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8760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活检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活检针的针尖部(34)包含:第一斜角面(36),其由在与管状部(31)的管轴(X1)交叉的方向上展开的平面形成;第二斜角面(37),其相对于第一斜角面(36)具有角度并与第一斜角面(36)相邻,且由与管状部(31)的内周面(33)相邻的平面形成;第三斜角面(38),其在与第二斜角面(37)之间隔着开口部(35)而在第二斜角面(37)的相反侧相对于第一斜角面(36)具有角度并与第一斜角面(36)相邻,且由与管状部(31)的内周面(33)相邻的平面形成;第一交界线(40),其是第一斜角面(36)和第二斜角面(37)的交界;以及第二交界线(43),其是第一斜角面(36)和第三斜角面(38)的交界,第一交界线(40)和第二交界线(43)是在管状部(31)的管轴(X1)方向上随着沿从第二端部(31b)朝向第一端部(31a)的方向延伸而其间隔逐渐扩宽的非平行的直线。
【专利说明】
活检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活检针。
[0002]本申请基于2015年2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 — 030449号主张优先权, 将其内容引用于此。【背景技术】
[0003]以往,公知有一种具有各种各样的针尖形状的医疗用的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注射针,该注射针具有由多个面构成且能够减轻穿刺时的疼痛的针尖形状。此外,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活检用针体,该活检用针体具有为了抑制作为活检对象的组织的损伤而能够向组织供给冷却气体的针尖结构。作为被认为对于增加组织的提取量有效的针尖形状,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加工成在针尖开口的整周的范围形成有锐利的刃的吸取 (Menghini)型的针是众所周知的。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〇〇〇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 — 57490号公报 [〇〇〇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 — 214号公报 [〇〇〇8]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 —1548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〇〇〇9]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0]活检针的针尖通过针尖刺入作为活检对象的组织而切掉组织,将组织的一部分引导到活检针的内部。对于该活检针要求细径并且能够提取足够量的组织。但是,由于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吸取型的针是在整周的范围加工针尖,因此,加工成本高,也不适合大量生产。 从防止感染的方面考虑,活检针通常是一次性的,因此,优选生产容易。
[0011]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容易且组织的提取量较多的、生产率优异的活检针。
[001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3]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活检针,其特征在于,该活检针包括:管状部,其是中空的管状,该管状部具有管轴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和与其相反的第二端部;以及针尖部,其具有与所述管状部的内部连通的开口部,该针尖部形成在包含所述管状部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所述针尖部包含:第一斜角面,其由在与所述管状部的管轴交叉的方向上展开的平面形成,该第一斜角面限定所述开口部的轮廓的一部分;第二斜角面,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斜角面具有角度并与所述第一斜角面相邻,且由与所述管状部的内周面相邻的平面形成,该第二斜角面与所述内周面的交线限定所述开口部的轮廓的一部分;第三斜角面,其在与所述第二斜角面之间隔着所述开口部而在所述第二斜角面的相反侧相对于所述第一斜角面具有角度并与所述第一斜角面相邻,且由与所述管状部的内周面相邻的平面形成,该第三斜角面与所述内周面的交线限定所述开口部的轮廓的一部分;第一交界线,其是所述第一斜角面和所述第二斜角面的交界;以及第二交界线,其是所述第一斜角面和所述第三斜角面的交界,第一交界线和第二交界线是在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方向上随着沿从所述第二端部朝向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而其间隔逐渐扩宽的非平行的直线。
[0014]也可以在与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正交的截面中的、与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的交线交叉的截面中,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所成的角始终小于90°,在与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正交的截面中的、与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的交线交叉的截面中,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所成的角始终小于90°。
[0015]所述开口部也可以包含:第一开口端部,其在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方向上、最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构成所述开口部的轮廓;以及第二开口端部,其在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方向上、最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构成所述开口部的轮廓,穿过连结所述第一开口端部和所述第二开口端部的线段的中点且与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正交的截面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的交线、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的交线交叉。[〇〇16]在穿过连结所述第一开口端部和所述第二开口端部的线段的中点且与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正交的截面中,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所成的角也可以小于70°,在所述截面中,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所成的角也可以小于70°。
[0017]也可以在与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正交的截面中的、与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的交线交叉的截面中,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所成的角始终小于70°,并且在与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正交的截面中的、与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的交线交叉的截面中,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所成的角始终小于70°。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活检针也可以还具有第四斜角面,该第四斜角面在比所述第一斜角面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限定所述开口部的轮廓的一部分,由与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第三斜角面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第三斜角面之间的平面形成。
[0019]所述针尖部也可以在所述管状部的与第一斜角面相对的一侧的外周面具有与所述管状部的内部连通的侧孔。
[0020]发明的效果
[0021]采用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生产容易且组织的提取量较多的、生产率优异的活检针。【附图说明】[〇〇22]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活检针安装在超声波内窥镜上的状态的整体图。[〇〇23]图2是该超声波内窥镜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0〇24]图3是该活检针的立体图。
[0025]图4是表示该活检针的针管的立体图。[〇〇26]图5是该针管的俯视图。[〇〇27]图6是该针管的主视图。[〇〇28]图7是沿图5的A—A线的剖视图。
[0029]图8是沿图5的B—B线的剖视图。
[0030]图9是沿图5的C—C线的剖视图。[〇〇31]图10是沿图5的D—D线的剖视图。[〇〇32]图11是沿图5的E—E线的剖视图。[〇〇33]图12是沿图5的F—F线的剖视图。[〇〇34]图13是沿图5的H—H线的剖视图。[〇〇35]图14是沿图13的G—G线的剖视图。[〇〇36]图15是该针管的俯视图。
[0037]图16是表示该针管的刃角和公知的另一个针管的刃角的图表。
[0038]图17是用于说明该活检针的作用的图。
[0039]图18是表示使用该针管对组织进行活检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0040]图19是表示公知的针管的与管轴正交的截面的示意图。[〇〇411图20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针管的与管轴正交的截面的示意图。
[0042]图21是表示使用该针管对组织进行活检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43]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安装在超声波内窥镜上的状态的整体图。图2是超声波内窥镜的顶端部分的剖视图。[〇〇44]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活检针1(以下简称作“活检针1”。)作为活检系统的一部分,是与超声波内窥镜100组合并使用于活检的活检针。
[0045]首先,对与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1 一同使用的内窥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另外, 能够与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1 一同使用的内窥镜的结构并没有特别的限定。
[0046]超声波内窥镜100包括:自顶端向体内插入的插入部101、安装在插入部101的基端的操作部109、一端连接于操作部109的侧部的通用线缆112、经由分支线缆112a连接于通用线缆112的另一端的光源装置113、经由分支线缆112b连接于通用线缆112的另一端的光学观察部114、以及经由分支线缆112c连接于通用线缆112的另一端的超声波观察部115。
[0047]插入部101从顶端侧按顺序排列设有顶端硬质部102、弯曲部105以及挠性管部 106〇
[0048]顶端硬质部102包括用于进行光学观察的光学摄像机构103和用于进行超声波观察的超声波扫描机构104。
[0049]光学摄像机构103包括:视野朝向顶端硬质部102的斜前方的摄像光学系统、用于检测经由摄像光学系统入射的被摄体的图像的CCD、CM0S等图像传感器、以及用于控制图像传感器的动作的CPU等未图示的各种结构。
[0050]超声波扫描机构(探头)104具备用于出射、接收超声波的未图示的超声波振子。超声波扫描机构104利用超声波振子接收超声波振子所发射的超声波遇到观察对象而反射来的反射波,将基于超声波振子接收到的超声波的信号向超声波观察部115输出。本实施方式的超声波扫描机构104是为了获取作为活检对象的组织的超声波图像,而且在活检的手法的过程中获取针管3的超声波图像而使用的。
[0051]弯曲部105形成为筒状。通过在操作部109处牵引操作固定在弯曲部105的顶端 105a(参照图2)且延伸到操作部109的未图示的角度操作线,弯曲部105向预定的方向弯曲。本实施方式的弯曲部105能够沿着超声波的扫描方向向两个方向弯曲。[〇〇52]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了进行呼吸器官的治疗,使用插入部的外径较细且能够向两个方向弯曲的内窥镜,但例如在进行消化器官的处理的情况等时,也可以使用外径较粗但操作自由度较高的、能够向4个方向弯曲的内窥镜。[〇〇53]挠性管部106是固定在弯曲部105的顶端105a的基端105b上的筒状构件。挠性管部 106为了在管腔组织内、体腔内能够将顶端硬质部102引导到期望的位置而形成得柔软。 [〇〇54]在弯曲部105和挠性管部106各自的内部设有供活检针1贯穿的通道107和用于进行送气送水、抽吸等的未图示的管路。
[0055]通道107的一端(顶端)在顶端硬质部102的顶端部附近开口,通道107的另一端(基端)在操作部109的顶端侧的侧面开口。在通道107的另一端(基端)固定有形成为凸缘状的基端管头108。能够将与超声波内窥镜100—同使用的活检针1固定在基端管头108上。
[0056]图1所示的操作部109具有形成为能够供使用超声波内窥镜100的手术人员手持的外表面。而且,操作部109包括用于牵引角度操作线而使弯曲部105弯曲动作的弯曲操作机构110和用于经由管路进行送气、送水或者抽吸的多个开关111。[〇〇57]光源装置113是用于发出照明光的装置,该照明光用于光学摄像机构103的拍摄。
[0058]光学观察部114构成为将由光学摄像机构103的图像传感器拍摄到的影像放映在监视器116上。
[0059]超声波观察部115接收自超声波扫描机构104输出的信号,基于该信号生成图像而放映在监视器116上。
[0060]接着,对活检针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活检针1的立体图。
[0061]如图1和图3所示,活检针1包括向体内插入的插入体2、用于操作插入体2的操作部 (处理器具操作部)8、以及通管丝(芯轴)27。
[0062]插入体2是以能够自超声波内窥镜100的插入部101的顶端突出的方式能够安装在通道107上的纵长构件。插入体2包括针管3和在内部贯穿有针管3的筒状的护套7。[〇〇63]对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1的针管3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0064]图4是表示活检针1的针管的立体图。图5是针管的俯视图。图6是针管的主视图。图 7是沿图5的A—A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5的B — B线的剖视图。图9是沿图5的C—C线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5的D — D线的剖视图。图11是沿图5的E — E线的剖视图。图12是沿图5的F — F 线的剖视图。图13是沿图5的H—H线的剖视图。图14是沿图13的G—G线的剖视图。
[0065]如图4所示,针管3包括管状部31和针尖部34。针管3利用操作部8在护套7内被进退操作。针管3的针尖部34能够相对于护套7的顶端部分的开口突出/没入。[〇〇66]管状部31形成为具有外周面32和内周面33的中空的筒状。管状部31具有管轴XI方向上的第一端部31a和与其相反的第二端部31b。在管状部31的管轴XI方向上的第一端部 31a形成有针尖部34。在管状部31的管轴XI方向上的第二端部31b安装有后述的操作部8。 [〇〇67]管状部31具有挠性,并且具有即使因外力而弯曲也容易恢复为直线状态的弹性。 例如,作为管状部31的材料,可以采用不锈钢合金、镍钛合金、钴铬合金等合金材料。
[0068]在本实施方式中,管状部31的第一端部31a在使用穿刺针1时为向组织穿刺的顶端。而且,管状部31的第二端部31b在使用穿刺针1时为与操作部8—同位于操作人员的手边的基端。
[0069]如图4?图6所示,针尖部34为了向组织穿刺针管3而设为尖锐,并且具有用于抽吸针管3的内部组织的开口部35。
[0070]针尖部34包含用于限定开口部35的轮廓35a的多个斜角面(第一斜角面36、第二斜角面37、第三斜角面38以及第四斜角面39)。此外,针尖部34包含成为第一斜角面36和第二斜角面37的交界的直线状的第一交界线40和成为第一斜角面36和第三斜角面38的交界的直线状的第二交界线43。[〇〇71] 针尖部34的开口部35使针管3的外部和针管3的内部连通。开口部35包含在管状部 31的管轴XI方向上的最靠近第一端部31a的位置构成开口部35的轮廓35a的第一开口端部 35al和在管状部31的管轴XI方向上的最靠近第二端部31b的位置构成开口部35的轮廓35a 的第二开口端部35a2。
[0072]第一斜角面36由在与管状部31的管轴XI交叉的方向上展开的平面构成,限定开口部35的轮廓35a中的、包含第一开口端部35al的一部分。此外,第一斜角面36包含用于将针管3刺入组织的刺入端36a。[〇〇73]如图6所示,第二斜角面37相对于第一斜角面36具有角度且与第一斜角面36相邻。 并且,如图9所示,第二斜角面37由与管状部31的内周面33相邻的平面构成,其与内周面33 的交线(第一交线41)限定开口部35的轮廓35a的一部分。[〇〇74]如图9所示,在与管状部31的管轴XI正交的截面中,第二斜角面37和内周面33所成的角是指该截面和第一交线41的交点Pa处的内周面33的切线La和第二斜角面37所成的角0 1〇[〇〇75] 在穿过连结第一开口端部35al和第二开口端部35a2的线段的中点M(参照图5)且与管状部31的管轴XI正交的截面中,第二斜角面37和内周面33所成的角01小于90°。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管状部31的管轴XI正交的截面中的、与第二斜角面37和内周面33 的第一交线41交叉的截面中,第二斜角面37和内周面33所成的角始终小于90°。因此,第一交线41所处的区域作为能够切开组织的刃发挥功能。[〇〇76]如图6所示,第三斜角面38在其与第二斜角面37之间隔着开口部35而在第二斜角面37的相反侧相对于第一斜角面36具有角度且与第一斜角面36相邻。并且,如图9所示,第三斜角面38由与管状部31的内周面33相邻的平面形成。第三斜角面38与管状部31的内周面 33的交线(第二交线44)限定开口部35的轮廓35a的一部分。[〇〇77]如图9所示,在与管状部31的管轴XI正交的截面中,第三斜角面38和内周面33所成的角是指该截面和第二交线44的交点Pb处的内周面33的切线Lb和第三斜角面38所成的角0 2〇[〇〇78] 在穿过连结第一开口端部35al和第二开口端部35a2的线段的中点M(参照图5)且与管状部31的管轴XI正交的截面中,第三斜角面38和内周面33所成的角02小于90°。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管状部31的管轴XI正交的截面中的、与第三斜角面38和内周面33 的第二交线44交叉的截面中,第三斜角面38和内周面33所成的角始终小于90°。因此,第二交线44所处的区域作为能够切开组织的刃发挥功能。[〇〇79]如图4?图6所示,第一交界线40和第二交界线43是在管状部31的管轴XI方向上随着沿从第二端部31b朝向第一端部31a的方向延伸而其间隔逐渐扩宽的非平行的直线。
[0080]如图5和图6所示,第四斜角面39由与第二斜角面37和第三斜角面38相邻且位于第二斜角面37和第三斜角面38之间的平面形成。第四斜角面39和第二斜角面37的交线42是与图5所示的第一交界线40同轴的直线。第四斜角面39和第三斜角面38的交线45是与图5所示的第二交界线43同轴的直线。第四斜角面39在比第一斜角面36靠近第二端部31b的位置限定开口部35的轮廓35a中的包含第二开口端部35a2的一部分。
[0081]此外,对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I的针尖部34以从刺入端36a朝向与第一斜角面36相反侧倾斜的方式实施反切(back cut)加工。如图6所示,在活检针I的针尖部34上设有利用反切加工形成的面(第五斜角面46和第六斜角面47)。通过在针尖部34上设置第五斜角面46和第六斜角面47,针尖部34的刺入端36a成为第一斜角面36、第五斜角面46以及第六斜角面47这3个平面的交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向组织穿刺刺入端36a时的穿刺性能较高。并且,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实施反切加工,则在针尖部34穿过内窥镜的通道107的弯曲部分的过程中刺入端36a不易刺入通道107的内壁。
[0082]另外,并不是必须对针尖部34实施反切加工。
[0083]此外,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I的针管3也可以具有为了使管状部31的内部和外部连通而形成有大致矩形形状的贯通孔的侧孔部48。
[0084]通过具有这样的侧孔部48,将从开口部35取入的组织在侧孔部48的边缘卡定使其不易脱落、或者经由侧孔部48将组织进一步取入到管状部31,能够进一步增加组织提取量。
[0085]另外,侧孔部48的开口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大致矩形形状,开口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形状。此外,侧孔部48并不一定需要使管状部31的内部和外部连通,也可以是相对于管状部31的内周面33凹入地形成的凹部。
[0086]接着,对将筒简单倾斜地切割而成的以往的针和公知的吸取针进行比较,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针尖部34的结构。图15是针管3的俯视图。图16是表示针管3的刃角和公知的其他针管的刃角的图表。
[0087]图16表示与针管3的管轴Xl正交的截面中的、管状部31的内周面33和与内周面33相邻的另一个面所成的角(以下称作“刃角α”。参照图7?图12。)。图16中的横轴表示在管轴Xl方向上、在将第一开口端部35al的位置作为原点、将第二开口端部35a2的位置设为I时的管轴Xl方向上的上述截面的位置。纵轴表示各位置的刃角α。
[0088]在图16中,□涉及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I,?涉及吸取针,Λ涉及以简单的斜切实施反切加工而成的针。图16中的口、?以及Λ是将管轴Xl方向上的原点(O)和第二开口端部35a2的位置(I)之间均等地分割成16个区域地表示刃角α。此外,在图16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I的管轴Xl方向上的位置0、A、B、C、D、E、F处的刃角α。
[0089]活检针I的管轴Xl方向上的位置0、A、B、C、D、E、F(参照图5和图15)是像以下那样定义的位置。
[0090]位置O是包含第一开口端部35al的截面的位置。
[0091]位置A是包含第一交界线40和第二交界线43中的、最靠近第一端部31a的端的截面的位置。在位置A,利用内周面33和第一斜角面36定义刃角α。
[0092]位置B是包含内周面33、第一斜角面36、第二斜角面37以及第三斜角面38的截面的位置。在位置B,利用内周面33和第一斜角面36定义刃角α。
[0093]位置C是包含第一交界线40和第二交界线43中的、最靠近第二端部31b的端的截面的位置。在位置C,利用内周面33和第二斜角面37、或者内周面33和第三斜角面38分别定义刃角α。
[0094]位置D是包含内周面33、第二斜角面37、第四斜角面39的交点和内周面33、第三斜角面38、第四斜角面39的交点的截面的位置。在位置D,利用内周面33和第二斜角面37、或者内周面33和第三斜角面38分别定义刃角α。
[0095]位置E是包含内周面33、第二斜角面37、第三斜角面38以及第四斜角面39的截面的位置。在位置E,利用内周面33和第四斜角面39定义刃角α。
[0096]位置F是包含第二开口端部35a2的截面的位置。
[0097]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I在从位置C到位置D的区域中,刃角α比简单的斜切的针的刃角α小。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I的从位置C到位置D的区域中的刃角α(参照图9和图10)成为与吸取针大致同样的结构。位置C是管轴X方向上的比第一开口端部35al和第二开口端部35a2的中点靠第一端部31a侧的位置。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I中,开口部35具有以随着从第一开口端部35al和第二开口端部35a2的中点向第二端部31b侧延伸而宽度逐渐变窄的方式呈大致椭圆形的轮廓形状。
[0098]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I中的位置C处的刃角α小于90°,在管轴X方向上的第一开口端部35al和第二开口端部35a2的中点,刃角α也小于90°。
[0099]另外,第一开口端部35al和第二开口端部35a2的中点位于在管轴Xl方向上、第二斜角面37和管状部31的内周面33的交线(第一交线41)以及第三斜角面38和管状部31的内周面33的交线(第二交线44)所形成的范围(位置C和位置D之间)。
[0100]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针尖部34在将筒简单地斜切而成的针中、刃角α为90°左右的中间区域(位置C和中点Μ)内,刃角α小于90°,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刃角α小于70° (更具体地讲是与吸取针大致同等的60°左右)。即,在本实施方式的针尖部34中的、从上述的位置C到位置F的整个范围形成具有将组织切开与吸取针相同程度或者更多的作用的刃。另外,在从位置D到位置F的区域内,如图16所示,刃角α(参照图11和图12)比吸取针的情况大,但由于从位置D到位置F之间的刃角α远远小于90°,因此,作为切开组织的作用是充分的。
[0101 ]对活检针I的其他结构进行说明。
[0102]如图3所示,护套7是在内部插入有针管3的筒状构件。护套7由树脂、金属等形成。护套7的顶端为了使针管3能够突出而开口。护套7的基端固定在操作部8的顶端部分。
[0103]如图3所示,操作部8包括操作主体9、设置在操作主体9的顶端侧的护套调节器18、以及设置在操作主体9的基端侧的针滑动件23。
[0104]操作主体9例如由ABS树脂等形成,其具有能够供针管3和护套7贯穿的管腔。操作主体9的顶端侧插入到形成为管状的护套调节器18。操作主体9的基端侧插入到形成为管状的针滑动件23。操作主体9和护套调节器18、操作主体9和针滑动件23通过形成在外周面的未图示的槽或者凸部等互相卡合,从而被抑制了绕轴线的相对旋转并能够在轴线方向上滑动。在操作主体9上设有用于将针滑动件23定位的止动件10。
[0105]护套调节器18的顶端部能够安装在超声波内窥镜100上。
[0106]为了使手术人员易于把持,也可以在护套调节器18的顶端部的外周面设有凹凸。
[0107]图3所示的针滑动件23是保持针管3的管状部31的第二端部31b(参照图5)的筒状构件。针管3的基端侧(第二端部31b侧)部分自图3所示的护套7的基端突出而如图3所示延伸到针滑动件23的内部。针滑动件23以能够相对于操作主体9移动的方式连结于操作主体9。
[0108]在本实施方式中,针滑动件23对针管3的操作行程长度设为40mm以上。另外,针滑动件23对针管3的操作行程长度也可以小于40_。
[0109]为了使手术人员易于把持,也可以在针滑动件23的顶端部的外周面设有凹凸。
[0110]图3所示的通管丝27是具有能够安装在针滑动件23上的捏手且具有与针管3的内表面形状相对应的截面形状的线状构件。
[0111]对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I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7是用于说明活检针I的作用的图。图18是表示使用针管3对组织进行活检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图19是表示与公知的针管的管轴正交的截面的示意图。图20是表示与本实施方式的针管3的管轴Xl正交的截面的示意图。图21是表示使用针管3对组织进行活检的一个过程的示意图。
[0112]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I在针管3的针尖部34自护套7突出的状态下刺入活检对象的组织T。在针管3的针尖部34向组织刺入的过程中,首先,针管3的刺入端36a(参照图4)刺入组织,管状部31的外周面32和第一斜角面36的交线部分切开组织。
[0113]在如图18所示,针管3的刺入端36a刺入组织之后针管3进一步刺入组织时,图4所示的第二斜角面37和管状部31的内周面33的交线(第一交线41)、第三斜角面38和管状部31的内周面33的交线(第二交线44)与组织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交线41和第二交线44所处的区域作为能够切开组织的刃发挥功能,因此,在第一交线41和第二交线44的位置将组织切开,分离为向管状部31的内部引导的组织片和残留在管状部31的外部的组织片。因此,如图18所示,在针管3刺入组织时,将组织片切成大致圆柱形状并引导到管状部31的内部。
[0114]图19表示将筒简单地斜切而成的针管的、穿过与图5所示的中点M相对应的点且与管轴垂直的截面。在该以往的针管中,与本实施方式的刃角α相对应的刃角(在图19中用附图标记β表示。)大于图20所示的刃角α。由于刃角较小的结构易于咬入组织,因此,与将筒简单地斜切而成的以往的针管相比,本实施方式的针管3在中点M附近切开组织的性能优异。
[0115]在针管3刺入组织之后,通过进行抽吸而将组织进一步取入到管状部31内。例如也可以在活检针I的基端侧连接有未图示的抽吸装置等,能够使用该抽吸装置等经由活检针I进行抽吸。此时,与将筒简单地斜切而成的以往的针管相比,本实施方式的针管3的比中点靠基端侧的锐利的刃面(刃角α小于90度、更优选为小于70°)的范围较大,因此,能够切除更多的组织。能够利用抽吸可靠地将这些切除后的组织取入到管状部31内。
[0116]在将针管3向第二端部31b侧拉回时,能够在如图21所示在管状部31内保持着组织的一部分的状态下将针管3从组织拔出。通过在管状部31内保持着组织的一部分的状态下将活检针I拔出到体外,能够提取活检对象的组织。
[0117]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第二斜角面37和第三斜角面38设为能够在第一交线41和第二交线44的位置切开组织,因此,能够利用针管3的刺入动作进行作为组织进入到管状部31的内部的开端的切开。
[0118]此外,与将筒简单地斜切而成的以往的针管相比,能够大范围地形成用于切开组织的锐利的刃面(刃角α小于90度、更优选为小于70°、进一步优选为与吸取针大致同等的60°左右)。特别是,能够在针管的开口部的基端侧大范围地形成。
[0119]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斜角面36、第二斜角面37、第三斜角面38以及第四斜角面39均是平面,因此,不必像以往的吸取针那样加工整周,用于成形针尖部34的加工容易。其结果,本实施方式的活检针的生产率优异。
[0120]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
[0121]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2]本发明的活检针能够应用于提取生物体组织。
[0123]附图标记说明
[0124]1、活检针;2、插入体;3、针管;7、护套;8、操作部(处理器具操作部);9、操作主体;
10、止动件;18、护套调节器;23、针滑动件;24、保持部;27、通管丝;31、管状部;3Ia、第一端部;31b、第二端部;32、外周面;33、内周面;34、针尖部;35、开口部;35a、轮廓;35al、第一开口端部;35a2、第二开口端部;36、第一斜角面;36a、刺入端;37、第二斜角;38、第三斜角面;39、第四斜角面;40、第一交界线;41、第一交线;42、交线;43、第二交界线;44、第二交线;45、交线;46、第五斜角面;47、第六斜角面;48、侧孔部;49、遠位角部;50、近位角部;100、超声波内窥镜;101、插入部;102、顶端硬质部;103、光学摄像机构;104、超声波扫描机构;105、弯曲部;106、挠性管部;107、通道;108、基端管头;109、操作部;110、弯曲操作机构;111、开关;112、通用线缆;112a、分支线缆;112b、分支线缆;112c、分支线缆;113、光源装置;114、光学观察部;115、超声波观察部;116、监视器。
【主权项】
1.一种活检针,其特征在于,该活检针包括:管状部,其是中空的管状,该管状部具有管轴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和与其相反的第二端 部;以及针尖部,其具有与所述管状部的内部连通的开口部,该针尖部形成在包含所述管状部 的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所述针尖部包含:第一斜角面,其由在与所述管状部的管轴交叉的方向上展开的平面形成,该第一斜角 面限定所述开口部的轮廓的一部分;第二斜角面,其相对于所述第一斜角面具有角度并与所述第一斜角面相邻,且由与所 述管状部的内周面相邻的平面形成,该第二斜角面与所述内周面的交线限定所述开口部的 轮廓的一部分;第三斜角面,其在与所述第二斜角面之间隔着所述开口部而在所述第二斜角面的相反 侧相对于所述第一斜角面具有角度并与所述第一斜角面相邻,且由与所述管状部的内周面 相邻的平面形成,该第三斜角面与所述内周面的交线限定所述开口部的轮廓的一部分; 第一交界线,其是所述第一斜角面和所述第二斜角面的交界;以及 第二交界线,其是所述第一斜角面和所述第三斜角面的交界,第一交界线和第二交界线是在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方向上随着沿从所述第二端部朝向 第一端部的方向延伸而其间隔逐渐扩宽的非平行的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正交的截面中的、与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的交线交叉 的截面中,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所成的角始终小于90°,在与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正交的截面中的、与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的交线交叉 的截面中,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所成的角始终小于9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包含:第一开口端部,其在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方向上、最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构成所述 开口部的轮廓;以及第二开口端部,其在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方向上、最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构成所述 开口部的轮廓,穿过连结所述第一开口端部和所述第二开口端部的线段的中点且与所述管状部的管 轴正交的截面与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的交线、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的交 线交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在穿过连结所述第一开口端部和所述第二开口端部的线段的中点且与所述管状部的 管轴正交的截面中,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所成的角小于70°,在所述截面中,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所成的角小于7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正交的截面中的、与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的交线交叉的截面中,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所成的角始终小于70°,在与所述管状部的管轴正交的截面中的、与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的交线交叉 的截面中,所述第三斜角面和所述内周面所成的角始终小于7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该活检针还具有第四斜角面,该第四斜角面在比所述第一斜角面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 位置限定所述开口部的轮廓的一部分,由与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第三斜角面相邻且位于 所述第二斜角面和所述第三斜角面之间的平面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部在所述管状部的与第一斜角面相对的一侧的外周面具有与所述管状部的 内部连通的侧孔。
【文档编号】A61B10/02GK106068101SQ201580011140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0日 公开号201580011140.1, CN 106068101 A, CN 106068101A, CN 201580011140, CN-A-106068101, CN106068101 A, CN106068101A, CN201580011140, CN201580011140.1, PCT/2015/75723, PCT/JP/15/075723, PCT/JP/15/75723, PCT/JP/2015/075723, PCT/JP/2015/75723, PCT/JP15/075723, PCT/JP15/75723, PCT/JP15075723, PCT/JP1575723, PCT/JP2015/075723, PCT/JP2015/75723, PCT/JP2015075723, PCT/JP201575723
【发明人】关川知宏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