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92727阅读:6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不断深入,发现早期自体胆汁(胃液)回输有利于胃肠道功能和结构的恢复,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的完整性,保护肠黏膜屏障,可明显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而且对腹部手术、腹腔内脏器功能恢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胆道术后胆汁回输是改变以往胆道术后“T”管外引流的传统方式,采取引流和回输相结合。将胆汁输人十二指肠,避免体液、电解质和消化液等大量丢失,纠正电解质紊乱,促进食欲,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0003]胆道术后行“T”管引流,时间一般为14-21日,每日引流出的胆汁量较大,特别是高胆汁引流量,造成体液水分的大量流失,可能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以及电解质的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T管引流术后胆汁的大量丢失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包括T型外套管、内置管和三通旋转阀;T型外套管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一管与内置管通过三通旋转阀连接,第一管与三通旋转阀的连接端处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内置管穿过第一固定孔伸进第一管内并从第二管的出口伸出T型外套管外。
[0006]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0007]第二管上且在第一管和第二管的交叉处设置有凹槽;沿轴线方向,第二管上设置有与空气相连通的长条形开口。
[0008]三通旋转阀设置有三通阀芯与相连通的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三通阀芯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和第三出口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内置管和T型外套管分别与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相连接;第三出口与引流袋相连接。
[0009]第三出口上设置有盖体。
[0010]第三出口上设置有排出阀,排出阀包括相互连接的中空的球形阀和旋钮,球形阀设置于引流液第三出口内,旋钮设置于第三出口外。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双腔T型管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增加病人食欲,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此管使用简便易行,减轻病人痛苦,缩短长手术时间;改善患者因长期不能进食导致的离子紊乱。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的工作状态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三通旋转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出口与排出阀之间的配合图。
[0017]图中,1.T型外套管,2.内置管,3.三通旋转阀,4.第一固定孔,5.第一出口,6.第二出口,7.第二固定孔,8.引流袋,9.排出阀,10.球形阀,11.旋钮,12.胆囊,13.胆囊管,14.肝总管,15.胆总管,16.右肝管,17.左肝管,18.主胰管,19.十二指肠,20.第三出口,21.三通阀芯,22.凹槽,23.第一管,24.第二管,25.盖体,26.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如图1所示,包括T型外套管1、内置管2和三通旋转阀3 ;T型外套管I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管23和第二管24 ;第一管23与内置管2通过三通旋转阀3连接,第一管23与三通旋转阀3的连接端处设置有第一固定孔4,内置管2穿过第一固定孔4伸进第一管23内并从第二管24的出口伸出T型外套管I外。
[0020]第二管24上且在第一管23和第二管24的交叉处设置有凹槽22,沿轴线方向,第二管24上设置有与空气相连通的长条形开口 26 ;凹槽22为三角形,长条形开口 26和凹槽22的设置,减少了第二管24的外管壁与胆总管15的接触面积,使胆汁更好的从T型外套管I中流出。
[0021]三通旋转阀3设置有第一出口 5、第二出口 6、第三出口 20和三通阀芯21,三通阀芯21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出口 5、第二出口 6和第三出口 20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7 ;内置管2和T型外套管I分别与第一出口 5和第二出口 6相连接;第三出口 20与引流袋8相连接。
[0022]第三出口 20上设置有盖体25,使用时,将盖体25拔掉,将引流袋8与第三出口 20相连接。
[0023]第三出口 20上设置有排出阀9,排出阀9包括相互连接的中空的球形阀10和旋钮11,球形阀10设置于引流液第三出口 5内,旋钮11设置于第三出口 5外,由于第三出口 20比较短,直接打开第三出口 20连接引流袋8时,有时用力过大极易导致医务人员及床单元的污染,旋转旋钮11带动中空的球形阀10关闭或打开第三出口 20能够有效的避免医护人员接触引流物,节约了资源,节省了人力物力。
[0024]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使用方法为,如图3所示,胆囊12及其附近的器官连接关系为:胆囊12通过胆囊管13与肝总管14和胆总管15相连通,肝总管14和胆总管15相连通;肝总管14连接有相连通的右肝管16和左肝管17 ;胆总管15与主胰管18和十二指肠19相连通;在开腹手术时,将胆总管15切开探查,选用22?24号T型管作为T型外套管1,将I根长约30cm的脑式引流管在距T型管第一管23(长臂)尾部约4?7cm处另开设第一固定孔4插入,经T型外套管I内壁沿一侧伸出约10?15cm作为内置管2。置T型外套管I时先将内置管2自胆总管15切口向下插入经十二指肠19与主胰管18的交汇处进入十二指肠19内,并向远端延伸,在将T型外套管I的第二管24 (短臂)置入胆总管15内,长臂伸出体外、固定缝合胆总管15切口,常规缝合腹部切口,固定T型外套管I,夹闭内置管2。术后常规接无菌引流袋,每天更换引流袋,根据胆汁引流量,颜色、性状、患者自主排气等情况,如患者T管胆汁引流量大于200?300ml/d,颜色澄清,患者已自主排气,可将T型管尾部与内置管尾部通过三通旋转阀3连接,观察胆汁经三通旋转阀3流入内置管情况。并随时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寒战、高热,黄疸等情况。
[0025]需要将胆汁回输时,旋转三通阀芯6,使三通旋转阀3的三个出口均处于开通状态,使用排出阀9将第三出口 20封闭,此时,胆汁依次通过T型外套管1、第二出口 6、第一出口 5、内置管2回到体内;当患者自主排气时需要将胆汁排出体外,此时旋转三通阀芯21,此时将第一出口 5关闭,第二出口 6和第三出口 20打开,并旋转旋钮11,将球形阀10打开,此时,胆汁依次通过T型外套管1、第二出口 6、第三出口 20流进引流袋8中。
[0026]本实用新型双腔T型管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增加病人食欲,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此管使用简便易行,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了手术时间;改善患者因长期不能进食导致的离子紊乱。
[0027]本装置能够有效的避免医护人员接触引流物,节约了资源,节省了人力物力。
[002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对其作出种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T型外套管(1)、内置管(2)和三通旋转阀(3);所述T型外套管(I)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管(23)和第二管(24);所述第一管(23)与内置管(2)通过三通旋转阀(3)连接,所述第一管(23)与三通旋转阀(3)的连接端处设置有第一固定孔(4),所述内置管(2)穿过第一固定孔(4)伸进第一管(23)内并从第二管(24)的出口伸出T型外套管(I)夕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24)上且在第一管(23)和第二管(24)的交叉处设置有凹槽(22);沿轴线方向,所述第二管(24)上设置有与空气相连通的长条形开口(2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旋转阀(3)设置有三通阀芯(21)与相连通的第一出口(5)、第二出口(6)和第三出口(20),所述三通阀芯(21)上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出口(5)、第二出口(6)和第三出口(20)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⑵;所述内置管(2)和T型外套管⑴分别与第一出口(5)和第二出口(6)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口(20)上设置有盖体(2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口(20)上设置有排出阀(9),所述排出阀(9)包括相互连接的中空的球形阀(10)和旋钮(11),所述球形阀(10)设置于引流液第三出口(5)内,所述旋钮(11)设置于第三出口(5)夕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口(20)上设置有排出阀(9),所述排出阀(9)包括相互连接的中空的球形阀(10)和旋钮(11),所述球形阀(10)设置于引流液第三出口(5)内,所述旋钮(11)设置于第三出口(5)夕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腔T型胆汁回输引流管,包括T型外套管、内置管和三通旋转阀;T型外套管与内置管通过三通旋转阀连接,T型外套管与三通旋转阀的连接端处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内置管穿过第一固定孔伸进T型外套管内并从T型外套管的另一端伸出T型外套管外。本实用新型双腔T型管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增加病人食欲,减轻病人经济负担,此管使用简便易行,减轻病人痛苦,缩短长手术时间;改善患者因长期不能进食导致的离子紊乱。
【IPC分类】A61M25-14
【公开号】CN204502056
【申请号】CN201520064601
【发明人】曹宏, 田晓丰, 肖玲, 乔廷跃, 姜显赫
【申请人】吉林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