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肾阴亏虚证型耳眩晕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98148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肾阴亏虚证型耳眩晕病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肾阴亏虚证型耳眩晕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 耳眩晕病是指因耳窍有病,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突发性眩晕,伴耳鸣、耳 聋、耳闷的一种病症,多因邪犯内耳,或脏腑虚弱,内耳失养,或痰浊水湿泛溢内耳所致。以 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目闭难睁等为主要表现的眩晕类疾病。该病症患者常以耳鸣为 先兆,随之耳聋、眩晕。眩晕多为旋转性,动则更甚,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或血压下 降,但神志清楚等多种症状表现,发病突然,发作时间多为数分钟至数小时,间歇期为数日 至数月或更久。临床常见证型有风痰上扰证、肾阴亏虚证、痰蒙清窍证、肝阳上亢证、心脾两 虚证等。本发明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一一一肾阴亏虚证型耳眩晕病,该证型系 因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肾脏阴液不足,肾滋养及濡润功能减弱所引起引发耳眩 晕病。该证型常伴有腰膝酸软,记忆力差,手足心热。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等症状。目前,西 医治疗耳眩晕病多从调理心脑血管方面入手,采取服用扩血管药物、前庭神经抑制剂、利尿 脱水药等激素型药物的方式,治标不治本,且副作用极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滋肾养血"治疗原则,提供一种能治疗肾阴亏虚 证型耳眩晕病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复发,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 果,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对身体健康还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0004]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肾阴亏虚证型耳眩晕 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熟地30-35份,当归30-35份, 白芍25-30份,山茱萸25-30份,地骨皮15-20份,牡丹皮20-22份,麦冬18-22份,石斛6-8份, 玄参10-15份,黄精10-12份。本发明的加工工艺为:将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 "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饭 后用开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混匀后全部服下,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每次一袋,10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烟、酒、浓茶、咖啡等避免接触过敏原,多摄入一些 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合理减压,积极参 加户外运动,放松心情,尽量避免熬夜。
[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熟地具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功效,对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 眠等症状具有显著功效;所采用的当归具有补血养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所采用的白芍具有 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的功效;所采用的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并对治疗 眩晕耳鸣有显著功效;所采用的地骨皮具有凉血退蒸、清肺降火、除烦止渴的功效;所采用 的牡丹皮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所采用的麦冬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 烦的功效;采用的石斛具有养阴清热、益胃生津的功效;采用的玄参具有清热凉血、滋阴生 津、泻火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采用的黄精具有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养阴的功效。本发明将 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肾阴亏虚证型的耳眩 晕病能够标本兼治,效果良好,从根本上解决此病症。
[0006] 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 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5%。
[0007] 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08]
下面举出三个典型病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1、邱某,男,1978年出生,从32岁开始,出现突发旋转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清水,耳 鸣,目闭难睁,腰膝酸软,咽干颧红,舌红少津等症状。经在我处诊断患有肾阴亏虚证型的耳 眩晕病,服用此药1个疗程后,症状有所减轻;服用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服用3个疗程, 症状消失,痊愈。
[0009] 2、孙某,男,1967年出生,40岁开始,时常出现突发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潮 热盗汗,五心烦热,腰痛酸软无力等症状。患者在我处诊断为肾阴亏虚证型的耳眩晕病,月艮 用此药2个疗程后,症状就明显减轻;1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再服用此药1个疗程巩固 后,症状全消,疫愈。
[0010] 3、孙某,女,1961年出生,45岁开始,常出现旋转性头晕目眩,耳鸣耳闷,并伴有腰 膝酸软,记忆力差,手足心热,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等症状表现。在我处诊断为肾阴亏虚证 型的耳眩晕病,服用此药2个疗程后,患者就感觉症状明显缓解,后又连续服用2个疗程,症 状全消,痊愈。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 的描述。
[0012] 实施例1:熟地30克,当归30克,白芍25克,山茱萸25克,地骨皮15克,牡丹皮20克, 麦冬18克,石斛6克,玄参10克,黄精10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 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0013] 实施例2:熟地32克,当归32克,白芍28克,山茱萸28克,地骨皮18克,牡丹皮21克, 麦冬20克,石斛7克,玄参12克,黄精11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 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0014] 实施例3:熟地5克,当归35克,白芍30克,山茱萸30克,地骨皮20克,牡丹皮22克,麦 冬22克,石斛8克,玄参15克,黄精12克。将以上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 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主权项】
1. 一种治疗肾阴亏虚证型耳眩晕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 药制剂:熟地30-35份,当归30-35份,白芍25-30份,山茱萸25-30份,地骨皮15-20份,牡丹皮 20-22份,麦冬18-22份,石斛6-8份,玄参10-15份,黄精10-12份。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肾阴亏虚证型耳眩晕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熟地30-35份,当归30-35份,白芍25-30份,山茱萸25-30份,地骨皮15-20份,牡丹皮20-22份,麦冬18-22份,石斛6-8份,玄参10-15份,黄精10-12份。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肾阴亏虚证型的耳眩晕病能够标本兼治,效果良好,从根本上解决此病症。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有效率达到100%,显效率达到100%,治愈率达到95%。
【IPC分类】A61P27/16, A61P1/08, A61K36/8984
【公开号】CN105560889
【申请号】CN201511010746
【发明人】孙世林
【申请人】孙世林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