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三棱嵌压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5933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生物三棱嵌压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生物内固定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三棱嵌压钉。
【背景技术】
[0002]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目前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最佳选择。移植物的固定效果可能直接决定术后的预后。股骨侧移植物的固定方式主要有悬吊式固定(刺穿固定、内切固定等)和入口固定(接口螺纹固定等)。内切固定的初始固定强度最大,但存在雨刷效应,蹦极效应导致骨隧道扩大的可能。胫骨侧固定多选用骨隧道外口接口螺纹固定,而这种方式也同样存在由于移植物的微动造成骨隧道的扩大并影响腱-骨愈合。现有的,多数固定物目前的材质为金属材质和可吸收材质,金属材质的固定物作为异物会永久留在体内,存在电解反应,并影响术后核磁检查;可吸收材质的固定物植入人体后材料的强度会随时间衰减,并且可吸收界面钉存在切割肌腱移植物影响固定强度并可能发生无菌性骨溶解进一步造成骨隧道扩大的可能。虽然可吸收材质的固定物不会对人体有害,但会诱导固定物周围的炎性反应,导致骨溶解。并且金属和可吸收材料固定物造价高昂,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从解剖角度讲,正常前交叉韧带分为前内侧束(AMB)和后外侧束(PLB),相关研宄认为,完全模拟前交叉韧带的双束重建能够更好的恢复前交叉韧带的相关功能。目前,前交叉韧带双束重建的方式很多,主要包括双骨道技术、三骨道技术和四骨道技术,虽然后两种方法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双束重建的任务,但由于钻取骨道较多,增加股骨髁间窝处软骨损伤与手术难度,造成骨量丢失过多、患者创伤增大,并具有翻修手术进行困难、股骨外侧髁骨折的风险。
[0003]因此,需要一种术后不影响核磁共振检查,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的生物三棱嵌压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术后不影响核磁共振检查,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的生物三棱嵌压钉。
[0006]( 二 )技术方案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三棱嵌压钉,包括嵌压钉本体,所述嵌压钉本体由皮质骨制成;所述嵌压钉本体的前端端面为圆锥面,其后端端面为平面;所述嵌压钉本体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穿线孔。
[0008]其中,所述嵌压钉本体三个棱上均设有防滑槽。
[0009]其中,所述防滑槽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槽等距排布在棱上。
[0010]其中,所述嵌压钉本体的后端端面上设有夹持盲孔。
[0011 ] 其中,所述夹持盲孔为三个,三个所述夹持盲孔分布在所述穿线孔的周围。
[0012]其中,所述嵌压钉本体为正三棱柱体;所述嵌压钉本体(10)横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为4?10mnin
[0013]其中,所述嵌压钉本体的长度为18?21mm。
[0014]其中,所述嵌压钉本体的外表面光滑。
[0015]其中,所述皮质骨为异种皮质骨或者同种皮质骨。
[0016](三)有益效果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物三棱嵌压钉,采用皮质骨制成的生物三棱嵌压钉,同种异体骨生物三棱嵌压钉可以和宿主的骨达到“生物愈合”,避免产生生物三棱嵌压钉周围骨融解、生物三棱嵌压钉外露的风险;术后不影响核磁共振检查;皮质骨来源较广,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生物三棱嵌压钉的实施例的正面视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物三棱嵌压钉的实施例的后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物三棱嵌压钉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生物三棱嵌压钉的实施例的仰视图。
[0022]图中,10:嵌压钉本体;1:前端端面;2:后端端面;3:防滑槽;4:穿线孔;5:夹持盲孑U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4]参照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生物三棱嵌压钉,包括嵌压钉本体10,嵌压钉本体10的长度为18?21mm,嵌压钉本体10的外表面光滑。嵌压钉本体10由皮质骨制成。嵌压钉本体10的前端端面I为圆锥面,其后端端面2为平面。嵌压钉本体10为正三棱柱体,且优选的,嵌压钉本体10横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为4?10mm。嵌压钉本体10设有沿嵌压钉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穿线孔4。穿线孔4由嵌压钉本体10的前端端面I延伸到后端端面2,供手术用线从穿线孔4中穿过。皮质骨可以选用猪、牛、羊等异种皮质骨,也可以选用同种皮质骨,其中同种皮质骨可以采用同种同体皮质骨也可以采用同种异体皮质骨。
[0025]嵌压钉本体10三个棱上均设有防滑槽3。防滑槽3为多个,多个防滑槽3等距排布在棱上。
[0026]进一步的,嵌压钉本体的后端端面2上设有夹持盲孔5,方便于使用时,夹持工具通过夹持盲孔5夹持生物三棱嵌压钉。夹持盲孔5为三个,三个夹持盲孔5分布在穿线孔4的周围。
[0027]—种生物三棱嵌压钉的制作方法,包括:
[0028]步骤1、皮质骨消毒:取_80°C冷冻保存6个月以上的皮质骨骨干,去除其上所附软组织、中心骨髓及软骨部分,注射用水冲洗干净后,于I %过氧乙酸中消毒I小时,注射用水冲洗干净后,于75%乙醇中去除残余过氧乙酸24小时,用注射用水冲洗干净;
[0029]步骤2、将骨干部位的皮质骨,切割成方形骨块,精密加工成形;
[0030]步骤3、部分脱蛋白和表面脱妈制备:于38 C、30%过氧化氣中脱脂72小时,每24小时换液一次;脱脂后用注射用水浸洗干净后,于0.6M盐酸中在4°C下表面脱钙8小时,用注射用水清洗干净后,于75%乙醇中去除残余过氧化氢24小时,用注射用水浸洗干净后,于室温下,经氯仿:甲醇的3: I溶液中部分脱蛋白4小时,用注射用水浸洗干净后,最后经25kGy的γ射线处理消毒并清除剩余胶原蛋白的抗原性。
[0031]本实用新型的生物三棱嵌压钉使用于关节镜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中,方法一:首先建立股骨和胫骨隧道;按照正常前交叉韧带重建步骤,将编织好的自体双股胭绳肌腱经胫骨隧道拉入股骨隧道,至标记位置深度,屈膝30°,给与一定的预张力,经特制打入器套筒将生物三棱嵌压钉于两股移植肌腱之间打入股骨侧和胫骨侧,使得两束移植物分别位于骨道的前内侧及后外侧,固定肌腱移植物。屈伸膝关节,关节镜证实固定确切,移植物与髁间窝无撞击。
[0032]本实用新型的生物三棱嵌压钉使用于关节镜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手术中,方法二:首先建立股骨和胫骨隧道,按照一般悬吊式固定方法或嵌压固定等远离关节线固定方法将股骨侧两股肌腱同时固定后,给予移植肌腱一定预张力,经特制打入器套筒将生物三棱嵌压钉嵌压固定于两股移植肌腱之间打入股骨侧和胫骨侧,使得两束移植物分别位于骨道的前内侧及后外侧,拉紧移植物,然后同样方式将另一生物三棱嵌压钉由胫骨隧道内口打入,确定两股移植肌腱无交叉的位于生物三棱嵌压钉的内外两侧。屈膝30°,按照一般方法拉紧肌腱,由胫骨隧道外口固定肌腱移植物。屈伸膝关节,关节镜证实固定确切,移植物与髁间窝无撞击。本实用新型采用注入溶胶的方式,保持了骨机械强度(通过15例离体实验,骨机械强度是新鲜骨的95%),从而有效地防止同种异体骨变碎,提高了传导成骨和诱骨成骨能力。
[0033]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三棱嵌压钉,术后不影响核磁共振检查,成本较低,皮质骨来源较广,加工工艺简单,易于批量生产和广泛的临床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三棱嵌压钉可以和宿主的骨达到“生物愈合”;固定接近关节线水平,有效预防了由于皮质外悬挂固定引起的“钟摆效应”和“蹦极效应”,防止隧道扩大;嵌压固定编织后的移植物可以达很高的初始失效强度,优于目前大部分移植物固定方式;移植物不受切割等损伤,利于腱骨愈合。
[00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生物三棱嵌压钉,其特征在于,包括嵌压钉本体(10),所述嵌压钉本体(10)由皮质骨制成;所述嵌压钉本体(10)的前端端面(I)为圆锥面,其后端端面(2)为平面;所述嵌压钉本体(10)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穿线孔(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三棱嵌压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压钉本体(10)三个棱上均设有防滑槽(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三棱嵌压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槽(3)为多个,多个所述防滑槽(3)等距排布在棱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三棱嵌压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压钉本体(10)的后端端面(2)上设有夹持盲孔(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三棱嵌压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盲孔(5)为三个,三个所述夹持盲孔(5)分布在所述穿线孔(4)的周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三棱嵌压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压钉本体(10)为正三棱柱体;所述嵌压钉本体(10)横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为4?10_。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三棱嵌压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压钉本体(10)的长度为18 ?21mm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三棱嵌压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压钉本体(10)的外表面光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三棱嵌压钉,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质骨为异种皮质骨或者同种皮质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生物内固定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生物三棱嵌压钉,包括嵌压钉本体(10),所述嵌压钉本体(10)由皮质骨制成;所述嵌压钉本体(10)的前端端面(1)为圆锥面,其后端端面(2)为平面;所述嵌压钉本体(10)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穿线孔(4)。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三棱嵌压钉,术后不影响核磁共振检查,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IPC分类】A61B17-68, A61F2-46
【公开号】CN204468239
【申请号】CN201420847111
【发明人】刘玉杰, 齐玮, 申学振, 王俊良, 曲峰, 袁邦拓, 李春宝
【申请人】北京大清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