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针薄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2995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微型针薄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实施方式的微型针薄片,具备大致沿着薄片的主面而形成于该薄片的多个微型针。微型针的材料,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及聚乙烯醇与聚乙二醇的接枝共聚物。通过弯折薄片,使微型针从主面立起,且立起后的该微型针刺入皮肤。
【专利说明】
微型针薄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关于用以辅助由微型针所进行的活性成分的施用而使用的 微型针薄片。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为人所知者有经由皮肤来施用活性成分的微型针,以及具备该微型针的装 置。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可旋转的细微构造装置,其具备:曲线状的基材、以及包含 贴合于该基材的第1表面上的多个细微要素的卷筒构造。多个细微要素具有指定的大小及 形状,使得当细微构造装置被放置在皮肤上并往指定方向转动时贯通皮肤的角质层。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032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细微构造装置中,于卷筒上细微要素产生剥落,因 此,在想要经由微型针将活性成分应用于皮肤前,该微型针可能会碰到或勾住其他物品(例 如使用者的皮肤或衣物等)。因此,要求确保微型针于处理时的安全性。
[0008] 用以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9]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微型针薄片,具备大致沿着薄片的主面而形成于该薄片的 多个微型针;微型针的材料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及聚乙烯醇 与聚乙二醇的接枝共聚物;通过弯折薄片,使微型针从主面立起,且立起后的该微型针刺入 皮肤。
[0010] 在这样的方面中,在薄片被弯折之前,以溶解性材料所制作的微型针呈大致沿着 薄片的主面的状态。这意味着在微型针被适用在皮肤之前,微型针的前端不会从该主面上 突出。因此,只要未将微型针薄片应用于皮肤,就不须担心微型针碰到或勾住其他物品。其 结果可确保微型针于处理时的安全性。此外,与非溶解性材料的微型针薄片相比,上述溶解 性材料的微型针薄片,相对于皮肤的物理性刺激降低等,其安全性高。
[0011] 发明的效果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可确保微型针于处理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实施方式的微型针薄片的俯视图。
[0014] 图2为显示将微型针薄片固定在衬片的状态的图。
[0015] 图3为例示的施作器的立体图。
[0016] 图4为显示图3所示的施作器的使用方法的图。
[0017]图5为示意显示微型针薄片的应用的图。
[0018]图6为示意显示微型针薄片的应用的图。
[0019]图7为示意显示微型针薄片的应用的图。
[0020]图8为不意显不穿刺的样态的图。
[0021]图9为显不实施例的结果的表。
[0022]图10为显示其他实施例的皮肤穿透试验的结果的坐标图。
[0023]图11为显示上述皮肤穿透试验的结果的坐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的说明中,对于同一或同等的 要素,附加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5] 使用图1及图2,说明实施方式的微型针薄片10的结构。微型针薄片10,为用以将任 意活性成分(例如药剂)施用于生物体内的器具,具有刺入于皮肤的多个微型针。
[0026] 如图1所示,微型针薄片10为带状,并具有大致沿着薄片的主面11而形成于该薄片 的多个微型针12。这样的微型针12,于薄片的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的各方向上整齐排列地 配置,全部微型针12的前端,无例外地朝向薄片的一端(图1中为左方向)。
[0027] 微型针薄片10及微型针12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通过不锈钢、聚对苯二甲 酸乙二酯(PET )、其他金属、其他树脂、生物分解性材料、陶瓷、或溶解性材料中任一种来制 作微型针薄片10及微型针12。或者,可以组合这些材料来制作微型针薄片10及微型针12。
[0028] 溶解性材料可为醣类,也可为非醣类。作为醣类溶解性材料的例子,可列举出羟丙 基甲基纤维素(HPMC: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及轻丙基纤维素(HPC: Hydroxypropyl Cellulose)。作为非醣类溶解性材料的例子,可列举出聚乙稀醇(PVA: Polyvinyl Alcohol)、及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聚乙烯醇与聚乙二醇的接枝共聚 物)。微型针薄片10及微型针12的材料,可选自即1?:、即(:、?¥4、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 聚物中,例如可从这样的4种当中选择一种。
[0029] 在此,本说明书中所谓的「微型针薄片及微型针的材料」,意指制作者为了制作微 型针薄片及微型针而特意使用的物质。微型针薄片及微型针的制造过程中,可能会不经意 地混入未被选择作为材料的物质(例如微量的杂质),或是无法完全去除这种非特意的物 质。本发明的微型针薄片及微型针,除了制作者特意使用的材料的外,也包括最终含有制作 者所非特意的物质的微型针薄片及微型针。
[0030] 微型针12可通过蚀刻或激光等来形成。若薄片为金属,则可通过药液溶解该薄片 而形成微型针12,若薄片为非金属,则可通过激光使该薄片散逸而形成微型针12。这些情形 时,于微型针12的周围产生空隙。当然也可通过蚀刻或激光以外的方法来形成微型针12。如 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微型针12为三角形状,但微型针的形状并不受限。不论为何,由于 不须使微型针12预先从薄片的主面11立起,所以可容易且便宜地制造微型针薄片10。
[0031] 微型针薄片10的尺寸并无限定。具体而言,厚度的下限可为5μπι,也可为20μπι,厚度 的上限可为ΙΟΟΟμπι,也可为300μπι。当以溶解性材料来制作微型针薄片10时,通过选择HPMC、 HPC、PVA、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中的任一种作为材料,可制作出厚度为10~300 μπι的微型针薄片10,但此时的厚度的下限及上限并不限定于此。以这样的4种溶解性材料中 的任一种作为材料的微型针薄片10的厚度的下限,可为2(^111、3(^1]1、4(^1]1、或5(^1]1,厚度的上 限可为 200μL?、150μL?、1 ΟΟμL?、90μL?、80μL?、70μL?、60μL?、或50μπι。微型针薄片 10 的厚度的下限可 考虑穿刺皮肤的微型针12的强度来决定,厚度的上限可考虑薄片的折曲性或微型针12的穿 刺特性等来决定。微型针薄片10的长度的下限可为0.1cm,也可为lcm,长度的上限可为 50cm,也可为20cm。微型针薄片10的宽度的下限可为0. lcm,也可为lcm,宽度的上限可为 60cm,也可为30cm。微型针薄片10的长度及宽度的下限可考虑活性成分的施用量来决定,长 度及宽度的上限可考虑生物体的大小来决定。
[0032]关于微型针12的参数也不受限。具体而言,微型针12的长度的下限可为ΙΟμπι,也可 为100μπι,其长度的上限可为ΙΟΟΟΟμηι,也可为ΙΟΟΟμηι。在此,所谓微型针12的长度,意指从微 型针12的底边(从主面11立起的根部的部分)至顶部为止的距离。针的密度的下限可为0.05 根/cm 2,也可为1根/cm2,其密度的上限可为10000根/cm2,也可为5000根/cm 2。密度的下限, 为从可施用lmg的活性成分的针的根数及面积所换算的值,密度的上限,为考虑到针的形状 后的临限值。
[0033]作为应用于皮肤的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于溶解性材料的微型针薄片的情况下, 可考虑:于微型针薄片10本身预先内含活性成分的方法;将活性成分预先涂布于微型针薄 片10本身的方法;在将微型针12刺穿于皮肤前先将活性成分涂布于该皮肤上的方法;在将 微型针12刺穿于皮肤后将活性成分涂布于该皮肤上的方法。在将活性成分预先涂布于微型 针薄片10时,优选尽可能以均一的厚度将指定粘度的涂布液涂布于薄片整体,由于微型针 12沿着主面11,故可容易地实施这种涂布。涂布可使用网版印刷的原理来实施,或是通过其 他方法来实施。使用生物分解性的薄片时,该薄片本身也可内含活性成分。
[0034]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微型针薄片10设置在后述施作器30而施用衬片20。如图2所 示,该衬片20为长度及宽度均大于微型针薄片10的带状薄片。衬片20的材料的例子,可列举 出丙烯酸类等的塑料,但该材料并不受限,例如可使用金属或其他种类的树脂等来制作衬 片20。相关的附图中,以透明或半透明的物品来表示衬片20,但衬片20也可为不透明。微型 针薄片10,通过胶带或粘合剂等固定在该衬片20的一端侧。
[0035]接着使用图3来说明施作器30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施作器30,为将微型针薄片10 应用在皮肤时所使用的矩形的片状器具。本实施方式中,将设置有后述粘合剂34的一侧定 义为施作器30的下侧,将该相反侧定义为施作器30的上侧。
[0036]于施作器30的本体31,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宽度方向」)形成有 两个狭缝状的贯通孔。一方的贯通孔,为用以将衬片20及微型针薄片10从本体31的上侧导 引至下侧的孔,以下将此称为第1贯通孔32。另一方的贯通孔,为用以将从微型针薄片10所 剥离的衬片20从本体31的下侧导引至上侧的孔,以下将此称为第2贯通孔33。两个贯通孔 32、33间的距离,可考虑微型针薄片10对皮肤的应用范围来决定,也可考虑其他基准来决 定。
[0037] 于本体31的底面,设置为粘合剂(粘合层)34以包围两个贯通孔32、33的方式的矩 形状。此粘合剂34,具有将施作器30固定在皮肤上的功用。予以说明,粘合剂34的范围并不 受此限制。例如,粘合剂34可仅沿着在本体31的长度方向上所沿续的两缘部而设置,也可仅 沿着在本体31的宽度方向上所沿续的两缘部而设置。
[0038] 作为本体31的材料的例子,可列举出丙烯酸类等的塑料,但该材料并不受任何限 制,例如可使用金属或其他种类的树脂等来制作本体31。相关的附图中,以透明或半透明的 物品来表示本体31,但本体31也可为不透明。
[0039]施作器30的尺寸,可配合微型针薄片10或衬片20的尺寸来决定。例如,施作器30的 宽度可根据衬片20的宽度来决定。此外,施作器30的全长(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可考虑微 型针薄片10的长度、或微型针薄片10对皮肤的应用范围来决定。
[0040] 接着使用图4~图8来说明微型针薄片10及施作器30的使用方法。首先,使用者将 安装有微型针薄片10的衬片20设置在施作器30。具体而言,使用者将未固定有微型针薄片 10者的衬片20的一端,于第1贯通孔32从上往下插通,并将另一端于第2贯通孔33从下往上 插通。通过该准备,如图4所示,衬片20于两个贯通孔32、33的间位于施作器30的底面侧。
[0041] 接着,使用者将微型针薄片10的一端从第1贯通孔32拉入施作器30的底面侧并弯 折,由此使该一端位于粘合剂34的下方,并在维持该状态下,将施作器30贴在活性成分的应 用部位。通过该一连串动作,如图5所示,施作器30被固定在皮肤S上。
[0042]接着,使用者将衬片20的一端拉往图6的箭头所示的方向。通过该操作,微型针薄 片10被该衬片20导引并通过第1贯通孔32,而进入于皮肤S与施作器30的底面之间的空间。 [0043]微型针薄片10于该空间内被弯折180度。如此,如图6所示(或如图8所扩大显示), 位于弯折部分的微型针12从主面11立起,且立起后的微型针12刺入皮肤S。当使用者拉出衬 片20直到将衬片20整体从施作器30拉出为止时,如图7所示,微型针薄片10的整体被应用在 皮肤。从图4~图7中,可得知微型针薄片10(薄片)往微型针12的前端方向前进而弯折。微型 针12,通过使该薄片弯折而从主面11立起,然后刺入皮肤。
[0044] 使用者之后可从皮肤将施作器30剥离。使用者可立刻剥离微型针薄片10,也可在 指定时间中将该微型针薄片10持续应用在皮肤S。当以溶解性材料来制作微型针薄片10时, 由于不须特意从皮肤中拔离微型针12,所以可容易地进行该微型针薄片10的处理。本实施 方式中,通过胶带或粘合剂将微型针薄片10固定在衬片20,该胶带或粘合剂也可用于预先 将该微型针薄片10固定在皮肤上。
[0045] 于施作器30与皮肤S之间一次立起的微型针12,为沿着微型针薄片10的宽度方向 的一行份。立起后的微型针12与主面11所形成的角度,当然会大于0度且未达180度。
[0046] 如图8所示,从主面11立起的微型针12,刺入皮肤时的穿刺角度θ(微型针12与皮肤 S所形成的角度)也是大于0度且未达180度。穿刺角度的下限可为20度、34度、或40度,该角 度的上限可为160度、140度、或100度。
[0047] 图8中的值r表示弯折后的微型针薄片10的曲率半径。通过将微型针薄片10回折而 从主面11立起的微型针12,与从曲率中心C至该微型针的根部为止的假想线V所形成的最大 角度Φ,大于90度。例如该最大角度可为95~130度的范围,也可是95~120度的范围。
[0048] 通过使针长h相对于曲率半径r的比(h/r)大于0.20,可确实地将微型针12刺入皮 肤S。
[0049] 如以上所说明,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的微型针薄片,具备大致沿着薄片的主面而 形成于该薄片的多个微型针;微型针的材料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 醇、及聚乙烯醇与聚乙二醇的接枝共聚物;通过弯折薄片,使微型针从主面立起,且立起后 的该微型针刺入皮肤。
[0050] 在这样的方面中,在薄片被弯折为止前,微型针呈大致沿着薄片的主面的状态。这 意味着至微型针被应用在皮肤为止前,微型针的前端不会从该主面上突出。因此,只要未将 微型针薄片应用于皮肤,就不须担心微型针碰到或勾住其他物品。其结果可确保微型针于 处理时的安全性。例如,使用者可安全地进行微型针薄片的保管或运送、即将使用前的准备 等。
[0051] 此外,由于微型针的材料为溶解性材料,所以不须特意从皮肤中拔离微型针。再 者,与非溶解性材料的微型针薄片相比,上述溶解性材料的微型针薄片,相对于皮肤的物理 性刺激降低等,其安全性高。除此之外,也可期待缓释性药物的吸收效果。因此可提升微型 针薄片的便利性。
[0052] 其他方面的微型针薄片中,薄片的厚度可为10~300μηι。通过如此地设定厚度,由 于微型针薄片较薄且柔软,所以可配合生物体的形状将该薄片贴附于皮肤,其结果可有效 率地施用活性成分。通过使用上述4种溶解性材料中的任一种,可制作出相对于生物体具有 溶解性,且具有以往所未曾有的薄度的微型针薄片。
[0053]其他方面的微型针薄片中,立起后的微型针相对于皮肤的穿刺角度可为34度以上 且未达180度。此时可更确实地将微型针刺入皮肤。
[0054] 其他方面的微型针薄片中,从主面立起的微型针与从薄片的曲率中心至该微型针 的根部为止的假想线所形成的最大角度,可大于90度。此时,由于刺入皮肤的微型针的部分 的长度增长,所以活性成分的皮肤穿透性提高。
[0055] 其他方面的微型针薄片中,最大角度可为95~130度。此时,由于刺入皮肤的微型 针的部分的长度增长,所以活性成分的皮肤穿透性提高。
[0056] 实施例
[0057]以下,根据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0058][微型针薄片的制作]
[0059]使用各种材料来制作微型针薄片。具体而言,量秤各材料及水,于容器中混合及搅 拌以完全溶解材料后,以2000rpm的转速对该材料进行离心而脱泡,由此制作涂布溶液。以 使干燥后的厚度成为50μπι的方式将该溶液涂布于衬片(模具)上,于50°C干燥1小时。对如此 制作的聚合物薄膜施以激光加工而制作出微型针薄片。各微型针的长度构成为500μπι,微型 针的密度构成为204根/cm 2。
[0000] 所使用的材料,为海藻糖(Trehalose )、麦芽糖(Maltose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软骨素硫酸钠、糊精(Dextrin)、普鲁兰多糖(Pullulan)、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羟丙基纤维素(HPC)、明胶(Gelatine)、聚丙烯酸、聚乙烯醇-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 (Kollicoat IR)、聚乙烯醇(PVA)、及2种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PVP(K90))。
[00611其结果为,如图9的「薄膜化」及「性状」的栏所示,当使用HPMC、HPC、Ko 11 icoat IR、 或PVA作为材料时,可良好地制作微型针薄片。在此,「薄膜化」栏中的圆形标记表示可制作 出实用的微型针薄片(更具体而言,为平坦的微型针薄片)。此外,三角形标记表示:虽可制 作出薄片,但由于弯曲等理由,而判定为不具实用性。此外,叉号标记表示:溶液从模具中被 排出而成为块状等,无法制作薄片。
[0062][心轴试验(耐折曲性试验)]
[0063]接着,在可良好地制作的4种微型针薄片中,对于以HPMC及PVA为材料的2种微型针 薄片实施心轴试验,并评估耐折曲性。折曲试验机采用株式会社井元制作所制的頂C-A0F0 型。具体而言,将折曲试验机的心轴(直径1mm)设置在微型针薄片的中心,连同试验机将微 型针薄片弯折。然后,以显微镜来观察弯折后的微型针薄片,由此评估是否有破裂、龟裂、或 断裂。
[0064]其结果如图9的「耐折曲性」的栏所示,对于以HPMC及PVA制作的微型针薄片两者, 可确认到均未产生破裂、龟裂、及断裂。
[0065][立起角度的测定、及使用凝胶薄片的穿刺试验]
[0066] 对于以HPMC及PVA为材料的2种微型针薄片进行穿刺试验。使用凝胶薄片作为皮肤 的模型。具体而言,沿着微型针薄片的宽度方向配置圆柱状的棒(直径0.8~1.2mm。以下称 为「圆柱棒」),通过该圆柱棒将微型针薄片回折使微型针立起,并使该圆柱棒沿着凝胶薄片 的上面移动,由此将微型针刺入凝胶薄片。该试验中,观察立起角度及穿刺长度。在此,所谓 立起角度是指图8所示的角度Φ的最大值。
[0067] 本实施例中,立起角度的测定,使用直径1.2mm的圆柱棒,穿刺长度的测定,使用直 径1.0mm及0.8mm的圆柱棒。在此,所谓穿刺长度是指进入于凝胶薄片内的微型针的长度的 平均值。各个微型针的穿刺长度,可从微型针的整体长度中减去暴露出的部分的长度而得。 [0068] 其结果如图9所示,于HPMC及PVA的微型针薄片两者中,可确认到微型针以超过90° 的角度立起。此外,此时也可确认到对于凝胶薄片可仅以约170~210μπι的长度穿刺。再者, 于该立起及穿刺中,未观察到微型针薄片的破损。
[0069][体外(In vitro)皮肤穿刺试验]
[0070] 对于以HPMC及PVA为材料的2种微型针薄片,使用人体皮肤来评估微型针的溶解性 能。首先使用直径1mm的圆柱棒,将微型针薄片往人体皮肤穿刺,然后以铁氟龙(Teflon)薄 膜覆盖微型针薄片,于32°C的条件下将微型针薄片应用于人体皮肤1小时。然后以显微镜来 观察从人体皮肤所剥离的微型针薄片。
[0071] 其结果为与穿刺前相比,可观察到微型针的一部分及基板的一部分溶解。即,可确 认到上述2种微型针薄片也具有溶解性能。
[0072][体外(In vitro)皮肤穿透试验]
[0073]使用含有盐酸利多卡因(Lidocaine)的HPMC制或PVA制的微型针薄片,对人体皮肤 进行盐酸利多卡因的穿透试验,并评估施用该药物的量。
[0074]为了该试验,分别制作以HPMC为材料的微型针薄片与以PVA为材料的微型针薄片 各两个。具体而言,量秤盐酸利多卡因、材料(HPMC或PVA)、及水,于容器中混合及搅拌以完 全溶解该药物及材料后,对该水溶液进行离心分离而脱泡,由此制作涂布溶液。以使干燥后 的厚度成为50μπι的方式将该溶液涂布于衬片(模具)上,并进行加热干燥。对如此制作的聚 合物薄膜施以激光加工而制作出微型针薄片。以HPMC为材料的两个微型针薄片,于该完成 后均包含约25.8质量%的盐酸利多卡因。以PVA为材料的两个微型针薄片,于该完成后均包 含约8.6质量%的盐酸利多卡因。各微型针薄片的面积均构成为1.5cm 2。各微型针的长度构 成为500μπι,微型针的密度构成为约200根/cm2。
[0075]对制作出的4个微型针薄片的各个,使用Franz型扩散单元进行皮肤穿透试验。具 体而言,将微型针薄片应用在面积5cm2的人体皮肤的角质层侧后,以使真皮侧朝向接收槽 的方式,将该皮肤片安装于Franz型扩散单元,并将该槽保温于32°C。
[0076]在此,该试验中的「微型针薄片(对皮肤片)的应用」意味着包含2种应用方法。一种 为不将各微型针穿刺于皮肤片,而将微型针薄片放置在该皮肤片的方法,另一种为将各微 型针穿刺于皮肤片的方法。对HPMC制的2个微型针薄片中的一方,不将微型针穿刺于皮肤 片,对另一方则将微型针穿刺于皮肤片。关于PVA制的2个微型针薄片也同样地,对一方不将 微型针穿刺于皮肤片,仅对另一方将微型针穿刺于皮肤片。
[0077]将皮肤片安装于扩散单元后,于该扩散单元的接收槽内,以一定的速度来置换磷 酸缓冲生理食盐水,每隔指定时间采集接收槽内的溶液,并通过高速液相层析法来测定所 采集的各溶液中的盐酸利多卡因的浓度。测定在从开始至经过24小时为止的期间内实施。 根据所得的测定值,求取各时间的药物穿透量,并进一步求取各时间中的皮肤穿透速度(μ g/cm2/h)及累积穿透量(yg/cm2)。除此之外,求出2种利用率(% )。第1利用率(% )为经过24 小时时的累积穿透量相对于微型针薄片原先所含有的药物(盐酸利多卡因)的量(以下称 为「原先量」)的比率。另一方面,第2利用率(%)为使用残存率的值并通过下述式组所求得。 [0078] 第2利用率(% ) = 100-残存率
[0079]残存率(% ) = {(经过24小时后残存于微型针薄片的药物量)+ (附着于皮肤片的表 面的药物量)}/(原先量)X100
[0080] 第2利用率中,由于未到达接收槽而残留于皮肤片内的药物也被算入于利用率,所 以第2利用率有高于第1利用率的倾向。2种利用率,仅在将微型针穿刺于皮肤片的情形下求 出。
[0081] 试验结果如下述第1表所示。予以说明,「材料」栏表示用作微型针薄片的材料的物 质。「应用」栏表示是否将微型针穿刺于皮肤片。最大皮肤穿透速度(Jmax)为各微型针薄片 中的多个皮肤穿透速度中的最大值。
[0082] 表 1
[0083]
[0084] HPMC制的微型针薄片的累积穿透量的坐标图(a)及皮肤穿透速度的坐标图(b)如 图10所示。此外,PVA制的微型针薄片的累积穿透量的坐标图(a)及皮肤穿透速度的坐标图 (b)如图11所示。在这2图中,坐标图(a)的纵轴及横轴分别为累积穿透量以及从测定开始的 经过时间(h)。此外,坐标图(b)的纵轴及横轴分别为皮肤穿透速度以及从测定开始的经过 时间(h)。
[0085]这些表及坐标图说明当将微型针穿刺于皮肤片时,可将药物有效率地施用于体 内,且也可得到缓释性药物的吸收效果。
[0086][使用兔子的皮肤一次刺激性试验]
[0087]根据上述项目〃[微型针薄片的制作]〃中所说明的方法,制备HPMC制的微型针薄片 及PVA制的微型针薄片。此外,并制备微型针的长度及密度与HPMC制及PVA制的微型针薄片 相同的不锈钢(SUS)制的微型针薄片作为比较例。
[0088]对这3种微型针薄片,分别基于Draize的方法来评估皮肤反应。具体而言,将微型 针薄片应用在兔子的剃毛后的背部,使用粘合胶带将该微型针薄片固定在皮肤。予以说明, 此时,使各个微型针穿刺于皮肤。距该应用的24小时后,去除微型针薄片,并于去除后的第2 小时、第24小时、及第48小时,以肉眼来观察红斑及浮肿的形成,并依据Drai ze (表2)的评估 基准来评分。在这些一连串观察中,对各种微型针薄片采用6只兔子。此外,算出一次刺激指 数(Primary Irritation Index;P. I · I ·)并使用下述Draize(表3)的评估基准,由此判定皮 肤一次刺激性。一次刺激指数的算出方法如下所述。首先对去除微型针薄片后的第2小时、 第24小时、及第48小时中的红斑及浮肿形成的各项,求取6个样本的平均分数。接着于3个组 (去除微型针薄片后的第2小时、第24小时、及第48小时)中,求取该平均分数的合计,以该合 计值的平均作为一次刺激指数来求出。
[0089] [表 2]
[0090]
[0091] [表 3]
[0092]
[0093] 评估结果如下述表4所示。予以说明,「材料」栏表示用作微型针薄片的材料的物 质。另外,表中的记号「#」表示观察到点状出血或点状出血痕迹,记号「+」表示观察到边缘部 的红斑或蓝斑,记号「幻显示观察到鳞肩。分数栏的下段为各组的平均分数的合计。
[0094] 表 4
[0095]
[0096] 如表4所示,可知:HPMC制的微型针薄片及PVA制的微型针薄片与金属(SUS)制的微 型针薄片相比,刺激显著地降低。此外,在HPMC制的微型针薄片及PVA制的微型针薄片的情 况下,可确认到微型针于皮肤内溶解。根据这些实验,也可以说以溶解性材料作为材料的微 型针薄片,对皮肤的刺激低,且安全性高。
[0097] 以上,根据该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 实施方式及实施例。本发明在不脱离该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
[0098] 只要是可弯折微型针薄片10并使微型针12立起者,施作器的形状及结构就不受任 何限制。例如,施作器可形成为直线的单棒这样的形状。或者,施作器可具备任意的机械、 电、或电子结构或控制机构。与施作器的样态不受限定者相关联,可任意地决定是否使用衬 片20。
[0099] 微型针薄片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带状,例如可为长度及宽度大致相同的矩形,也可 以是圆或椭圆。根据微型针薄片形状,也可不使用施作器。
[0100]本发明的微型针薄片,可与电(离子电渗疗法(iontophoresis ))、压力、磁场、超声 波(超声波导入疗法(sonophoresis))等的其他经皮肤吸收促进技术并用。通过并用微型针 薄片与如这些的其他技术,可进一步增加药物吸收量。
[0101] 符号说明
[0102] 10:微型针薄片
[0103] 11:主面
[0104] 12:微型针
[0105] 20:衬片
[0106] 30:施作器
[0107] 31:本体
[0108] 32:第1贯通孔
[0109] 33:第2贯通孔
[0110] 34:粘合剂
【主权项】
1. 一种微型针薄片,其具备大致沿着薄片的主面而形成于该薄片的多个微型针; 所述微型针的材料选自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及聚乙烯醇与聚 乙二醇的接枝共聚物; 通过弯折所述薄片,使所述微型针从所述主面立起,且立起后的该微型针刺入皮肤。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针薄片,其中所述薄片的厚度为10~300μπι。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型针薄片,其中所述立起后的微型针相对于所述皮肤的 穿刺角度为34度以上且未达180度。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型针薄片,其中从所述主面立起的所述微型针 与从所述薄片的曲率中心至该微型针的根部为止的假想线所形成的最大角度大于90度。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型针薄片,其中所述最大角度为95~130度。
【文档编号】A61M37/00GK106061544SQ201580010336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9日
【发明人】山本直树, 小仓诚
【申请人】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