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118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术室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
【背景技术】
[0002]现有利器盒在进口、密封方式以及增大装填量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改进结构,例如,通过在进口设置刀具或剪具,对用毕的针头、输液软管进行切割,然后送入利器盒内进行储存。但是,目前生产的利器盒通常与手术台相互独立,医护人员在手术中需要将用过的针头等医疗废料移动一定距离并送入固定放置在手术室内特定位置处的利器盒中,不仅耗费了宝贵的手术时间,而且,在多名医护人员同在一间手术室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针头等误伤医护人员以及污染手术环境等问题。为此,目前亟需研宄一种与手术台密切整合,且不影响正常手术操作的利器盒。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该利器盒包括盒体、滑块、水平导轨、减震定位块、转轴、压板以及弹簧,所述盒体与滑块相连,滑块设置于水平导轨上,水平导轨的一端与减震定位块相连,水平导轨的另一端沿转轴径向与转轴相连,减震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体,所述水平导轨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支撑体,压板的一端上设置有弹簧固定座套,第一支撑体与弹簧固定座套相连,第二支撑体与压板的另一端相连,弹簧设置在弹簧固定座套上。
[0006]所述盒体的顶面开设有废料进口,废料进口处设置有向盒体内延伸并呈倾斜状的导料板。
[0007]所述导料板与所述废料进口的一侧边沿铰接,盒体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导料板的弹性支撑块。
[0008]所述利器盒还包括销轴以及手柄,销轴的一端与压板相连,手柄设置于销轴上。
[0009]所述弹簧为多个,多个弹簧间隔布置在弹簧固定座套上。
[0010]所述水平导轨为多个,多个水平导轨平行间隔设置。
[0011]每个水平导轨上均设置有滑块,盒体与设置于各个水平导轨上的滑块均相连,减震定位块以及转轴与所有水平导轨均相连,第二支撑体由所有水平导轨共同支撑。
[0012]所述盒体位于水平导轨下方,盒体顶面的高度低于减震定位块的下底面的高度。
[0013]所述弹簧与手术台的底部相连,转轴固定在手术台的底部内。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5]本实用新型所述利器盒通过转轴、滑块、压板、弹簧以及水平导轨等部件将利器盒盒体集成于手术台底部,通过简单的下压操作,盒体因水平导轨向下倾斜而自行沿水平导轨向下滑动,实现盒体位置的变化,该位置的变化可以应用于利器盒从手术台底部里侧向手术台边沿的移动,实现利器盒的随用随装载,医护人员无需移动位置,随手就可以将医疗废料放入利器盒,节约了手术操作时间,降低了针头等误伤医护人员以及污染手术环境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压板下侧);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0020]图中:1为转轴,2为滑块,3为盒体,4为导料板,5为弹性支撑块,6为水平导轨,7为减震定位块,8为第一支撑体,9为手柄,10为弹簧,11为弹簧固定座套,12为压板,13为手术台的底部,14为第二支撑体,15为废料进口,16为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22]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包括盒体3、滑块2、水平导轨6、减震定位块7、转轴1、压板12以及弹簧10,所述盒体3与滑块2相连,滑块2设置于水平导轨6上(滑块可以沿水平导轨灵活的平移),水平导轨6的一端(位于手术台边沿的一端)与减震定位块7 (利用弹性材料制成,或内置弹簧,吸收撞击产生的震动)相连,水平导轨6的另一端沿转轴径向与转轴I相连,减震定位块7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体8,所述水平导轨的另一端(远离手术台边沿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支撑体14,压板12的一端上设置有弹簧固定座套11 (弹簧固定座套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套结构,套在压板相应位置上),第一支撑体8与弹簧固定座套11相连,第二支撑体14与压板12的另一端相连,弹簧10设置在弹簧固定座套11上。所述盒体3的顶面开设有废料进口 15,废料进口处设置有向盒体内延伸并呈倾斜状的导料板4。所述导料板4与所述废料进口的一侧边沿铰接,盒体3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导料板的弹性支撑块5。所述利器盒还包括销轴16以及手柄9,销轴16的一端与压板12 (位于手术台边沿的一端)相连,手柄9设置于销轴16上。所述盒体4位于水平导轨6下方,盒体顶面的高度低于减震定位块的下底面的高度。所述弹簧10与手术台的底部13相连,转轴I固定在手术台的底部13内,使所述利器盒整体固定于手术台底部。
[0023]参见图2以及图3,所述弹簧10为多个,多个弹簧间隔布置在弹簧固定座套11上,弹簧的数量调整,则盒体的容积也可以适应性调整(容积大,则收集的医用废料的数量以及重量也越大)。所述水平导轨6为多个,多个水平导轨平行间隔设置且高度相同。每个水平导轨6上均设置有滑块2,盒体3与设置于各个水平导轨上的滑块均相连(可以保证盒体稳定的移动),减震定位块7以及转轴I与所有水平导轨均相连,第二支撑体14由所有水平导轨共同支撑。
[0024]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5]当需要使用利器盒时,医护人员通过按压手柄9使压板12向下倾斜,则水平导轨6也同时倾斜,此时,滑块2带动盒体3移动并撞击减震定位块7,滑块经过较短时间内的幅度逐渐降低的往复移动动作后,最终停留在减震定位块7 —侧,此时,盒体的废料进口 15位于手术台边沿外,利器盒装载完毕,医护人员可以将用过的针头等医疗废料放入盒体4,不需要再放入医疗废料时,则释放对手柄9的压力,压板12在弹簧10的作用下带动水平导轨6回位(至水平位置),此时,通过手柄9向上略微抬起压板12,则滑块2最终使盒体4回到靠近转轴I 一侧。
[0026]对于手柄,上述操作需要医护人员至少一只手持续作用手柄,其实,由于采用销轴进行压板与手柄的连接,则在下压压板12的同时可以给予手柄9适当的扭矩,使其旋转,这样可以在手柄与手术台底部接触后,利用手柄作为顶推部件逐渐增大压板向下倾斜的角度,并最终固定到一个位置(手柄向上旋转90度后,起到保持压板倾斜角度的作用),此时,医护人员无需再作用手柄,可以腾出双手做其他与废料收集有关的动作。
[0027]当滑块2随水平导轨6倾斜而首次撞击减震定位块7后,由于减震定位块的减震性能(例如利用弹性),滑块2会再经历数次碰撞减震定位块7,但撞击力度渐小(导致滑块较短时间内的幅度逐渐降低的往复移动动作),这样的反复撞击对于盒体4内的废料起到了震动填实的作用。
【主权项】
1.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其特征在于:该利器盒包括盒体(3)、滑块(2)、水平导轨(6)、减震定位块(7)、转轴⑴、压板(12)以及弹簧(10),所述盒体(3)与滑块⑵相连,滑块(2)设置于水平导轨(6)上,水平导轨(6)的一端与减震定位块(7)相连,水平导轨(6)的另一端沿转轴径向与转轴(I)相连,减震定位块(7)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体(8),所述水平导轨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支撑体(14),压板(12)的一端上设置有弹簧固定座套(11),第一支撑体(8)与弹簧固定座套(11)相连,第二支撑体(14)与压板(12)的另一端相连,弹簧(10)设置在弹簧固定座套(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3)的顶面开设有废料进口(15),废料进口处设置有向盒体内延伸并呈倾斜状的导料板(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板(4)与所述废料进口(15)的一侧边沿铰接,盒体(3)的内侧壁面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导料板的弹性支撑块(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利器盒还包括销轴(16)以及手柄(9),销轴(16)的一端与压板(12)相连,手柄(9)设置于销轴(16)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0)为多个,多个弹簧间隔布置在弹簧固定座套(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导轨(6)为多个,多个水平导轨平行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其特征在于:每个水平导轨(6)上均设置有滑块(2),盒体(3)与设置于各个水平导轨上的滑块均相连,减震定位块(7)以及转轴(I)与所有水平导轨均相连,第二支撑体(14)由所有水平导轨共同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3)位于水平导轨(6)下方,盒体(3)顶面的高度低于减震定位块(7)的下底面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0)与手术台的底部(13)相连,转轴(I)固定在手术台的底部(13)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式自装载利器盒:该利器盒包括盒体、滑块、水平导轨、减震定位块、转轴、压板以及弹簧,所述盒体与滑块相连,滑块设置于水平导轨上,水平导轨的一端与减震定位块相连,水平导轨的另一端沿转轴径向与转轴相连,减震定位块上设置有第一支撑体,所述水平导轨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支撑体,压板的一端上设置有弹簧固定座套,第一支撑体与弹簧固定座套相连,第二支撑体与压板的另一端相连,弹簧设置在弹簧固定座套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下压操作,实现盒体位置的变化,实现利器盒的随用随装载,节约了手术操作时间,降低了针头等误伤医护人员以及污染手术环境的风险。
【IPC分类】A61B19-02, A61G13-10, A61M5-32
【公开号】CN204601285
【申请号】CN201520176451
【发明人】赵宏英, 王西玲, 张秀文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