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腭保护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312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鼻腭保护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鼻腭保护垫,具体地说是一种可有效保护上腭穿孔或缺损患者且操作简单的鼻腭保护垫。
【背景技术】
[0002]一些口腔或者鼻的疾病会造成上腭的穿孔或缺损,对小面积缺损有的能够手术修复,但是有的患者不具备手术修复的条件:如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局部黏膜长期慢性黏膜疾病造成黏膜损害大不宜手术;患者不能接受手术等情况。但是在没有修复缺损的情况下,这类患者的进食吞咽压力让食物和口腔分泌物等进入鼻腔,造成鼻腔感染或异物进入,非常不利于健康维护。患者由于口鼻相通还易影响发音造成交流和社交障碍,也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
[0003]目前,临床上的主要解决方法是给患者配戴赝复体。这种赝复体主要是用制作活动义齿的原理,按照患者缺损的形态制作一个覆盖整个上腭部的塑料或者树脂的硬性修复体,来填充整个缺损区域。如果患者配戴上述赝复体有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这类患者很可能缺牙,覆盖腭部的修复体必须要在患者天然牙上放置金属卡环,对天然牙有损害;其次,这种腭部塑料修复体很硬,为防止折断有相当厚度,异物感强,容易和组织发生摩擦产生疼痛,咽部敏感的患者无法佩戴,对味觉也有影响,患者不容易接受;第三,赝复体和黏膜之间有间隙容易食物存积,产生口腔卫生问题;第四,这种赝复体长期配戴会导致真菌感染导致义齿性口炎;第五,赝复体只有口腔修复基础并专门培训的口腔医生才可能开展,患者复诊次数多,费用昂贵。第六,随着牙体和牙槽骨情况的变化要定期更换,重新制作,并面临重新适应调改新修复体的过程。
[0004]综上所述,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仍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宄的热点。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佩戴舒适、容易清洁且安装牢固的鼻腭保护垫。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鼻腭保护垫,其形状与人体上腭形状匹配或为不超过上腭大小的圆形,且为盘型结构,盘底直径大于盘型结构的最大高度;该盘型结构的侧壁为弧形面,在盘底设有朝向盘口或盘底的凸起,该凸起与鼻腭保护垫为分体结构或为一体结构。
[0008]其中较优地,所述鼻腭保护垫中部设有朝向盘底的凸起,且该凸起与鼻腭保护垫为一体结构。
[0009]或,所述鼻腭保护垫中部设有朝向盘口的凸起,且该凸起与鼻腭保护垫为一体结构。
[0010]其中较优地,所述凸起表面为弧形面。
[0011]其中较优地,所述鼻腭保护垫中间部设有朝向盘口的凸起,该凸起表面为弧形面,该凸起与鼻腭保护垫为分体结构;所述鼻腭保护垫中间部设有通孔,所述凸起底部设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穿过所述通孔,该连接杆底部还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直径大于通孔直径。
[0012]其中较优地,所述鼻腭保护垫边缘设有环形边,该环形边为平面结构。
[0013]其中较优地,所述鼻腭保护垫的厚度由中间部向边缘逐渐减小。
[0014]其中较优地,所述鼻腭保护垫为软性医用硅胶或橡胶材质制成。
[0015]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需求制作成不同尺寸,以增加佩戴舒适度及牢固性。患者也可根据需要自行剪裁保护垫,使其更适合自己的大小来获得更好的舒适度。
[0016]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患者可自行佩戴,不需要专科医生专门制作赝复体,更新容易,避免了手术带来的风险,减少了治疗成本,且避免了现有赝复体对天然牙带来的负担。
[0017]本实用新型的材质柔软、佩戴舒适,异物感小。其盘型结构使保护垫牢固的吸附于上腭,球形凸起的负压力及唾液粘附力均增加了保护垫的吸附力。球形凸起还可起到捏持柄的作用,患者捏住凸起进行佩戴不仅方便操作,也不会影响保护垫的整体形状。
[0018]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患者进食或饮水时食物或液体通过穿孔进入鼻腔,从而减少了腭缺损带来的并发症,减少真菌感染等粘膜病发生。
[0019]本实用新型不易折断,收纳清洗方便。口鼻腔的气流阻隔也让患者语音更清楚,方便患者交流和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有益于患者的心理健康。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所示,一种鼻腭保护垫1,其形状与人体上腭形状匹配,且为盘形结构,该鼻腭保护垫I中间部设有朝向盘底的中空状的凸起2,该凸起2与鼻腭保护垫I为一体结构。该凸起2的表面为弧形面,可以为球形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部分球形结构,如半球形等,也可以为椭球形等。鼻腭保护垫I的厚度由中间部向边缘逐渐减小。该鼻腭保护垫I为软性医用硅胶材质制成。
[0026]本鼻腭保护垫I在使用时,盘型结构凹面面对上腭,凸起对准上腭穿孔部位,患者手捏住凸起排空其内空气后将保护垫覆盖吸附于上腭。盘形结构本身具有一定负压作用,凸起增加了保护垫吸附力,唾液也具有粘附力,因此本鼻腭保护垫I可牢固地固定于上腭,不会因为吞咽或咀嚼发生位移,防止患者进食或饮水时食物或液体进入鼻腔,从而减少了腭缺损带来的并发症。
[0027]实施例2
[0028]如图2所示,一种鼻腭保护垫1,其形状为小于人体上腭的圆形,剖视图可以看出其为盘形结构,该鼻腭保护垫I中间部设有朝向盘底的中空凸起2,该凸起2与鼻腭保护垫I为一体结构。该凸起2的表面为弧形面,在本实施例中为部分球形的结构。鼻腭保护垫I边缘还设有环形边3,该环形边3为平面结构。鼻腭保护垫I的厚度由中间部向边缘逐渐减小。鼻腭保护垫I为软性医用橡胶材质制成。
[0029]本实施例较之实施例1增加了环形边3,其结构类似于碟形,吸附效果优于实施例1o针对穿孔不在上腭中央的情况,可对边缘做适当裁剪后再使用,不影响吸附效果。
[0030]实施例3
[0031]如图3所示,一种鼻腭保护垫1,其形状与人体上腭形状匹配,且为盘形结构,该鼻腭保护垫I中间部设有朝向盘口的中空状的凸起2,该凸起2与鼻腭保护垫I为一体结构。该凸起2的表面为弧形面,在本实施例中为部分球形的结构。鼻腭保护垫I边缘还设有环形边3,该环形边3为平面结构。鼻腭保护垫I的厚度由中间部向环形边逐渐减小。鼻腭保护垫I为软性医用硅胶材质制成。
[0032]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盘形结构的凹面面对上腭,吸附于上腭后,患者将中间部的中空凸起塞入穿孔中,球形凸起具有可形变性和弹性,可有效支撑在穿孔内,起到进一步固定的作用,由于本实施例中凸起和保护垫为一体结构,因此不会因为咀嚼或吞咽造成保护垫移动,固定效果佳。本实施例可针对直径小于2.5cm的穿孔。
[0033]实施例4
[0034]如图4所示,一种鼻腭保护垫1,其形状与人体上腭形状匹配,且为盘形结构,鼻腭保护垫I中间部设有朝向盘口的凸起2,该凸起2的表面为弧形,在本实施例中为球形结构,与鼻腭保护垫I为分体结构。鼻腭保护垫I的中部设有通孔11,该球形凸起2底部设有连接杆21,该连接杆21穿过该通孔11,该连接杆21底部还设有固定盘22,该固定盘22直径大于通孔11直径。保护垫I的厚度由中间部向环形边逐渐减小。鼻腭保护垫I为软性医用硅胶材质制成。
[0035]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盘形结构的凹面面对上腭,吸附于上腭后将球形凸起塞入穿孔中,由于固定盘直径大于通孔直径,因此球形凸起不会出现掉入穿孔中的风险,且固定效果佳。
【主权项】
1.一种鼻腭保护垫,其特征在于其形状与人体上腭形状匹配或为不超过上腭大小的圆形,且为盘型结构,盘底直径大于盘型结构的最大高度;该盘型结构的侧壁为弧形面,在盘底设有朝向盘口或盘底的凸起,该凸起与鼻腭保护垫为分体结构或为一体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腭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腭保护垫中部设有朝向盘底的凸起,且该凸起与鼻腭保护垫为一体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腭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腭保护垫中部设有朝向盘口的凸起,且该凸起与鼻腭保护垫为一体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鼻腭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表面为弧形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腭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腭保护垫中间部设有朝向盘口的凸起,该凸起表面为弧形面,该凸起与鼻腭保护垫为分体结构;所述鼻腭保护垫中间部设有通孔,所述凸起底部设有连接杆,该连接杆穿过所述通孔,该连接杆底部还设有固定盘,所述固定盘直径大于通孔直径。
6.如权利要求2、3或5所述的鼻腭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腭保护垫的边缘设有环形边,该环形边为平面结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鼻腭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腭保护垫的边缘设有环形边,该环形边为平面结构。
8.如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鼻腭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腭保护垫的厚度由中间部向边缘逐渐减小。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鼻腭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腭保护垫的厚度由中间部向边缘逐渐减小。
10.如权利要求1、2、3或5所述的鼻腭保护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鼻腭保护垫为软性医用硅胶或橡胶材质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腭保护垫,其形状与人体上腭形状匹配或为不超过上腭大小的圆形,且为盘型结构,盘底直径大于盘型结构的最大高度;该盘型结构的侧壁为弧形面,在盘底设有朝向盘口或盘底的凸起,该凸起与鼻腭保护垫为分体结构或为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患者可自行佩戴,不需要专科医生专门制作赝复体,减少了治疗成本,避免了现有赝复体对天然牙的负担。使用本实用新型,可减少腭缺损带来的并发症,减少真菌感染等粘膜病发生;解决患者语言交流时语音不清的问题,有利于患者的社交心理健康。
【IPC分类】A61F5-00, A61F2-50
【公开号】CN204542480
【申请号】CN201520115288
【发明人】丛锘锘
【申请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