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97043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特别是供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患者使用的中药组合物的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小儿脾胃不和的症状:脾胃不和证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脘腹胀痛甚或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由于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故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因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见泄泻,甚则小腹胀坠、脱肛等。胃气不降反而上升,则可见嗳气,恶心,呕吐等,润燥失宜,胃阳不足,胃失通降,可见食欲减退,嘈杂易饮,干呕,呃逆,甚至噎膈,大便干结,脾虚湿困可见食后饱胀,倦怠乏力,舌淡胖或舌边有齿痕、苔少或无苔,脉细弱而数等症。
[0003]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上述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药物,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上,人们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上述疾病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无任何毒副作用和费用低廉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上述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上述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
[0005]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广藿香6?12g、姜半夏3?10g、山楂炭6?12g、陈皮6?12g、白术(炒)6?12g、焦神曲8?15g、茯苳6?15g、厚朴(姜制)
5?15g、炙甘草1.5?9g。
[0006]—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广藿香7?llg、姜半夏4?9g、山楂炭7?llg、陈皮7?llg、白术(炒)7?llg、焦神曲9?13g、茯苳7?13g、厚朴(姜制)7?13g、炙甘草2?8g。
[0007]—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广藿香10g、姜半夏5g、山楂炭10g、陈皮10g、白术(炒)10g、焦神曲12g、茯苓12g、厚朴(姜制)12g、炙甘草7g。
[0008]—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首先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35分钟,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35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40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注入过药31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35分钟,二次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450毫升备用。
[0009]—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分三天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50毫升/次,饭前服。服药5?7天,病获痊愈。
[0010]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广藿香,性味:味辛、性微温,具有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之功效,用于治疗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闵、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闵恶心、鼻渊、手足癖等症;
姜半夏,性味:味辛、性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癭瘤痰核、痈疽肿毒等症;
山楂炭,性味:性味:酸、甘、微温,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之功效,用于治疗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消食导滞作用增强,常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陈皮,性味:苦、辛、温,具有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
白术(炒),性味: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
焦神曲,性味:性味:苦、温,具有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之功效,用于治疗伤食胸痞、腹痛吐泻、痢疾、感冒头痛、小儿伤饥失饱等病症;
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等症;
厚朴(姜制),性味:苦、辛、性温,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等症;
炙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0011]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从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认为:就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一证,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12]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特别适合临床使用。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广藿香10g、姜半夏5g、山楂炭10g、陈皮10g、白术(炒)10g、焦神曲12g、茯苓12g、厚朴(姜制)12g、炙甘草7g。
[0013]实施例2:
一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广藿香llg、姜半夏9g、山楂炭llg、陈皮llg、白术(炒)llg、焦神曲13g、茯苳13g、厚朴(姜制)13g、炙甘草8g。
[0014]实施例3:
一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广藿香12g、姜半夏10g、山楂炭12g、陈皮12g、白术(炒)12g、焦神曲15g、茯苓15g、厚朴(姜制)15g、炙甘草9g。
[0015]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患者共80例,年龄为6岁以上的62例,只有18例为6岁以下。80例患者中痊愈的79例,显效1例,总有效率达100%。经治疗后,病获痊愈。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广藿香6?12g、姜半夏3?10g、山楂炭6?12g、陈皮6?12g、白术(炒)6?12g、焦神曲8?15g、茯苳6?15g、厚朴(姜制) 5?15g、炙甘草1.5?9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广藿香7?llg、姜半夏4?9g、山楂炭7?llg、陈皮7?llg、白术(炒)7?llg、焦神曲9?13g、茯苳7?13g、厚朴(姜制)7?13g、炙甘草2?8g。3.根据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广藿香10g、姜半夏5g、山楂炭10g、陈皮10g、白术(炒)10g、焦神曲12g、茯苓12g、厚朴(姜制)12g、炙甘草7g。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目的是根据中医对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认识机理而提供的一种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引起的吐泻和腹胀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广藿香6~12g、姜半夏3~10g、山楂炭6~12g、陈皮6~12g、白术(炒)6~12g、焦神曲8~15g、茯苓6~15g、厚朴(姜制)5~15g、炙甘草1.5~9g;本发明提供的药物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
【IPC分类】A61P1/14, A61P1/08, A61P1/12, A61K36/8888
【公开号】CN105456594
【申请号】CN201610000073
【发明人】罗倩茹
【申请人】成都倍加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