以利毒素排泄,如因病重不能进食者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组合物,本品为近百余年祖传秘方,具有多年临床使用验证,效果特佳,不要打针,无任何副作用,对伤寒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不容易复发。
[0004]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的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28-32份、肉桂28-32份、水丁香8_12份、吴芋8_12份。
[0005]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优选的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30份、肉桂30份、水丁香10份、吴芋10份。
[0006]上述原料均在中药大辞典上有记载,具体说明如下:
白术,属于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0007]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功能主治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
[0008]水丁香,中文学名:毛草龙,为柳叶菜科水丁香寥属下的多年生粗壮直立草本植物,性味归经苦,凉,入肾经,功用主治是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治水肿,淋病,痢疾,白带,痈疽,疔疮。
[0009]吴芋,为芸香料,吴茱萸属。以果实入药,适应性强,易于种植,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散寒解郁的药用功效,是我国的名贵珍稀药材之一,资源少,经济价值高,具有适应性广,易于种植等特点。
[0010]本发明的药理是针对伤寒,将以上的中草药配伍,白术使腰脐之气大利,又得肉桂以温热其命门之火,水丁香和吴芋可以更止呕,逆则阴寒之邪,可以清热解毒,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散寒解郁,达到治愈伤寒的效果。
[0011]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是用常规方法,煎服,一般吃一剂就可以见效,严重的是3
天,一天一剂。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为民间中草药,纯天然绿色药材,无任何副作用,可以很好治疗伤寒,不容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4]实施例1 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的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28-32份、肉桂28-32份、水丁香8-12份、吴芋8-12份。
[0015]实施例2 —种治疗伤寒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优选的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30份、肉桂30份、水丁香10份、吴芋10份。
[0016]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17]实施例3 —种治疗伤寒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的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28-32份、肉桂28-32份、水丁香8_12份、吴芋8_12份。
[0018]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19]实施例4病例:1、黄某,男,35岁,患重感冒变伤寒,高烧不退,胡言乱语的,服用本发明药物1天后,饮食正常,伤寒症状消失,没有复发。
2、江某,男,42岁,感冒变伤寒,服用本发明药物2天后,症状消失,没有复发。
[0020]3、李某,女,45岁,感冒变伤寒,服用本发明药物1天后,饮食正常,伤寒症状消失,没有复发。
4、陈某,男,30岁,重感变伤寒,胡言乱语,高烧不退,服用本发明药物2天后,症状消失,没有复发。
【主权项】
1.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以下的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28-32份、肉桂28-32份、水丁香8-12份、吴芋8-12份。2.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优选的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30份、肉桂30份、水丁香10份、吴芋10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伤寒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以下的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白术28-32份、肉桂28-32份、水丁香8-12份、吴芋8-12份,本发明的中草药具有很好治疗伤寒,不复发等优点。
【IPC分类】A61P31/04, A61K36/754
【公开号】CN105434616
【申请号】CN201410479214
【发明人】李玉兰
【申请人】李玉兰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9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