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伤口敷料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9665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伤口敷料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敷料片,尤其是使用于手术后气管切口的伤口敷料片。
【背景技术】
[0002]为了保持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伤口清洁干燥,促进窦道的形成,伤口敷料必须每日更换。护理不当就将造成伤口处红肿、感染,导致拔管时间延长从而影响患者康复。传统的气管切开敷料片是由多层的纱布块或双层纱布中间夹棉花层组成,更换时都要将中间剪成“Y”型,临床使用时很不方便;且剪口处的纱线头、棉花纤维等极易黏附在病人的伤口上或被吸入气道,同时敷料也容易被咳出的痰液污染,也不能保证伤口渗出的液体影响伤口的愈合。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创面渗出得体液、吸收效果好,制作成本低,方便更换的气管伤口敷料片。
[0004]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气管伤口敷料片,其具有面向皮肤的下侧和远离皮肤的上侧,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离型纸、粘接层、基底层和覆盖层,离型纸用于保护粘接层,粘接层用于将伤口敷料粘结在气管周围的皮肤上,基底层用于吸收和存储伤口流出的液体,覆盖层用于保持一定湿润度和隔离伤口防止污染,其特征在于:敷料片的中心具有圆形孔,沿孔边至敷料的边缘具有一条开口,圆形孔与气管套管孔相连通,基底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吸收层,其基于流体吸收聚合物颗粒和纤维素基纤维总和包含至少60重量%的流体吸收聚合物颗粒和不大于40重量%的纤维素基纤维,缓冲层,其基于合成非纤维素基纤维和纤维素基纤维总和包含至少90重量%的合成非纤维素基纤维和不大于10重量%的纤维素基纤维,覆盖层由透气不透水的透明薄膜组成,辅料片的四周具有密封边,防止流体渗出。
[000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6]I)方便更换,本申请的气管伤口敷料片的中心具有圆形孔,沿孔边至敷料的边缘具有一条开口,圆形孔与气管套管孔相连通,医护人员在使用时,更换快捷。
[0007]2)吸收性能佳,本申请的敷料片与传统气管敷料片不同之处在于,其采用了纤维素基纤维和吸收聚合物颗粒混合的基底层,并对其配比进行了设定,其相对于传统的纯棉纱布和医用棉的吸收层,具有更好的吸收效果和液体保持效果,更加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一种气管伤口敷料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一种气管伤口敷料片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0]CN2584153Y公开了一种具有中央圆孔的气管敷料,但没有公开该敷料中部具有方便使用的开口以及敷料片的组成;CN202458932U公开了一种具有中央圆孔和开口的气管敷料,也没有公开敷料中吸收层的组成和成分;
[0011]图中:I气管伤口敷料片,2离型纸,3粘接层,4基底层,5覆盖层,6圆形孔,7开口,8吸收层,9缓冲层,1密封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该气管伤口敷料片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气管伤口敷料片I具有面向皮肤的下侧和远离皮肤的上侧,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离型纸2、粘接层3、基底层4和覆盖层5,离型纸用于保护粘接层,粘接层用于将伤口敷料粘结在气管周围的皮肤上,基底层用于吸收和存储伤口流出的液体,覆盖层用于保持一定湿润度和隔离伤口防止污染,其特征在于:敷料片的中心具有圆形孔6,沿孔边至敷料的边缘具有一条开口 7,圆形孔与气管套管孔相连通,基底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吸收层8,其基于流体吸收聚合物颗粒和纤维素基纤维总和包含至少60重量%的流体吸收聚合物颗粒、和不大于40重量%的纤维素基纤维,缓冲层9,其基于合成非纤维素基纤维和纤维素基纤维总和包含至少90重量%的合成非纤维素基纤维、和不大于10重量%的纤维素基纤维,覆盖层由透气不透水的透明薄膜组成,辅料片的四周具有密封边10,防止流体渗出。
[0014]气管伤口敷料片I的长为920cm,宽为614cm的矩形状,圆形孔与行业内的气管套管孔直径相适应,为0.6?I.2cm。
[0015]流体吸收聚合物颗粒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烷基胺化合物、羟基化合物、磺酸、磷酸化合物以及叔胺盐和季铵盐。
[0016]流体吸收聚合物颗粒包括如下至少一种:聚丙烯酸及其盐;聚甲基丙烯酸及其盐;(甲基)丙烯酸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其盐;苯乙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其盐;苯乙烯_(甲基)丙烯酸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其盐;苯乙烯_(甲基)丙烯酸酯-羧酸共聚物以及由被脂肪族或芳香族基团取代的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具有该共聚物的盐结构的酯;(甲基)丙烯酸酯-羧酸共聚物,以及由被脂肪族或芳香族基团取代的醇和(甲基)丙烯酸形成的、具有该共聚物的盐结构的酯;乙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丁二烯_(甲基)丙烯酸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其盐;丁二烯_(甲基)丙烯酸酯-羧酸共聚物,以及由被脂肪族或芳香族基团取代的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具有该共聚物的盐结构的酯;聚马来酸及其盐;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及其盐;经磺酸改性的上述树脂;以及经磷酸改性的上述树脂。
[0017]覆盖层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材料:亲水性聚氨酯、纤维素制品、亲水性聚酰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亲水性丙烯酸酯、亲水性硅酮弹性体、以及它们的共聚物。
[0018]伤口敷料片为无菌单个独立包装。
[0019]吸收聚合物颗粒具有的表观堆密度为优选0.55-0.75g/cm3,最优选0.60-0.70g/cm3,吸收聚合物颗粒具有的盐水导流率(SFC)为至少8xl0-7cm3s/g,通常至少20x10-7cm3s/g,优选至少25xl0_7cm3s/g,特别优选至少30x10_7cm3s/g,最优选至少50x10-7cm3s/g,流体吸收聚合物颗粒的盐水导流率(SFC)通常小于500X10-7cm3S/go
[0020]该气管伤口敷料片的使用方式如下:使用前按常规消毒气管套管及切口周围皮肤直径20cm以上,再将气管伤口敷料片置于气管套管下皮肤消毒区域,以敷料开口处为界,先右后左,由下向上依次将敷料塞入气管套管两侧翼下,敷料上端开口处重叠覆盖吻合,调节好敷料与气管套管之间的松紧度即可。更换敷料后,连接喉罩持续给氧加气道湿化。
[0021]开口7的形式可以是波浪型、锯齿形、圆弧形、直线型以及各种线条的组合。
[0022]以上所述只是该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举例说明不对本发明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说明书后可以对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修改或变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气管伤口敷料片,其具有面向皮肤的下侧和远离皮肤的上侧,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离型纸、粘接层、基底层和覆盖层,离型纸用于保护粘接层,粘接层用于将伤口敷料粘结在气管周围的皮肤上,基底层用于吸收和存储伤口流出的液体,覆盖层用于保持一定湿润度和隔离伤口防止污染,其特征在于:敷料片的中心具有圆形孔,沿孔边至敷料的边缘具有一条开口,圆形孔与气管套管孔相连通,基底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吸收层,其基于流体吸收聚合物颗粒和纤维素基纤维总和包含至少60重量%的流体吸收聚合物颗粒、不大于40重量%的纤维素基纤维,缓冲层,其基于合成非纤维素基纤维和纤维素基纤维总和包含至少90重量%的合成非纤维素基纤维、和不大于10重量%的纤维素基纤维;覆盖层由透气不透水的透明薄膜组成,辅料片的四周具有密封边,防止流体渗出。2.如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气管伤口敷料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吸收聚合物颗粒包括如下至少一种:烷基胺化合物、羟基化合物、磺酸、磷酸化合物以及叔胺盐和季铵盐。3.如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气管伤口敷料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吸收聚合物颗粒包括如下至少一种:聚丙烯酸及其盐;聚甲基丙烯酸及其盐;(甲基)丙烯酸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其盐;苯乙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其盐;苯乙烯_(甲基)丙烯酸酯_(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其盐;苯乙烯_(甲基)丙烯酸酯-羧酸共聚物以及由被脂肪族或芳香族基团取代的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具有该共聚物的盐结构的酯;(甲基)丙烯酸酯-羧酸共聚物,以及由被脂肪族或芳香族基团取代的醇和(甲基)丙烯酸形成的、具有该共聚物的盐结构的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及其盐;丁二烯_(甲基)丙烯酸酯-羧酸共聚物,以及由被脂肪族或芳香族基团取代的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具有该共聚物的盐结构的酯;聚马来酸及其盐;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及其盐;经磺酸改性的上述树脂;以及经磷酸改性的上述树脂。4.如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气管伤口敷料片,其特征在于:覆盖层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材料:亲水性聚氨酯、纤维素制品、亲水性聚酰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亲水性丙烯酸酯、亲水性硅酮弹性体、以及它们的共聚物。5.如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气管伤口敷料片,其特征在于:该伤口敷料片为无菌单个独立包装。6.如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气管伤口敷料片,其特征在于:吸收聚合物颗粒具有的表观堆密度为优选0.55-0.75g/cm3,最优选0.60-0.70g/cm3,吸收聚合物颗粒具有的盐水导流率(SFC)为至少 8xl0-7cm3s/g,通常至少 20xl0-7cm3s/g,优选至少 25x 10_7cm3s/g,特别优选至少30x10-7cm3s/g,最优选至少50x10-7cm3s/g,流体吸收聚合物颗粒的盐水导流率(SFC)通常小于 500xl0-7cm3s/go7.如权利要求1要求保护的气管伤口敷料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形式可以是波浪型、锯齿形、圆弧形、直线型以及各种线条的组合。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管伤口敷料片,其具有面向皮肤的下侧和远离皮肤的上侧,从下至上依次包括离型纸、粘接层、基底层和覆盖层,达到方便更换,吸收性能佳,制作成本低的技术效果。
【IPC分类】A61F13/02, A61F13/00
【公开号】CN105662712
【申请号】CN201510979648
【发明人】马志敏, 郝秀玲, 李海宁
【申请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