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果醇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10704555阅读:1931来源:国知局
罗汉果醇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罗汉果醇的医疗新用途,即罗汉果醇及其相关化合物用于治疗或/和预防病毒性感染的医疗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罗汉果醇及其相关化合物在制备治疗或/和预防病毒性感染药物中的应用,具体地,涉及罗汉果醇及其相关化合物抗丙肝病毒和抗HIV病毒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实验证实,罗汉果醇能够显著激活机体TLRs受体的表达,进而激活机体先天免疫系统,发挥抗病毒作用。实验研究表明,罗汉果醇对于丙肝病毒和HIV病毒都具有较强的抑制清除作用,是潜在的抗丙肝或抗HIV病毒药物。罗汉果醇来源于天然植物,原植物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工业化制备成本低,利于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
罗汉果醇在制备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制备领域,涉及一种可用于预防或/和治疗病毒性感染的天 然化合物,具体地,涉及罗汉果醇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抗病毒医疗用途以及在制备抗病毒药 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病毒按其外壳是否包裹着富含脂质的膜可简单地分为无囊膜病毒与有囊膜病毒 两类。无囊膜病毒主要是通过吞饮作用在网格蛋白介导下进入被感染细胞;有囊膜病毒的 入侵主要是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过程。根据病毒入侵过程中囊膜表面糖蛋白的构 象变化,囊膜病毒可被分为3类:其中正黏病毒科、反转录病毒科、纤丝病毒科、副黏病毒科 与冠状病毒科被归为I类囊膜病毒,其代表病毒为流感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埃博拉病毒 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黄病毒科与披膜病毒科被归为Π 类囊膜病毒,其代表病毒为 登革热病毒与日本脑炎病毒;疱疹病毒科、弹状病毒科与杆状病毒科被归为ΙΠ 类囊膜病毒, 其代表病毒为单纯疱疹病毒与水泡性口炎病毒。目前抗病毒制剂的研究开发主要基于两方 面来设计,一是从病毒浸染层面,二是从宿主细胞防御层面。目前已上市大部分抗病毒药物 是基于病毒本身的,即作用受体为病毒本身。基于宿主细胞防御层面设计开发的抗病毒药 物目前还比较少见,但是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可喜成果,比如作用于 Toll受体的药物不断被开发出来。基于宿主细胞防御层面设计抗病毒药物主要从提高机体 免疫力、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机体主动防御系统和被动防御系统连接性等方面入手。
[0003] 干扰素(IFN)是最早开发的一代抗病毒药物,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细胞间素,因其具 有"干扰"病毒复制的能力而命名。干扰素是1957年由英国Alick Isaacs和Jean Lindenmann两位研究人员所发现,当细胞受到病毒感染时,会立即制造出干扰素以抵抗病 毒,并同时警告邻近正常的细胞,提高警觉,以防病毒入侵。干扰素主要分成二大类:I型及 II型。I型的干扰素包括干扰素-α、干扰素-β、干扰素-ω、干扰素-τ,大部分的细胞都可以表 达干扰素及干扰素-β; II型的干扰素包括干扰素-γ,只表达在部分的免疫细胞,例如天 然杀伤(NK)细胞、⑶4+辅助性T淋巴细胞I ( Th 1)和⑶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0004] 在病毒感染期间,I型的干扰素可以快速的被诱导产生,接着会与靶细胞上的I型 干扰素受体结合,启动Jak-STAT信号途径,开启干扰素刺激基因(IFN-stimulatedgene, ISG)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蛋白质产物是干扰素对抗病毒最主要策略,目前有 超过五百多种的干扰素刺激基因蛋白质被定义出来,这些分子参与的范围非常广泛, 从抗病毒、细胞凋亡、蛋白质降解、炎性细胞应答至脂质代谢,涵盖多种功能。最广为人知的 干扰素刺激基因蛋白质包括蛋白激酶R(PKR)、作用于RNA的腺苷脱氨酶、2',5'_寡聚腺苷 酸合成酶、RNA酶L及Mx蛋白。PKR会借着抑制真核起始因子而阻断病毒蛋白的合成,ADAR会 抑制病毒RNA编辑,OAS、RNA酶L会降解病毒RNA,Mx蛋白则能抑制病毒复制。
[0005] 除了能直接对抗病毒外,I型的干扰素还参与了免疫调控,在先天性及后天性免疫 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除了能够产生IL-15驱动天然杀伤细胞的存活与增殖,同时也能刺 激MHC、⑶80、CD86及⑶40分子的表达,进而促进树突细胞成熟,此外,I型的干扰素也能诱导 类衆树突细胞分化为成熟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后天免疫方面,I型的干扰素在CD8+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的活化、⑶4+辅助性T淋巴细胞I(ThI)和⑶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存活、B淋巴 细胞分化与增殖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0006] 由于I型的干扰素具有抗病毒、细胞生长调控及免疫调节的能力,目前已成功的运 用于临床治疗上,经美、英、日、德等先进国家批准的适应症包括:(1)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例 如,慢性B型肝炎、慢性C型肝炎、菜花(尖头湿疣)、艾滋病患常见的卡波西氏肉瘤等;(2)血 液疾病,例如,毛状细胞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低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等;(3)其它肿瘤,例如,黑素瘤、肾细胞癌、基底细胞癌等。
[0007] 目前研究发现,干扰素的产生是由于免疫系统的传令兵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TLR)活化而诱导其产生。Toll是1988年左右在果蝇体内先发现的,随后在哺 乳动物中也发现与Toll相似度极高的受体,称为Toll样受体。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进化中比较保守的一个受体家族,至少包括13个成员,Toll样受体能特 异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连 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近年来,对TLRs信号转导的研究,特别是对TLRs负反馈的 研究,进展非常迅速,它们在抗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负反馈机制对信号的平衡调 节在抗感染免疫中有重要作用。天然免疫是机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很长的时间 内被人们认为是免疫应答的初级形式,没有特异性和免疫记忆性。随着对免疫系统研究的 深入,特别是模式识别受体的发现,如Toll样受体就是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微生物 进化中的保守分子,主要包括LPS、肽聚糖、酵母多糖以及病原体核酸等,使人们意识到天然 免疫并不是简单的发挥非特异性吞噬、清除作用,而且涉及到复杂的抗原识别机制,与获得 性免疫一样能够正确的区分"自己"和"非己"。机体存在模式识别受体,特异的识别病原微 生物进化中保守的抗原分子,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从而有效的地监测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以及诱导免疫应答反应。TLRs介导天然免疫反应主要是通过对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的特 定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此乃机体判定病原微生物入侵并启动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信 号通过TLRs传导,导致干扰素-1、炎症细胞因子、化学增活素的产生,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对 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其次,巨噬细胞等效应细胞借助TL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被激活, 继而分泌炎性介质如细胞因子等和某些杀菌分子如NO等,介导炎症反应并发挥杀菌作用, 信号通过TLRs进一步的下传,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启动获得性免疫系统,协助抵抗慢性病 毒感染,达到清除病毒的最终目的,在防御机制上,提供更强大、更专一的保护。
[0008] 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主要依赖的是天然免疫受体家族中的TLRs,TLRs通过识别病 毒的感染来介导抗病毒免疫,激活信号传导途径,产生抗病毒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TLRs 家族中识别病毒的主要有TLR7/8、TLR3、TLR9等,TLR7/8主要是识别ssRNA病毒,TLR3识别 dsRNA病毒,同时TLRs也涉及识别病毒的染色体基因,如TLR9识别CPG DNA序列,TLR2和TLR4 也涉及病毒识别,主要是针对病毒包膜糖蛋白的识别。另外有些TLR通过RNA解螺旋酶对细 胞质中的病毒dsRNA的识别,比如RIG-I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识别病毒的核苷酸,病毒通过引 发宿主天然免疫反应,达到激活TLRs信号,引起抗病毒反应。研究表明TLRs通过内吞作用对 进入胞质的病毒进行识别,这条路径通过多种信号蛋白诱导干扰素的产生,最终导致转录 因子NF-kB,干扰素调节因子(IRF)IRF3和IRF5以及IRF7的激活。
[0009] 目前,人体内发现的To 11样受体共有10种,分别从To 11样受体1到To 11样受体10, 可以识别各种不同的外来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及原生动物。Toll样受体在结构上包含 两部分:(1)胞外富含亮氨酸的重复序列(LRR),其负责外来物的识别;(2)胞内Toll-白介素 1受体(TIR)结构域,其与下游的衔接蛋白作用,例如,骨髓分化因子88(MyD88)、TIR相关蛋 白(TIRAP/MAL)、诱导I FN-β的含To 11 /1L-1受体结构域的衔接物(TRIF/TI CAM-1)及To 11受 体相关分子(TRAM/TIRP/TICAM-2),进而活化胞外信号调控的激酶(ERK)、p38、c-Jun N-末 端激酶及NF-kB,诱导促炎细胞因子:IL-l、IL-6、干扰素-α及I型干扰素产生。
[0010] 在所有的Toll样受体中,Toll样受体2认识最多种的PAMP,大部分来自细菌,包 括:脂阿拉伯甘露聚糖、脂多糖、脂磷壁酸、肽聚糖及其它的脂蛋白、糖脂、糖蛋白。Toll样受 体2也能识别病毒的入侵:麻疹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C型肝炎病毒,在防御机制上扮演了 很重要的角色。
[0011] Toll样受体7在免疫细胞: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及树突细胞中高度表达,一旦识 别出外来物质的入侵后,可以产生非常大量的I型干扰素,特别是干扰素-α,其在先天性免 疫上扮演着重要的关键角色。Toll样受体7主要是侦测来自病毒的富含G/U的ssRNA,包 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VSV,在病毒的清除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0012] 在药物发展方面,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Toll样受体9拮抗剂,可以刺激树突 细胞产生IL-12及非常高量的干扰素-α,并且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及抗体分泌,在干扰素 -α 治疗失败的HCV病人上有很好的疗效。Toll样受体7拮抗剂则可产生非常广泛的抗病毒应 答(antiviral response),释放出多种细胞间素,尤其是干扰素-α,在不同HCV基因型的病 人身上有明显的病毒清除率。
[0013] 近年来已有多种抗病毒药物被研发出来,并广泛使用于临床的治疗上。例如:利巴 韦林(ribavirin),其为一种核苷类似物,在实验上可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如呼吸道合胞 病毒、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腺病毒(adenovirus)、HI V及HCV等;金刚烧胺 (amantadine),其作用为抑制流感A病毒的M2膜蛋白,因而使流感A病毒无法顺利脱去外 壳,进而不能进行后续的复制工作;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地达诺新(didanosine, ddl )、扎西他滨(zalcitabine,ddc)、司他夫定(stavudine,d4T)及拉米夫定(Iamivudine, 3TC)等则可抑制HIV的逆转录酶,使得病毒的RNA无法反转录成DNA,因而中断DNA的继续 合成。
[0014] 虽然许多的抗病毒药物陆续被有效使用于临床,但近年来抗药性病毒也日见浮 现。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病毒的基因产生突变而使得抗病毒药物丧失其作用的靶物所 致。兹举数例说明如下:HSV的胸苷激酶基因发生突变,无法将阿昔洛韦(acyclovir)及更 昔洛韦(ganciclovir)等在细胞内转化成有效的成份,因此对该些药物产生抗药性;流感A 病毒的M2蛋白基因突变,则会对金刚烷胺或金刚乙胺(rimantadine)产生抗药性;HIV逆转 录酶或蛋白酶基因的变异亦是导致抗药性产生的主因;HCV的非结构性5A及包膜基因2-糖 蛋白的基因变异会使HCV对干扰素产生抗药性。现今有越来越多的抗病毒药物发展,朝着免 疫调控的方向迈进,借着刺激宿主先天性及后天性反应达到清除外来微生物的目的。
[0015] 罗汉果为萌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罗汉果(Siratia grosvenorii(Swingle) C. Jeffrey)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广西永福、临桂和龙胜等县,为广西著名特产。罗汉果性 凉、味甘,归肺、大肠经,具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暑、利咽开音、凉血滑肠的功效,是我国特有 的药食同源性经济作物,同时被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作为常用中药使用,在治疗咽 喉炎、百日咳、急慢性气管炎、胃肠疾病方面疗效显著。罗汉果总苷是罗汉果中主要的有效 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价值。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罗汉果总苷不仅具有镇咳、平 喘、祛痰、抗炎、调节消化道功能之功效,还能增强免疫力、保肝降酶、治疗急性肺损伤、抗氧 化以及防衰老。罗汉果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罗汉果苷,罗汉果中的总苷为萌芦烷型三萜苷 类化合物,包括罗汉果苷V(Mogroside V);罗汉果苷IVe(Mogroside IVe);罗汉果苷 IIIe(Mogroside IIIe);罗汉果昔 II A2(Mogroside II A2);罗汉果昔 III Al (Mogroside III Al);罗汉果昔 IVa(Mogroside IVa);罗汉果昔VI(Mogroside VI);赛 门苷KSiamenoside I); 11-0-罗汉果苷V(ll_Oxomogroside V)等。罗汉果醇是罗汉果苷 类化合物的苷元,可以通过酸水解得到。
[0016] 本发明人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罗汉果醇能够激发机体的先天性免疫系统,提高机 体免疫力,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罗汉果醇可能是作用于Toll样受体进而激活机体自身免疫 系统,从而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基于此,我们认为罗汉果醇可能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 且作用机制异于目前大多数抗病毒药物。据此研究,本发明人已经初步确认了罗汉果醇的 抗病毒活性。具体而言,罗汉果醇对于诸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HIV病毒等感染具有直接的 抗病毒作用,同时对于因病毒引起的其他相关并发症状也具有一定治疗或/和预防作用。
[0017] 此外,本发明人进一步确认,罗汉果醇与现有作用于病毒本身的抗病毒药物(利巴 韦林、阿昔洛韦等)联用,能够相互促进,发挥出更强的抗病毒效应。罗汉果醇与现有主要抗 病毒药物作用机理不同,二者合用取得了协同增效的作用效果。
[0018] 目前未见罗汉果醇用于抗病毒的临床报道,也未见罗汉果醇与现有抗病毒药物联 合应用于抗病毒治疗或/和预防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19] 本发明第一个目的在于揭示罗汉果醇的医疗新用途,即罗汉果醇及其相关化合物 治疗或/和预防病毒性感染的医疗用途。
[0020]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或/和预防病毒性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 至少包含罗汉果醇、或者罗汉果醇相关化合物,以及至少一种药用稀释剂、载体或者赋形 剂。
[0021] 本发明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罗汉果醇及其相关化合物与现有抗病毒药物组成的 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或/和预防病毒性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该组合物中至少含有罗汉 果醇、或罗汉果醇相关化合物以及至少一种第二抗病毒药物。
[002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罗汉果醇或其相关化合物的联合药剂用于病毒性感染的 预防或/和治疗的使用方法。所述联合药剂除包含罗汉果醇或其相关化合物外还包含至少 一种具有相同、类似作用或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化合物,比如现有抗病毒药物、改善感染患 者并发症的药物、改善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药物、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等,包括但不限于 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干扰素、抗生素、他汀类降脂药、抗氧化剂、免疫增强剂、黄 芪多糖等。进一步地,所述联合药剂可以一起给予患者(或受治疗者),也可以分开给予患 者。更进一步地,先给予患者罗汉果醇或其相关化合物制剂,然后再给予其他具有相同、类 似功效或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化合物的制剂。
[0023] 本发明所述罗汉果醇及其相关化合物来自萌芦科植物,尤其是来自萌芦科植物的 果子。进一步的,上述植物就是罗汉果属植物,并且通常上述果子是指罗汉果。进一步的,上 述罗汉果醇及其相关化合物也可以是化学合成的。
[0024] 本发明人预计,当共同给予卤盐或卤化盐时,可增强中性粒细胞和/或单核细胞的 产生或/和活化。进一步的,可根据增强特异性抗病毒活性的需求选择不同卤素。
[0025] 进一步的,可以对上述罗汉果醇及其类似物、衍生物、前体、代谢物、药物活性盐或 前药进行卤化。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包含该卤盐,该卤盐可以与组合物一起给予, 也可以在该组合物之前或之后给以该卤盐。
[0026] 本发明所述的罗汉果醇相关化合物是指罗汉果醇的类似物、衍生物、前体化合物、 代谢物、药物活性盐或前药。
[0027] 本发明所述的病毒性感染,包括但不限于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和胞病毒、副流 感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库克萨基病毒、ECHO病 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 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幼儿急疹病毒、水痘、天花、单纯疱 疹病毒、狂犬病毒、口蹄疫病毒、乙脑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圣路易脑炎 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加利福尼亚脑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出血 热病毒、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科罗拉多蜱穿热病毒等其中任一病毒引起的感染或者多种 病毒引起的混合感染。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病毒性感染是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HIV病毒 感染。
[0028] 本发明所述的第二抗病毒化合物,是指现有的用于抵抗或破坏病毒感染的途径, 如直接抑制或杀灭病毒、干扰病毒吸附、阻止病毒穿入细胞、抑制病毒生物合成、抑制病毒 释放等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病毒唑、金刚烷胺、无环鸟苷、聚肌胞苷酸、干扰素、金刚乙胺、 病毒灵、阿糖腺昔、齐多夫定、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更昔洛韦、脱氧胸昔、替比夫定等当中的 一种或多种。
[0029]本发明人已经确定罗汉果醇的抗病毒作用是通过与宿主细胞的Toll样受体作用 而体现出来的,罗汉果醇能通过这种方式激活细胞先天免疫反应,同时增强细胞后天免疫 应答。当罗汉果醇与现有作用于病毒本身的抗病毒药物同时使用时,由于作用靶点不同、机 理不同而产生协同效应,能有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降低药物用量、减少耐药性风险,提高 抗病毒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本发明涉及罗汉果醇及其相关化合物的抗病毒医疗新用途,具体地,罗汉果醇及 其相关化合物能有效地预防或/和治疗诸如丙型肝炎和HIV感染等病毒性感染。进一步地, 包含罗汉果醇或至少一种罗汉果醇相关化合物形成的组合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性感染。 具体地说,本发明人已经证实罗汉果醇的抗病毒作用并不是直接与病毒相互作用,而是作 用于宿主细胞中的Toll样受体,激发机体先天免疫系统从而发挥清除病毒的抗病毒效应。 这种抗病毒方式有效的避免了抗药性病毒的产生,减少了药物抗性风险。
[0031] 本发明所述罗汉果醇相关化合物包括罗汉果醇的类似物、代谢物、前体、衍生物、 药物活性盐或罗汉果醇的前药。
[0032]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所有化合物可以以立体异构体或/和几何异构体的形式 存在,例如他们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不对称和/或几何中心,所以可以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立体异构体的形式和/或几何形式存在。本发明涉及所述化合物所有单独立体异构体和几 何异构体以及其混合物的用途,只要所述形式保留了适当功能活性即可。
[0033]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包括本发明化合物的前药形式的用途,具体地,该前药是指这 样的实体,其具有某些保护基团,并且其本身可以不具有药理活性,但在一定条件下被给予 后,可以在体内被代谢形成本发明的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0034]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代谢物是指如下任何物质,其来自或产生自受治疗者对 被给予化合物的代谢或消化后保留的产物(尤其是通过肝代谢后产生的)。
[0035]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中,罗汉果醇及其相关化合物还 可以是他们的模拟物。所述模拟物是指如下任何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肽、多 肽、抗体或其他有机化合物,其具有和本发明化合物或组合物具有相同的药理活性或效应。
[0036] 本发明所述的衍生物是指对所述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形成的产物,其保留了原有 化合物所希望的化学活性。具体地讲,是可以通过化学修饰的手段增强或降低本发明化合 物或药剂与作用受体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电荷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相互作 用或偶极相互作用,从而改善本发明化合物或药剂的药理活性。
[0037] 本发明所述药用活性盐指不对给予的生物体引起显著刺激且不消除化合物的生 物活性和特性的化合物的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盐是化合物的酸加成盐。药学上的盐 可通过将化合物与无机酸反应获得,所述无机酸例如氢卤酸(例如盐酸或氢溴酸)、硫酸、 硝酸或磷酸等。药学上的盐还可通过将化合物与有机酸反应获得,所述有机酸如脂族烃基 或芳族烃基羧酸或磺酸,例如乙酸、琥珀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抗坏血酸、烟酸、 甲磺酸、乙磺酸、对-甲苯磺酸、水杨酸、或萘磺酸。药学上的盐还可通过将化合物与碱反应 形成盐所获得,所述盐例如铵盐、碱金属盐如钠盐或钾盐、碱土金属盐如钙盐或镁盐、有机 碱盐如二环己基胺盐、N-甲基-D-葡糖胺、三(羟基甲基)甲基胺、C1-C7烷基胺、环己胺、三乙 醇胺、乙二胺、和具有氨基酸的盐如精氨酸、赖氨酸等的盐。
[0038]本发明所述类似物是指具有结构相似性、功能活性相同或类似的化合物。
[0039]本发明化合物可以分离自天然植物尤其是罗汉果属植物的果实,同时本发明化合 物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技术进行制备。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合成过 程中,可能需要对敏感官能团进行保护和去保护。这可以通过常规技术来实现。在某些反应 过程中,有些存在的立体中心,在某些条件下,被差向异构化,可以通过选择反应顺序、条 件、试剂、保护/去保护方案等避免此类潜在问题的发生。
[0040] 本发明所述的病毒感染选自一种或多种黄病毒、或囊膜病毒感染,包括但不限于: 加利福尼亚脑炎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西文马脑炎病毒、东方马脑炎病毒、科罗拉多蜱 热病毒、拉克罗斯脑炎病毒、日本脑炎病毒、黄热病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GB病毒、登 革热病毒、辛德毕斯病毒等。
[0041] 本发明所述病毒还可以来源于风疹病毒,如人风疹病毒,瘟病毒;粘膜病病毒,例 如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猪霍乱病毒和羊边境病毒;逆转录病毒,如人免疫缺陷病毒,包括 HI Vl和HI V2、猿猴免疫缺陷病毒、重组人猿猴免疫缺陷病毒、猫免疫缺陷病毒、猫或鼠白血 病病毒、猫或鼠肉瘤病毒、Rote病毒感染以及马尔堡病毒等。
[0042]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病毒感染是肝炎病毒感染,其选自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 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己型肝炎、庚型肝炎、辛型肝炎和自体免疫性肝炎病毒感染所 致肝炎。优选的,就是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病毒感染。
[0043]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病毒感染还可以是由HIV感染导致的AIDS综合征。
[0044] 此外,本发明化合物和/或组合物能够抑制或/和预防与丙型肝炎有关的病症的发 作或/和发展,包括但不限于肝硬化、代偿性肝脏疾病、肝癌细胞、肝纤维化等。
[0045] 本发明所述的受治疗者或患者是指动物,优选哺乳动物并且尤其是人。本发明范 围内,受治疗者包括哺乳动物如人类、灵长类和家畜(羊、猪、牛、马、驴等);实验室试验动物 如小鼠、家兔、大鼠、豚鼠等;以及宠物如猫、狗等。对于本发明而言,哺乳动物优选为人。
[0046]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受治疗者可以是免疫受到抑制 的动物或人。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受治疗者是免疫减弱的AIDS患者或者感染有逆转录病毒, 如显示出AIDS相关综合征的HIV病毒。
[0047]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受治疗者是新生儿,可以在新生儿分娩之前和/或在新 生儿分娩期间给药。
[0048] 在某些优选实施方式中,除给予本发明组合物之外,还可以给予第二抗病毒化合 物,包括但不限于:核苷类似物、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利巴韦林、金刚烷 胺、沙奎那韦、西多福韦、阿德福韦、盐酸法莫汀、阿昔洛韦、阿糖腺苷、干扰素等。
[0049]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借助于任何适宜的途径给予受治疗者,通常选择能增强溶解性 并提供最大生物利用度的传递系统。
[0050]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将该组合物结合到脂质体或碳水化合物载体 中,再将该组合物递送到受感染的细胞。通过将针对病毒抗原的抗体放置在脂质体或载体 的表面,从而脂质体或碳水化合物载体可以被特异地靶向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在某些优选 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提供这样的脂质体,其将高浓度的罗汉果醇或其相关化合物中的一种 或多种运送到被感染细胞。
[0051] 在某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给药途径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肠道外途径(包括皮下给 药、静脉内给药、肌肉注射、贴剂等)、口服、直肠途径(栓剂)、鼻腔给药、局部给药(如舌下给 药)、输液、阴道给药、皮内注射、腹膜内途径、颅内途径、鞘内给药以及硬膜外途径。
[0052] 以下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和 原则的前提下,对发明个别技术步骤进行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具体实施例
[0053]实施例1罗汉果醇对感染轮状病毒乳鼠 TLRs受体表达的影响 1.实验材料 LLC-MK2细胞(病毒培养细胞);猴轮状病毒SAll株;自然娩出乳鼠(符合清洁级要求,平 均体重1.88g,生后母乳喂养,实验室环境:SPF) ; 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胰酶;双抗;轮状病 毒检测试剂盒;Trizol总RNA提取试剂盒;SYBR Green qPCRSuperMix;细胞生长培养液(严 格无菌条件下,取1640培养液90ml加入新鲜胎牛血清IOml,4°C保存);病毒维持液(1640培 养基中加入胰蛋白酶,浓度为lμg/ml);隔水式恒温培养箱;超低温冰箱;光学显微镜;电子 天平;液氮罐;低温离心机;荧光PCR仪。所用目标基因序列均由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 成。
[0054] 2 ·试验方法 2.1病毒培养:将LLC-MK2细胞(恒河猴肾细胞)培养在含10 %的胎牛血清RPMI1640培养 基中,待长成单层后,用PBS液洗涤后,加入经10μg/ml胰蛋白酶预处理的RV,37°C吸附 60min,再加入无胎牛血清的RPMI1640病毒维持液静止培养(37 °C、5 % CO2),待细胞完全病 变时收获病毒。将收获的病毒液反复冻融3次,8000r/min离心30min,收集上清液,-80°C保 存,采用TCID 5q测定病毒滴度,待病毒滴度达到IxiO7TCID5q时进行动物实验。
[0055] 2.2动物模型制备与取材:所用入选的昆明乳鼠在实验前动物大便RV检测均为阴 性,将出生后2天的昆明乳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罗汉果醇组,每组20只。模型组 每只乳鼠用300yL含IxIO 7TCID5q RV病毒液灌胃;罗汉果醇组除灌胃300yL含IxIO7TCID5q RV 病毒液外,每天还服用罗汉果醇,剂量为300mg/kg体重;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不含RV病毒的 细胞培养液。所有乳鼠灌胃前禁奶4小时,灌胃后禁奶2小时。在感染后第3、6天用颈椎脱臼 法处死乳鼠,迅速取出小肠用10%甲醛固定制成石蜡切片进行病理观察。另取50-100mg小肠 黏膜组织用于提取总RNA,保存于-80°C,用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0056] 2.3临床症状观察:实验开始后每天观察乳鼠进食状况、大便性状、体重增长情况 等,计数乳鼠死亡数量,并按试剂使用说明书检测乳鼠大便RV抗原。腹泻的判断标准分为6 级:1级为无大便;2级为黄色成型便;3级为黄色糊状便;4级为黄色水样粘液便;5级为黄色 蛋花样便;6级为完全黄色水样便。3级及以上的才判断为腹泻,3、4、5级腹泻为轻型,6级为 重型。
[0057] 2.4乳鼠小肠粘膜TLR2-9以及IFN- ymRNA的表达:按Trizol试剂说明书提取 组织总R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测定A260 /A280比值大于1.8,然后经逆转录扩增 cDNA。合成的cDNA用于RT-PCR检测,采用二步法,加入各目的基因引物序列,总反应体系20μ L,置于RT-PCR仪上进行PCR反应,循环条件为95°C预变性2min,40个PCR循环(95°C变性15 s,退火与延伸32s,收集荧光)。为了建立PCR产物的溶解曲线,扩增反应结束后,继续从60°C 缓慢加热到95°C。根据扩增曲线获得每个样本的目的基因和管家基因的CT值。采用2-Met 公式计算各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0058] 3实验结果 3.1临床症状观察:模型对照组全部20只乳鼠在接种RV SA-11株24小时后出现明显腹 胀,精神欠佳,但并无腹泻显现;48小时后出现黄色糊状便,腹泻率100%,精神倦怠,活动量 少,皮肤有褶皱,体重增加不明显,第3天出现腹泻高峰期,第6天开始好转,病程持续大约7-10天,均为轻型腹泻,期间有3只乳鼠死亡。罗汉果醇组在接种48小时后有部分乳鼠出现黄 色糊状便,腹泻率75%,精神欠佳,活动量减少,体重增长不明显,第5天开始腹泻乳鼠有好 转,病程大约为7天左右,期间无乳鼠死亡。正常对照组无腹泻症状,精神状态良好、皮肤光 泽,体重增加明显。相较模型组,罗汉果醇组乳鼠腹泻症状明显较轻,且病程明显更短,显示 罗汉果醇改善了病毒感染状况,提升了乳鼠的抗病毒能力。
[0059] 3.2小肠组织病理变化:模型组细胞肿胀明显,可见大量空泡样变性,少许炎症细 胞浸润,有部分增生、坏死和绒毛萎缩脱落,隐窝细胞未见明显改变。罗汉果醇组细胞有轻 微肿胀,可见少量空泡样变性和少许炎性细胞,未见明显的细胞增生、坏死和绒毛萎缩脱 落。正常组未见任何明显病理改变。
[0060] 3.3小肠黏膜TLR2-9及INF- ymRNA表达:各TLR和GAPDH的PCR产物溶解曲线分析 显示,溶解曲线呈单一峰,溶解温度均一,峰性状锐利,说明PCR产物特异性高,无杂带。以相 对定量法2_AAet值比较各组TLR以及INF-γ mRNA表达量,统计结果见表1。现有研究表明,与 病毒识别和抗病毒免疫应答有关的TLRs主要有1'1^2、3、4、7、8、9,其中11^3、7、8、9定位于 细胞内,主要识别病毒核酸,而TLR2、4位于胞膜,识别病毒的糖蛋白。从表1可以看出,模型 组相对于正常组,在感染病毒后体内相应的TLRs受体表达量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并无显著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乳鼠感染RV病毒后并未激活机体天然免疫系统,因此导致病毒性 腹泻发生。罗汉果醇组相对于模型组、正常组在感染后病毒后体内TLRs受体表达量呈现明 显增长趋势,其中TLR3、4、7、IFN - γ 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显示罗汉果醇可能通过TLR3、 4、7受体激活了机体天然免疫系统,进而导致体内IFN- γ mRNA表达量上升,发挥天然免疫 作用,有利于清除病毒,表现出抗病毒活性。在众多TLR受体中TLR4受体的表达量增长最为 显著,罗汉果醇最有可能主要作用于TLR4受体发挥其抗病毒活性。
[0061 ] 表1乳鼠小肠黏膜TLR2-9及IFN - γ mRNA的表达
注:与正常组比较,乍<0.05,*$<0.01;与模型组比较,叩<0.05,##?<0.01。
[0062]实施例2罗汉果醇对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影响 1.实验材料及仪器 Huh7.5.1细胞;含有HCV2a型JHll病毒株基因组全序列的质粒pJFHl;带有报告基因 的病毒JFHl-5AGFP; DMEM培养基(购自GIBCO公司);MTT检测试剂(购自biomo 1公司);限制 性内切酶(购自NEB公司);蔡司高级倒置显微镜Axio observer Al(Carl Zeiss); PerkinElmer多功能检测仪;罗汉果醇(自制,纯度98%)。
[0063]实验方法及结果 2.1质粒pJFHl-5AGFP的构建和病毒JFH1-5AGFP的制备 在口开!11上进行质粒改造,选取奶54编码区(:端一个酶切位点乂11〇(1^7523 -1^7528, aa419-aa420)插入EGFP基因(扩增自PEGFP-Nl质粒).质粒构建成功后,测序鉴定。以XbaI 线性化后的质粒PJFH1-5AGFP为模板,体外转录得到病毒基因组RNA,然后电转Huh-7.5.1 细胞。9 -10天后,将出现明显细胞病变,于是收集培养基上清,分装后-80°C冻存。为了得到 大量的病毒储存液,以〇 . 02的感染复数用病毒感染Huh7.5.1细胞,待出现明显细胞病变 后,收集感染性上清,储存待用。
[0064] 2.2罗汉果醇的细胞毒性检测 37°C,5%C02加湿培养箱中培养。使用含有10%FBS、100U/mL的青霉素和链霉素的DMEM 培养基。细胞至90%汇合度后传代,传代比例1/4-1/6。他117.5.1细胞按8X IO3个细胞/孔接 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细胞贴壁后备用。用培养基将罗汉果醇从100μΜ开始,2倍梯度依次 稀释成8个浓度,每浓度3个复孔。培养72h后于每孔中加入5mg/mlMTT20yl,置细胞培养箱 中继续培养;培养4h后,弃培养液上清,每孔加入100μΙ/孔三联溶解液(溶解液由SDSlOg, 异丁醇5ml,10M HC10.1 ml,用双蒸水溶解配成100ml),37°C培养箱中溶解过夜后多功能检 测仪检测570nm波长处吸光值,校正波长为630nm,并计算药物浓度细胞存活率。结果如表2 所示,罗汉果醇浓度为1〇〇μΜ(微摩尔)时,细胞存活率依然达到85%以上,浓度为50μΜ及其 以下时,细胞存活率接近100%。这表明, 罗汉果醇细胞毒性比较小,在50μΜ及其以下浓度时,对细胞几乎没有毒性。
[0065] 2.3病毒活性检测 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系统是以荧光素(Iuciferin)为底物来检测荧光素 酶活性的一种报告系统。荧光素酶可以催化荧光素氧化成氧化荧光素,在荧光素氧化的过 程中,会发出生物焚光(bioluminescence)。然后可以通过焚光测定仪也称化学发光仪 (Iuminometer)或液闪测定仪测定荧光素氧化过程中释放的生物荧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 这一生物发光体系,可以极其灵敏、高效地检测基因的表达。本发明人实验室制备的JFHl-LUC-5AGFP病毒株中带有Luciferase报告基因,因此可以很灵敏的定量药物对病毒基因 表达的影响。将Huh7.5.1细胞按8 X IO3细胞/孔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37°C细胞培养箱 中培养14-18h后,待细胞长成单层后备用。用培养基将罗汉果醇从最高浓度以2倍梯度稀释 成10个浓度,每组3个重复。将不同剂量药物加入到培养板中2h后,按0.2的感染复数加入 JFH1-LUC-5AGFP病毒,感染后72h进行荧光素酶检测,待测细用I3BS洗2遍,然后用Renilla 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的方法加入裂解液使细胞充分裂解,然后将裂解样品加入稀释 好的底物中,在荧光素酶检测仪上进行检测。结果以相对荧光单位数值(relative light units,RLU)显示。实验数据表示为三次独立实验的平均值,误差以标准差表示。
[0066]本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与不加药物,只感染病毒的对照孔相比,罗汉果醇剂量依 赖地抑制了 HCV在细胞内的增殖。当药物浓度为50μΜ时,细胞接近100% 存活,而药物对病毒复制的抑制率达到了 9 8 %。这表明,罗汉果醇对H C V的抑制是真实 的,而不是由于对细胞的毒性而导致病毒复制受到抑制。
[0067] 表2罗汉果醇对HCV病毒活性的影响
2.4罗汉果醇对HCV病毒侵染过程的影响 Hu7.5.1细胞4°C预冷1小时。用培养基将罗汉果醇从50μΜ开始,2倍梯度依次稀释成8个 浓度并且预冷至4°C备用。然后,在病毒吸附实验中,将上述含不同浓度药物的培养基加入 96孔板各孔中,同时感染HCV( JHll)50yL/孔,继续4°C放置3小时,让病毒尽可能充分吸附到 靶细胞上,之后用预冷PBS洗去没有吸附的病毒;在病毒侵入实验中,先不加药物,让HCV直 接和细胞4°C孵育3小时,预冷PBS洗去没有吸附的病毒后,快速加入上述的含不同浓度药物 的培养基并立刻转移到37°C继续培养1小时,然后去除含药培养基,用PBS洗去残余药物。 最后,经过不同处理的细胞都更换成新鲜培养基,37°C再培养大约48小时。病毒复制实验 中,Huh7.5.1细胞(10% FBS,DMEM)以IO5个/ml的浓度加入96孔板中(Costar3904),每孔 100μΙ; 24小时后,将培养上清液吸出,加入MOI = 0.1的病毒上清液50μ1; 8小时后,加入50μ1 不同浓度待检测药物,补加1〇〇μ1培养液,培养72小时;吸出上清检测。以上通过报告基因 荧光素酶的检测,来计算罗汉果醇对HCV吸附、侵入、复制的影响,具体见表3。
[0068]表3罗汉果醇对HCV病毒侵染过程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以不加药物只感染病毒的培养孔为对照(抑制率视为0%), 罗汉果醇对于HCV吸附到靶细胞表面、侵入靶细胞以及侵入细胞后的复制都有不同程 度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耐性。上述实验表明罗汉果醇具有较强的体外抑制HCV病毒的 作用。
[0069]实施例3罗汉果醇抗HIV活性实验 本实验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PE)和RNA逆转录荧光定量PCR法对罗汉果醇的体外抗 HIV效应进行评价。
[0070] 1材料与试剂 CEMxl74细胞和HIV-I病毒(均来源于美国Aarond Diamond艾滋病研究中心,由中国医 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馈赠 );DMS0(军事医学科学院进口分装);RPMI Medium 1640 basic(lX)、F etalBovine Serum(上海立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齐多夫定(AZT,3'_ Azid〇-3'_deoxythymidine)购自Sigma公司。各基因 mRNA定量PCR引物,均由上海英俊生物 技术有限公司合成。罗汉果醇(自制,纯度大于98%)。
[0071] 2.试验方法 2.1细胞培养 将CEMxl74细胞株复苏后接种于RPMl 1640培养基(1 %青链霉素,10 %胎牛血清),置饱 和湿度、37 °C、含5 % CO2培养箱内培养。待细胞生长至对数期,细胞计数,以l-2*105/ml传代, 约3天后再次传代用于药效学实验。
[0072] 2.2对HIV诱导CEMxl74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 CEMxl74以2.0*105个/mL的密度0.1 mL接种于96孔板中,将病毒HIV用10倍梯度稀释8个 浓度,每个浓度8个复孔,培养3天后观察细胞病变,计算TCID50。设置细胞空白组、病毒对照 组、AZT阳性药对照组、罗汉果醇组(设置高中低三个给药浓度)、罗汉果醇-AZT组。给药组先 以无毒性浓度作为终浓度开始试验,先用RPMl 1640将药液稀释至终浓度的100倍作为给药 浓度。将CEMxl74细胞以2.0*105个/mL的密度接种于24孔板中,每孔为0.75mL,细胞对照组 加0.25mL培养液,其余试验组均分别加入10*TCID50的HIV病毒0.25πιΙ^ΑΖΤ阳性药对照组加 入100μΜ浓度的AZT ΙΟμΙ,罗汉果醇组分别加入100μΜ(高剂量组)、50μΜ(中剂量组)、25μΜ (低剂量组)浓度的罗汉果醇溶液1〇μ1,每个样品浓度均设3个平行孔。罗汉果醇-AZT组加入 1 ΟΟμΜ浓度的AZT与罗汉果醇的混合溶液1 ΟμL。所有试验组置37 °C、5 % CO2培养箱内培养,3 天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病变(CPE),待病变出来,换液,5-7天,待病毒对照组出现CPE"+ ++~++++"时观察记录结果,并收集细胞和上清液。
[0073] CPE判定标准:无合胞体形成每个孔有2-9个合胞体细胞"+",每个孔有10-20 个合胞体细胞"++〃,每个孔有>20个合胞体细胞"+++-++++"。
[0074] 2.3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IV-RNA表达水平 上述观察CPE结果后,收集的细胞和上清,进一步处理,提取RNA进行荧光定量测定。采 用核苷酸胶体(SYBR)染料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HIVRNA表达水平。收集细胞于离心 管中,每孔一管,约1-2 X IO6个/管,用Trizol (500μ1)法提取细胞总RNA。取细胞总RNA 2yg (5·5μ1),按Thermo Scientific公司的RevertAid Reverse Transcriptase说明将其逆转 录为cDNA。稀释十倍后,以GAH)H320为内参基因,取等量cDNA(2yl)进行染料法SYBR荧光定 量PCR反应。反应条件为95°C预变性111^11 ;95°(:158,60°(:11^11,40个循环;溶解曲线95°(:158, 60°C30s,95°C15s。目的基因/管家基因比值表示结果。
[0075]采用探针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液HIVRNA表达水平收集上清于离心管中,每 孔一管,约1毫升,用RNA提取液400μ1:100μ1上清提取病毒RNA。直接按Thermo Scientific 公司的RevertAid Reverse Transcriptase说明逆转录,体系8μ1,42°C60min。取2μ1进行探 针法荧光定量PCR反应。反应条件为50°C2min;95°C预变性10min,95°C15s,60°Clmin,45个 循环,做标准曲线定量,用病毒的表达量即病毒载量表示结果。
[0076] 3实验结果 3.1罗汉果醇对HIV-I诱导CEMxl74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 当显微镜下观察病毒对照组合胞体形成情况为"+++〃时,细胞空白组、AZT阳性对照组、 罗汉果醇-AZT组、罗汉果醇高剂量组观察不到合胞体的形成,罗汉果醇中剂量组与低剂量 组有少量合胞体形成,但相比病毒对照组数量少一些,如表4所示。结果说明,罗汉果醇对 HIV-I诱导CEMxl74细胞病变有抑制作用,且有一定剂量依耐性。同时试验观察到罗汉果醇 与现有抗HIV药物AZT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效果比单独使用罗汉果醇或者AZT要更显 著。
[0077] 表4罗汉果醇作用于HIV感染的CEMxl74细胞合胞体(CPE)的影响
3.2罗汉果醇对HIV病毒表达的影响 从实验结果(表5)可以看出,罗汉果醇各剂量组对于胞内HIVRNA表达量以及上清液病 毒载量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罗汉果醇高剂量组的抑制作用极为显著,与阳性对照组 效果相当。此外实验还发现罗汉果醇与AZT联用所体现出的抑制胞内HIVRNA表达和胞外上 清液病毒载量的作用明显强于二者单独使用,表现出极强的协同作用。
[0078] 耒里酿对HTV-I病羞耒伏量的影口向
注:与病毐组对照,mp<〇. 001,~P<〇. 01 ΓΡ<0.05;与罗汉采醇高刑量-AZT组比 较,##Ρ<0·01。
【主权项】
1. 罗汉果醇及其相关化合物在治疗和/或预防病毒性感染中的应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罗汉果醇相关化合物是指罗汉果醇的类似 物、代谢物、前体化合物、衍生物、药物活性盐或前药。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罗汉果醇来自萌芦科植物。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萌芦科植物是罗汉果属植物。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罗汉果醇来自于罗汉果。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罗汉果醇及其相关化合物是化学合成的。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罗汉果醇及其相关化合物可以被卤化。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的病毒性感染,包括但不限于鼻病毒、腺病毒、 呼吸道和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 库克萨基病毒、ECHO病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 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幼儿急疹病 毒、水痘、天花、单纯疱疹病毒、狂犬病毒、口蹄疫病毒、乙脑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东方马 脑炎病毒、圣路易脑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加利福尼亚脑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获得 性免疫缺陷病毒、出血热病毒、黄热病毒、登革热病毒、科罗拉多蜱穿热病毒等其中任一病 毒引起的感染或者多种病毒引起的混合感染。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病毒性感染为黄病毒属病毒引起的丙型肝炎 或HIV引起的感染。10. -种用于治疗或/和预防病毒性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至少包含罗汉果醇,或者罗 汉果醇相关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至少一种药用稀释剂、载体或者赋形剂。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罗汉果醇来自罗汉果或通过化学合 成手段得到,进一步地罗汉果醇还可以被卤化。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罗汉果醇相关化合物包括但不限 于罗汉果醇的类似物、代谢物、前体化合物、衍生物、药用活性盐或前药,进一步地,所述罗 汉果醇相关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代谢得到,所述相关化合物也可以进一 步被卤化。13.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稀释剂、载体或赋形剂为药学 上接受的常用药用辅料。14.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病毒性感染包括但不限于由 一种或多种病毒引起的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进一步地,所述病毒性感染是指丙型肝炎病 毒或HIV病毒引起的感染。15. -种用于治疗或/和预防病毒性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其至少包含罗汉果醇,或罗汉 果醇相关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以及至少一种第二抗病毒药物,同时还包含至少一种药 用稀释剂、载体或者赋形剂。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抗病毒药物是指现有常用常用 抗病毒药物,包括但不限于病毒唑、金刚烷胺、无环鸟苷、聚肌胞苷酸、干扰素、金刚乙胺、病 毒灵、阿糖腺昔、齐多夫定、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更昔洛韦、脱氧胸昔、替比夫定等。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罗汉果醇来自罗汉果或通过化学合 成手段得到,进一步地罗汉果醇还可以被卤化。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罗汉果醇相关化合物包括但不限 于罗汉果醇的类似物、代谢物、前体化合物、衍生物、药用活性盐或前药,进一步地,所述罗 汉果醇相关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代谢得到,所述相关化合物也可以进一 步被卤化。19.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稀释剂、载体或赋形剂为药学 上接受的常用药用辅料。20. 根据权利要求15至1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病毒性感染包括但不限于由 一种或多种病毒引起的单一感染或混合感染,进一步地,所述病毒性感染是指丙型肝炎病 毒或HIV病毒引起的感染。21. -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病毒性感染的联合药剂及其使用方法,其包含罗汉果醇、或 罗汉果醇相关化合物制剂以及至少一种辅助性治疗药剂。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联合药剂,其所述罗汉果醇、或罗汉果醇相关化合物制剂是 指包含罗汉果醇、罗汉果醇相关化合物中一种或多种的药物制剂,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制剂 包括但不限于针剂、胶囊剂、片剂、输液剂、丸剂、微囊剂、靶向制剂等。23.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联合药剂,其所述辅助性治疗药剂是指具有相同、或类似抗 病毒活性药物以及能改善病毒性感染症状药物的药物制剂,比如现有抗病毒药物、改善感 染患者并发症的药物、改善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药物、增强机体免疫力的药物等,包括但不 限于利巴韦林、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干扰素、抗生素、他汀类降脂药、抗氧化剂、免疫增强 剂、黄芪多糖等药物制剂。24.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联合药剂,其所述使用方法为同时或分开给予患者罗汉果 醇、或其相关化合物制剂和辅助性治疗药剂。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方法为先给予患者罗汉果醇、或其相关化 合物制剂,然后再给予辅助性治疗药剂。26. 根据权利要求21-25所述的联合药剂,其中所述病毒性感染是指丙型肝炎病毒或 HIV病毒引起的感染。
【文档编号】A61P31/18GK106074569SQ201610808172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9月8日
【发明人】罗明锋, 谢海峰, 胡云岭, 谢期林, 张朝凤, 郭建龙
【申请人】成都普睿法药物研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