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诊断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72419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脉搏诊断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说明】
1、
技术领域
[0001]动脉搏动特征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手段之一。采用热导池传感技术记录动脉搏动动态特征谱图,替代过去的手感经验,可以提高中医诊断现代化水平。其技术属于传感器领域。
2、
【背景技术】
[0002]有经验的中医师可以根据动脉搏动的强弱、快慢、迟缓、虚实等特征,诊断患者的病情。如果能够用仪器详细记录动脉搏动特征,并与已确诊的各种疾病标准动脉搏动特征图谱进行比较,作为诊断手段,既可以替代过去的手感经验,还能够解决以手感进行动脉搏动诊断中,存在的经验差别等人为因素造成的不确定性问题。脉搏诊断装置采用气体流量传感技术,解决了已有的传感技术难以精确记录微弱的动脉搏动过程的问题。采用热导池技术,解决了将气体流量波动变化转换为电讯号的问题。采用双气路,解决了消除背景噪音及系统误差问题。采用超薄且弹性良好的导气管作为探头感应部件,借助管径形变所产生的气体流量波动,解决了捕捉极微弱形变压力波动信息的问题。采用电脑,解决了数据处理及对图谱定性定量分析诊断问题。对形变具有高灵敏度的脉搏诊断装置,不仅可以提高中医诊断现代化水平,还可以作为通用技术,用于测试或监护航天航空等高速运载工具结构件运行中受力变化过程。
3、

【发明内容】

[0003]脉搏诊断装置由瓶装高压气源(I),气体减压阀(2),气体三通管(3),主气体流量控制器(4),辅气体流量控制器(5),主导气管(6),辅导气管(7),探头(8),热导池(9),直流电源稳压器(10),数据处理器(11),排气管(12)构成。
[0004]探头(8)由主导气管(6),辅导气管(7),感应导管(17),探头体(18)及位于探头(8)工作面表层的凹槽(19)构成。
[0005]热导池(9)由长方体形金属铜池体(13),气体通道(14),电热丝(15),热敏电阻
(16)构成。
[0006]数据处理器(11)由配备显示与打印设备和中医脉搏诊断专家系统的电脑构成。
[0007]采用瓶装的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高压气体作为高压气源(I),通过气体减压阀(2)减压后,通入三通管(3),分为两个气路,一路通过主气体流量控制器(4)进入可弯曲的主导气管(6),另一路通过辅气体流量控制器(5)进入可弯曲的辅导气管(7);利于通过调节流量控制器(4)、流量控制器(5)使进入探头(8)的两路气体流量与流速完全一致。
[0008]采用弹性良好的硅橡胶制作长方体探头体(18),探头(8)的主导气管(6),辅导气管(7)均制成U型,以重叠状固定在探头体(18)内部;将超薄且弹性良好的感应导管(17)接入主导气管(6)的U形底部,与贯通探头体(18)工作面表层的凹槽(19)垂直相交;将凹槽
(19)与患者动脉重合于体表,使感应导管(17)外露部分与动脉垂直相交接触,利于感应导管(17)感受动脉波动。
[0009]采用主导气管(6)、辅导气管(7)引导两路气体分别经过探头(8)进入各自的热导池(9)内的气体通道(14);气体流出通道(14)后,经排气管(12)排放到装置外部的空气中。
[0010]采用热容量较大且导热良好的长方体形金属铜池体(13),有利于保持气体通道
(14)内的温度稳定;在气体通道(14)空腔的中段安装电热丝(15),在气体通道(14)空腔末端安装热敏电阻(16),利于采集气流波动引起气体通道(14)末端的气体温度变化信息。
[0011]采用直流电源稳压器(10)向电热丝(15)供电,可调控电热丝(15)输出的热量及热导池(9)的灵敏度。
[0012]采用数据处理器(1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导池(9)的热敏电阻(16)分别传送的温度波动电讯号,进行扣除背景噪音及系统误差处理后,加工为特征图谱,通过电脑内置的专家系统与标准图谱进行配对,并显示、打印、输出图谱与诊断结果。
4、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脉搏诊断装置结构图。图2是探头(8)结构图。图3是热导池(9)结构图。
5、
【具体实施方式】
[0014]脉搏诊断装置优化设计方案是:采用导热良好的瓶装氢气作为高压气源(I),通过气体减压阀(2)减压后,通入三通管(3),分为两个气路。一路通过主气体流量控制器(4)进入直径约I毫米的外层为铝合金片材卷绕成蛇皮状的可弯曲主导气管(6),另一路通过辅气体流量控制器(5)进入直径约I毫米的外层为铝合金片材卷绕成蛇皮状的可弯曲辅导气管
(7)。调节流量控制器(4)、流量控制器(5)使进入探头(8)两路气体流量与流速完全一致。采用弹性良好的硅橡胶制作长约5厘米、宽约2厘米、厚约0.5厘米长方体探头体(18)。将探头
(8)的主导气管(6),辅导气管(7)制成U型,以重叠状固定在探头体(18)内部。将直径约I毫米长度约10毫米的超薄且弹性良好的感应导管(17)接入主导气管(6)U形底部,与贯通探头体(18)工作面表层的宽度约I毫米、深度约0.5毫米凹槽(19)垂直相交。将探头(8)凹槽(19)处于与患者动脉重合位置,并固定于体表,使感应导管(17)外露部分与动脉垂直相交接触,利于感应导管(17)感受动脉波动。主、辅两路气体经过探头(8)分别进入各自的热导池(9)内的气体通道(14)。气体流出通道(14)后,经排气管(12)排放到装置外部的空气中。采用热容量较大且导热良好的长方体形金属铜池体(13),有利于保持气体通道(14)内的温度稳定。在气体通道(14)空腔的中段安装电热丝(15),在气体通道(14)空腔末端安装热敏电阻
(16),利于采集气流波动引起气体通道(14)空腔末端的温度变化信息。采用直流电源稳压器(10)向电热丝(15)供电,可调控电热丝(15)输出的热量及热导池(9)的灵敏度。数据处理器(11)将位于热导池(9)内部的热敏电阻(16)分别传送的温度波动电讯号进行扣除背景噪音及系统误差处理后,加工为图谱,通过电脑内置的专家系统显示并打印输出图谱与诊断结果。
【主权项】
1.脉搏诊断装置是采用热导池传感技术记录动脉搏动动态特征谱图,并通过数据定性定量分析进行疾病诊断的医疗器械,其独有的技术特征是由瓶装高压气源(I),气体减压阀(2),气体三通管(3),主气体流量控制器(4),辅气体流量控制器(5),主导气管(6),辅导气管(7),探头(8),热导池(9),直流电源稳压器(10),数据处理器(11),排气管(12)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诊断装置,其特征是探头(8)由主导气管(6),辅导气管(7),感应导管(17),探头体(18)及位于探头(8)工作面表层的凹槽(19)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诊断装置,其特征是热导池(9)由长方体形金属铜池体(13),气体通道(14),电热丝(15),热敏电阻(16)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诊断装置,其特征是数据处理器(11)由配备显示与打印设备和中医脉搏诊断专家系统的电脑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诊断装置,其特征是采用瓶装的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高压气体作为高压气源(I),通过气体减压阀(2)减压后,通入三通管(3),分为两个气路,一路通过主气体流量控制器(4)进入可弯曲的主导气管(6),另一路通过辅气体流量控制器(5)进入可弯曲的辅导气管(7),利于通过调节流量控制器(4)、流量控制器(5)使进入探头(8)的两路气体流量与流速完全一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诊断装置,其特征是采用弹性良好的硅橡胶制作长方体探头体(18);探头(8)的主导气管(6),辅导气管(7)均制成U型,以重叠状固定在探头体(18)内部;将超薄且弹性良好的感应导管(17)接入主导气管(6)的U形底部,与贯通探头体(18)工作面表层的凹槽(19)垂直相交;将凹槽(19)与患者动脉重合于体表,使感应导管(17)外露部分与动脉垂直相交接触,利于感应导管(17)感受动脉波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诊断装置,其特征是采用主导气管(6)、辅导气管(7)引导两路气体分别经过探头(8)进入各自的热导池(9)内的气体通道(14);气体流出通道(14)后,经排气管(12)排放到装置外部的空气中。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诊断装置,其特征是热导池(9)采用热容量较大且导热良好的长方体形金属铜池体(13),有利于保持气体通道(14)内的温度稳定;在气体通道(14)空腔的中段安装电热丝(15),在气体通道(14)空腔末端安装热敏电阻(16),利于采集气流波动引起气体通道(14)空腔末端的气体温度变化信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诊断装置,其特征是采用直流电源稳压器(10)向电热丝(15)供电,可调控电热丝(15)输出的热量及热导池(9)的灵敏度。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搏诊断装置,其特征是采用数据处理器(11)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导池(9)的热敏电阻(16)分别传送的温度波动电讯号,进行扣除背景噪音及系统误差处理后,加工为特征图谱,通过电脑内置的专家系统与标准图谱进行配对,并显示、打印、输出图谱与诊断结果。
【专利摘要】脉搏诊断装置采用气体流量传感技术,通过定性定量地记录微弱的动脉搏动过程,解决传统中医依赖个体经验,以手感进行动脉搏动诊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采用热导池技术,解决将气体流量波动变化转换为电讯号的问题;采用双气路,解决消除背景噪音及系统误差问题;采用超薄且弹性良好的导气管作为探头感应部件,借助管径变形所产生的气体流量波动,解决捕捉极微弱压力形变动态信息的问题;采用电脑,解决数据处理及对所生成的脉搏图谱定性定量分析诊断的问题。其技术属于传感器领域。对形变具有高灵敏度的脉搏诊断装置,不仅能够提高中医诊断的现代化水平,还可以作为通用技术,适用于测试或监护航天航空等高速运载工具结构件受力变化过程。
【IPC分类】A61B5/02
【公开号】CN105534488
【申请号】CN201610024060
【发明人】刘南林
【申请人】刘南林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