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针式多功能溶脂填充美容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26175阅读:1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针式多功能溶脂填充美容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微针式多功能溶脂填充美容枪,可用于美白、紧致皮肤、收缩毛孔以及点状注射填充等医疗美容,还可在射频溶脂的同时吸除脂肪或电凝止血,达到一刀多用、减少损伤和降低病人痛苦的效果,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不破坏表皮的情况下利用特别设计且呈不同阵列排列的管状电极针快速插入皮肤软组织的不同层次,直接刺激或放出一定能量的射频或高频电流,加热目标组织,发挥下列生物学作用:1、针头位于深筋膜层或面颈部的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即SMAS层时,收紧该层组织,上提老化的下垂组织,具有除皱作用;2、针头位于浅筋膜层即皮下脂肪层时,加热破坏脂肪细胞,使脂肪液化,随后被挤出或低负压吸出,用于消除肥厚的皮下脂肪或良性脂肪增生即脂肪瘤,起到体型或面部轮廓重塑作用(即通常所说的吸脂减肥或“瘦脸”);3、针头位于真皮层时,射频或高频电流的加热作用和微针的机械刺激,均可重启或加速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合成胶原蛋白,并重排胶原纤维,起紧肤嫩肤作用,实现年轻化的神奇效果O
[0003]射频和高频电流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均可实现加热深筋膜、脂肪组织或真皮组织以及切割或止血的目的。射频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电极头集中作用于一个极小的区域,使细胞内含有的大量离子快速震荡产热或离子运动撞击细胞壁使之破裂;高频电流则利用皮肤阻抗作用产生热量,当产热量较小时起加热作用,当电极与人体接触处的面积小且能量较大时,电极与组织的接触处发热多,细胞受热破裂,起切割或止血作用。
[0004]研究已经证实,深筋膜层和真皮层内的胶原蛋白在加热到55_60°C时时收缩并不断增生形成新的胶原蛋白,从而产生皮肤提拉、紧致作用,达到有效拉紧松弛肌肤,改善色素、美白嫩肤、改善粗糙毛孔、抚平皱纹的美容效果。
[0005]然而,现有的各种微针、射频微针、溶脂吸脂设备和注射填充针各有其缺点。
[0006]现有的各种微针治疗设备如黄金射频微针和已有的大量专利如CN104921961A—种多效修复的可降解生物微针贴、CN204637315U微射频针蓝光治疗仪、CN104546122A—种射频治疗手柄、0則0 26 391844透皮输送装置、0~20444697 21]可调式微针美容棒、CN104117138A—种超声微针复合经皮给药装置等针刺深度仅达到真皮层,不能穿刺进入皮下脂肪层或深筋膜层,仅对真皮和表皮组织起加热或作为药物穿过皮肤组织的通道使用,尽管多次改进,但多数改进成效不大。
[0007]现有的溶脂吸脂设备是经隐蔽部位小切口,使用带有边缘较锐利侧孔的吸脂管在皮下脂肪层形成与皮肤表面平行的隧道,通过侧孔边缘的切割和/或激光等溶脂,然后使用负压吸出脂肪;或使用实心细通条先行在皮下脂肪层形成与皮肤表面平行的隧道,然后穿入光纤、发射激光溶脂,抽出光纤后再穿入边缘钝性侧孔的吸脂管吸出液化脂肪。这些吸脂方法的缺点是:面部等皮下脂肪较薄处容易造成不平整(因隧道间隔仍存在较厚脂肪);液化脂肪吸出不彻底,导致分解产生的脂肪酸对周围组织产生毒性作用;或直接吸脂容易误伤神经血管等。
[0008]注射填充物(透明质酸,亦称为“玻尿酸”、胶原或颗粒脂肪和其它人工合成物如聚乳酸等)塑形,以改变颜面等部位的外形或补充老化导致的容积减少是常用的医疗美容手段,即“微整形”。然而,现有的方法是使用25G或30G的钝针头注射填充透明质酸和胶原,或外径< 2mm、钝性边缘侧孔< 3mm的脂肪注射管,经与皮肤表面平行的隧道交叉或微点状注射,同样容易造成注射后不平整,前者尽管为钝头,但太细的钝头与锐性针头无异,容易损伤血管,一旦填充剂误入血管可能造成失明和表面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
[0009]另外,在紧肤嫩肤、吸脂或注射填充物塑形时须使用不同设备(实心微针、吸脂管或注射针头等),穿刺次数频繁,在面部等皮下脂肪较薄处可能存在隧道间隔,容易造成对皮肤尤其是表皮组织的损伤。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具有多种治疗模式,可以选择一种治疗方式或同时运用多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医生可以根据需要,在一次穿刺中可选择对深筋膜和真皮组织进行加热收紧或填充、对皮下脂肪溶脂吸脂或填充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治疗,有效避免现有方法的缺点,减少损伤,节约治疗时间并降低治疗成本。
[0011]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2]本发明的外观呈现为手枪式,包括控制区、操作区和外壳8。
[0013]外壳8由操作区外罩801和手柄802组成,操作区主要由穿刺部1、管状电极针部2、并联接头3、注射器/负压接口4和注射器17组成,穿刺部I由穿刺针101和穿刺部基盘102组成,穿刺针101大于等于2根,所述穿刺针101为中空管状或3/8、1/2半圆槽状,所述穿刺针101针尖特制成锐性边缘,长度能刺穿真皮即可(0-5.0mm),所述穿刺针101可通过穿刺部基盘102上设置的孔穿过穿刺部基盘102并可固定在穿刺部基盘102上,穿刺部I的外侧靠近操作区外罩801处设有滑动轮,管状电极针部2由管状电极针201、管状电极针部基盘202和侧孔203组成,管状电极针201大于等于2根,管状电极针201为钝头中空管状,管状电极针201通过管状电极针部基盘202上设置的孔穿过管状电极针部基盘202,管状电极针部基盘202靠近操作区外罩801处设有滑动轮,穿刺针101内径大于管状电极针201外径,管状电极针201前端穿入穿刺针101内部,管状电极针201后端连接在并联接头3上,注射器17或者负压源通过注射器/负压接口 4连接在并联接头3上,推拉装置18与注射器17后端连接,推拉装置18的末端设有滑动轮。
[0014]操作区外罩801上还设置有穿刺部传动装置19、管状电极针部传动装置21。
[0015]操作区外罩801为中空筒状结构,操作区外罩801内壁相对设置有三组滑动槽16:第一组滑动槽16用于穿刺部I的前后平行滑动,穿刺部I的外侧靠近操作区外罩801处设有与滑动槽16大小相适合的滑动轮,滑动轮嵌入滑动槽16中,在穿刺部传动装置19的作用下前后滑动,带动穿刺部I的前后滑动;第二组滑动槽16用于管状电极针部2的前后平行滑动,同样管状电极针部2的外侧靠近操作区外罩801处设有与滑动槽16大小相适合的滑动轮,滑动轮嵌入滑动槽16中,在管状电极针部传动装置21的作用下前后滑动,带动管状电极针部2的滑动;第三组滑动槽16用于推拉装置18推动或牵拉注射器17的注射活塞,滑动轮在滑动槽16上的前后滑动可以推动或牵拉注射器17的注射活塞在针筒内水平滑动。。
[0016]控制区安装在手柄802内,控制区包括注射开关5、推拉装置控制开关6、电凝/射频开关7、电刀/电凝控制器9、微电机10、微电脑11、推动量控制器12、射频控制器13、电池盒14、插头15、电刀开关20、总开关22,所述电刀/电凝控制器9、微电机10、微电脑11、推动量控制器12、射频控制器13、电池盒14设置在手柄802内部,所述注射开关5、推拉装置控制开关
6、电凝/射频开关7、电刀开关20和总开关22设置在手柄802面板上。
[0017]所述穿刺部基盘102上设置有呈单排或多排直线、单排或多排曲线、圆形或椭圆形和方形排列的孔;管状电极针部基盘202上设置有呈单排或多排直线、单排或多排曲线、圆形或椭圆形和方形排列的孔。使用时,管状电极针部基盘202和穿刺部基盘102的形状完全一致,以便管状电极针201能通过穿刺针101刺破的皮肤破口进入皮肤。所述孔排列成的单排或多排直线或曲线的长度为10.0-50.0_、圆的直径10.0-50.0_、椭圆的长短径为10.0-50.0mm、方形长宽各10.0-50.0mm,可根据治疗需求选择不同排列方式的孔供穿刺针101和管状电极针201穿过去进行治疗,穿刺部I与操作区外罩801借滑动槽16和穿刺部I外侧设有的滑轮相连,在操作区外罩801方向的移动距离为0-5.0mm,使其刺入皮肤深度在0-5.0mm之间,根据拟穿刺的部位,调节穿刺针101使露出操作区外罩801的距离为0-5.0mm,施加力量刺穿皮肤到需要的深度,微电机10通过控制穿刺部传动装置19进而控制穿刺部I移动,移动的精确距离由微电脑11控制。
[0018]管状电极针201的特征为:钝头、空心、多侧孔。钝头端设置有1-6个侧孔203,侧孔203的长度0.1-5.0mm、宽度小于等于针体直径的1/2。针头钝性末端和基底端各约0.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