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抽拉手术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8639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抽拉手术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隐藏式抽拉手术刀。
【背景技术】
[0002]在医院的诊疗过程中,手术是一种较快捷、成功率较高的一种诊疗手段,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手术刀,现有技术的手术刀都是一体式的,刀头裸露在外,容易受到空气、灰尘等的污染,且容易在传递和携带时发生不慎划伤的意外。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隐藏式抽拉手术刀,能将手术刀本体隐藏,并通过抽拉的方式将手术刀本体推出,安全性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隐藏式抽拉手术刀,包括手术刀柄、一对传动齿轮、一对转动轴、传递滑杆、两根凸条、手术刀本体、一对平衡控制块、推动纵杆、滑槽、移动纵杆、移动槽及多个限位槽;所述的手术刀柄是中空结构,所述的一对传动齿轮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转动轴设置在所述的手术刀柄内,位于所述的手术刀柄的底部,所述的传动齿轮以所述的转动轴为中心轴转动;所述的传递滑杆水平设置在所述的手术刀柄内,所述的传递滑杆的底部设有外齿,所述的传递滑杆通过所述的外齿与所述的一对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的传递滑杆通过所述的一对传动齿轮沿所述的手术刀柄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的手术刀本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传递滑杆的前端,所述的手术刀柄的前端设有开口,所述的手术刀本体通过所述的开口伸出所述的手术刀柄;所述的两根凸条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传递滑杆的两侧上部,所述的凸条的长度与所述的传递滑杆的长度相当,所述的凸条的纵截面是内宽外窄的梯形结构;所述的一对平衡控制块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手术刀柄的两侧壁上,位于所述的两根凸条的侧端,所述的一对平衡控制块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梯形凹槽,所述的梯形凹槽与所述的凸条相适配;所述的滑槽位于所述的手术刀柄的上端,所述的滑槽沿所述的手术刀柄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推动纵杆的下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的传递滑杆的后端,所述的移动槽位于所述的推动纵杆的上端,位于所述的手术刀柄内,所述的移动纵杆的下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的移动槽内,所述的移动纵杆的上端位于所述的手术刀柄的上方,所述的移动纵杆沿所述的移动槽移动;所述的多个限位槽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滑槽的一侧端,所述的限位槽与所述的移动纵杆相适配。
[0006]上述的隐藏式抽拉手术刀,其中,所述的一对转动轴上分别套有轴承,所述的传动齿轮分别通过所述的轴承与所述的转动轴连接。
[0007]上述的隐藏式抽拉手术刀,其中,所述的传递滑杆的后端与所述的手术刀柄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弹簧与所述的传递滑杆位于同一直线上。
[0008]上述的隐藏式抽拉手术刀,其中,所述的手术刀柄的前端开口处设有两片橡胶刮片,所述的橡胶刮片与所述的手术刀本体密封滑动接触。
[0009]本实用新型能将手术刀本体隐藏到手术刀柄内,有效防止手术刀本体受到空气、灰尘等的污染,同时便于携带和传递,使用安全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抽拉手术刀的主视图的剖视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抽拉手术刀的侧视图的剖视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抽拉手术刀的手术刀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14]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隐藏式抽拉手术刀,包括手术刀柄1、一对传动齿轮2、一对转动轴3、传递滑杆4、两根凸条5、手术刀本体6、一对平衡控制块7、推动纵杆8、滑槽9、移动纵杆10、移动槽11及多个限位槽12 ;所述的手术刀柄I是中空结构,所述的一对传动齿轮2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转动轴3设置在所述的手术刀柄I内,位于所述的手术刀柄I的底部,所述的传动齿轮2以所述的转动轴3为中心轴转动;所述的传递滑杆4水平设置在所述的手术刀柄I内,所述的传递滑杆4的底部设有外齿,所述的传递滑杆4通过所述的外齿与所述的一对传动齿轮2啮合连接,所述的传递滑杆4通过所述的一对传动齿轮2沿所述的手术刀柄I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的手术刀本体6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传递滑杆4的前端,所述的手术刀柄I的前端设有开口,所述的手术刀本体6通过所述的开口伸出所述的手术刀柄I ;所述的两根凸条5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传递滑杆4的两侧上部,所述的凸条5的长度与所述的传递滑杆4的长度相当,所述的凸条5的纵截面是内宽外窄的梯形结构;所述的一对平衡控制块7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手术刀柄I的两侧壁上,位于所述的两根凸条5的侧端,所述的一对平衡控制块7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梯形凹槽,所述的梯形凹槽与所述的凸条5相适配;所述的滑槽9位于所述的手术刀柄I的上端,所述的滑槽9沿所述的手术刀柄I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推动纵杆8的下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的传递滑杆4的后端,所述的移动槽11位于所述的推动纵杆8的上端,位于所述的手术刀柄I内,所述的移动纵杆10的下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的移动槽11内,所述的移动纵杆10的上端位于所述的手术刀柄I的上方,所述的移动纵杆10沿所述的移动槽11移动;所述的多个限位槽12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滑槽9的一侧端,所述的限位槽12与所述的移动纵杆10相适配。
[0015]所述的一对转动轴3上分别套有轴承13,所述的传动齿轮2分别通过所述的轴承13与所述的转动轴3连接,可防止转动轴3和传动齿轮2的相互磨损,也可控制转动速度,便于控制手术刀本体6的进出速度。
[0016]所述的传递滑杆4的后端与所述的手术刀柄I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14,所述的复位弹簧14与所述的传递滑杆4位于同一直线上,可帮助传递滑杆4的复位。
[0017]所述的手术刀柄I的前端开口处设有两片橡胶刮片15,所述的橡胶刮片15与所述的手术刀本体6密封滑动接触,可防止灰尘、潮气等进入手术刀柄I内,也可刮去手术刀本体6上的污物。
[0018]不使用时,手术刀本体6通过传递滑杆4收在手术刀柄I内,可避免灰尘、潮气等。使用时,向前推动推动纵杆8和移动纵杆10,带动传递滑杆4前推,将手术刀本体6从手术刀柄I前端的开口处推出,可控制手术刀本体6推出的长度。在推动时,传递滑杆4在一对传动齿轮2的啮合连接作用下稳定移动,并通过一对平衡控制块7保持平衡,防止传递滑杆4和手术刀本体6倾斜。手术刀本体6推动到适合的长度后,将移动纵杆10沿移动槽11移动,并嵌入限位槽12内,限位槽12限制移动纵杆10的移动,保持手术刀本体6稳定,不再移动。
[001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将手术刀本体隐藏到手术刀柄内,有效防止手术刀本体受到空气、灰尘等的污染,同时便于携带和传递,使用安全性更高。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隐藏式抽拉手术刀,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术刀柄、一对传动齿轮、一对转动轴、传递滑杆、两根凸条、手术刀本体、一对平衡控制块、推动纵杆、滑槽、移动纵杆、移动槽及多个限位槽;所述的手术刀柄是中空结构,所述的一对传动齿轮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转动轴设置在所述的手术刀柄内,位于所述的手术刀柄的底部,所述的传动齿轮以所述的转动轴为中心轴转动;所述的传递滑杆水平设置在所述的手术刀柄内,所述的传递滑杆的底部设有外齿,所述的传递滑杆通过所述的外齿与所述的一对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的传递滑杆通过所述的一对传动齿轮沿所述的手术刀柄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的手术刀本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传递滑杆的前端,所述的手术刀柄的前端设有开口,所述的手术刀本体通过所述的开口伸出所述的手术刀柄;所述的两根凸条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传递滑杆的两侧上部,所述的凸条的长度与所述的传递滑杆的长度相当,所述的凸条的纵截面是内宽外窄的梯形结构;所述的一对平衡控制块的一端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手术刀柄的两侧壁上,位于所述的两根凸条的侧端,所述的一对平衡控制块的另一端分别设有梯形凹槽,所述的梯形凹槽与所述的凸条相适配;所述的滑槽位于所述的手术刀柄的上端,所述的滑槽沿所述的手术刀柄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的推动纵杆的下端垂直连接在所述的传递滑杆的后端,所述的移动槽位于所述的推动纵杆的上端,位于所述的手术刀柄内,所述的移动纵杆的下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的移动槽内,所述的移动纵杆的上端位于所述的手术刀柄的上方,所述的移动纵杆沿所述的移动槽移动;所述的多个限位槽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滑槽的一侧端,所述的限位槽与所述的移动纵杆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抽拉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转动轴上分别套有轴承,所述的传动齿轮分别通过所述的轴承与所述的转动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抽拉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递滑杆的后端与所述的手术刀柄的内壁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复位弹簧与所述的传递滑杆位于同一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抽拉手术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术刀柄的前端开口处设有两片橡胶刮片,所述的橡胶刮片与所述的手术刀本体密封滑动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隐藏式抽拉手术刀,包括手术刀柄、一对传动齿轮、一对转动轴、传递滑杆、两根凸条、手术刀本体、一对平衡控制块、推动纵杆、滑槽、移动纵杆、移动槽及多个限位槽;传动齿轮通过转动轴设在手术刀柄内,传递滑杆设在手术刀柄内并与传动齿轮啮合;手术刀本体连传递滑杆,凸条设在传递滑杆两侧,平衡控制块设在手术刀柄内并与凸条相适配;滑槽位于手术刀柄上,推动纵杆连在传递滑杆后端,移动槽位于推动纵杆上端,移动纵杆连在移动槽内;限位槽间隔设置在滑槽的一侧端,限位槽与移动纵杆相适配。本实用新型能将手术刀本体隐藏到手术刀柄内,有效防止手术刀本体受到空气、灰尘等的污染,同时便于携带和传递,使用安全性更高。
【IPC分类】A61B17-3211
【公开号】CN204394629
【申请号】CN201520014876
【发明人】余锦强
【申请人】余锦强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