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7026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按摩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按摩装置,即使在将按摩部件配置为沿前后方向移动自如的情况下,按摩部件的姿态也不易发生变化,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按摩效果;按摩装置(1)具备第一按摩部件(5)、第二按摩部件(6)以及按摩机构,其中,第一按摩部件(5)的前端设有对使用者的施疗部位进行施疗的第一施疗部件(7),第二按摩部件(6)的前端设有第二施疗部件(8),该第二施疗部件(8)设置在第一施疗部件(7)的下侧且与第一施疗部件(7)相对的位置处,按摩机构以使第二施疗部件(8)相对于第一施疗部件(7)靠近或远离的方式,使第一按摩部件(5)和第二按摩部件(6)摆动;按摩机构在第一施疗部件(7)的上侧设有第三施疗部件(40)。
【专利说明】
按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已知有一种如下的按摩装置,S卩:使用沿上下方向相互靠近或分离的两个施疗部件,对使用者的从肩部经由背部直至腰部的施疗部位,以将该施疗部位夹持(夹住)的方式进行夹揉按摩。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按摩器中,利用平行连杆机构使前端设有第一施疗指的第一连杆和前端设有第二施疗指的第三连杆以各自的按摩部件的基端侧为中心摆动,并且,将施疗部位夹持在通过摆动靠近或远离的第一施疗指和第二施疗指之间,从而对施疗部位进行夹揉按摩。
[0004]上述专利文献I中所公开的按摩器,在靠背部的内部沿上下方向设有导轨部件,并且,在沿该导轨部件上下移动的按摩器主体上设有上述第一施疗指和第二施疗指。即,当按摩器主体位于导轨部件的上端侧时对肩部的施疗部位进行夹揉按摩,而当按摩器主体位于导轨部件的中途侧或者下端侧时对腰部或者背部等的施疗部位进行夹揉按摩。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 JP特开平10-258103号公报
[0008]但是,在如上所述那样不仅对肩部而且还对腰部进行按摩的专利文献I的按摩器中,从按摩器主体至各施疗部位为止的距离具有很大的差异。即,从按摩器主体观察时,肩部的施疗部位相比腰部或背部等的施疗部位位于更为前方的位置处,因此当对肩部的施疗部位进行按摩时,需要使第一按摩部件进一步朝向前方突出。因此,在现有的按摩装置中,通过设置施力机构等而对第一按摩部件施加使其朝向前方的力,从而使第一按摩部件进一步朝向前方突出,由此来应对针对肩部的按摩。
[0009]但是,当使第一按摩部件配置为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时,根据施加于第一按摩部件的力的方向的不同,第一按摩部件的姿态容易发生变化。例如,在将第一按摩部件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旋转轴等上的情况下,若在按摩器主体上升时等对第一按摩部件施加较大的力,则会导致按摩部件很容易绕旋转轴旋转。其结果是,本来最好是呈前侧朝上的姿态的按摩部件的姿态变为前侧朝下的姿态等,从而导致按摩部件的姿态变为不适合对施疗部位进行施疗的姿态。若以这种不理想的姿态进行按摩,则不易取得充分的按摩效果。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按摩部件配置为沿前后方向移动自如的情况下,按摩部件的姿态也不易发生变化,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按摩效果的按摩装置。
[001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0012]本发明的按摩装置具备:前端设有用于对使用者的施疗部位进行施疗的第一施疗部件的第一按摩部件、前端设有用于对所述施疗部位进行施疗的第二施疗部件的第二按摩部件,该第二施疗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施疗部件的下侧且与所述第一施疗部件相对的位置处、以及以使所述第二施疗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施疗部件靠近或远离的方式,使所述第一按摩部件和所述第二按摩部件摆动的按摩机构;所述按摩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在所述第一施疗部件的上侧设有第三施疗部件,该第三施疗部件配置在相比所述第一施疗部件更加朝向前侧突出且所述第一施疗部件的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处。
[0013]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按摩机构具有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旋转轴,所述第一按摩部件的基端侧能够绕所述旋转轴摆动自如,并且,所述第一按摩部件被施加使所述第一施疗部件朝向前方突出的力,所述按摩机构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当按摩机构上升时,所述按摩机构的第三施疗部件传递使第一施疗部件朝向上方摆动的力。
[0014]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一施疗部件与相对于该第一施疗部件配置于上侧的所述第三施疗部件之间形成的朝向上方的角度为10度?40度。
[0015]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三施疗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施疗部件朝向前方突出的前方突出量为1mm?40mmo
[0016]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第三施疗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施疗部件朝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量为5mm?30mm。
[0017]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按摩机构具有:被配置为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旋转轴、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的驱动部、以及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摆动运动的转换部;在所述按摩装置中,通过利用所述转换部转换的摆动运动,使所述第一施疗部件沿左右方向进行摆动运动,并且使所述第二施疗部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施疗部件。
[0018](发明效果)
[0019]根据本发明的按摩装置,即使在将按摩部件配置为沿前后方向移动自如的情况下,按摩部件的姿态也不易发生变化,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按摩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按摩器主体的立体图,且是表示除去左侧的第一按摩部件和第二按摩部件后的状态的图。
[0022]图3A是表示使第二按摩部件靠近第一按摩部件时的状态的按摩机构的图。
[0023]图3B是表示使第二按摩部件远离第一按摩部件时的状态的按摩机构的图。
[0024]图4是图3A中的A-A线剖面图。
[0025]图5是表示使本实施方式的按摩器主体下降时的按摩器主体姿态的变化的图。
[0026]图6是表示使本实施方式的按摩器主体上升时的按摩器主体姿态的变化的图。
[0027]图7是表示使现有的按摩器主体上升时的按摩器主体姿态的变化的图。
[0028](符号说明)
[0029]I按摩装置
[0030]3 导轨部件[0031 ]4 按摩器主体
[0032]5第一按摩部件
[0033]6第二按摩部件
[0034]7第一施疗部件
[0035]8第二施疗部件
[0036]10第一环状嵌合部
[0037]11旋转轴
[0038]12倾斜凸台部
[0039]13枢轴销
[0040]14第二环状嵌合部
[0041]15偏心凸台部
[0042]16第二限制部
[0043]17曲柄部件
[0044]18驱动部(驱动电动机)
[0045]19转换部
[0046]20轴承部
[0047]21蜗轮
[0048]22从动齿轮
[0049]26倾斜凸轮面
[0050]27第一限制部[0051 ]28偏心凸轮面
[0052]29突出片
[0053]30连接臂
[0054]31施力机构
[0055]32引导部件
[0056]33拍打驱动部
[0057]34弹簧部件
[0058]35壳体
[0059]36拍打旋转轴
[0060]37拍打凸台部
[0061]38第三按摩部件
[0062]39直线状的齿轮部
[0063]40第三施疗部件
[0064]U使用者
[0065]S施疗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66]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以下所说明的各实施方式中通用的同一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和相同的名称。因此,对于被赋予相同符号和相同名称的构成部件,不对其重复进行相同的说明。
[0067]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I进行说明。
[0068]如图1、5、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I能够对使用者U的从肩部经由背部直至腰部的范围内的所有施疗部位S进行按摩,并且,该按摩装置I能够内置于靠背部具有按摩功能的座椅式按摩器等中进行使用。
[0069]另外,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座椅式按摩器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按摩器装置I也可以是被安装在现有的椅子或者沙发的靠背上进行使用的薄板式的按摩器等。
[0070]本实施方式的座椅式按摩器具备供使用者U就座的座部和配置于该座部的后侧且供使用者U倚靠的靠背部。在该靠背部的内部内置有如图1所示的按摩装置I,从而能够对倚靠在靠背部上的使用者U的肩部、背部、腰部直至臀部为止的施疗部位S进行按摩。
[0071]上述按摩装置I具备设置在靠背部的内部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轨部件3和能够沿导轨部件3的延伸方向移动自如(升降自如)的按摩器主体4。
[0072]在该导轨部件3上,沿导轨部件3的延伸方向(上下方向)设有呈直线状(straighttype)的齿轮部39,在按摩器主体4中配置有与导轨部件3的直线状的齿轮部39啮合的驱动齿轮(省略图示),由此能够沿导轨部件3的延伸方向(上下方向)引导按摩器主体4。
[0073]按摩器主体4是能够沿上述导轨部件3进行移动的部件,且是具备朝向施疗部位S侧突出的第一按摩部件5和第二按摩部件6的部件,该按摩器主体4将施疗部位S夹入第一按摩部件5和第二按摩部件6之间并对该施疗部位S进行夹揉按摩。
[0074]具体而言,按摩器主体4设有:第一按摩部件5、第二按摩部件6以及按摩机构,其中,第一按摩部件5的前端设有用于对使用者U的施疗部位S进行施疗的第一施疗部件7,第二按摩部件6的前端设有用于对使用者U的施疗部位S进行施疗的第二施疗部件8,该第二施疗部件8设置在第一施疗部件7的下侧且是与该第一施疗部件7相对的位置处,按摩机构以使第一施疗部件7和第二施疗部件8相互靠近或分离的方式使第一按摩部件5和第二按摩部件6进行摆动。
[0075]接下来,对设置于按摩器主体4中的第一按摩部件5、第一施疗部件7、第二按摩部件6、第二施疗部件8以及按摩机构进行说明。
[0076]另外,在以下的记载中,根据图1、图2等所示的箭头方向对按摩装置进行说明。例如,将图3A中的纸面左侧作为对按摩装置I进行说明时的前侧,将图3A中的纸面右侧作为对按摩装置I进行说明时的后侧。另外,将图3A中的纸面上侧作为对按摩装置I进行说明时的上侧,将图3A中的纸面下侧作为对按摩装置I进行说明时的下侧。另外,关于这些方向,在图中适当地利用箭头进行图示。
[0077]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按摩部件5是细长的棒状部件,且从后侧朝向前侧延伸。第一按摩部件5形成为后端侧(基端侧)比前端侧(顶端侧)更粗,并且在较细的前端侧设有与使用者U的施疗部位S接触并对该施疗部位S进行按摩的第一施疗部件7。另外,在第一按摩部件5的后端侧设有第一环状嵌合部10。通过将该第一环状嵌合部10外嵌在后述的旋转轴11上所设置的倾斜凸台部12上,从而能够将旋转轴1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第一按摩部件5。
[0078]第一施疗部件7是如下的部件,S卩:能够沿左右方向摆动自如,并且,从一侧(按摩背部的施疗部位S时为上侧)与使用者U的施疗部位S接触,通过将施疗部位S夹持在该第一施疗部件7与从另一侧(按摩背部的施疗部位S时为下侧)和使用者U的施疗部位S接触的第二施疗部件8之间,从而对施疗部位S进行夹揉按摩。另外,第一施疗部件7形成为圆盘型或球形等的各种形状(图示例中为球形)。
[0079]如图1至图4所示,第二按摩部件6是与第一按摩部件5同样地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细长部件,并且,第二按摩部件6形成为:第二按摩部件6的后端位于相比第一按摩部件5的后端更为前侧的位置处,第二按摩部件6的前端位于相比第一按摩部件5的前端更为后侧的位置处,因此,第二按摩部件6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按摩部件5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另外,在第二按摩部件6的前端侧设有沿左右方向贯穿第二按摩部件6的枢轴销(pivotedpin) 13,在该枢轴销13上设有与使用者U的施疗部位S接触并对该施疗部位S进行按摩的第二施疗部件8。另外,在第二按摩部件6的前后方向上的、相比其他部分厚度最厚的部分即中途侧位置处设有第二环状嵌合部14。该第二环状嵌合部14也与第一环状嵌合部10同样地形成为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圆筒状的部件,通过将该第二环状嵌合部14外嵌在旋转轴11上所设置的偏心凸台部15上,从而能够将旋转轴1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第二按摩部件6。进而,在第二按摩部件6的相比中途侧厚度较薄的后端侧,以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有后述的第二限制部16的曲柄(crank)部件17。
[0080]第二施疗部件8是如下的部件,S卩:从与第一施疗部件7不同的一侧(按摩背部的施疗部位S时为下侧)与使用者U的施疗部位S接触,并通过将施疗部位S夹持在第一施疗部件7与该第二施疗部件8之间,从而对施疗部位S进行夹揉按摩。另外,第二施疗部件8形成为圆盘状,并且,以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上述第二按摩部件6的前端侧。[0081 ]按摩机构通过使上述第一按摩部件5沿左右方向摆动,从而对施疗部位S进行揉捏按摩,并且,通过使第二按摩部件6沿上下方向摆动,从而将施疗部位S夹持在第一按摩部件5的第一施疗部件7与第二按摩部件6的第二施疗部件8之间并对该施疗部位S进行夹揉按摩。
[0082]具体而言,按摩机构具有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旋转轴11、用于驱动旋转轴11的驱动部18 (驱动电动机)、以及将旋转轴11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摆动运动的转换部19。
[0083]旋转轴11是以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于按摩器主体4的下侧的轴部件。具体而言,在按摩器主体4的正面下方的左右两侧设有轴承部20,上述旋转轴11沿左右方向架设在该左右两侧的轴承部20之间。而且,利用这些轴承部20将旋转轴11支撑为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转动自如。
[0084]如图2中详细所示,在按摩器主体4的左下侧设有蜗轮(worm wheel)21、25,该蜗轮21、25被设置为轴心朝向左右方向且绕该轴心转动自如,在相比蜗轮25更为左侧的位置处设有与蜗轮21啮合的从动齿轮22。进而,在嵌入蜗轮21中的旋转轴11的长度方向的中途侧位置处设有用于将旋转轴1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第一按摩部件5的倾斜凸台部12以及用于将旋转轴1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第二按摩部件6的偏心凸台部15。
[0085]驱动部18(驱动电动机)配置在按摩器主体4的左下侧位置处,且具备朝向下侧延伸的输出轴18a。该驱动部18的输出轴18a上设有蜗杆(worm gear),该蜗杆与蜗轮25啮合。因此,能够将由驱动部18产生的旋转驱动力按照蜗杆、蜗轮25、从动齿轮22、蜗轮21的顺序且以规定的减速比传递至旋转轴11,从而能够驱动旋转轴11以规定的转速进行旋转。
[0086]转换部19构成为:将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旋转的旋转轴11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第一按摩部件5或者第二按摩部件6,从而以使第一施疗部件7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使第一按摩部件5摆动,并且,以使第二施疗部件8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使第二按摩部件6摆动。
[0087]具体而言,转换部19具备倾斜凸台部12、第一环状嵌合部10以及第一限制部27,其中,倾斜凸台部12具有以相对于旋转轴11的轴心倾斜的轨道绕旋转轴11的轴心旋转的倾斜凸轮面26,第一环状嵌合部10设置在第一按摩部件5的基端侧(下端侧)且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倾斜凸台部12的倾斜凸轮面26嵌合,第一限制部27限制第一按摩部件5随着旋转轴11的旋转而一同旋转。
[0088]另外,转换部19具备偏心凸台部15、第二环状嵌合部14以及第二限制部16,其中,偏心凸台部15具有以相对于旋转轴11的轴心偏心的轨道绕旋转轴11的轴心旋转的偏心凸轮面28,第二环状嵌合部14设置在第二按摩部件6的基端侧(后端侧)且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偏心凸台部15的偏心凸轮面28嵌合,第二限制部16限制第二按摩部件6随着旋转轴11的旋转而一同旋转。
[0089]以下,首先对构成转换部19的部件中的用于使第一按摩部件5摆动(使第一施疗部件7沿左右方向移动)的部件、即第一环状嵌合部10、倾斜凸台部12以及第一限制部27进行说明。
[0090]第一环状嵌合部10是将按摩机构的旋转轴11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沿左右方向往复移动的平移运动,并且将其传递至第一按摩部件5的部件。具体而言,第一环状嵌合部10是设置在第一按摩部件5的基端侧的圆筒状部件,且被配置为轴心朝向相对于旋转轴11的轴心倾斜的方向。
[0091]倾斜凸台部12在旋转轴11的左右方向中途部配置有左右一对。该倾斜凸台部12是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圆筒状部件,且以与旋转轴11的轴心呈同轴的方式被安装在旋转轴11上。在倾斜凸台部1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能够引导上述第一环状嵌合部10的倾斜凸轮面26。
[0092]该倾斜凸台部12的倾斜凸轮面26具有绕相对于旋转轴11的轴心(旋转轴11)倾斜的轴旋转的环状的轨道。轴承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外嵌在上述倾斜凸台部12的倾斜凸轮面26上,由此,能够利用轴承使第一环状嵌合部10沿倾斜凸台部12的倾斜凸轮面26滑动。
[0093]第一限制部27是限制第一按摩部件5随着旋转轴11的旋转而一同旋转的部件,通过如此进行限制,能够使第一按摩部件5仅向左右方向摆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限制部27构成为具备:设置在第一按摩部件5的后端侧的突出片29和从按摩器主体4沿上下方向朝向下侧延伸的连接臂30,并且,通过将突出片29和连接臂30经由球窝接头(ball joint)加以连接,能够限制第一按摩部件5的转动。
[0094]如图4中详细所示,在上述第一按摩部件5的后端侧(基端侧)形成有朝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突出片29。该突出片29的突出端形成为球状,且在呈球状的突出端上经由球窝接头枢轴支撑有连接臂30。该连接臂30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棒状部件,该连接臂3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在上述突出片29的前端上,而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连接在后述的拍打驱动部33上。进而,连接臂30的长度方向的中途侧被连接为绕朝向前后方向的轴摆动自如,从而使连接臂30在左右方向上自如地弯曲。
[0095]S卩,由于第一按摩部件5的后端侧经由突出片29和连接臂30连接在按摩器主体4上,因此,即使第一按摩部件5欲随着旋转轴11的旋转而一同旋转,也能够利用第一限制部27使第一按摩部件5不会随着旋转轴11的旋转而一同旋转。另一方面,由于连接臂3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自如地弯曲,因此允许第一按摩部件5沿左右方向摆动。因此,当使用第一限制部27时,第一按摩部件5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的摆动被限制的状态下仅沿左右方向进行摆动。
[0096]接下来,对构成转换部19的部件中的用于使第二按摩部件6摆动的部件、即第二环状嵌合部14、偏心凸台部15以及第二限制部16进行说明。
[0097]第二环状嵌合部14是将按摩机构的旋转轴11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的平移运动并将其传递至第二按摩部件6的部件。具体而言,第二环状嵌合部14是设置在第二按摩部件6的基端侧的圆筒状部件,该第二环状嵌合部14的内周径与偏心凸台部15的偏心凸轮面28的外周径大致相同,且第二环状嵌合部14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偏心凸台部15的偏心凸轮面28嵌合。
[0098]偏心凸台部15在旋转轴11的轴心方向中途部(左右方向的中途侧)配置有左右一对且该一对偏心凸台部15分别与倾斜凸台部12的内侧邻接而配置。一对偏心凸台部15均形成为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圆筒形状,旋转轴11以沿左右方向贯穿偏心凸台部15的方式插通在各个偏心凸台部15的内部。
[0099]另外,偏心凸台部15以该偏心凸台部15的轴心从与旋转轴11的轴心不同的位置穿过的方式(呈不同轴心的方式)安装成偏心状态,且偏心凸台部15能够以相对于旋转轴11的轴心呈偏心的状态进行旋转。另外,在偏心凸台部15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偏心凸轮面28,由此,当偏心凸台部15以相对于旋转轴11的轴心呈偏心的状态进行旋转时,偏心凸轮面28也以相对于旋转轴11的轴心呈偏心的轨道旋转。
[0100]第二限制部16是限制第二按摩部件6随着旋转轴11的旋转而一同旋转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限制部16由配置在第二按摩部件6的后端侧与按摩器主体4之间的曲柄部件17构成。具体而言,第二限制部16是当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从后方下侧朝向前方上侧呈倾斜状地延伸的较长(长圆形状)的板状部件。第二限制部16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前端侧)以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第二按摩部件6的后端侧。另外,第二限制部16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后端侧)以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转动自如的方式连接在按摩器主体4的正面。因此,当采用第二限制部16时,即使第二按摩部件6欲随着旋转轴11的旋转而一同旋转,由于第二按摩部件6的后端侧经由第二限制部16与按摩器主体4连接,因此第二按摩部件6也不会随着旋转轴11的旋转而一同旋转。另一方面,由于构成第二限制部16的曲柄部件17能够沿前后方向摆动,因此允许第二按摩部件6沿前后方向摆动。因此,当采用第二限制部16时,第二按摩部件6能够在沿左右方向的摆动被限制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摆动。
[0101]另外,在上述按摩机构中,第一施疗部件7沿左右方向摆动,并且,第二施疗部件8沿前后方向摆动,将施疗部位S夹持在重复进行相互靠近或分离运动的第一施疗部件7和第二施疗部件8之间,并对施疗部位S有效地实施夹揉按摩。
[0102]但是,由于从肩部至腰部(或者臀部)的施疗部位S中的、肩部的施疗部位S位于相比腰部或者背部的施疗部位S更为前侧的位置处,因此若不将第一施疗部件7相比腰部或者背部的施疗部位S更加朝向前方突出,则第一施疗部件7无法接触到肩部的施疗部位S,从而无法对施疗部位S进行足够使使用者满意的按摩。
[0103]因此,在本发明的按摩装置I中,为了对处于前侧的肩部的施疗部位S进行足够使使用者满意的按摩,设置对上述第一按摩部件5施加使其朝向前侧的力的施力机构31,从而使第一施疗部件7朝向前侧突出。
[0104]具体而言,该施力机构31具备沿上下方向配置的引导部件32、能够沿该引导部件32上下移动的拍打驱动部33、对拍打驱动部33施加使其朝向上方的力的弹簧部件34、以及收容该引导部件32和拍打驱动部33的壳体35。
[0105]引导部件32是沿上下方向配置在按摩器主体4的正面的棒状部件。该引导部件32在按摩器主体4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设置有左右一对。而且,这些引导部件32沿上下方向贯穿壳体35,从而能够沿上下方向引导收容于壳体35中的拍打驱动部33。另外,将该引导部件32插入于卷径稍大于引导部件32的外径的弹簧部件34中,由此能够对拍打驱动部33施加使其相对于按摩器主体4朝向上方的力。
[0106]拍打驱动部33具备配置在按摩器主体的后面侧的拍打驱动电动机(省略图示)、通过该拍打驱动电动机的驱动而进行旋转的拍打旋转轴36、以及用于安装该拍打驱动电动机和拍打旋转轴36的壳体35。该拍打旋转轴36被配置为轴心朝向左右方向且能够沿左右方向贯穿壳体35,该拍打旋转轴36的两端侧从壳体35进一步朝向外侧突出。在从壳体35朝向外侧突出的拍打旋转轴36的两端侧以相对于拍打旋转轴36的轴心呈偏心的状态安装有圆筒状的拍打凸台部37。而且,上述的连接臂30的另一端连接在该拍打凸台部37上。因此,当利用拍打驱动部33使拍打旋转轴36旋转时,设置在拍打旋转轴36的两端侧的拍打凸台部37进行偏心旋转,从而使另一端侧连接在该拍打凸台部37上的连接臂30进行曲柄运动。
[0107]如上所述,弹簧部件34内插入有引导部件32,且该弹簧部件34能够沿上下方向施加作用力。弹簧部件34的上端被固定在壳体35上,弹簧部件34的下端被固定在按摩器主体4上,由此能够利用弹簧部件34对壳体35施加使其相对于按摩器主体4朝向上方的力。
[0108]S卩,在上述施力机构31中,利用弹簧部件34的作用力使壳体35相对于按摩器主体4朝向上方,因此对被收容于壳体35内的拍打旋转轴36也施加朝向上方的力。于是,经由连接臂30和突出片29对第一按摩部件5的后端侧施加朝向上方的力,从而对第一施疗部件7施加使其朝向前方突出方向的力。即,在对位于相比腰部的施疗部位S更为前方的位置处的肩部的施疗部位S进行按摩时,通过上述的作用力使第一按摩部件5绕旋转轴11朝向前方摆动,从而使第一施疗部件7朝向前方突出,因此能够对肩部的施疗部位S进行充分的夹揉按摩。
[0109]另外,本发明的按摩装置I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按摩机构中,在第一施疗部件7的上侧配置有第三施疗部件40,其中,该第三施疗部件40配置在相比第一施疗部件7更向前侧突出且第一施疗部件7的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处。
[0110]具体而言,在上述第一按摩部件5的前后方向的中途侧位置处设有从该中途侧进一步朝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而形成的臂状的第三按摩部件38。该第三按摩部件38形成为在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之后,在长度方向的中途侧朝向前侧弯曲,上述第三施疗部件40配置在第三按摩部件38的前端上。
[0111]第三施疗部件40是直径比第一施疗部件7或者第二施疗部件8大的圆盘状的部件,且能够绕朝向左右方向的轴转动自如。另外,第三施疗部件40使用例如PVC等的软质树脂而形成,因此,即使与使用者U接触也会带来疼痛感。
[0112]另外,当以第一按摩部件5的中途侧为基准时,第三施疗部件40配置在宽度方向外侧且前方上侧的位置处。具体而言,该第三施疗部件40优选设置在如下的位置。
[0113]S卩,当以第一施疗部件7的位置为基准时,优选将第三施疗部件40配置在如下位置,即:第一施疗部件7与相对于该第一施疗部件7配置于上侧的第三施疗部件40之间形成的朝向上方的角度Θ为5度?40度,更优选为15度?30度。具体而言,如图3A所示,连接第一施疗部件7的中心和旋转轴11的中心的线、与连接第三施疗部件40的中心和旋转轴11的中心的线所形成的角度Θ为例如20度。
[0114]另外,第三施疗部件40相对于第一施疗部件7朝向前方突出的前方突出量6优选为5mm?40mm,更优选为I Omm?30mm。具体而言,如图3A所示,第一施疗部件7的前后方向前端和第三施疗部件40的前后方向的前端之间的距离6例如为15mm。该距离与第一施疗部件7的直径的二分之一大致相同。
[0115]进而,第三施疗部件40相对于第一施疗部件7的左右方向上的突出量λ优选为5mm?30mm,更优选为1mm?20mm。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第一施疗部件7的中心与第三施疗部件40的宽度方向内侧边缘之间的距离λ例如为15mm。该距离与第一施疗部件7的直径的二分之一大致相同。
[0116]在如此将第三施疗部件40配置在相比第一施疗部件7更为前侧且朝向上方突出的位置的情况下,即使在使第一按摩部件5朝向上方移动时,第一施疗部件7与使用者U强烈接触,从而对第一按摩部件5的前端施加朝向下方的较大的力,第一按摩部件5也变得不易绕旋转轴11旋转,从而能够保持第一按摩部件5的姿态。
[0117]另外,若将第三施疗部件40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与第一施疗部件7相同的位置(即,A = Omm),则当通过第一施疗部件7按摩肩部时,第三施疗部件40有可能与使用者U的脖颈或者头部接触从而带来不便。但是,当将第三施疗部件40配置在第一施疗部件7的左右方向外侧(λ = 5mm?30mm)时,在通过第一施疗部件7按摩肩部的过程中,无须担心第三施疗部件40与使用者U的脖颈或者头部接触。
[0118]另外,若第三施疗部件40相对于第一施疗部件7的左右方向上的突出量λ过大(λ>30mm),则第三施疗部件40不会与使用者U的脖颈或者头部接触,然而,当通过第一施疗部件7按摩使用者U的背部时,第三施疗部件40有可能与使用者U的侧腹或者肋骨接触从而对使用者U带来不便。因此,最好不要使第三施疗部件40的左右方向外侧的突出量λ大于30mm。
[0119]具体而言,在具备上述第三施疗部件40的按摩装置I中,以下述方式进行按摩。
[0120]S卩,如图5中的(a)所示,当按摩器主体4位于导轨部件3的上端侧时,成为第一按摩部件5在施力机构31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朝向前方突出的状态,通过将肩部的施疗部位S夹持在第二施疗部件8与朝向前方突出的第一施疗部件7之间,从而能够对肩部的施疗部位S进行夹揉按摩。
[0121]接下来,考虑如下情况,S卩:使处于如图5中的(a)所示状态的按摩器主体4沿导轨部件3下降,从而变为如图5中的(b)所示,按摩器主体4的高度与背部的施疗部位S的高度相同的情况。
[0122]在该状态下,由于背部的施疗部位S位于相比肩部的施疗部位S更为后侧的位置,因此第一施疗部件7位于更为后方的位置且呈前方朝上的姿态。即,在图5中的(b)所示的状态中,第一按摩部件5对抗施力机构31的作用力而进一步朝向后方摆动,从而第一施疗部件7的位置移至更为后方的位置处。因此,能够利用第一施疗部件7按摩背部的施疗部位S。
[0123]另外,在该图5中的(b)所示的状态之后,利用按摩装置I施疗的施疗部位S,如图5中的(C)或者图5中的(d)所示,变化为从背部经由腰部直至臀部,此时第一按摩部件5的姿态维持与图5中的(b)所示状态大致相同的姿态、即维持第一施疗部件7位于旋转轴11的前方上侧的姿态。
[0124]S卩,当使按摩器主体4下降时,施力机构31对第一按摩部件5施加使其朝向前方摆动的方向的力,此时,通过与施疗部位S接触,第一按摩部件5也被施加使其朝向后方摆动的方向的力,因此两种力相对抗的结果第一按摩部件5的姿态维持前方朝上的状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I中,在按摩器主体4下降的期间,能够维持第一施疗部件7贴着使用者U的背部的状态,从而能够对施疗部位S带来良好的按摩效果。
[0125]另外,当使到达臀部或者腰部的按摩器主体4沿着导轨部件3再次上升到肩部时,由于施力机构31的作用力和通过与施疗部位S接触而对第一按摩部件5(第一施疗部件7)施加的力为同一方向,因此当不具备第三施疗部件40时,第一按摩部件5的姿态容易发生变化。
[0126]例如,在图7所示的现有的按摩装置101、换而言之是不具备第三施疗部件的按摩装置101中,通过施力机构对第一按摩部件105施加使其朝向前方下侧摆动的方向的力。另一方面,在从下方朝向上方移动的按摩器主体中,由于第一施疗部件107与施疗部位S接触而对第一按摩部件105施加的力也使第一按摩部件105朝向前方下侧摆动。其结果是,如图7中的(d)所示那样朝向前方上侧倾斜的第一按摩部件105的姿态,变为如图7中的(c)所示那样朝向前方水平放置的姿态、换而言之是变为与腰部的施疗部位S垂直的方向。
[0127]进而,当使按摩器主体进一步从下方朝向上方移动时,第一按摩部件105的姿态进一步倒向前方,从而变为如图7中的(b)所示的姿态、即第一施疗部件107位于旋转轴111的前方下侧的姿态。该图7中的(b)所示的姿态,对于以第一施疗部件107位于旋转轴111的前方上侧的姿态进行按摩的第一按摩部件105来说是极其异常的姿态,其会妨碍良好的按摩,且对弹簧部件带来多余的负担。
[0128]进而,如图7中的(a)所示,当按摩器主体和肩部的施疗部位S的高度相等时,第一施疗部件107和施疗部位S的距离暂时地变大,第一按摩部件105猛烈地倒向后方。其结果是,有时在第一按摩部件105中发生激烈的声音或冲击,从而有可能对接受按摩的使用者U带来不愉快感。
[0129]但是,在具备第三施疗部件40的本实施方式的按摩装置I中,如图6中的(C)所示,当第一按摩部件5欲倒向前方时,由于第三施疗部件40与使用者U的施疗部位S接触,因此从使用者U的背部对第三施疗部件40施加将其推回后方朝上的力。通过对该第三施疗部件40所施加的力,限制第一按摩部件5的朝向前方下侧的摆动,从而第一按摩部件5能够维持与下降时相同的前方朝上的姿态(图5中的(c)),由此能够实施良好的按摩。即,第三施疗部件40传递使第一施疗部件7朝向上方摆动的力。
[0130]之后,如图6中的(b)所示,即使使按摩器主体4的位置沿导轨部件3上升,由于第三施疗部件40与使用者U的施疗部位S接触,因此从使用者U的背部对第三施疗部件40施加将其推回后方朝上的力。通过对该第三施疗部件40所施加的力,限制第一按摩部件5的朝向前方下侧的摆动,从而第一按摩部件5能够维持与下降时相同的前方朝上的姿态(图5中的(b)),由此能够实施良好的按摩。
[0131]另外,在图6中的(b)、(c)中,第三施疗部件40与使用者U的背部接触,并且随着第一施疗部件7沿左右方向进行摆动运动。因此,由于通过第一施疗部件7和第三施疗部件40这两个施疗部件进行揉捏按摩,因此能够对背部进行目前所没有的有效按摩。
[0132]如以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按摩装置I具有第三施疗部件40、换而言之是有关第一施疗部件7的防止反转部件(具有自动恢复功能的部件),因此,即使在按摩装置I上升时,第一按摩部件5的姿态也不易发生变化,从而能够维持良好的按摩效果。另外,符号“40”所示的部件,并非一定是对使用者实施按摩的施疗部件。符号“40”所示的部件只要是具有防止反转功能(自动恢复功能)的部件即可。
[0133]另外,应该认为以上所公开的各实施方式的所有方面均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内容。尤其是关于本次所公开的各实施方式中未明确公开的事项,例如运转条件或操作条件、各种参数、构成部件的尺寸、重量、体积等并未超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通常实施的范围,而是采用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值。
【主权项】
1.一种按摩装置,其具备: 第一按摩部件,其前端设有用于对使用者的施疗部位进行施疗的第一施疗部件, 第二按摩部件,其前端设有用于对所述施疗部位进行施疗的第二施疗部件,该第二施疗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施疗部件的下侧且与所述第一施疗部件相对的位置处, 按摩机构,其以使所述第二施疗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施疗部件靠近或远离的方式,使所述第一按摩部件和所述第二按摩部件摆动, 所述按摩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构在所述第一施疗部件的上侧设有第三施疗部件,该第三施疗部件配置在相比所述第一施疗部件更加朝向前侧突出且所述第一施疗部件的左右方向外侧的位置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构具有轴心朝向左右方向的旋转轴, 所述第一按摩部件的基端侧能够绕所述旋转轴摆动自如,并且,所述第一按摩部件被施加使所述第一施疗部件朝向前方突出的力, 所述按摩机构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当所述按摩机构上升时,通过所述按摩机构的所述第三施疗部件传递使所述第一施疗部件朝向上方摆动的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施疗部件与相对于该第一施疗部件配置于上侧的所述第三施疗部件之间形成的朝向上方的角度为10度?40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施疗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施疗部件朝向前方突出的前方突出量为1mm?40mm ο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施疗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施疗部件朝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量为5mm?30mm ο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构具有: 旋转轴,其被配置为轴心朝向左右方向, 驱动部,其用于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以及 转换部,其将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摆动运动; 在所述按摩装置中,通过利用所述转换部转换的摆动运动,使所述第一施疗部件沿左右方向进行摆动运动,并且使所述第二施疗部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施疗部件。
【文档编号】A61H1/00GK106038158SQ201610212601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4月7日 公开号201610212601.8, CN 106038158 A, CN 106038158A, CN 201610212601, CN-A-106038158, CN106038158 A, CN106038158A, CN201610212601, CN201610212601.8
【发明人】曾根也寸志, 清水新策
【申请人】大东电机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