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融合手术的植入器械及其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03961阅读:939来源:国知局
脊椎融合手术的植入器械及其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椎融合手术的植入器械及其椎间融合器,植入器械包含器械本体、夹持组件、第一操控组件以及第二操控组件。其中利用第一操控组件的运动能让夹持组件的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产生错位运动,进而改变椎间融合器的夹持角度。再者,可操作第二操控组件来让夹持组件的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能平顺地脱离椎间融合器的定位销。根据上述的操作模式能简化植入器械的操控复杂性,且能根据椎间融合器的定位设计来提升手术中导引的定位精准度。
【专利说明】
脊椎融合手术的植入器械及其椎间融合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植入器械及其椎间融合器,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在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1n,TLIF)中使用的植入器械及其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0002]脊椎疾病大都是由长期姿势不正确、运动伤害或是随着年龄老化身体机能变差等因素所造成的,然而当椎间盘因过度毁损时,相邻的两椎骨会呈不正常地靠拢并压迫周遭神经以产生严重的疼痛感觉,导致病人在行动上产生困扰。
[0003]目前,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为利用植入器械以置放椎间融合器来增加或恢复两椎骨间的距离,让神经不再受到压迫。一般临床手术医师会先进行椎间盘切除手术,再置入椎间融合器于患部,以恢复脊椎的稳定性。然而椎间融合手术一般分为前(anter1r)、后(poster1r)、与椎间孔入路等三种,而其搭配使用的椎间融合器种类也有所不同。其中椎间孔入路相较其他手术方式具有对患部周遭组织影响最小、术后愈合时间短等优点,但其手术视野较小,对于医师的器械操控能力要求极高,当植入器械及椎间融合器深入人体时,无法直接目视操作只能凭借触感及经验进行操作,且当医师经精密操作将椎间融合器放置于正确位置后,然而目前的植入器械在进行融合器脱离时,容易带动融合器以使偏离其正确位置,导致须重新定位以拖延手术时间。
[0004]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提出一种脊椎融合手术的植入器械及其椎间融合器,以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加以改善,进而增进产业上的实施利用。

【发明内容】

[0005]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脊椎融合手术的植入器械,通过调整夹持组件的各组件间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椎间融合器的夹持角度,以简化植入器械的操控复杂性,进而缩减椎间融合器的旋转摆置时间。
[0006]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脊椎融合手术的植入器械,其利用刚性组件间的相对运动,能降低弹性组件或挠性组件容易因弹性疲乏或运动延迟等不可预期的因素,而造成在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通过止栓依抵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的导引轮廓,使钳口部的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能平顺地脱离椎间融合器的夹持端,以解决目前的植入器械在释放融合器时,容易产生晃动、偏移等问题。
[0007]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脊椎融合手术的椎间融合器,其主体的导引端设计为尖端流线型,为能轻易剥离或穿越椎间盘的周遭组织纤维,并能有效地降低残留的椎间盘组织所形成的阻力。其平行设置的定位销除了供植入器械的夹持组件夹持外,更能于手术过程中利用手术用X光机(C-arm)以定位导引,通过定位销与辅助定位销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实时导正椎间融合器的导入方向及角度,进而缩短定位时间。
[0008]本发明提供一种植入器械,其用以夹持一椎间融合器并将其植入相邻两椎骨之间,椎间融合器具有夹持端及导引端,植入器械包含器械本体、夹持组件、第一操控组件以及第二操控组件。器械本体包含握杆及固定杆,固定杆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连接握杆,第二端具有与夹持端相对应的外型轮廓,固定杆设有连通至第二端的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固定杆靠近第一端侧具有螺纹外径,固定杆靠近第二端侧更包含限位直槽。
[0009]夹持组件包含第一连接件、第一夹持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二夹持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夹持件相连接并设置于第一导槽内,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夹持件相连接并设置于第二导槽内,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螺纹结构,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螺纹结构,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卡槽,第二夹持件具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形成钳口部以夹持椎间融合器的夹持端。第一操控组件包含第一旋轴及第二旋轴,第一旋轴可连结于第二旋轴并套设于固定杆的外侧,第一旋轴的内螺纹螺合于第一螺纹结构,第二旋轴的内螺纹螺合于第二螺纹结构。第二操控组件包含套筒及夹持旋轴,套筒连结于夹持旋轴并套设于固定杆的外侧,且套筒更包含止栓,止栓穿设于限位直槽内,夹持旋轴的内螺纹螺合于固定杆的螺纹外径。
[0010]其中当旋转第一操控组件时,第一连接件及第二连接件分别沿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往两侧错位运动,以改变夹持于钳口部的椎间融合器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椎间融合器的摆置角度。当旋转第二操控组件使套筒往固定杆的第一端移动时,止栓推抵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使钳口部开启以释放椎间融合器,反之,则可使钳口部闭合。优选地,第一导槽和/或第二导槽靠近固定杆的第一端侧更包含限位槽以限制夹持组件的运动。
[0011]优选地,本发明的植入器械更包含测量单元以量测植入器械深入人体的深度,测量单元套设于套筒的外侧。
[0012]优选地,第一螺纹结构、第二螺纹结构、螺纹外径或其组合,其螺纹可为单螺纹或复螺纹。
[0013]优选地,固定杆、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或其组合可为一体成型或组合式。
[0014]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是被植入器械所夹持以植入置放于相邻两椎骨之间,椎间融合器包含主体、定位销以及辅助定位销。主体为具有多个相互交错的贯穿腔的结构,主体具有导引端及夹持端,夹持端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定位孔,导引端设有至少一个辅助定位孔。
[0015]二个定位销分别穿设于定位孔内,至少一个辅助定位销则穿设于相对应的辅助定位孔内。其中利用二个定位销及至少一个辅助定位销以于植入手术中显示导引椎间融合器的动态相对位置,以增加植入手术时的定位精准度。
[0016]优选地,主体的轮廓均设有周向导角以避免在植入手术时误伤手术区域的周遭组织。
[0017]优选地,多个贯穿腔所移除的体积可为主体体积的30?70%。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发明的植入器械及其椎间融合器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发明的植入器械的爆炸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的摆置操作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的释放操作示意图。
[0023]图6为本发明的植入器械及椎间融合器的椎间孔入路手术示意图。
[0024]标号说明 100植入器械 110器械本体 111握杆
112固定杆 1121第一端 1122第二端 1123第一导槽 1124第二导槽 1125螺纹外径 1126限位直槽 1127限位槽 1128限位槽 120夹持组件 121第一连接件 1215第一螺纹结构 122第一夹持件 1225第一卡槽 123第二连接件 1235第二螺纹结构 124第二夹持件 1245第二卡槽 128钳口部 130第一操控组件 131第一旋轴 132第二旋轴 140第二操控组件 141套筒 1415止栓 142夹持旋轴 150测量单元 200椎间融合器 210主体 211导引端 2115辅助定位孔 212夹持端 2125定位孔 215贯穿腔 220定位销 230辅助定位销 B椎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便于审查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的功效,兹将本发明配合附图,并以实施例的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的附图,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发明实施后的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的附图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发明于实际实施上的专利保护范围。
[0026]本发明的优点、技术特征以及达到的技术方法将参照例示性实施例及附图进行更详细地描述而更容易理解,且本发明或可以不同形式来实现,故不应被理解仅限于此处所陈述的实施例,相反地,对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所提供的实施例将更加透彻与全面且完整地传达本发明的范畴,且本发明将仅为所附加的权利要求所定义。
[0027]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由图中可知悉,本发明的植入器械100是用来夹持椎间融合器200并将其植入相邻两椎骨之间,椎间融合器200具有导引端211及夹持端212,植入器械100包含器械本体110、夹持组件120、第一操控组件130、第二操控组件140以及测量单元150,测量单元150套设于套筒141外径。其中器械本体110包含握杆111及固定杆112;夹持组件120包含第一连接件121、第一夹持件122、第二连接件123及第二夹持件124;第一操控组件130包含第一旋轴131及第二旋轴132;第二操控组件140包含套筒141及夹持旋轴142。固定杆112具有第一端1121及第二端1122,第一端1121可利用螺接、套接等方式组装于握杆111,第二端1122具有与夹持端212相对应的外型轮廓,固定杆112靠近第一端1121侧具有螺纹外径1125。
[0028]进一步说明,固定杆112的长度可依据患部区域所需的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进行设计。当所需固定杆112的长度较短时,可采用一体成型以加工制成,较短长度的固定杆112其操控精准度较佳,但手术器械间容易相互遮蔽而影响到手术视野。当为了获得较佳的手术视野时,固定杆112的长度则需较长,此时则可采用组合式的固定杆112以进行操作。本发明的附图则以组合式固定杆112进行说明,除了能获得较佳的手术视野外,更能便于加工及组装,固定杆112的两段结构可由套筒141的两侧分别组装后,再以销固定结合成一体。实施上,第一连接件121及第二连接件123亦可依据实际需求设计为一体式或组合式。
[0029]固定杆112设有连通至第二端1122的第一导槽1123及第二导槽1124。实施上,第一导槽1123及第二导槽1124平行设置于固定杆112的上、下两侧,使固定杆112的整体形状类似H型的长轴件。再者,更可于第一导槽1123及第二导槽1124靠近第一端1121的位置分别设置限位槽1127、1128。其中第一连接件121与第一夹持件122相连接并设置于第一导槽1123内以沿着第一导槽1123进行线性移动。同理,第二连接件123与第二夹持件124相连接并设置于第二导槽1124内进行线性移动。实施上,可利用限位槽1127、1128的槽孔长度以分别限制第一连接件121与第二连接件123的活动范围。
[0030]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4,由图中可知悉,第一操控组件130的第一旋轴131可连结于第二旋轴132使其同步旋转,且第一操控组件130套设于固定杆112的外侧,以供医师操作。其中第一旋轴131的内螺纹螺合在第一连接件121末端的第一螺纹结构1215,第二旋轴132的内螺纹可螺合于第二连接件123的第二螺纹结构1235上。当医师操作第一操控组件130旋转时,第一连接件121及第二连接件123会沿着固定杆112的第一导槽1123及第二导槽1124往两侧错位移动。实施上,第一螺纹结构1215、第二螺纹结构1235、固定杆112的螺纹外径1125或其任意组合的螺纹结构可为能精准运动的单螺纹或可增加运动间距以缩短旋转时间的复螺纹。
[0031]进一步说明,夹持组件120的第一夹持件122具有第一卡槽1225,第二夹持件124具有第二卡槽1245,其中可利用第一卡槽1225及第二卡槽1245以形成钳口部128,以夹持椎间融合器200的夹持端212。实施上,第一卡槽1225与第二卡槽1245平行设置以钳夹住椎间融合器200上的定位销220 ο举例说明,当旋转第一操控组件130时,第一连接件121可沿着第一导槽1123往第二端1122方向移动,而第二连接件123则沿第二导槽1124往第一端1121方向移动,利用两者之间的错位运动能改变椎间融合器200的摆置角度。
[0032]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4及图5,第二操控组件140的套筒141连结于夹持旋轴142并套设于固定杆112的外侧,且夹持旋轴142的内螺纹螺合于固定杆112的螺纹外径1125。当医师旋转第二操控组件140时,套筒141则会根据旋转方向以沿固定杆112往第一端1121方向或第二端1122方向线性移动,以操控钳口部128的闭合或开启。再者,固定杆112靠近第二端1122侧更包含限位直槽1126,且套筒141更包含止栓1415,止栓1415穿设于限位直槽1126内。当旋转第二操控组件140使套筒141往固定杆112的第一端1121移动时,止栓1415则会推抵第一夹持件122及第二夹持件124的导引轮廓,使钳口部128的第一卡槽1225及第二卡槽1245能平顺地脱离夹持端212的定位销220,以解决目前的器械在释放融合器时,容易产生晃动、偏移等问题。实施上,第一夹持件122及第二夹持件124的末端更可根据运动需求设计出相对应的导引轮廓。
[0033]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3,本发明更设计出一种椎间融合器200,其包含主体210、定位销220以及辅助定位销230。其中主体210的内部设计为具有多个相互交错的贯穿腔215,主体210的上下表面更可具有凹凸不平的附着面,以增加两椎骨与融合器的接触面积,可避免术后椎间融合器200因外力而造成移位或脱离。实施上,贯穿腔215所形成的贯穿孔隙是提供病患的骨质细胞、神经及血管等组织穿越或附着于其间,以增加愈合效率,其中当贯穿腔215的体积移除比例过大时,椎间融合器200的整体强度会受影响,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结构崩解;而当移除比例过小时,则会影响到病患自体细胞的愈合程度。因此,贯穿腔215所移除的体积约为主体210体积的30?70%,较适当的移除比例为35%?65%。
[0034]主体210可为豌豆型或弯月型的弯曲结构或是子弹造型结构,且具有导引端211及夹持端212。导引端211为具锐角的尖端流线型轮廓,是为了能轻易剥离或穿越椎间盘的周遭组织纤维,并能有效地降低残留的椎间盘组织所形成的阻力。实施上,主体210的整体轮廓均设有周向导角,以避免尖锐的外型轮廓于植入手术时误伤手术区域的神经、血管等周遭组织。在主体210的夹持端212设有相互平行的两个定位孔2125,导引端211则设有至少一个的辅助定位孔2115,可将定位销220及辅助定位销230穿设于相对应的孔位内,利用其平行设置的定位销220除了供植入器械100的夹持组件120夹持外,更能于手术过程中利用手术用X光机(C-arm)以定位导引。而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200是利用定位销220与辅助定位销230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实时导正椎间融合器200的导入方向及角度,进而缩短定位时间。实施上,利用不同数量或不同直径的定位销220及辅助定位销230,可让医师于显示设备中更清楚地了解到植入器械100及椎间融合器200在手术中过程的动态相对位置,以增加植入手术时的定位精准度。
[0035]请同时参阅图1、图4到图6,当植入器械100夹持椎间融合器200欲进入椎间孔B的安装位置时,医师将植入器械100缓慢地深入人体,当椎间融合器200碰触到脊椎骨头表面时,医生则松开并移动测量单元150至刻度为O的地方并再锁住固定于套筒141上,以完成定位校准步骤,当医师持续推动椎间融合器200时,即可通过读取测量单元150上的刻度,以获得植入器械100及椎间融合器200深入人体的深度。
[0036]当医师通过显示设备(图未示)及测量单元150的双重确认椎间融合器200已定位于安装位置时,医师可一手握持在测量单元150上,一手旋转第一操控组件130通过变换植入器械100与椎间融合器200之间的不同夹持位置,使椎间融合器200能旋转摆置到符合安装位置所需的摆置角度。再者,当椎间融合器200定位于安装位置时,医师则操作第二操控组件140将椎间融合器200平顺地脱离植入器械100。
[0037]本发明的植入器械是通过调整夹持组件中各组件的相对位置,即能无段地调控椎间融合器的摆置角度,以让医师能获得更直觉式地操作步骤,再者,本发明的植入器械能平滑地释放椎间融合器以降低定位误差。且本发明的椎间融合器更能利用定位销与辅助定位销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实时导正椎间融合器的导入方向及角度,进而缩短定位时间。
[0038]再者,本发明的植入器械是通过调整刚性组件间的相对运动,能降低现有技术的装置利用弹性组件或挠性组件为运动组件时,容易因弹性疲乏或运动延迟等不可预期的因素,而造成在操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0039]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主权项】
1.一种植入器械,是用来夹持椎间融合器并将其植入相邻两椎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器具有夹持端及导引端,所述植入器械包含: 器械本体,包含握杆及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握杆,所述固定杆设有连通至所述第二端的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所述固定杆靠近所述第一端侧具有螺纹外径; 夹持组件,包含第一连接件、第一夹持件、第二连接件及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相连接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槽内,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连接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槽内,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第一夹持件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夹持件具有第二卡槽,其中所述第一卡槽及所述第二卡槽形成钳口部来夹持所述椎间融合器的所述夹持端; 第一操控组件,包含第一旋轴及第二旋轴,所述第一旋轴连结于所述第二旋轴并套设于所述固定杆的外侧,所述第一旋轴的内螺纹螺合于所述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二旋轴的内螺纹螺合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以及 第二操控组件,包含套筒及夹持旋轴,所述套筒连结于所述夹持旋轴并套设于所述固定杆的外侧,所述夹持旋轴的内螺纹螺合于所述固定杆的所述螺纹外径; 其中当旋转所述第一操控组件时,所述第一连接件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沿所述第一导槽及所述第二导槽往两侧错位运动,以改变夹持于所述钳口部的所述椎间融合器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所述椎间融合器的摆置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其中当旋转所述第二操控组件时,所述套筒沿所述固定杆线性移动以操控所述钳口部的闭合或开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定杆靠近所述第二端侧更包含限位直槽,且所述套筒更包含止栓,所述止栓穿设于所述限位直槽内,当旋转所述第二操控组件使所述套筒往所述固定杆的所述第一端移动时,所述止栓推抵所述第一夹持件及所述第二夹持件,使所述钳口部开启以释放所述椎间融合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导槽和/或所述第二导槽靠近所述固定杆的所述第一端侧更包含限位槽以限制所述夹持组件的运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器械,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测量单元以量测所述植入器械伸入脊椎的深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螺纹结构、所述螺纹外径或其组合为单螺纹或复螺纹。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器械,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固定杆、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或其组合为一体成型或组合式。8.—种椎间融合器,是由植入器械所夹持以植入置放于相邻两椎骨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椎间融合器包含: 主体,其为具有多个相互交错的贯穿腔的结构,所述主体具有导引端及夹持端,所述夹持端设有相互平行的两定位孔,所述导引端设有至少一个辅助定位孔; 二个定位销,其分别穿设于所述定位孔内;以及 至少一个辅助定位销,其穿设于相对应的所述辅助定位孔内; 其中所述二个定位销及所述至少一个辅助定位销是辅助导引植入手术,以显示所述主体的动态相对位置。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主体的轮廓均设有周向导角以避免在所述植入手术时误伤周遭组织。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个贯穿腔所移除的体积为所述主体体积的30?70%。
【文档编号】A61F2/46GK106073950SQ201510910236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0日
【发明人】卓明正, 林典莹, 蔡永芳, 莊世昌
【申请人】镱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