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检测电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35554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中医穴位检测电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中医穴位检测电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人体的穴位是中医非常关注的一方面,而人体上的穴位很多,又因为不同的人穴位可能存在小的偏差,而这样的偏差可能会对患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弊端,为了能很好的确定患者的穴位,增加中医针灸医疗技术的准确性,这便给医务人员的治疗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进行人体穴位的检测时,操作灵活,使用方便的中医穴位检测电击装置。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中医穴位检测电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在装置主体下侧设置有支撑腿,支撑腿之间设置有防撑杆,装置主体前侧设置有电源箱,装置主体上侧设置有床体,床体前侧设置有升降控制板,升降控制板上设置有上升按钮,上升按钮右侧设置有下降按钮,床体右侧设置有升降柱连接杆,升降柱连接杆上设置有升降柱,升降柱上侧设置有弯杆,弯杆上设置有上罩板,上罩板上设置有穴位检测板,穴位检测板上设置有穴位检测器存放孔,穴位检测器存放孔内部设置有穴位检测器,装置主体右侧设置有控制台支架,控制台支架右侧设置有控制台,控制台上侧设置有总电源开关,控制台左侧设置有显示屏;
[0005]升降柱右侧设置有注气孔,注气孔右侧设置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右侧设置有进气孔和转轴限位孔,空气压缩机上侧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控制器,空气压缩机内部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扇叶,升降柱左侧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内部设置有排气频率控制器,升降柱内部设置有内芯,内芯下侧设置有密封垫,内芯外侧设置有润滑层;
[0006]穴位检测器右侧设置有右耳臂,右耳臂上设置有右卡位孔和右信息传输片,穴位检测器左侧设置有左耳臂,左耳臂上设置有左卡位孔和左信息传输片,穴位检测器上侧设置有电击信号接收器,电击信号接收器下侧设置有信号传导线,穴位检测器下侧设置有穴位位置确定片,穴位位置确定片上设置有多位检测器,穴位检测器内部设置有电击管,电击管右侧设置有右信号传输器,电击管左侧设置有左信号传输器,电击管内部设置有电击器,电击器右侧设置有右隔垫层,右隔垫层右侧设置有右支架,电击器左侧设置有左隔垫层,左隔垫层左侧设置有左支架,电击管下侧设置有玻璃片,玻璃片上设置有电击头伸出孔,电击头伸出孔上设置有固定架;
[0007]电击器下侧设置有绝缘柱,绝缘柱下侧设置有电击头,电击器内部设置有瓷管,瓷管下侧设置有高压输送线,瓷管右侧设置有转动轮轴,转动轮轴上设置有转动轮,转动轮上设置有挡板,瓷管内部设置有缩压器,缩压器上侧设置有弹簧,弹簧上侧设置有打击块,打击块上侧设置有打压板,打压板上侧设置有电压晶体;
[0008]电源箱上侧设置有门轴,门轴上设置有电源箱门,电源箱前侧设置有电源线固定块,电源线固定块前侧设置有电源线接口,电源线接口上设置有电源线,电源线上设置有电源插头,电源线接口左侧设置有右捆绑柱,右捆绑柱左侧设置有左捆绑柱,左捆绑柱左侧设置有虚电源插座,电源箱上侧设置有电压调节旋盘,电压调节旋盘上侧设置有电压调节旋钮,电压调节旋钮下侧设置有电压指针,电压调节旋钮下侧连接有动力传动杆,动力传动杆下侧设置有导电杆,导电杆下侧设置有多电阻盘,电源箱内部设置有散热箱,散热箱上侧设置有散热口,散热箱内部设置有散热板固定器,散热板固定器上设置有散热片,散热箱右侧设置有吹风机,吹风机上设置有扇叶轴,扇叶轴上设置有扇风双叶,散热箱下侧设置有保险箱,保险箱内部设置有保险丝。
[000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腿下侧设置有防磨垫。
[0010]作为优选,所述床体上侧设置有加热垫。
[0011]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台上侧设置有电源指示灯。
[0012]作为优选,所述电源插头上设置有通电指示灯。
[0013]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口上侧设置有散热网。
[0014]作为优选,所述电压调节旋钮上设置有楞纹。
[0015]作为优选,所述保险丝上设置有保险丝固定器。
[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在进行人体穴位检测时,操作灵活,使用方便,既能快速检测人体穴位,又能对患者的穴位进行电击刺激,进行一定的治疗,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2为本发明的升降柱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3为本发明的穴位检测器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4为本发明的电击器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5为本发明的电源箱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装置主体,2:支撑腿,3:防撑杆,4:电源箱,5:床体,6:升降控制板,7:上升按钮,8:下降按钮,9:升降柱连接杆,10:升降柱,11:弯杆,12:上罩板,13:穴位检测板,14:穴位检测器存放孔,15:穴位检测器,16:控制台支架,17:控制台,18:总电源开关,19:显示屏,20:注气孔,21:空气压缩机,22:进气孔,23:转轴限位孔,24:空气压缩机控制器,25:转轴,26:扇叶,27:排气孔,28:排气频率控制器,29:内芯,30:密封垫,31:润滑层,32:右耳臂,33:右卡位孔,34:右信息传输片,35:左耳臂,36:左卡位孔,37:左信息传输片,38:电击信号接收器,39:信号传导线,40:穴位位置确定片,41:多位检测器,42:电击管,43:右信号传输器,44:左信号传输器,45:电击器,46:右隔垫层,47:右支架,48:左隔垫层,49:左支架,50:玻璃片,51:电击头伸出孔,52:固定架,53:绝缘柱,54:电击头,55:瓷管,56:高压输送线,57:转动轮轴,58:转动轮,59:挡板,60:缩压器,61:弹簧,62:打击块,63:打压板,64:电压晶体,65:门轴,66:电源箱门,67:电源线固定块,68:电源线接口,69:电源线,70:电源插头,71:右捆绑柱,72:左捆绑柱,73:虚电源插座,74:电压调节旋盘,75:电压调节旋钮,76:电压指针,77:动力传动杆,78:导电杆,79:多电阻盘,80:散热箱,81:散热口,82:散热板固定器,83:散热片,84:吹风机,85:扇叶轴,86:扇风双叶,87:保险箱,88:保险丝,89:防磨垫,90:加热垫,91:电源指示灯,92:通电指示灯,93:散热网,94:楞纹,95:保险丝固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中医穴位检测电击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0025]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中医穴位检测电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I,在装置主体I下侧设置有支撑腿2,支撑腿2之间设置有防撑杆3,装置体主I前侧设置有电源箱4,装置主体I上侧设置有床体5,床体5前侧设置有升降控制板6,升降控制板6上设置有上升按钮7,上升按钮7右侧设置有下降按钮8,床体5右侧设置有升降柱连接杆9,升降柱连接杆9上设置有升降柱10,升降柱10上侧设置有弯杆11,弯杆11上设置有上罩板12,上罩板12上设置有穴位检测板13,穴位检测板13上设置有穴位检测器存放孔14,穴位检测器存放孔14内部设置有穴位检测器15,装置主体I右侧设置有控制台支架16,控制台支架16右侧设置有控制台17,控制台17上侧设置有总电源开关18,控制台17左侧设置有显示屏19。
[0026]如图2所示,升降柱10右侧设置有注气孔20,注气孔20右侧设置有空气压缩机21,空气压缩机21右侧设置有进气孔22和转轴限位孔23,空气压缩机21上侧设置有空气压缩机控制器24,空气压缩机21内部设置有转轴25,转轴25上设置有扇叶26,升降柱10左侧设置有排气孔27,排气孔27内部设置有排气频率控制器28,升降柱10内部设置有内芯29,内芯29下侧设置有密封垫30,内芯29外侧设置有润滑层31。
[0027]如图3所示,穴位检测器15右侧设置有右耳臂32,右耳臂32上设置有右卡位孔33和右信息传输片34,穴位检测器15左侧设置有左耳臂35,左耳臂35上设置有左卡位孔36和左信息传输片37,穴位检测器15上侧设置有电击信号接收器38,电击信号接收器38下侧设置有信号传导线39,穴位检测器15下侧设置有穴位位置确定片40,穴位位置确定片40上设置有多位检测器41,穴位检测器15内部设置有电击管42,电击管42右侧设置有右信号传输器43,电击管42左侧设置有左信号传输器44,电击管42内部设置有电击器45,电击器45右侧设置有右隔垫层46,右隔垫层46右侧设置有右支架47,电击器45左侧设置有左隔垫层48,左隔垫层48左侧设置有左支架49,电击管42下侧设置有玻璃片50,玻璃片50上设置有电击头伸出孔51,电击头伸出孔51上设置有固定架52。
[0028]如图4所示,电击器45下侧设置有绝缘柱53,绝缘柱53下侧设置有电击头54,电击器45内部设置有瓷管55,瓷管55下侧设置有高压输送线56,瓷管55右侧设置有转动轮轴57,转动轮轴57上设置有转动轮58,转动轮58上设置有挡板59,瓷管55内部设置有缩压器6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