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股骨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7183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视化股骨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的钻取股骨通道的一种可视化股骨钻。
【背景技术】
[0002]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主要采用微创手术法,创口小,对于手术产生的其它创伤愈合及恢复快,同时对手术技巧要求也相对较高。在钻取股骨通道时,通常从股骨髁间窝处开始钻入,在放置股骨钻时必须十分小心地避开其它韧带,主要是完好或完成重建的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防止刃口割伤其它韧带。由于关节内空间狭窄,在关节镜下视野不开阔,传统股骨钻在放置时,避开其它韧带的操作比较困难,割伤其它韧带的风险较大。股骨通道钻取的深度一般为25mm~30mm,传统的股骨钻设计在该范围的刻线与其它刻度的刻线没有明显的可视化区别。本发明正是为将股骨钻放置到股骨髁间窝时避开其它韧带提供方便安全的方案,大大降低了割伤其它韧带的风险;同时在钻削时,提供了常用钻削深度刻线的可视化区别,可以在不停止钻削的情况下,就能判定大概的钻削深度。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视化股骨钻,通过特殊的两刃设计,排肩槽的螺旋角减小到0° -15°,同时将排肩槽与刀背面相交处设计成平滑的圆弧面,避免刃口割伤其它韧带,通过人体工程可视化的设计更便于医生把控手术风险,大大降低手术难度。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视化股骨钻,由主体,钻削头部,接口组成,主体呈通孔,主体上设置有环形刻度线及刻度值,25mm和30mm的刻度线处做了加粗处理,接口上有两条与主体轴线平行的刻线。
[0005]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股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削头部,由主切削刃、副切削刃、排肩槽、第一刃后面、第二刃后面、刀带、刀背构成,所述的排肩槽与刀背面相交处成平滑的圆弧面。
[000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两刃钻及小螺旋角的结构设计,减少了主、副切削刃在周向的分布,同时在股骨钻关节外部分的主体上增加切削刃方位的刻线标识,在股骨钻放置到关节内股骨髁间窝时,轻松的使主、副切削刃不接触其它韧带。对25mm和30mm的钻削深度刻线作了加粗设计,即使在进行钻削操作时,也可以识别出这两条刻线,可以让医生减少停止钻削读取深度的次数,甚至可以一次性钻削到股骨通道要求的深度,降低主、副切削刃割伤其它韧带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化股骨钻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化股骨钻的结构分解图。
[0009]图2中:1、主体,2、钻削头部,3、接口,4、环形刻度线及刻度值,5、刻线,6、主切削刃,7、副切削刃,8、排肩槽,9、第一刃后面,10、第二刃后面,11、刀带,12、刀背。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0011]如图2所示一种可视化股骨钻,由主体1,钻削头部2,接口 3组成,主体I呈通孔,主体I上设置有环形刻度线及刻度值4,25mm和30mm的刻度线处做了加粗处理,接口 3上有两条与主体I轴线平行的刻线5。
[0012]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股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削头部2,由主切削刃6、副切削刃7、排肩槽8、第一刃后面9、第二刃后面10、刀带11、刀背12构成,所述的排肩槽8与刀背12面相交处成平滑的圆弧面。
[0013]上述结构的一种可视化股骨钻在使用时,接口连接在动力系统上,动力系统带动主体做旋转运动,将股骨钻放置到股骨髁间窝处,主切削刃对股骨钻前进的方向上的组织进行切削,骨肩通过排肩槽排出,直至钻削到手术指定位置。
【主权项】
1.一种可视化股骨钻,由主体(1),钻削头部(2),接口(3)组成,主体(I)呈通孔,主体(I)上设置有环形刻度线及刻度值(4),25mm和30mm的刻度线处做了加粗处理,接口(3)上有两条与主体(I)轴线平行的刻线(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股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钻削头部(2),由主切削刃(6)、副切削刃(7)、排肩槽(8)、第一刃后面(9)、第二刃后面(10)、刀带(11)、刀背(12)构成,所述的排肩槽(8)与刀背(12)面相交处成平滑的圆弧面。
【专利摘要】一种可视化股骨钻,由主体,钻削头部,接口组成,主体呈通孔,主体上设置有环形刻度线及刻度值,25mm和30mm的刻度线处做了加粗处理,接口上有两条与主体轴线平行的刻线,钻削头部由主切削刃、副切削刃、排屑槽、第一刃后面、第二刃后面、刀带、刀背构成,排屑槽与刀背面相交处成平滑的圆弧面,通过特殊的两刃设计,排屑槽的螺旋角减小到0°-15°,同时将排屑槽与刀背面相交处设计成平滑的圆弧面,避免刃口割伤其它韧带,通过人体工程可视化的设计更便于医生把控手术风险,大大降低手术难度。
【IPC分类】A61B17-16, A61B17-56
【公开号】CN204581401
【申请号】CN201520203421
【发明人】李盛龙, 胡建成, 李斌, 郑炳武, 周辰, 楼程鸣
【申请人】杭州锐健马斯汀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