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灸的施灸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0302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麦粒灸的施灸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麦粒灸的施灸装置,具体涉及放置灸粒的灸座。
【背景技术】
[0002]麦粒灸是一种传统的灸疗方法,适用于虚、寒、痰、瘀等症,也可用于养生保健。所使用的灸粒呈纺锤形,大小如麦粒,是捏取少许艾绒经手指捻制而成,长度一般小于1cm。由于灸粒较小,在施灸之前,需要涂抹凡士林、水或蒜汁于人体皮肤穴位上,以粘住灸粒,这些粘结剂对传热、药物刺激不可避免地有阻隔作用,会降低疗效。
[0003]此外,为了防止灸粒烧尽时烧伤皮肤,在灸粒快要燃尽时要及时用镊子取走,或者快速用手指压灭,这些未燃尽的灸粒不能再次利用,造成了药材浪费。灸粒不燃尽即停止施灸,实际上也降低了灸疗的温热和药物刺激作用,进一步降低了疗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灸装置,具体为放置灸粒的灸座,灸座中部设置有传热孔。施灸时将灸座固定在人体穴位上,灸粒放置在灸座上点燃,灸座能够将灸粒与人体皮肤间隔开,不会造成皮肤烧伤,而且不阻隔灸疗的温热和药物刺激作用。使用灸座的灸粒可以燃尽,节省药材的同时也提升了疗效。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麦粒灸的施灸装置,包括灸座,所述灸座中部设置有穿透灸座的传热孔,将灸粒放置在所述传热孔内,传热孔侧壁支撑所述灸粒保持灸粒的位置,所述灸粒底部与人体皮肤间隔开;或者将灸粒放置在所述灸座上端面上,并位于所述传热孔的上端开口处。
[0007]进一步,所述灸座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连通至所述传热孔。
[0008]进一步,所述通气槽为直槽或斜槽,斜槽的槽底由所述灸座侧壁向所述传热孔侧壁倾斜。
[0009]进一步,所述传热孔侧壁上设置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由灸座上端面向下延伸预定深度,或完全贯通所述传热孔的侧壁。
[0010]进一步,所述通气槽为直槽或斜槽;所述通气槽设置1-5个。
[0011 ] 进一步,所述传热孔上部设置有灸粒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直径大于所述传热孔,所述放置槽为圆柱形或碗形,所述放置槽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槽。
[0012]进一步,所述通气槽呈L形气道,由位于放置槽侧壁上的竖直沟槽和位于槽底面上的水平沟槽连通构成;或者所述通气槽呈弧形气道,由放置槽侧壁上的弧形沟槽构成。
[0013]进一步,所述灸座呈圆柱形或棱柱形;所述传热孔为圆柱形、鼓形或倒置的锥台形。
[0014]进一步,所述传热孔的直径< 5mm ;所述传热孔上端带有倒角。
[0015]进一步,所述灸座下端设置有双面胶;所述灸座采用甘草粉末或石膏制成。
[0016]采用上述结构设置的施灸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灸座中部设置有传热孔,施灸时将灸座固定在人体穴位上,灸粒放置在灸座上点燃,灸座能够将灸粒与人体皮肤间隔开,不会造成烧伤,而且不阻隔灸疗的温热和药物刺激作用。使用灸座的灸粒可以燃尽,节省药材的同时也提升了疗效。
[0018]为了给灸粒创造一个理想的燃烧环境,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灸座设置有通气槽,通气槽位于灸座上端面或者传热孔侧壁,通过这样设计灸粒不会堵塞通气槽,有利于灸粒的燃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1的剖视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2的俯视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1的立体图(含双面胶);
[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使用双面胶的俯视图;
[0025]图7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3的立体图;
[0026]图8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3的剖视图;
[0027]图9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3的俯视图;
[0028]图10-12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4、5、6的俯视图;
[0029]图13-15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7、8、9的剖视图;
[0030]图16-17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10、11的剖视图;
[0031]图18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11的俯视图;
[0032]图19-21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12、13、14的俯视图;
[0033]图22-23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15、16的剖视图;
[0034]图24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16的立体图;
[0035]图25-27为本实用新型施灸装置实施例17、18、19的剖视图。
[0036]图中:1.灸座;2.传热孔;3.通气槽;4.双面胶;5.倒角;6.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8]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施灸装置,结构如图1、图2、图4所示,具体包括灸座1,灸座I呈圆柱形,当然也可以制作成棱柱形,例如4边、5边、6边的棱柱,如图3所示灸座I为立方体形状,即4边棱柱。
[0039]灸座I中部设置有穿透灸座I的传热孔2,传热孔2沿灸座I的厚度方向设置,捻制而成的灸粒放置在传热孔2内,具体放置在传热孔2上部,传热孔2侧壁支撑灸粒保持灸粒的位置,灸粒底部与人体皮肤间隔开,这样不会造成皮肤烧伤,而且允许灸粒完全燃尽再更换,放置好的灸粒可以完全位于传热孔2内部,或者部分位于传热孔2内部,为了对灸粒可靠支撑,传热孔的直径一般不大于5_。
[0040]在放置灸粒时,还可以将灸粒直接放置在灸座I上端面上,并位于传热孔2的上端开口处,不放入传热孔2内。这样放置灸粒更容易操作,但是要求灸座I是竖直放置在人体皮肤上的,不能倾斜。
[0041]本实施例中灸座I中部设置有一个传热孔2,这是针对人体穴位的一般设计方案,艾灸的温热和药物刺激通过传热孔2作用在人体穴位处,灸疗有较强的针对性。根据实际治疗的需要,也可以设置多个传热孔2,灸疗的面积就会随之扩大,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传热孔2的设置数量。
[0042]为了将灸粒底部与人体皮肤间隔开,对灸座I的高度也需要做特别设计,灸座I高度Icm左右即可,太高会影响传热和疗效,太低则会造成灸粒底部与人体皮肤接触。
[0043]如果将灸粒塞满传热孔2,灸粒就会与人体皮肤接触,如此施灸将会出现发泡灸的效果,虽然本实用新型不赞同这样使用灸座1,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不排除会有医师采用此类施灸方法,即便如此,要知道也是利用了本实用新型的灸座I。
[0044]为了给灸粒创造一个理想的燃烧环境,灸座I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槽3,通气槽3连通至传热孔2,如图7-9所示。通气槽3为直槽或斜槽,斜槽的槽底由灸座I侧壁向传热孔2侧壁倾斜,如图13所示。
[0045]该通气槽3为2-5个,均布于灸座I上端面上,如图9-12所示。通气槽3的截面可以是矩形、U形、V形、半圆形等形状。
[0046]为了给灸粒燃烧通气,还可以在传热孔2侧壁上设置通气槽3,如图14-16所示,该通气槽3由灸座2上端面向下延伸预定深度,或完全贯通传热孔2的侧壁。该通气槽3为直槽或斜槽,设置1-5个。
[0047]传热孔2为圆柱形、鼓形或倒置的锥台形。
[0048]作为进一步的结构优化,传热孔2上端带有倒角,如图17-22所示,通过这样设计灸粒更容易放置。
[0049]为了更方便以及更稳固地放置灸粒,传热孔2上部可以设置灸粒放置槽6,如图25-27所示,放置槽6直径大于传热孔2,放置槽6为圆柱形或碗形,放置槽6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槽3。
[0050]该通气槽3呈L形气道,由位于放置槽6侧壁上的竖直沟槽和位于槽底面上的水平沟槽连通构成;或者该通气槽3呈弧形气道,由放置槽6侧壁上的弧形沟槽构成。图26中的通气槽3底部为斜槽。
[0051]通气槽3上端所带有的倒角如果达到适当大,也可以形成灸粒放置槽,如图23、24所示。
[0052]如果在人体皮肤比较平缓的位置施灸,可以直接将灸座I放置在人体皮肤上,例如平躺着的患者腹部,为了能够将灸座I牢固地固定在人体皮肤上,灸座I下端设置有双面胶4,如图5、图6所示。
[0053]灸座I可采用甘草粉末或石膏制成,也可以采用纸质或其他非金属材料制造,要求不易燃烧。
[0054]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麦粒灸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灸座,所述灸座中部设置有穿透灸座的传热孔,将灸粒放置在所述传热孔内,传热孔侧壁支撑所述灸粒保持灸粒的位置,所述灸粒底部与人体皮肤间隔开;或者将灸粒放置在所述灸座上端面上,并位于所述传热孔的上端开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灸座上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槽,所述通气槽连通至所述传热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为直槽或斜槽,斜槽的槽底由所述灸座侧壁向所述传热孔侧壁倾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孔侧壁上设置有通气槽,所述通气槽由灸座上端面向下延伸预定深度,或完全贯通所述传热孔的侧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为直槽或斜槽;所述通气槽设置1-5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孔上部设置有灸粒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直径大于所述传热孔,所述放置槽为圆柱形或碗形,所述放置槽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通气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呈L形气道,由位于放置槽侧壁上的竖直沟槽和位于槽底面上的水平沟槽连通构成;或者所述通气槽呈弧形气道,由放置槽侧壁上的弧形沟槽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灸座呈圆柱形或棱柱形;所述传热孔为圆柱形、鼓形或倒置的锥台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孔的直径<5mm ;所述传热孔上端带有倒角。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灸座下端设置有双面胶;所述灸座采用甘草粉末或石膏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麦粒灸的施灸装置,包括灸座,所述灸座中部设置有穿透灸座的传热孔,捻制而成的灸粒放置在所述传热孔内,传热孔侧壁支撑所述灸粒保持灸粒的位置,所述灸粒底部与人体皮肤间隔开;或者将所述灸粒放置在所述灸座上端面上,并位于所述传热孔的上端开口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灸座能够将灸粒与人体皮肤间隔开,不会造成皮肤烧伤,而且不阻隔灸疗的温热和药物刺激作用。使用灸座的灸粒可以燃尽,节省药材的同时也提升了疗效。
【IPC分类】A61H39-06
【公开号】CN204411267
【申请号】CN201420862593
【发明人】赵百孝
【申请人】北京百笑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