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型可吸收硬脑膜补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档序号:10633918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生型可吸收硬脑膜补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型可吸收人工硬脑膜补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仿生型人工硬脑膜补片具有双层结构,与脑组织接触一侧为润滑层,其内部含有具有润滑作用的天然高分子;与脑组织背离一侧为促硬脑膜再生层,其内部纳米纤维呈高度取向排列。本发明提供的仿生型可吸收人工硬脑膜补片的微观结构完全仿生天然硬脑膜,既可引导细胞定向爬行,也可保护脑组织免受磨损受伤,防止组织粘连。同时生物相容性、柔韧性及贴附性良好,容易实现产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专利说明】
一种仿生型可吸收硬脑膜补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生型可吸收硬脑膜补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0002]硬脑膜是一层位于头骨内侧和大脑外侧的结缔组织,是保护脑组织的天然屏障。开放性颅骨损伤、脑膜瘤及其他脑颅疾患等原因均会造成硬脑膜缺损,进而导致脑脊液漏的发生。若不加以治疗会导致颅内感染,引起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甚至发展成脑脓肿及颅内出血等等一系列威胁患者生命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用于修补硬脑膜缺损的主要手段多是采用取材自脱细胞异体或动物源真皮、心包膜等组织得到的生物补片,或者聚氨酯、膨体聚四氟乙烯等不可降解高分子纤维补片。
[0003]天然硬脑膜由外侧的骨膜层和内侧的脑膜层两层结构组成,其中骨膜层富含血管、神经和大量胶原纤维,主要作用是为大脑组织提供力学保护;脑膜层主要由平滑间皮细胞组成,可分泌内源性透明质酸钠,提供润滑,使脑组织不受磨损受伤。但目前上市销售的脑膜补片产品均为单层结构,不能很好地同时满足促进缺损脑膜再生和防止脑组织磨损受伤的作用。
[0004]此外,天然硬脑膜是一种各向异性材料,具体表现为其微结构或力学特性在各个方向上不尽相同,其基本组成单元一一胶原微纤维在特定区域呈现出高度的取向排列特性。研究表明,硬脑膜中分布的胶原微纤维沿正中矢状面呈现出左右高度对称结构,在左右两侧颞区直至上矢状窦区域中分布的胶原纤维为高度取向排列,同时在额侧和背侧也有部分区域内部存在高度取向排列的胶原纤维(Malinin et.al.,Quantificat1n of thecollagen fiber architecture of human cranial dura mater,J.Anat.,1998,192:99-106)。但目前已在临床应用的各种硬脑膜补片均为各向同性材料,未在结构上很好地仿生天然硬脑膜微结构,因此其作为硬脑膜补片不能完全满足修复要求。
[0005]中国发明专利ZL200910037736.5,发明名称为:“一种具备多个功能层的纳米人工硬脑膜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公告号CN 101507661 B,公开了一种具有至少两个功能层的人工硬脑膜,由面向大脑的疏水性防粘连电纺层和背向大脑的亲水性纳米细胞支架层组成。其中疏水性防粘连层由疏水性聚合物经电纺得到的纤维膜构成,亲水性细胞支架层由疏水性聚合物复合亲水性高分子后经电纺得到的纤维膜构成。在其实施例中,防粘连层选择疏水性的L-聚乳酸和ε-己内酯,两者比值为50:50;细胞支架层选择聚乙二醇和硫酸软骨素,两者质量比为70:30,最终该纳米人工硬脑膜由上述两层复合而成。但此人工硬脑膜存在如下缺点:(I)面向大脑一侧采用了疏水性电纺层,不含天然亲水高分子;而天然硬脑膜中面向大脑一侧的脑膜层中含有透明质酸钠等内源性润滑物质,因此该人工硬脑膜未能对脑膜层组成进行仿生;(2)背向大脑一侧为各项同性的细胞支架层,其内部亲水性高分子为无序排列;而天然硬脑膜骨膜层颞区及额侧、背侧部分区域内的胶原微纤维为高度取向排列,故该人工硬脑膜未能对骨膜层结构进行仿生。
[0006]因此,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种既能完全仿生天然硬脑膜结构、同时制备过程简单、产业化前景广阔的人工硬脑(脊)膜修补材料。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从仿生天然硬脑膜结构出发,为临床提供一种具有各向异性微结构及天然双层结构、柔韧性和贴附性良好、耐缝合、组织相容性和力学强度良好、降解速率适中且在体内完全可降解吸收、能显著促进硬脑膜再生和预防组织粘连、易于剪裁、保存同时临床使用操作简单的可吸收硬脑膜补片。
[0008]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可吸收硬脑膜补片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9]本发明所提供的仿生型人工硬脑膜补片,所述人工硬脑膜补片具有双层结构,由润滑层和促硬脑膜再生层组成;
[0010]其中,与脑组织接触一侧为润滑层;
[0011 ]与脑组织背离一侧为促硬脑膜再生层;
[0012]所述润滑层和促硬脑膜再生层均由纳米纤维构成,且所述润滑层内部的纳米纤维具有润滑作用,所述促硬脑膜再生层内部的纳米纤维呈取向排列;
[0013]构成所述润滑层的纳米纤维为以材料A和材料B为原料制得;
[0014]构成所述促脑膜再生层的取向纳米纤维为以材料A和材料C为原料制得;
[0015]所述材料A为可降解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
[0016]所述材料B为天然生物高分子;
[0017]所述材料C为亲水性合成高分子。
[0018]上述人工硬脑膜补片中,所述材料A均选自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醇酸、聚对二氧环己酮、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乙二醇、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戊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共聚物;
[0019]其中,所述聚乳酸具体可为左旋聚乳酸;
[0020]更具体的,所述材料A可选自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左旋聚乳酸、聚乳酸-己内酯共聚物、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其中,所述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为12万;所述左旋聚乳酸的重均分子量可为5万至50万,优选30万;所述聚乳酸-己内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可为5万至50万,优选30万;所述聚三亚甲基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可为5万至50万,优选15万;
[0021]所述材料B选自透明质酸钠、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钠、硫酸软骨素、改性纤维素、改性壳聚糖、海藻酸、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中的至少一种;
[0022]其中,所述羧甲基壳聚糖的相对分子量具体可为5万至50万,优选20万;
[0023]所述材料C选自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和卡波姆中的至少一种;
[0024]其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重均分子量可为5万至50万,优选30万;所述聚乙二醇的重均分子量可为5000至50000,优选I万;所述卡波姆的重均分子量可为2万至10万,优选5万;所述聚丙烯酰胺的重均分子量可为2万至10万,优选5万;
[0025]较佳的,本发明所述材料A选择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材料B选择透明质酸钠,材料C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
[0026]所述材料A与材料B的重量比为99:1-70:30,具体可为95: 5或96: 4或97: 3 ;优选95:5;
[0027]所述材料A与材料C的重量比为99:1-80:20,具体可为90: 1或95: 5 ;优选90:10;
[0028]构成所述润滑层的纳米纤维具体可为以材料A和材料B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得;
[0029]构成所述促脑膜再生层的取向纳米纤维具体可为以材料A和材料C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方法制得;
[0030]所述润滑层的厚度为0.05-1.5毫米,具体可为0.15毫米、0.2毫米或0.25毫米;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00-1000纳米,纤维间孔径为300-3000纳米。
[0031 ]所述促脑膜再生层的厚度为0.05-0.5毫米,具体可为0.05毫米;促硬脑膜再生层内部的纳米纤维呈高度取向排列,直径为100-1000纳米,纤维间孔径为300-3000纳米。
[0032]本发明所述润滑层内部含有具有润滑作用的天然高分子,与天然硬脑膜间皮细胞分泌的内源性透明质酸钠作用类似,可以保护脑组织免受磨损。同时,该润滑层中复合纤维的孔径远小于成纤维细胞的平均尺寸,有效阻止了成纤维细胞迀入润滑层内部,因此很好地防止了与脑组织粘连的发生。
[0033]本发明所述促脑膜再生层内部的亲水性高分子复合纳米纤维为高度取向排列。一方面,促再生层的亲水性表面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另一方面,与天然硬脑膜颞区内胶原微纤维的排列方式的复合纳米纤维,有利于引导细胞沿纳米纤维排列方向爬行,这对最终硬脑膜的再生效果有显著促进作用。与各项同性无序排列纳米纤维膜相比,各向异性取向排列纤维膜在缺损硬脑膜的修复速度及再生硬脑膜厚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003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人工硬脑膜补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5]I)分别配制润滑层静电纺丝溶液和促脑膜再生层静电纺丝溶液,分别记为纺丝液a和纺丝液b;
[0036]其中,所述纺丝液a为由所述材料A、材料B和纺丝溶剂组成;
[0037]所述纺丝液b为由所述材料A、材料C和纺丝溶剂组成;
[0038]2)将步骤I)所得纺丝液a进行电纺后,得到所述润滑层;
[0039]3)将步骤I)所得纺丝液b在步骤2)所得润滑层上进行电纺,得到所述促硬脑膜再生层,再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所述人工硬脑膜补片。
[0040]上述方法的步骤I)中,所述材料A与材料B的重量比为99:1-70:30,具体可为95: 5或 96:4或 97:3;优选95:5;
[0041 ] 所述材料A与材料C的重量比为99:1-80:20,具体可为90: 1或95: 5 ;优选90:10;
[0042]所述纺丝液a和纺丝液b中,高分子的总重量百分含量均为1-20%,优选10% ;
[0043]所述溶剂选自为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去离子水、I,4_二氧六环、六氟异丙醇、乙醇、二甲基亚砜和三氟乙酸中的至少一种;
[0044]所述溶剂具体可为六氟异丙醇、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去离子水、由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组成的混合溶液;其中,所述由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组成的混合溶液中,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的体积比为4:1;所述溶剂优选六氟异丙醇;
[0045]所述步骤2)和步骤3)电纺步骤中,纺丝液的供给流量均为0.1-20毫升/小时,具体可为I晕升/小时、1.5晕升/小时、2晕升/小时、2.5晕升/小时或3晕升/小时;
[0046]高压发生端同收集装置之间的距离均为3厘米-30厘米,具体可为10厘米、12.5厘米或15厘米;
[0047]高压发生器的电压均为0.1-40千伏,具体可为12.5千伏或15千伏;
[0048]收集基板均为滚筒,直径均为2-20厘米,具体可为8厘米或10厘米;
[0049]其中步骤2)中,所述滚筒的转速为100-1000转/分;步骤3)中,所述滚筒的转速为1000-5000转/分,具体可为3000转/分或3000-5000转/分。
[0050]所述真空干燥步骤中,干燥的温度为25-50°C,优选37°C ;时间为24-72h,优选48h;真空度为-0.1MPa-0.1MPa,优选-0.1MPa ;
[0051]具体的,所述步骤2)电纺步骤具体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将步骤I)所得纺丝液a装入电纺丝液供给装置;通过流量栗调控电纺丝液的供给流量为0.1-20毫升/小时;调节高压发生端同收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30厘米;通过高压发生器给电纺丝过程提供高压,可在0.1-40千伏之间调控;将转速为100-1000转/分、直径为2-20厘米的滚筒与接地端相连,作为电纺丝过程的收集基板;在旋转滚筒上收集后获得具有厚度在0.05-1.5毫米的润滑层纤维膜。
[0052]所述步骤3)电纺步骤具体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先将步骤I)所得纺丝液b装入电纺丝液供给装置,供给流量为0.1-20毫升/小时;高压发生端同收集装置之间的距离为3厘米-30厘米;高压在0.1-40千伏之间调控;将转速为1000-5000转/分、直径为2-20厘米的滚筒作为电纺丝过程的收集基板;在表面沉积有润滑层的旋转滚筒上收集获得厚度在0.05-
0.5毫米的促再生层纤维膜。
[0053]上述步骤2)和3)中,较佳的,供给流量设定为3毫升/小时,高压发生端同收集装置之间的距离设定为10厘米,高压设定为15千伏,步骤2)中的转速设定为100转/分,步骤3)中的转速设定为3000转/分,滚筒直径为8厘米,润滑层厚度为0.2毫米,促再生层厚度为0.05毫米。
[0054]另外,上述本发明提供的人工硬脑膜补片在制备硬脑膜或硬脑脊膜的修补的产品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55]本发明提供的仿生型双层纳米纤维膜用作硬脑膜修补材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6]1、微观结构完全仿生天然硬脑膜,具有促硬脑膜再生层和润滑层双层结构,其中促脑膜再生层内部纳米纤维呈高度取向排列,润滑层含有具有润滑作用的天然高分子。
[0057]2、促脑膜再生层内部的取向纤维可引导成纤维细胞定向爬行,同时亲水性表面有利于细胞的贴附和增殖,更有利于缺损硬脑膜再生;润滑层既可保护脑组织免受磨损受伤,也可防止组织粘连。
[0058]3、生物相容性良好,植入体内后不引发炎症反应。
[0059]4、植入体内后随着时间延长缓慢发生降解,最终可完全降解和吸收。
[0060]5、柔韧性及贴附性良好,可在临床使用中实现免缝合固定。
[0061]6、产品组成和制备工艺简单,产品质量易于控制,能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产业化生产。
[0062]因此,本发明提供的仿生型人工硬脑膜补片是一种结构新颖、性能优越的新型医用生物材料,在修复硬脑膜缺损领域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63]图1为仿生型双层可降解人工硬脑膜的结构示意图。
[0064]图2为仿生型双层可降解人工硬脑膜的的微观形貌,其中,a)为润滑层内无序排列纤维的微观形貌;b)为促脑膜再生层内取向排列纤维的微观形貌。标尺为2微米。
【具体实施方式】
[006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获得。
[0066]实施例1:
[0067]将重均分子量为12万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解于六氟异丙醇中,浓度为0.1克/毫升;将相对分子量为120万的透明质酸钠溶于去离子水中,浓度为0.06克/毫升;分别在室温下搅拌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之后将两种溶液在高速搅拌下均匀混合,体积比为95:5,即为纺丝液a。
[0068]将该混合溶液置入注射器中,注射器针头处连接高压电源。溶液供给流量控制在3毫升/小时,施加电压为15千伏,高压端同接地端的距离为15厘米,使用直径为8厘米的旋转滚筒作为收集装置,转速为100转/分。纺丝5小时后可收集到厚度在0.2毫米左右无序排列的润滑层纤维膜(图2a)。
[0069]将重均分子量为12万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及重均分子量为30万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于六氟异丙醇中,两者的质量比为90:10,溶液总浓度为0.1克/毫升,室温下搅拌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即为纺丝液b。
[0070]溶液供给流量控制在I毫升/小时,施加电压为15千伏,高压端同接地端的距离为15厘米,使用沉积有润滑层纤维膜的旋转滚筒作为收集装置,转速为3000转/分。纺丝I小时后可收集到厚度在0.05毫米左右取向排列的促再生层纤维膜(图2b)。
[0071]将最终收集得到的仿生型双层纳米纤维膜在37°C真空烘箱(真空度为-0.1MPa)内干燥48小时,取出后灭菌并根据需要裁剪成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人工硬脑膜补片,得到本发明提供的仿生型可吸收人工硬脑膜补片。
[0072]实施例2:
[0073]将重均分子量为30万的左旋聚乳酸溶解于二氯甲烷中,浓度为0.08克/毫升;将相对分子量为20万的羧甲基壳聚糖溶于去离子水中,浓度为0.02克/毫升。将两种溶液在高速搅拌下均匀混合,体积比为95:5,即为纺丝液a。
[0074]溶液供给流量控制在I毫升/小时,施加电压为12.5千伏,高压端同接地端的距离为10厘米,使用直径为8厘米的旋转滚筒作为收集装置,转速为100转/分。纺丝6小时后可收集到厚度在0.15毫米左右无序排列的润滑层纤维膜。
[0075]将重均分子量为30万的左旋聚乳酸及重均分子量为I万的聚乙二醇溶解于二氯甲烷中,两者的质量比为90:10,溶液总浓度为0.08克/毫升,即为纺丝液b。
[0076]溶液供给流量控制在2.5毫升/小时,施加电压为12.5千伏,高压端同接地端的距离为10厘米,使用沉积有润滑层纤维膜的旋转滚筒作为收集装置,转速为3000转/分。纺丝I小时后可收集到厚度在0.05毫米左右取向排列的促再生层纤维膜。
[0077]将最终收集得到的双层纳米纤维膜在37°C真空烘箱(真空度为-0.1MPa)内干燥48小时,取出后灭菌保存,得到本发明提供的仿生型可吸收人工硬脑膜补片。
[0078]实施例3:
[0079]将重均分子量为30万的聚乳酸-己内酯共聚物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体积比为4:1)中,浓度为0.12克/毫升;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去离子水中,浓度为0.01克/毫升。后将两种溶液在高速搅拌下均匀混合,体积比为97:3,即为纺丝液a。
[0080]溶液供给流量控制在1.5毫升/小时,施加电压为15千伏,高压端同接地端的距离为12.5厘米,使用直径为8厘米的旋转滚筒作为收集装置,转速为100转/分。纺丝7小时后可收集厚度在0.25毫米左右无序排列的润滑层纤维膜。
[0081]将重均分子量为30万的聚乳酸-己内酯共聚物及重均分子量为5万的卡波姆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体积比为4:1)中,两者的质量比为95:5,溶液总浓度为0.08克/毫升,室温下搅拌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即为纺丝液b。
[0082]溶液供给流量控制在1.5毫升/小时,施加电压为12.5千伏,高压端同接地端的距离为10厘米,使用沉积有润滑层纤维膜的旋转滚筒作为收集装置,转速为3000转/分。纺丝I小时后可收集到厚度在0.05毫米左右取向排列的促再生层纤维膜。
[0083]将最终收集得到的双层纳米纤维膜在37°C真空烘箱(真空度为-0.1MPa)内干燥48小时,取出后灭菌保存,得到本发明提供的仿生型可吸收人工硬脑膜补片。
[0084]实施例4:
[0085]将重均分子量为15万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溶解于三氯甲烷中,浓度为0.15克/毫升;将硫酸软骨素溶于去离子水中,浓度为0.015克/毫升。后将两种溶液在高速搅拌下均匀混合,体积比为96:4,即为纺丝液a。
[0086]溶液供给流量控制在2毫升/小时,施加电压为12.5千伏,高压端同接地端的距离为10厘米,使用直径为10厘米的旋转滚筒作为收集装置,转速为100转/分。纺丝5小时后可收集厚度在0.2毫米左右无序排列的润滑层纤维膜。
[0087]将重均分子量为15万的聚三亚甲基碳酸酯及重均分子量为5万的聚丙烯酰胺溶解于三氯甲烷中,两者的质量比为95:5,溶液总浓度为0.1克/毫升,室温下搅拌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溶液,即为纺丝液b。
[0088]溶液供给流量控制在I毫升/小时,施加电压为12.5千伏,高压端同接地端的距离为10厘米,使用沉积有润滑层纤维膜的旋转滚筒作为收集装置,转速为3000转/分。纺丝I小时后可收集到厚度在0.05毫米左右取向排列的促再生层纤维膜。
[0089]将最终收集得到的双层纳米纤维膜在37°C真空烘箱(真空度为-0.1MPa)内干燥48小时,取出后灭菌保存,得到本发明提供的仿生型可吸收人工硬脑膜补片。
[0090]上述实施例1-4所得,得到本发明提供的仿生型可吸收人工硬脑膜补片中,润滑层中纳米纤维的直径为100-1000纳米,纤维间孔径为300-3000纳米;促脑膜再生层内部的纳米纤维呈高度取向排列,直径为100-1000纳米,纤维间孔径为300-3000纳米。
[0091]实施例5:
[0092]采用健康成年的新西兰家兔20只,19月龄,体重在2.3和3.1千克之间,雌雄不限。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30毫克/千克)麻醉。沿头部正中切口纵形切开头皮,逐层分离至颅骨骨膜,微型磨钻在双侧颅顶部制备直径约1.2厘米的对称圆形骨窗,于手术显微镜下制备10 X 1mm2大小硬脑膜缺损。
[0093]将实施例1-4任一实施例制备得到的仿生型人工硬脑膜补片剪成13X 13_2尺寸,贴附在右侧硬脑膜缺损区,左侧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人工硬脑膜补片植入完毕后,将头部皮肤缝合。在植入6个月后将动物处死,取出硬脑膜补片及周围组织,观察其外观形貌、硬脑膜重建情况,检测是否有炎症反应及与周围组织是否发生粘连。术后实验动物单笼饲养,维持环境温度并定时投喂饲料。
[0094]术后所有的实验兔保持健康,没有明显的癫痫等异常行为发生。切口愈合良好,手术部位无囊肿和膨出,无脑脊液漏。此外,人工硬脑膜补片发生明显降解,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植入部位有一层新生的类硬脑膜结缔组织生成。
[009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仿生型可吸收人工硬脑膜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硬脑膜补片具有双层结构,由润滑层和促硬脑膜再生层组成; 其中,与脑组织接触一侧为润滑层; 与脑组织背离一侧为促硬脑膜再生层; 所述润滑层和促硬脑膜再生层均由纳米纤维构成,所述促硬脑膜再生层内部的纳米纤维呈取向排列; 构成所述润滑层的纳米纤维为以材料A和材料B为原料制得; 构成所述促脑膜再生层的取向纳米纤维为以材料A和材料C为原料制得; 所述材料A为可降解合成生物高分子材料; 所述材料B为天然生物高分子; 所述材料C为亲水性合成高分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硬脑膜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A选自聚乳酸、聚己内酯、聚乙醇酸、聚对二氧环己酮、聚三亚甲基碳酸酯、聚乙二醇、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戊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共聚物; 所述材料B选自透明质酸钠、硫酸软骨素、改性纤维素、改性壳聚糖、海藻酸、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材料C选自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氧化乙烯和卡波姆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工硬脑膜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层的厚度为0.05-1.5晕米; 所述促脑膜再生层的厚度为0.05-0.5毫米。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人工硬脑膜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A与材料B的重量比为99:1-70:30,优选95: 5 ; 所述材料A与材料C的重量比为99:1-80:20,优选90: 10。5.—种制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人工硬脑膜补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配制润滑层静电纺丝溶液和促脑膜再生层静电纺丝溶液,分别记为纺丝液a和纺丝液b ; 其中,所述纺丝液a为由所述材料A、材料B和纺丝溶剂组成; 所述纺丝液b为由所述材料A、材料C和纺丝溶剂组成; 2)将步骤I)所得纺丝液a进行电纺后,得到所述润滑层; 3)将步骤I)所得纺丝液b在步骤2)所得润滑层上进行电纺,得到所述促硬脑膜再生层,再进行真空干燥,得到所述人工硬脑膜补片。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材料A与材料B的重量比为99:1-70:30; 所述材料A与材料C的重量比为99:1-80:20 ; 所述纺丝液a和纺丝液b中,高分子的总重量百分含量均为1-20% ; 所述溶剂选自为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去离子水、I,4_二氧六环、六氟异丙醇、乙醇、二甲基亚砜和三氟乙酸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步骤3)电纺步骤中,纺丝液的供给流量均为0.1-20毫升/小时; 高压发生端同收集装置之间的距离均为3厘米-30厘米; 高压发生器的电压均为0.1-40千伏; 收集基板均为滚筒,直径均为2-20厘米; 其中所述步骤2)中,所述滚筒的转速为100-1000转/分; 所述步骤3)中,所述滚筒的转速为1000-5000转/分。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干燥步骤中,干燥的温度为25-50 0C,时间为24-72h,真空度为-0.1MPa-0.1MPa09.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人工硬脑膜补片在制备硬脑膜或硬脑脊膜修补产品中的应用。
【文档编号】A61L27/50GK105999419SQ201610293457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5日
【发明人】窦源东, 孙先昌, 尹晓彤
【申请人】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