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包涵体肌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32573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包涵体肌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包涵体肌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包涵体肌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病理特点是肌浆或肌核内有管状细丝包涵体。包涵体肌炎起病隐匿,缓慢进展,首发症状约70%为下肢近端无力,也可为下肢远端、上肢或四肢均匀无力起病。肌无力可对称或不对称,随着病情进展,远端肌无力可达50%,但仅有35%其远端无力的程度达到或超过近端无力。最易受累的肌肉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髂腰肌、股四头肌和胫前肌,而三角肌、胸大肌、骨间肌、颈屈肌、腓肠肌及足趾屈肌受累较轻。腱反射常减低,尤以膝反射减退最为常见。
[0003]皮质类固醇治疗通常无效,据报道少数患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轻微改善。有的学者推荐用小剂量甲蝶呤与皮质类固醇组织本病进展但尚未被广泛采纳。因此,对某些临床颇似多发性肌炎的难治性病例应想到IBM的可能;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IVIG)疗效不确定,少数病例用IVIG治疗有效,特别是肌无力累及吞咽功能时;但尚有待进一步证实。曾试用血浆交换疗法但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治疗包涵体肌炎的中药,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治疗包涵体肌炎的中药,是由中草药金不换、金银花、大青叶、荔枝草、知母、绿豆皮、藏青果、夏枯草、铃茵陈、黄柏、鸡血藤、洋虫、菊三七、延胡索、水蛭、丝瓜藤、骨碎补、大黄组成。
[0006]单剂药量为金不换10 g、金银花8 g、大青叶10 g、蒸枝草8 g、知母15 g、绿豆皮12 g、藏青果20 g、夏枯草6 g、铃茵陈12 g、黄柏15 g、鸡血藤15 g、洋虫6 g、菊三七10g、延胡索10 g、水輕6 g、丝瓜藤15 g、骨碎补12 g、大黄10g。
[0007]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
[0008]各中药的药理作用
金不换:清热解毒、健胃止痛、散瘀消肿,主治外感咳嗽、咽痛、口舌生疮、呕吐腹泻、痢疾、胃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金银花:清热、解毒,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肿毒、瘰疬、痔漏;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治温病热盛烦渴、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肠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黄疸、痢疾、喉痹、口疮、痈疽肿毒;荔枝草:凉血、利7K、解毒、杀虫,主治咳血、吐血、尿血、崩漏、腹水、白池、咽喉肿痛、痈肿、痔疮;知母:滋阴降火、润燥滑肠,主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绿豆皮:清暑止渴、利尿解毒、退目翳:主治暑热烦渴、泄泻、痢疾、水肿、丹毒、目翳;藏青果:治虚证白喉、喉炎、扁桃体炎、菌痢;夏枯草:清肝、散结,主治瘰疬、癭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铃茵陈:清热利湿、活血祛瘀,主治黄疸、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跌损瘀痛、血痢、血淋、白带过多、月经不调、癥瘕积聚、产后停瘀腹痛;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蹵、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鸡血藤:活血、舒筋,主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洋虫:活血祛瘀、温中理气,主治劳伤咳嗽、吐血、中风瘫痪、跌打损伤、心胃气痛、噎膈反胃;菊三七:破血散瘀、止血、消肿,主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吐血、产后血气痛;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癥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水蛭:破血、逐瘀、通经,主治蓄血、癥瘕、积聚、妇女经闭、干血成痨、跌扑损伤、目亦痛、云翳;丝瓜藤:舒筋、活血、健脾、杀虫,主治腰膝四肢麻木、月经不调、水肿、齿露、鼻渊、牙宣;骨碎补:补肾、活血、止血,主治肾虚久泻及腰痛、风湿痹痛、齿痛、耳鸣、跌打闪挫、骨伤、阑尾炎、斑秃、鸡眼;大黄: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主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中草药配比:金不换10 g、金银花8 g、大青叶10 g、蒸枝草8 g、知母15 g、绿豆皮12 g、藏青果20 g、夏枯草6 g、铃茵陈12 g、黄柏15 g、鸡血藤15 g、洋虫6 g、菊三七10 g、延胡索10 g、水輕6 g、丝瓜藤15 g、骨碎补12 g、大黄10g。
[0011]配制及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饭后服用,7天为一疗程。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包涵体肌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中药组份为金不换6-15、金银花6-15、大青叶6-15、森枝草6-15、知母10-20、绿?皮6-15、减青果10-30、夏枯草2-10、铃茵陈.6-15、黄柏10-20、鸡血藤10-20、洋虫2_10、菊三七6_15、延胡索6_15、水蛭2_10、丝瓜藤.10-20、骨碎补 6-15、大黄 6-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包涵体肌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味药的重量份配比为金不换10 g、金银花8 g、大青叶10 g、蒸枝草8 g、知母15 g、绿豆皮12 g、藏青果.20 g、夏枯草6 g、铃茵陈12 g、黄柏15 g、鸡血藤15 g、洋虫6 g、菊三七10 g、延胡索10g、水輕6 g、丝瓜藤15 g、骨碎补12 g、大黄10g。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包涵体肌炎的中药,是由中草药金不换、金银花、大青叶、荔枝草、知母、绿豆皮、藏青果、夏枯草、铃茵陈、黄柏、鸡血藤、洋虫、菊三七、延胡索、水蛭、丝瓜藤、骨碎补、大黄组成。本发明以纯天然的中草药为原料,标本兼治,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不易复发。
【IPC分类】A61K35/64, A61K36/8964, A61K35/62, A61P21/00
【公开号】CN105596681
【申请号】CN201510565257
【发明人】石友爱
【申请人】石友爱
【公开日】2016年5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9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