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9724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0002]颈椎前路椎间切除减压融合术是颈椎外科常规手术,因其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已经为治疗颈椎病的成熟手术。
[0003]—、现有的用于该手术的椎间融合装置包括融合器和颈椎前路钢板,融合器外形是与颈椎椎间盘的解剖形态相同的厚板状,融合器中部设有贯通的可进行植骨融合腔,融合器上表面和下表面设有止逆齿。颈椎前路钢板上设有螺钉孔。手术时,将融合器植入椎间,将颈椎前路钢板经螺钉固定在于融合器相邻的上、下两椎体上,将融合器定位。这种椎间融合装置的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在椎体前方和食管后方,由于钢板的厚度容易对食管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和影响,术后有的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尤其是多节段固定影响更为明显,轻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重者并发食道炎甚至因此导致死亡。
[0004]二、现有的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是有融合器主体、锁定螺钉组成。融合器主体植入椎间后,将锁定螺钉旋入融合器主体的螺孔并与上、下两椎体连接固定。这种结构替代了颈椎前路钢板,但这种零切迹融合器缺点就是对医生的技能要求很高,螺钉的植入有一定角度,对螺钉植入要求比较高。若角度有偏差就会出现锁定螺钉于椎体锁紧出现假象锁紧,术后会发现融合器滑脱或不愈合,从而导致二次手术。

【发明内容】

[0005]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器,设有厚板状融合器主体,所述融合器主体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齿状突起,融合器主体设有贯穿融合器上下表面的融合孔且融合器的两侧设置有相通的用于观察植骨生长情况的观察窗口,观察窗口上部设有显影点;融合器主体设有从前向后打入上下椎体的球头螺钉,球头螺钉与融合器轴向上设置的偏心凸轮配合。
[0006]所述球头螺钉与冠状面中轴线成角A范围在0-10°,与矢状面水平线成角B范围32。-48。。
[0007]所述融合器主体顶端设有突出的平台。
[0008]所述突出的平台为限位平台。
[0009]所述显影点的数量为三个。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剖型设计,合理的生物力学分布、完全恢复椎间间隙的前突和高度;球头螺钉与融合器体采用的球面接触,球头螺钉在一定的角度外围内可以根据手术的情况可以自由的调整,缩短了植入时间。在植入完成后旋转凸轮避免术后球头螺钉的松脱;突出的限位平台在植入时起到限位作用,避免了手术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植入过深的情况;融合器体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设有止逆齿,方便植入又有止退的效果;上、下表面孔洞最大程度提供融合的接触面和植骨面;侧壁孔洞可效观察术后植骨融合情况,并能增加血液循环更有利于术后上、下椎体的融合;固定方式能确保植入物的即刻稳定性,确保患者术后可早期行功能锻炼等。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如图1-4所示,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器,设有厚板状融合器主体,所述融合器主体设有上表面齿状突起2和下表面齿状突起4,融合器主体设有贯穿融合器上下表面的融合孔8且融合器的两侧设置有相通的用于观察植骨生长情况的观察窗口 3,观察窗口 3上部设有显影点7;融合器主体设有从前向后打入上下椎体的球头螺钉5,球头螺钉5与融合器轴向上设置的偏心凸轮I配合。
[0013]所述球头螺钉5与冠状面中轴线成角A范围在0-10°,与矢状面水平线成角B范围32。-48。。
[0014]所述融合器主体顶端设有突出的平台。
[0015]所述突出的平台为限位凸台6。
[0016]所述显影点7的数量为三个。
[0017]工作原理:
自稳定型椎间融合器具有融合器主体,在融合器主体的前部设置从前至后打入上下椎体的球头螺钉5,在融合器上表面设置增加摩擦作用的上表面齿状突起2和在融合器下表面增加摩擦作用的下表面齿状突起4,设置有贯通融合器上下表面的融合孔8,在融合器的两侧设置有相通的用于观察植骨生长情况的观察窗口 3。颈椎前路零切迹万向椎间融合器在融合器主体顶端设有限位凸台6在植入时起限位作用,且在球头螺钉上面设置偏心凸轮I,偏心凸轮I用销铆接固定可以旋转,用专用器械顺时针旋转凸轮旋转30°-150°处于图2位置的时候可以起到防止球头螺钉5松动、退出的作用,根据球头螺钉的植入角度不同凸轮的锁紧位置也不同。球头螺钉5有两颗,与冠状面中轴线成角A范围在0-10°,与矢状面水平线成角B范围32°-48°,使融合器与脊柱固定成一体。且设置有显影点7手术时作定位用。
[0018]球头螺钉5的成角稳定性以及螺钉-融合器主体-椎体三维一体的固定方式提高了植入物术后的即刻稳定性,确保了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缩短了住院和康复的时间。
[0019]融合器主体根据颈椎椎体外形进行解剖型设计,前后方不同高度、不同截面设计可根据不同患者的解剖条件恢复正常的椎间隙高度,保持颈椎正常的前突;融合器上下表面的融合孔8最大程度提供了融合的接触面和植骨量;表面棘状突起增加了主体与椎体上下表面的摩擦力,提高了内植入物术后的即刻稳定性;侧后方观察窗口3有利于随访中融合率的辨别,同时增加了血液循环更有利于术后上、下椎体的融合。
【主权项】
1.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器,设有厚板状融合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主体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齿状突起,融合器主体设有贯穿融合器上下表面的融合孔且融合器的两侧设置有相通的用于观察植骨生长情况的观察窗口,观察窗口上部设有显影点;融合器主体设有从前向后打入上下椎体的球头螺钉,球头螺钉与融合器轴向上设置的偏心凸轮配入口 O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螺钉与冠状面中轴线成角A范围在0-10°,与矢状面水平线成角B范围32° -4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主体顶端设有突出的平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的平台为限位平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点的数量为三个。
【专利摘要】一种自稳定型椎间融合器,设有厚板状融合器主体,所述融合器主体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齿状突起,融合器主体设有贯穿融合器上下表面的融合孔且融合器的两侧设置有相通的用于观察植骨生长情况的观察窗口,观察窗口两侧设有显影点;融合器主体设有从前向后打入上下椎体的球头螺钉,球头螺钉与融合器轴向上设置的偏心凸轮配合;本发明的优点是球头螺钉与融合器主体采用的球面接触,球头螺钉在一定的角度外围内可以根据手术的情况可以自由的调整,缩短了植入时间防止松脱,避免了手术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植入过深的情况;融合器体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设有止逆齿,方便植入又有止退的效果。
【IPC分类】A61F2/44
【公开号】CN105559949
【申请号】CN201510942257
【发明人】杨德富, 叶树, 吴立刚, 戴婷玉
【申请人】贝尔泰克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