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定量采血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582094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自动定量采血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定量采血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支臂,所述支臂上水平间隔设置多个针头固定座和与针头固定座一一对应设置的采血管固定夹及管路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可对采血管的采血量进行实时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与管路流量控制装置连通。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针头固定座和采血管固定夹可对多个采血针头和采血管同时夹持固定,实现多个采血管同时采血,提高了采血效率;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管路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实现对采血量的自动精确控制,大幅提高采血量的准确度,同时,在采血中不用人工参与,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了采血效率。
【专利说明】
自动定量采血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精确定量采集的血样本采集器。【背景技术】
[0002]血标本的采集普遍存在,不同化验项目需要的血标本量可能不同。血样本采集时, 医护人员基本依据采血管内的负压和采血管的刻度综合确定采集量,但由于负压常常不准确、刻度标识不明显及采血管倾斜,导致采血量极不准确,可能影响检测结果。
[0003]为避免上问题的发生,大多数医护人员采取宁可多抽绝不少抽的原则,因此,存在采集过多、浪费的问题,同时,大多数病人会心疼自己的血被抽出,特别是病危病重的病人认为一滴血都是珍贵的,容易导致医患问题。
[0004]另外,现有技术血标本的采集基本靠人工完成,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精确定量采集的血样本采集器,以克服现有技术采血量不准和效率低的问题。
[0006]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自动定量采血器,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支臂,所述支臂上水平间隔设置多个针头固定座和与针头固定座一一对应设置的采血管固定夹及管路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可对采血管的采血量进行实时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与管路流量控制装置连通,所述管路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可对采血管路的流量进行夹持控制的夹持囊和对夹持囊提供液压夹持力的供液系统,所述夹持囊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采血管路外壁的夹持槽,所述供液系统包括与夹持囊连通的供液栗和油箱,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供液栗与夹持囊连通管路上的电磁控制阀和与电磁控制阀连通的处理器及显示器,所述处理器与供液栗连通,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采血管固定夹上向下伸出的采血量传感器,所述采血量传感器与处理器连通,所述采血管固定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片,两夹片之间设置有采血管夹持位,夹片通过支承与支臂固定。
[0008]进一步,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夹持槽内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处理器连通。
[0009]进一步,所述支臂为中空的L形薄壳结构,所述供液栗、油箱和处理器存放于支臂的空腔内。
[0010]进一步,所述支臂上设置有手柄。
[0011]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采血管存放盒,所述采血管存放盒内设置有采用软弹性材料制成的存放架,所述存放架上设置有多个采血管存放槽。
[00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针头固定座和采血管固定夹可对多个采血针头和采血管同时夹持固定,实现多个采血管同时采血,提高了采血效率;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管路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实现对采血量的自动精确控制,大幅提高采血量的准确度,同时,在采血中不用人工参与,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了采血效率。
[0014]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1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6]图1为本发明自动定量采血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A-A向局部剖视图;
[0018]图3为针头固定座的结构不意图;
[0019]图4为采血管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 ] 1-底座;2-支臂;3-针头固定座;4-采血管固定夹;5-夹持囊;6_夹持槽;7_供液栗;8-油箱;9-电磁控制阀;10-处理器;11-显示器;12-采血量传感器;13-压力传感器;14-夹片;15-采血管夹持位;16-支承;17-采血针;18-采血管;19-管路;20-针头;21-手柄;22-采血管存放盒;23-存放架;24-采血管存放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3]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自动定量采血器,包括底座I和固定在底座I上的支臂2,支臂2上水平间隔设置多个针头固定座3和与针头固定座3—一对应设置的采血管固定夹4及管路流量控制装置,本实施例管路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可对采血管路的流量进行夹持控制的夹持囊5和对夹持囊5提供液压夹持力的供液系统,夹持囊5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采血管路外壁的夹持槽6,供液系统包括与夹持囊5连通的供液栗7和油箱8,本实施例还包括可对采血管的采血量进行实时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供液栗与夹持囊连通管路上的电磁控制阀9和与电磁控制阀9连通的处理器10及显示器11,处理器10与供液栗7连通,本实施例的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采血管固定夹上向下伸出的采血量传感器12,采血量传感器12与处理器10连通。
[0024]使用时,先将具有多针头的采血针17固定在采血器上,具体包括:将多个针头20分别放入针头固定座内固定,再将针头的管路19放入夹持囊的夹持槽内固定;后将采血管18插入针头并用采血管固定夹固定;启动管路流量控制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写入控制程序;再将采血针的取血针穿刺入患者血管进行采血,血样本进入管路,再进入采血管,采血量传感器对采血管的实际容量进行控制,当达到或要达到需要的容量时,处理器发出采血停止信号,医护人员拔出取血针,当血样本达到了极限容量时,处理器发出截止信号,驱动油栗工作,打开电磁阀,在高压油介质的作用下,夹持囊对管路夹紧截止,取下采血管,松开采血针后取下,完成采血。
[0025]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针头固定座和采血管固定夹可对多个采血针头和采血管同时夹持固定,实现多个采血管同时采血,提高了采血效率;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对管路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实现对采血量的自动精确控制,大幅提高采血量的准确度,同时,在采血中不用人工参与,降低了人工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了采血效率。
[0026]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夹持槽内的压力传感器13,压力传感器13与处理器连通,通过压力传感器13对夹持槽的实际压力进行监控,避免过大夹坏管路,过小增加血样本量,造成浪费,使控制更准确可靠。
[0027]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支臂为中空的L形薄壳结构,供液栗、油箱和处理器存放于支臂的空腔内,可使采血器更规范,外观更整洁,且体积小,便于携带。
[0028]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采血管固定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片14,两夹片14之间设置有采血管夹持位15,夹片14与支承16固定,支承16与支臂2通过螺栓固定。
[0029]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支臂上设置有手柄21,通过手柄方便转运和携带。
[0030]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底座上设置有采血管存放盒22,采血管存放盒22内设置有采用软弹性材料制成的存放架23,软弹性材料如硅胶、软塑料等,存放架23上设置有多个采血管存放槽24,可将采血完成的采血管暂时存放。
[003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自动定量采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固定在底座上的支臂,所述支臂上水平间 隔设置多个针头固定座和与针头固定座一一对应设置的采血管固定夹及管路流量控制装 置,还包括可对采血管的采血量进行实时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控制系统与管路 流量控制装置连通,所述管路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可对采血管路的流量进行夹持控制的夹持 囊和对夹持囊提供液压夹持力的供液系统,所述夹持囊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固定采血管路外 壁的夹持槽,所述供液系统包括与夹持囊连通的供液栗和油箱,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包括设 置在供液栗与夹持囊连通管路上的电磁控制阀和与电磁控制阀连通的处理器及显示器,所 述处理器与供液栗连通,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采血管固定夹上向下伸出的采血 量传感器,所述采血量传感器与处理器连通,所述采血管固定夹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夹片, 两夹片之间设置有采血管夹持位,夹片通过支承与支臂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量采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 在夹持槽内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处理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量采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为中空的L形薄壳结 构,所述供液栗、油箱和处理器存放于支臂的空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量采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上设置有手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定量采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采血管存放 盒,所述采血管存放盒内设置有采用软弹性材料制成的存放架,所述存放架上设置有多个 采血管存放槽。
【文档编号】A61B5/154GK105943064SQ201610369420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30日
【发明人】曾冬梅, 孙溦, 王钰姝, 张怀蓉, 齐君, 游晴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附属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