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27714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吸收制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吸收制品(1)包括吸收主体(10)、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腹侧弹性构件(23)沿水平方向伸展且设在腹侧带构件(20)上,背侧弹性构件(33)沿水平方向伸展且设在背侧带构件(30)上。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包括:结合区域(40),其中腹侧带构件(20)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部(20e)的部分和背侧带构件(30)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部(30e)的部分结合;和非结合区域(41),其沿竖直方向定位在结合区域(40)的胯部侧上且其中腹侧带构件(20)的两端部(20e)和背侧带构件(30)的两端部(30e)未结合;至少沿竖直方向朝向结合区域(40)的胯部侧,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沿竖直方向错开布置。
【专利说明】
吸收制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制品。
【背景技术】
[0002]三件式一次性尿布已经熟知是吸收排泄物的吸收制品。三件式一次性尿布中的每一件通常均包括:吸收主体,所述吸收主体应用于穿戴者的腹股沟以吸收排泄物;腹侧带构件,所述腹侧带构件覆盖穿戴者的腹侧部分;和背侧带构件,所述背侧带构件覆盖穿戴者的背侧部分。在吸收主体横跨腹侧带构件和背侧带构件延伸的状态中,腹侧带构件的两个侧边缘和背侧带构件的两个侧边缘结合形成一对结合部分(侧密封部分),从而形成腰围开口和一对腿围开口。沿着横向方向伸展和收缩的弹性构件被布置到每个腹侧带构件和背侧带构件上,从而使得尿布被构造成适配穿戴者的腰围。在这种三件式的一次性尿布中,提出了这样的尿布,其中腹侧带构件和背侧带构件各个均设置有从结合部分向下延伸(至胯部侧)的部分(延伸部分),并且所述部分的两个横向侧边缘没有结合(例如,见专利文献I)。通过在腹侧带构件中设置延伸部分防止了尿布具有缠腰布外观,而且还通过在背侧带构件中设置延伸部分能够增强对穿戴者的臀部的覆盖性。
[0003]引用列表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报N0.2011-78646

【发明内容】

[0006]技术问题
[0007]例如,设计了一种尿布,例如,尿布允许其腹侧的可吸收液体量大于背侧的可吸收液体量,以便确定无疑地吸收排泄在腹侧上的尿液,并且因此需要尿布的前部和后部正确地穿戴。在上述三件式的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中,如果腹侧带构件的形状和背侧带构件的形状彼此相同,则用户不能识别出尿布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差异,因而尿布可能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例如,在布置于腹侧带构件的延伸部分中的弹性构件和布置于背侧带构件的延伸部分中的弹性构件被构造成在腹侧带构件的两侧边缘和背侧带构件的两侧边缘如在专利文献I中描述的尿布那样地结合的状态中沿着厚度方向交叠,因弹性构件的收缩而施加到腹侧带构件的延伸部分上的影响与因弹性构件的收缩而施加到背侧带构件的延伸部分上的影响相同。结果,腹侧带构件的延伸部分的形状和背侧带构件的延伸部分的形状彼此相同,因而存在尿布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的风险。
[0008]鉴于上述问题已经形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旨在阻止吸收制品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
[0009]问题的解决方案
[0010]本发明的获得上述优势的主要方面在于一种吸收制品,吸收制品具有纵向方向和与纵向方向交叉的横向方向,吸收制品包括:吸收主体,所述吸收主体沿着纵向方向设置,吸收主体吸收排泄物;腹侧带构件,腹侧带构件沿着横向方向设置,腹侧带构件从吸收主体的非皮肤侧覆盖吸收主体的沿着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部分并且具有沿着横向方向的中央部分,所述腹侧带构件的中央部分被固定到所述一个端部部分;和背侧带构件,所述背侧带构件沿着横向方向设置成作为与腹侧带构件不同的另一构件,背侧带构件从吸收主体的非皮肤侧覆盖吸收主体的沿着纵向方向的另一端部部分并且具有沿着横向方向的中央部分,所述背侧带构件的中央部分被固定到所述另一端部部分;腹侧弹性构件,所述腹侧弹性构件被构造成沿着横向方向伸展或收缩并且布置在腹侧带构件中;背侧弹性构件,所述背侧弹性构件被构造成沿着横向方向伸展或收缩并且布置在背侧带构件中,腹侧带构件和背侧带构件各个均包括:结合部分,在所述结合部分中,腹侧带构件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个侧边缘的一部分和背侧带构件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个侧边缘的一部分结合;和非结合部分,所述非结合部分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定位在胯部侧上,并且在非结合部分中腹侧带构件的两个侧边缘和背侧带构件的两个侧边缘没有结合,腹侧弹性构件和背侧弹性构件是通过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至少在胯部侧上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来布置的。[0011 ]参照附图,通过本说明书,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明了。
[0012]技术效果
[0013]根据本发明,能够阻止吸收制品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吸收制品的示例的一次性尿布的透视图;
[0015]图2是示出了从皮肤侧观察时处于展开状态中的一次性尿布的平面图;
[0016]图3是示出了从非皮肤侧观察时处于展开状态中的一次性尿布的平面图;
[0017]图4A是沿着图2中的线A-A获得的截面图,图4B是沿着图2中的线B-B获得的截面图;
[0018]图5是解释了被布置在腹侧延伸部分中的腹侧弹性构件和被布置在背侧延伸部分中的背侧弹性构件的图示;
[0019]图6是示出了处于自然状态中的腹侧延伸部分和背侧延伸部分的图示;
[0020]图7是示出了一次性尿布的修改示例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通过本说明书中的描述和附图中,至少以下事件将变得清楚明了。
[0022]—种具有纵向方向和与纵向方向交叉的横向方向的吸收制品包括:吸收主体,所述吸收主体沿着纵向方向设置,吸收主体吸收排泄物;腹侧带构件,所述腹侧带构件沿着横向方向设置,腹侧带构件从吸收主体的非皮肤侧覆盖吸收主体的沿着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部分,并且腹侧带构件具有沿着横向方向的中央部分,所述中央部分固定到所述一个端部部分;和背侧带构件,所述背侧带构件沿着横向方向设置成作为与腹侧带构件不同的另一构件,背侧带构件从吸收主体的非皮肤侧覆盖吸收主体的沿着纵向方向的另一端部部分,并且背侧带构件具有沿着横向方向的中央部分,所述中央部分固定到所述另一端部部分;腹侧弹性构件,所述腹侧弹性构件被构造成沿着横向方向伸展或收缩并且被布置在腹侧带构件中;背侧弹性构件,所述背侧弹性构件被构造成沿着横向方向伸展或收缩并且被布置在背侧带构件中,腹侧带构件和背侧带构件各个均包括结合部分,在所述结合部分中,腹侧带构件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个侧边缘的一部分和背侧带构件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个侧边缘的一部分结合;和非结合部分,所述非结合部分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定位在胯部侧上,并且在非结合部分中,腹侧带构件的两个侧边缘和背侧带构件的两个侧边缘没有结合,腹侧弹性构件和背侧弹性构件是通过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至少在胯部侧上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来布置的。
[0023]根据这种吸收制品,由于腹侧弹性构件的收缩而作用在腹侧带构件的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横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部分(延伸部分)上的影响与由于背侧弹性构件的收缩而作用在背侧带构件的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部分(延伸部分)的影响不同,并且因此可以区别腹侧带构件的延伸部分的形状和背侧带构件的延伸部分的形状。因此,能够允许用户识别出吸收制品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差异,从而能够防止吸收制品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
[0024]在吸收制品中,腹侧带构件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和背侧带构件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沿着纵向方向彼此偏移。
[0025]根据这种吸收制品,能够进一步区别腹侧带构件的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部分(延伸部分)的形状和背侧带构件的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部分(延伸部分)的形状,并且因此能够进一步确定地防止吸收制品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
[0026]在吸收制品中,背侧带构件的所述端部边缘相对于腹侧带构件的所述端部边缘沿着纵向方向朝向胯部侧偏移。
[0027]根据这种吸收制品,由于能够使得吸收制品的形状制成为更加接近普通内裤的形状,所以能够进一步确定地防止吸收制品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此外,在穿戴吸收制品时,腹侧带构件不易于箍住穿戴者的腿,并且能够扩大穿戴者的腿部可动性。同时,这还由于背侧带构件而增强了对穿戴者的臀部的覆盖性能。
[0028]在吸收制品中,沿着纵向方向最接近胯部侧的背侧弹性构件相对于沿着纵向方向最接近胯部侧的腹侧弹性构件沿着纵向方向朝向胯部侧偏移。
[0029]根据这种吸收制品,在穿戴吸收制品时腹侧弹性构件不易于箍住穿戴者的腿部,并且能够扩大穿戴者的腿部可动性。同时,背侧带构件能够装配在更加靠近穿戴者胯部侧的位置处,从而增强了对穿戴者的臀部的覆盖性能。
[0030]在吸收制品中,被构造成沿着纵向方向伸展或收缩的腿围弹性构件被布置在吸收主体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侧部中,并且背侧弹性构件的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在胯部侧上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和腿围弹性构件的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相互交叉并且被结入口 ο
[0031]根据这种吸收制品,在穿戴吸收制品时沿着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拉动这样的部分(延伸部分),所述部分是使得吸收制品的前部和后部之间存在差异并且在背侧带构件中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部分,因此可以关于穿戴者的臀部增强背侧带构件的延伸部分的适配性能,从而增强了对穿戴者的臀部的覆盖性能。
[0032]在吸收制品中,在其中背侧弹性构件的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在胯部侧上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和腿围弹性构件的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相互交叉并且被结合的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比在其中腹侧弹性构件的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在胯部侧上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和腿围弹性构件的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相互交叉并且被结合的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更长。
[0033]根据这种吸收制品,能够进一步增强背侧带构件的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部分(延伸部分)的适配性能。此外,能够增强这样的部分(延伸部分)的适配性能,所述部分还是使得吸收制品的前部和后部之间存在差异并且在腹侧带构件中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部分,并且因此能够防止仅仅已经吸收了排泄物的吸收主体下垂。
[0034]在吸收制品中,在腹侧带构件中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部分在横向方向上的收缩力比在背侧带构件中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部分在横向方向上的收缩力更大。
[0035]根据这种吸收制品,由于能够使得吸收制品的形状制成为接近普通内裤的形状,所以能够进一步确定地防止吸收制品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此外,在穿戴吸收制品时,腹侧带构件不易于箍住穿戴者的腿部,并且能够扩大穿戴者的腿部可动性。同时,这还能够增强利用背侧带构件覆盖穿戴者的臀部的覆盖性能。
[0036]在吸收制品中,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腹侧弹性构件中的与吸收主体交叠的部分包括沿着横向方向不连续的非连续部分。
[0037]根据这种吸收制品,能够防止在吸收主体的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在胯部侧中与腹侧带构件交叠的部分处产生褶皱。因此,例如,在用于区别吸收制品的前部与后部的文字和图示设置在吸收制品的与腹侧带构件交叠的部分中的情况下,能够防止这种文字等难以被看到,从而防止吸收制品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
[0038]在吸收制品,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腹侧弹性构件和背侧弹性构件的旦尼尔低于沿着纵向方向与结合部分交叠的腹侧弹性构件和背侧弹性构件的旦尼尔。
[0039]根据这种吸收制品,沿着纵向方向与结合部分交叠的腹侧弹性构件和背侧弹性构件增强了吸收制品关于穿戴者的适配性能,并且能够允许由于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腹侧弹性构件和背侧弹性构件的印迹难以施加至穿戴者。
[0040]===—次性尿布I的构造===
[0041 ]图1是一次性尿布I的透视图(以下称尿布I),尿布是本发明的吸收制品的示例。图2是示出了从皮肤侧(接触穿戴者的内部)观察时处于展开状态中的尿布I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了从非皮肤侧(外侧)观察时处于展开状态中的尿布I的平面图。图4A是沿着图2中的线A-A获得的截面图,图4B是沿着图2中的线B-B获得的截面图。尿布I包括作为相互交叉的三个方向的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和厚度方向。此外,尿布I是所谓的三件式尿布并且包括:吸收主体10,所述吸收主体施加到穿戴者的腹股沟上以吸收诸如尿液的排泄物;腹侧带构件20,所述腹侧带构件覆盖穿戴者的腹侧部分;和背侧带构件30,所述背侧带构件覆盖穿戴者的背侧部分。
[0042]在如图2和3所示处于展开状态中的尿布I中,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相互平行地布置,其中沿着纵向方向在它们之间存在空间,吸收主体10横跨腹侧带构件和背侧带构件二者延伸,并且吸收主体10在长度方向(纵向方向)上的端部部分10ea、10eb分别结合并固定到最近的带构件20、30,从而使得当以平面视角观察时其外观基本呈H状。然后,由这个状态,吸收主体10在吸收主体10的沿着长度方向的大体中央部分CL处折叠成两部分,所述大体中央部分作为折叠位置。在其这个双折状态中,彼此相对的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在腹侧带构件侧边缘部分20e和背侧带构件侧边缘部分30e(即,沿着横向方向的每个端部部分)处被结合且被连接,然后这些带构件20、30形成为环形形式,所述腹侧带构件侧边缘部分和所述背侧带构件侧边缘部分是与穿戴者的肋部相接触的部分。因此,如图1所示形成腰围开口 IHB和一对腿围开口 1HL。
[0043]在下文中,将描述尿布I的三个部件10、20和30。
[0044]如图2和图4中所示,吸收主体10包括吸收芯部11、表面片材12、背面片材13、外部片材14、腿围翻边LG的腿围弹性构件15和屏障翻边LSG的屏障翻边弹性构件16。需要注意的是,在图2中,虚拟地示出了吸收芯部11和腿围弹性构件15。
[0045]吸收芯部11吸收诸如尿液的排泄物,并且可以是通过沉积诸如纸浆纤维的液体吸收材料而制造的构件。需要注意的是,吸收芯部11可以包含诸如超吸收聚合物,并且吸收芯部11可以覆盖有诸如棉纸的可透液片材(未示出)。此外,如图2和3中所示,当以平面视角观察时吸收芯部11的形状形成为沙漏形状,所述沙漏形状沿着纵向方向在中央部分处收缩,从而减小了穿戴者的腿和吸收芯部11之间的干扰并且允许穿戴者的腿易于移动。
[0046]表面片材12是可透液片材,所述可透液片材从皮肤侧覆盖吸收芯部11,并且例如无纺织物能够用作表面片材。背面片材13是不可透液片材,所述不可透液片材从非皮肤侧覆盖吸收芯部11,并且由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的材料制成的片材能够用作背面片材。然后,在吸收芯部11夹持在表面片材12和背面片材13之间的状态中,两个片材12、13的从吸收芯部11伸出的外周边缘彼此粘合。此外,外部片材14是从非皮肤侧覆盖背面片材13并且构成吸收主体10的外部的片材,并且外部片材的示例包括诸如无纺织物。
[0047]此外,如图2和4中所示,屏障翻边LSG和腿围翻边LG由外部片材14形成。屏障翻边LSG是防漏壁部分,所述防漏壁部分以直立状态布置在表面片材12的沿着横向方向的每个端部部分中,并且腿围翻边LG是分别形成在一对腿围开口 IHL处的可伸展腿围部分。更具体而言,当从非皮肤侧覆盖背面片材13时,外部片材14从背面片材13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两侧沿着横向方向很大程度地伸出,并且这些伸出部分中的每一个均在吸收主体10的沿着横向方向的端部部分I Oe的位置处折回到横向方向上的中央侧。腿围弹性构件15 (例如,弹性绳)沿着纵向方向以延伸状态固定到折回位置1e附近并且固定在两层外部片材14之间,从而形成腿围翻边LG。此外,折回的外部片材14的端部部分向内进一步折回,以便结合到表面片材12的沿着横向方向的端部部分。同时,屏障翻边弹性构件16(例如,弹性绳)沿着纵向方向以延伸状态固定到第二折回位置附近并且固定在两层外部片材14之间。因此,吸收主体10由于屏障翻边弹性构件16的收缩力而连同表面片材12弯曲以作为内周侧,并且外部片材14的折回部分从表面片材12直立以作为屏障翻边LSG,其中,表面片材12和外部片材14的结合部分作为底端部分LSGb。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腿围弹性构件15的数量和屏障翻边弹性构件16的数量分别为两个。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48]腹侧带构件20包括两个矩形的柔软片材和多个弹性构件23(例如,弹性绳),所述两个矩形的柔软片材在此是两个无纺织物21、22。如图4中所示,两个无纺织物21、22与插置在它们之间的弹性构件23交叠并且结合,并且多个弹性构件23沿着纵向方向布置成在相应的弹性构件之间存在空间,而且所述多个弹性构件沿着横向方向以延伸状态固定到无纺织物21、22。而且在背侧带构件30中,两个无纺织物31、32与插置在它们之间的弹性构件33交叠并且结合,并且多个弹性构件33(例如,弹性绳)沿着纵向方向布置成在相应的弹性构件之间存在空间,而且所述多个弹性构件沿着横向方向以延伸状态固定到无纺织物31、32。因此,赋予了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在横向方向上的可伸展性,因而尿布I被构造成适配穿戴者。为了进行下面的解释,设置在腹侧带构件20中并且沿着横向方向伸展或收缩的弹性构件23称作腹侧弹性构件23,而设置在背侧带构件30中并且沿着横向方向伸展或收缩的弹性构件33称作背侧弹性构件33。需要注意的是,图2和图3是处于延伸状态中的腹侧带构件20(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带构件30(背侧弹性构件33)的平面图。
[0049]然后,沿着横向方向设置的腹侧带构件20从吸收主体10的非皮肤侧覆盖吸收主体10的沿着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部分10ea,所述吸收主体沿着纵向方向设置,并且腹侧带构件20在横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固定到所述一个端部部分1ea。另一方面,沿着横向方向设置的背侧带构件30从吸收主体10的非皮肤侧覆盖吸收主体10的沿着纵向方向的另一端部部分10eb,所述吸收主体沿着纵向方向设置,并且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中央部分固定到所述另一端部部分10eb。需要注意的是,吸收主体10布置成使其不与腹侧带构件20的端部部分20E和背侧带构件30的端部部分30E相互交叠,所述端部部分20E、30E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腰侧上。此外,吸收主体10与腹侧带构件20交叠的部分以及吸收主体10与背侧带构件30交叠的部分中的每个部分利用粘合剂等完全或部分地(在外周边缘、中央部分处寸)云口口 O
[0050]此外,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各个均包括:结合部分40,在所述结合部分中,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两个侧边缘20e的一部分和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两个侧边缘30e的一部分结合;和非结合部分41,所述非结合部分相对于结合部分40沿着纵向方向定位在胯部侧(中央侧),并且在所述非结合部分中,腹侧带构件20的两个侧边缘20e和背侧带构件30的两个侧边缘30e没有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实施例中,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在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腰侧上的每一个端部边缘E对齐的状态中结合。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腰侧上的每个端部边缘E均可以相对于彼此沿着纵向方向偏移。此外,为了进行下面的解释,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与结合部分40交叠的部分称作腹侧主体20A,而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与非结合部分41交叠的部分称作腹侧延伸部分20B。类似地,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与结合部分40交叠的部分称作背侧主体30A,而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与非结合部分41交叠的部分称作背侧延伸部分30B。
[0051]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的结合方法,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结合方法,例如使用粘合剂、紧固带、胶带、热封、高频密封和超声密封的结合方法。此夕卜,可以以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结合的状态、即以裤型形式向用户提供尿布,并且还可以以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没有结合而是待由用户结合的状态、即以打开状态向用户提供尿布。
[0052]===腹侧延伸部分20B和背侧延伸部分30B===
[0053]图5是解释了布置在腹侧延伸部分20B中的腹侧弹性构件23和布置在背侧延伸部分30B中的背侧弹性构件33的图示。需要注意的是,图5是示出了裤型尿布I的图示,在所述裤型尿布中,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在结合部分40处结合,S卩,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交叠且延伸的状态。图6是示出了处于自然状态中的腹侧延伸部分20B和背侧延伸部分30B的图示。顺带提一句,尿布I上的尿液排泄位置相对于尿布I的沿着纵向方向的中央部分CL位于腹侧上。因此,将这样的设计引入到尿布I中,使得在吸收主体10中腹侧部分可吸收的液体量大于背侧部分可吸收的液体量。例如,在本实施例的尿布I中,如图2所示,吸收芯部11相对于尿布I的沿着纵向方向的中央部分CL在背侧上的位置处收缩最大。这样,吸收主体10能够及时且确定地吸收尿液。
[0054]因为如上所述已经在尿布I中形成了收缩,所以需要前部和后部正确地穿戴尿布。为此,如图3所示,例如,尿布I具有用于区别尿布I的前部和后部的文字和图示,所述文字和图示印刷在背面片材13的与腹侧带构件20交叠的部分13f上以及背面片材13的与背侧带构件30交叠的部分13b上。然而,在三件式尿布I的情况中,如果腹侧带构件20的形状与背侧带构件30的形状相同,则存在这样的风险,S卩,用户不能识别尿布I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差别,并且在没有检查印刷在尿布I上的文字等的情况下尿布I可能错误地穿戴成(或者用户可能穿戴成)前部和后部颠倒。
[0055]然后,在本实施例的尿布I中,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是通过在延伸状态中相对于结合部分40沿着纵向方向在胯部侧上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而布置的,如图5所示。换言之,腹侧延伸部分20B的腹侧弹性构件23的位置与背侧延伸部分30B的背侧弹性构件23的位置在纵向方向上不同,并且尿布I被构造成使得腹侧延伸部分20B的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延伸部分30B的背侧弹性构件33沿着尿布I的厚度方向没有相互交叠。
[0056]以这种方式,由于腹侧弹性构件23的收缩而施加到腹侧延伸部分20B上的影响与由于背侧弹性构件33的收缩而施加到背侧延伸部分30B的影响不同,腹侧延伸部分20B和背侧延伸部分30B可以单独地变形,因此在尿布I的自然状态中(即,在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收缩的状态中),腹侧延伸部分20B的形状和背侧延伸部分30B的形状有所差别。更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能够区分腹侧延伸部分20B在横向方向上的侧边缘20Be的波形和背侧延伸部分30B在横向方向上的侧边缘30B的波形,并且能够区分腹侧延伸部分20B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20Be的波形和背侧延伸部分30B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30Be的波形。以这种方式,由腹侧延伸部分20B和背侧延伸部分30B形成了尿布I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差异,并且通过允许用户识别出尿布I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差异来防止尿布I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
[0057]可以通过下文所示的方法来确定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相对于结合部分40沿着纵向方向在胯部中是否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在以下文示出的所有方法确定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的尿布中获得了上述效果,而且在以下文描述的任一方法确定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的尿布中也能获得上述效果,并且这些尿布相当于根据本发明的尿布1(吸收制品)。此外,下文示出的方法是示例之一,因而可以由除了下文示出的方法之外的其它方法来确定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是否相对彼此偏移。
[0058]首先,给出了这种方法,所述方法直观上确认:在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在结合部分40处结合的状态中以及在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延伸的状态中,从结合部分4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40a开始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第N个位置(Ν=1、2、3.._)处的腹侧弹性构件23和从结合部分4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相同端部边缘40a开始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第N个位置处的背侧弹性构件33是否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此外,这种方法并不局限于该直观确认方法。例如,距离(图5中的Lal)与距离(图5中Lbl)相比,并且如果上述距离彼此不同,则也可以确定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所述距离Lal是从结合部分4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40a开始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第N个位置(例如,第三位置)处的腹侧弹性构件23至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30BE之间沿着纵向方向的距离,所述距离Lbl是从结合部分4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40a开始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第N个位置(例如,第三位置)处的背侧弹性构件33至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30BE之间沿着纵向方向的距离。此外,不仅仅可以测量从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30BE至弹性构件23、33的距离,而且还可以例如测量从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20BE或者从结合部分4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40a或者从背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腰侧上的端部边缘E或者从腹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腰侧上的端部边缘E至弹性构件23、33之间的距离。
[0059]另外,在图2和图3示出的展开状态中,撕开尿布I的结合部分40,并且在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延伸的状态中,距离(图5中的La2)与距离(图5中Lb2)相比,并且如果上述距离彼此不同,则还可以判定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所述距离La2是从结合部分4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40a开始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第N个位置(例如,第一位置)处的腹侧弹性构件23至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腰部侧上的端部边缘E之间沿着纵向方向的距离,所述距离Lb2是从结合部分4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40a开始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第N个位置(例如,第一位置)处的背侧弹性构件33至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腰部侧上的端部边缘E之间沿着纵向方向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还可以例如测量从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20BE或者从结合部分4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40a至弹性构件23、33的距离。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端部边缘20BE、40a的位置优选在展开尿布I之前标记在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上。
[0060]此外,当实施上述方法时,例如,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优选处于紧固到在其表面上均具有细小不规则部的构件的状态中,以保持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的延伸状态。此外,上述方法优选在这样的状态中实施,所述状态即在布置弹性构件23、33之前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延伸直到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横向方向的长度成为或者接近构成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的无纺织物的沿着横向方向的长度为止。
[0061 ]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尿布I中,腹侧主体20A的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主体30A的背侦.性构件33在延伸状态中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因此,由于位于腹侧主体20A中的腹侧弹性构件23的收缩而施加到腹侧延伸部分20B上的影响与由于位于背侧主体30A中的背侧弹性构件33的收缩而作用到背侧延伸部分30B上的影响不同,所以能够进一步区别腹侧延伸部分20B的形状与背侧延伸部分30B的形状。因此,能够确定地防止尿布I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并且腹侧主体20A的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主体30A的背侧弹性构件33还可以沿着纵向方向对齐布置。
[0062]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尿布I中,如图3和5所示,构成背侧带构件30的无纺织物31、32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L30比构成腹侧带构件20的无纺织物21、22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L20长。另外,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腰侧上的端部边缘E彼此对准。因此,腹侧带构件20(腹侧延伸部分20B)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20BE和背侧带构件30(背侧延伸部分30B)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30BE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因此,能够进一步区分腹侧延伸部分20B的形状与背侧延伸部分30B的形状,并且能够确定地防止尿布I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
[0063]特别地,通过使得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30BE相对于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20BE沿着纵向方向朝向胯部侧偏移,尿布I的形状可以接近普通内裤的形状。因此,能够进一步确定地防止尿布I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此外,即使用户不能确认印制在尿布I上的文字等,也易于区别尿布I的前部和后部。因此,能够快速地穿戴尿布I,并且可以从尿布I消除文字等。另外,因为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20BE更靠近腰侧(上侧)布置,所以扩大了腿围开口 1HL,并且因此在穿戴时腹侧带构件20不易于箍住穿戴者的腿。因此,易于穿戴尿布I,并且能够扩大穿戴者的腿部的可动范围。同时,因为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30BE更靠近胯部侧(下侧)布置,所以能够增强对穿戴者的臀部的覆盖性能。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较之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30BE,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20BE可以沿着纵向方向朝向胯部侧进一步偏移。
[0064]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尿布I中,如图5所示,沿着纵向方向最接近胯部侧的背侧弹性构件33e布置成用以相对于沿着纵向方向最接近胯部侧的腹侧弹性构件23e沿着纵向方向朝向胯部侧偏移。以这种方式,通过将沿着纵向方向最接近胯部侧的腹侧弹性构件23e更靠近腰侧(上侧)布置,腹侧弹性构件23不易于在穿戴时箍住穿戴者的腿部,尿布I易于穿戴,并且能够扩大穿戴者腿部的可动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将沿着纵向方向最接近胯部侧的背侧弹性构件33e更靠近胯部侧(下侧)布置,背侧延伸部分30B能够装配在更靠近穿戴者胯部侧的位置处。因此,其中背侧延伸部分30B易于蜷缩的区域,S卩,相对于沿着纵向方向最靠近胯部侧的背侧弹性构件33e处于胯部侧上的区域能够缩窄,从而增强了对穿戴者的臀部的覆盖性能。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沿着纵向方向最靠近胯部侧的腹侧弹性构件23e可以布置成相对于沿着纵向方向最靠近胯部侧的背侧弹性构件33e沿着纵向方向更靠近胯部侧。
[006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交叠的区域中,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沿着纵向方向交替布置。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相对于结合部分40沿着纵向方向的胯部侧中,多个背侧弹性构件33可以相对于多个腹侧弹性构件23所集体布置的区域沿着纵向方向集体布置在更靠近胯部侧处。此外,如上所述,鉴于穿戴的便捷性、腿部的可动性和臀部的覆盖性能,优选确定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的布置方案、以及腹侧带构件20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和背侧带构件30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使得沿着纵向方向最靠近胯部侧的腹侧弹性构件23e布置在腹股沟处,并且沿着纵向方向最靠近胯部侧的背侧弹性构件33e布置在腿部和臀部之间的交界处。
[0066]此外,如图2和4所示,沿着纵向方向伸展或收缩的腿围弹性构件15布置在吸收主体10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两个侧部上,背侧延伸部分30B的在其中背侧弹性构件33布置处于延伸状态的部分以及吸收主体10的在其中腿围弹性构件15布置处于延伸状态的部分被结合。因此,背侧弹性构件33的在背侧延伸部分30B中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和腿围弹性构件15的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相互交叉并且通过无纺织物31和外部片材14结合,所述无纺织物构成背侧带构件30。因此,如图5所示,当穿戴尿布I时,施加了背侧弹性构件33的用于沿着横向方向拉动背侧延伸部分30B的拉力Fa和腿围弹性构件15的用于沿着纵向方向拉动背侧延伸部分30B的拉力Fb。换言之,拉动背侧延伸部分30B的力Fab沿着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相组合的方向作用。因此,增强了背侧延伸部分30B的适配性能,从而能够增强对臀部的覆盖性能,所述背侧延伸部分赋予了尿布I的前部和后部之间的差异的部分。
[0067]需要注意的是,位于背侧带构件30中的背侧弹性构件33布置成并非其整个范围处于延伸状态中,背侧弹性构件33的部分(例如,两个端部)没有布置(固定)处于延伸状态,并且因此这个部分并不有助于背侧带构件30的可伸展性。类似地,腹侧弹性构件23和腿围弹性构件15也包括没有布置成处于延伸状态中的部分。在图2、图3和图5中,仅仅示出了腹侧弹性构件23、背侧弹性构件33和腿围弹性构件15的布置成处于延伸状态的部分。
[0068]此外,还在腹侧以及背侧中,腹侧延伸部分20B的在其中腹侧弹性构件23布置成处于延伸状态的部分和吸收主体10的在其中腿围弹性构件15布置成处于延伸状态的部分被结合。因此,腹侧弹性构件23的在腹侧延伸部分20B中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和腿围弹性构件15的布置处于延伸状态中的部分相互交叉并且通过无纺织物21和外部片材14结合,所述无纺织物构成腹侧带构件20。因此,在穿戴尿布I时,拉动腹侧延伸部分20B的力沿着横向方向和纵向方向相组合的方向作用。因此,即使在腹侧吸收主体10吸收尿液之后,也能够抑制在穿戴者和尿布I之间因仅仅吸收主体10下垂而产生空隙,从而抑制发生排泄物泄漏。
[0069]然而,其中背侧弹性构件33的在背侧延伸部分30B中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和腿围弹性构件15的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相互交叉并且结合的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图5中的Lc)比其中腹侧弹性构件23的在腹侧延伸部分20B中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和腿围弹性构件15的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相互交叉并且结合的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图5中的Ld)更长。更具体而言,腹侧延伸部分20B的与腿围弹性构件15交叉的腹侧弹性构件23的数量是三个,而背侧延伸部分30B的与腿围弹性构件15交叉的背侧弹性构件33的数量为六个。这还可以根据这样的原因理解,所述原因即:较之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20BE,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30BE沿着纵向方向更靠近胯部侧偏移。因此,背侧延伸部分30B的适配性能可以被增强成高于腹侧延伸部分20B的适配性能,并且可以进一步增强对臀部的覆盖性能。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可以不结合到以延伸状态布置的腿围弹性构件15,并且其中腹侧延伸部分20B的腹侧弹性构件23和腿围弹性构件15相互交叉的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也可以制成为比其中背侧延伸部分30B的背侧弹性构件33和腿围弹性构件15相互交叉的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更长。
[0070]此外,人类通常将其腿朝向腹侧(前侧)移动,并且因此吸收主体10通常被朝向腹侧拉动。因此,与在背侧处将吸收主体1拉向横向方向的外侧的拉力相比,沿着纵向方向将吸收主体拉至腹侧的拉力容易变得更占主导地位,并且因而吸收主体10偏移,而且容易发生排泄物泄漏。然而,在本实施例的尿布I中,与以延伸状态布置的腿围弹性构件15交叉并且结合到所述腿围弹性构件的背侧弹性构件33的数量(在图5中为十个)比与以延伸状态布置的腿围弹性构件15交叉并且结合到所述腿围弹性构件的腹侧弹性构件23的数量(在图5中为七个)多。因此,即使吸收主体10因穿戴者的腿运动而被沿着纵向方向拉至腹侧,在背侧中沿着横向方向拉动吸收主体10的力也大,从而阻止了吸收主体10偏移并且抑制了排泄物泄漏。
[0071]此外,如图3所示,在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没有与吸收主体10交叠的部分中,腹侧弹性构件23沿着横向方向连续布置在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另一方面,在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与吸收主体10交叠的部分中,腹侧弹性构件23沿着横向方向非连续地布置在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具体而言,在没有与吸收主体10交叠的两个横向端部区域20C的每一个中,腹侧弹性构件23沿着横向方向连续布置,然而,在与吸收主体10交叠的中央区域20D中,腹侧弹性构件23沿着横向方向非连续地布置。在这个实施例中,仅仅中央区域20D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设置有腹侧弹性构件23,并且腹侧弹性构件23沿着横向方向非连续地布置。另外,即使在连续布置于中央区域20D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并且以延伸状态布置的腹侧弹性构件23被切割成一个部分或多个部分的情况中,腹侧弹性构件23沿着横向方向也非连续地布置。
[0072 ]以这种方式,腹侧带构件20中的布置在与吸收主体1交叠的区域中的腹侧弹性构件23沿着横向方向非连续地布置,因此能够阻止吸收主体10因腹侧弹性构件23而收缩,抑制在吸收主体10中发生褶皱而且保持吸收主体10平展。这防止了印制在背面片材的与腹侧带构件20交叠的部分13f上的文字等不易被看到,并且防止了尿布I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此外,因为靠近尿液排泄位置处的吸收主体10被保持平展,所以提高了尿液的吸收性能,并且还能够防止因吸收主体10褶皱而导致的尿液泄漏。
[0073]而且,在这个实施例中,在腹侧带构件20中,在与吸收主体10交叠的整个范围内腹侧弹性构件23非连续地布置。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相对于结合部分40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腹侧弹性构件23的仅仅与吸收主体10交叠的部分可以包括其中弹性构件23沿着横向方向非连续地布置的部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吸收主体10相对于结合部分40沿着纵向方向在胯部侧上收缩。而且,与腹侧弹性构件23沿着横向方向连续地布置在相对于结合部分40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中的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的情况相比,减轻了因腹侧延伸部分20B而对腿部运动的限制,并且因此可以增强穿戴者腿部的可动性。
[0074]需要注意的是,背侧弹性构件33的构造与腹侧弹性构件23的构造相同。简述之,在背侧带构件30中,在没有与吸收主体10交叠的部分中背侧弹性构件33沿着横向方向连续地布置,而在与吸收主体10交叠的部分中背侧弹性构件33沿着横向方向非连续地布置。因此,吸收主体10的与背侧带构件30交叠的部分也保持平展,防止了印制在背面片材的与背侧带构件30交叠的部分13b上的文字等不易被看见,并且因此防止了尿布I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相对于结合部分40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可以沿着横向方向连续地布置在腹侧带构件20和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两个端部部分之间。
[0075]此外,相对于结合部分40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腹侧带构件20的部分(腹侧延伸部分20B)在横向方向上的收缩力高于相对于结合部分40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背侧带构件30的部分(背侧延伸部分30B)在横向方向上的收缩力。为此,在本实施例中,腹侧弹性构件23在被布置(固定)于腹侧延伸部分20B中时的延伸比例因子高于背侧弹性构件33在被布置于背侧延伸部分30B中时的延伸比例因子。延伸比例因子是这样的指数,所述指数表示弹性构件23、33从其自然长度延伸多少倍,并且定义为通过将处于延伸状态中的弹性构件23、33的长度(LS)除以处于非延伸状态中的弹性构件23、33的长度L0(自然长度)所获得的值(=LS/L0)。另外,例如,腹侧延伸部分20的腹侧弹性构件23可以比背侧延伸部分30B的背侧弹性构件33厚,腹侧延伸部分20B的腹侧弹性构件23的沿着纵向方向的间隔可以比背侧延伸部分30B的背侧弹性构件33的沿着纵向方向的间隔窄,并且位于腹侧延伸部分20B附近的腹侧弹性构件23的收缩力可以比位于背侧延伸部分30B附近的背侧弹性构件33的收缩力高。
[0076]换言之,由于腹侧弹性构件23而收缩后的腹侧延伸部分20B的沿着横向方向的长度与收缩前的腹侧延伸部分20B的沿着横向方向的长度之间的比小于因背侧弹性构件33而收缩后的背侧延伸部分30B的沿着横向方向的长度与收缩前的背侧延伸部分30B的沿着横向方向的长度之间的比。因此,构成腹侧带构件20的无纺织物21、22在横向方向上的长度与构成背侧带构件30的无纺织物31、32在横向方向上的长度相等,而如图6所示,在尿布I的自然状态中,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腹侧延伸部分20B的沿着横向方向相对于吸收主体10位于一侧上的端部边缘20BE的横向长度Le会比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背侧延伸部分30B的沿着横向方向相对于吸收主体10位于一侧上的端部边缘30BE的横向长度Lf短。由此,可以使得尿布I的形状接近普通内裤的形状。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地防止尿布I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并且即使用户不能确认印制在尿布I上的文字等,也易于区别尿布I的前部和后部。另外,腿围开口 IHL被扩大,因此在穿戴尿布时腹侧带构件20不易于箍住穿戴者的腿。因此,易于穿戴尿布I,并且可以扩大穿戴者的腿部的可动范围。同时,背侧延伸部分30B在横向方向上的长度保持较长,因此可以增强对穿戴者的臀部的覆盖性能。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并且背侧延伸部分30B的沿着横向方向的收缩力可以比腹侧延伸部分20B的沿着横向方向的收缩力大。
[0077]此外,布置在腹侧延伸部分20B中的腹侧弹性构件23和布置在背侧延伸部分30B中的背侧弹性构件33对尿布I关于穿戴者的适配性能影响较小,所述腹侧延伸部分20B是使得尿布I的前部和后部之间具有差异的部分。然后,在本实施例的尿布I中,相对于结合部分40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的各自的旦尼尔(denier)(厚度),即,腹侧延伸部分20B的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延伸部分30B的背侧弹性构件33的各自的旦尼尔要低于(薄于)沿着纵向方向与结合部分40交叠的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的各自的旦尼尔(厚度),即,腹侧主体20A的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主体30A的背侧弹性构件33的各自的旦尼尔。
[0078]因此,可以通过腹侧主体20A的侧部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主体30A的背侧弹性构件33增强尿布I关于穿戴者的适配性能,同时能够使得难以在穿戴者上施加腹侧延伸部分20B的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延伸部分30B的背侧弹性构件33的印迹(traces)(弹性绳的印迹)。特别地,因为人类通常将其腿部移动到腹侧,所以腹侧延伸部分20B的腹侧弹性构件23的旦尼尔更低,从而减轻了腹侧延伸部分20B对腿部运动的限制,并且能够增强穿戴者的腿部可动性。
[0079]===修改示例===
[0080]图7是图解了一次性尿布I的修改示例的图示。在上述示例中,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30BE相对于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20BE朝向纵向方向的胯部侧偏移,并且腹侧延伸部分20B的沿着横向方向的收缩力高于背侧延伸部分30B的沿着横向方向的收缩力。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腹侧带构件2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和背侧带构件30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在延伸状态中沿着纵向方向可以相互对齐,并且腹侧延伸部分20B的沿着横向方向的收缩力和背侧延伸部分30B的沿着横向方向的收缩力可以彼此相等。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得腹侧弹性构件23和背侧弹性构件33相对于结合部分40沿着纵向方向至少在胯部侧中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腹侧延伸部分20B和背侧延伸部分30B之间的形状可以有所区别,如图7所示。更具体而言,腹侧延伸部分20B和背侧延伸部分30B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两个侧边缘中的每一个的波形可以有所区别,并且腹侧延伸部分20B和背侧延伸部分30B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中的每一个的波形可以有所差别。因此,能够允许用户识别出尿布I的前部和后部之间存在的差异,使得能够防止尿布I错误地穿戴成前后颠倒。
[0081]===其它实施例===
[0082]已经陈述了上述实施例,以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不是以限制性的方式构件本发明。此外,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改变和改进本发明,并且本发明自然包括其等同形式。
[0083]例如,上述实施例将弹性绳例举作为腹侧弹性构件23、背侧弹性构件33和腿围弹性构件。然而,弹性构件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弹性构件,还可以使用带状橡胶、具有伸展性的带状无纺织物、树脂膜等。此外,上述实施例例举了尿布。然而,还可以使用与本发明相关的吸收制品,例如,卫生巾。
[0084]附图标记列表
[0085]I尿布(吸收制品)
[0086]IHB 腰围开口
[0087]IHL 腿围开口
[0088]10吸收主体
[0089]11吸收芯部
[0090]12表面片材
[0091]13背面片材
[0092]14外部片材
[0093]15腿围弹性构件
[0094]16屏障翻边弹性构件
[0095]LG腿围翻边
[0096]LSG屏障翻边
[0097]20腹侧带构件
[0098]20A腹侧主体
[0099]20B腹侧延伸部分
[0100]21无纺织物
[0101]22无纺织物
[0102]23腹侧弹性构件
[0103]30背侧带构件
[0104]30A背侧主体
[0105]30B背侧延伸部分
[0106]31无纺织物
[0107]32无纺织物
[0108]33背侧弹性构件
[0109]40结合部分
[0110]41非结合部分
【主权项】
1.一种吸收制品,所述吸收制品具有纵向方向和与纵向方向交叉的横向方向,所述吸收制品包括: 吸收主体,所述吸收主体沿着纵向方向设置,吸收主体吸收排泄物; 腹侧带构件,所述腹侧带构件沿着横向方向设置,腹侧带构件从吸收主体的非皮肤侧覆盖吸收主体的沿着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部分并且具有沿着横向方向的中央部分,所述腹侧带构件的中央部分被固定到所述一个端部部分;和 背侧带构件,所述背侧带构件沿着横向方向设置成作为与腹侧带构件不同的另一构件,背侧带构件从吸收主体的非皮肤侧覆盖吸收主体的沿着纵向方向的另一端部部分并且具有沿着横向方向的中央部分,所述背侧带构件的中央部分被固定到所述另一端部部分; 腹侧弹性构件,所述腹侧弹性构件被构造成沿着横向方向伸展或收缩并且布置在腹侧带构件中;背侧弹性构件,所述背侧弹性构件被构造成沿着横向方向伸展或收缩并且布置在背侧带构件中, 腹侧带构件和背侧带构件各个均包括:结合部分,在所述结合部分中,腹侧带构件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个侧边缘的一部分和背侧带构件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个侧边缘的一部分结合;和非结合部分,所述非结合部分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定位在胯部侧上,并且在非结合部分中腹侧带构件的两个侧边缘和背侧带构件的两个侧边缘没有结合, 腹侧弹性构件和背侧弹性构件是通过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至少在胯部侧上沿着纵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偏移来布置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 腹侧带构件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和背侧带构件的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端部边缘相对于彼此沿着纵向方向偏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 背侧带构件的所述端部边缘相对于腹侧带构件的所述端部边缘沿着纵向方向偏移至胯部侧。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 沿着纵向方向最接近胯部侧的背侧弹性构件相对于沿着纵向方向最接近胯部侧的腹侧弹性构件沿着纵向方向朝向胯部侧偏移。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 被构造成沿着纵向方向伸展或收缩的腿围弹性构件布置在吸收主体的沿着横向方向的侧部中,并且 背侧弹性构件的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在胯部侧上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和腿围弹性构件的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互相交叉并且被结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主体,其中, 在其中背侧弹性构件的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在胯部侧上以延伸状态布置的所述部分和腿围弹性构件的以延伸状态布置的所述部分相互交叉并且被结合的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比在其中腹侧弹性构件的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在胯部侧上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和腿围弹性构件的以延伸状态布置的部分相互交叉并且被结合的区域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更长。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 在腹侧带构件中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部分在横向方向上的收缩力比在背侧带构件中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部分在横向方向上的收缩力更大。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 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腹侧弹性构件中的与吸收主体交叠的部分包括沿着横向方向不连续的非连续部分。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吸收制品,其中, 相对于结合部分沿着纵向方向位于胯部侧上的腹侧弹性构件和背侧弹性构件的旦尼尔低于沿着纵向方向与结合部分交叠的腹侧弹性构件和背侧弹性构件的旦尼尔。
【文档编号】A61F13/496GK105992576SQ201480064840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人】深泽润, 栗田典之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