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穿刺导航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1597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椎间孔穿刺导航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椎间孔穿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椎间孔穿刺导航组件和利用该组件的椎间孔定位穿刺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实施中,穿刺定位被广大术者认为是核心步骤,由于穿刺安全空间狭小、解剖结构遮挡等原因如何精确的定位穿刺角度和穿刺深度,是手术的关键,也是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学习曲线陡直的关键原因。现有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实施过程中基本是徒手穿刺。该方法的缺点是要求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MRI阅片后三维立体的构思能力、术中手下感知及分析定位技能。所以初学者需多次透视,增加患者和术者辐射量。也因辐射量增加的缘故,因此许多术者害怕该项技术,导致购买了设备也难于开展,把仪器设备搁置,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精确的椎间孔穿刺导航组件。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椎间孔穿刺导航组件的结构特点是包括:
[0005]固定架,其包括竖向设置的立柱以及由上至下间隔排布且与立柱垂直设置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的端部分别通过第一滑套和第三滑套转动且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在立柱上,第一滑套和第三滑套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定位旋钮和第三定位旋钮;第二横梁滑动穿装在一套筒中且该套筒的中轴线与立柱垂直设置,套筒的中部通过第二滑套转动且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在立柱上,第二滑套上安装第二定位旋钮;第一横梁上安装有与立柱垂直设置的第四横梁,第四横梁滑动且转动连接在第一横梁上,第四横梁和第三横梁上均设有刻度;
[0006]导向器I,其包括竖梁和可扣设在第四横梁上并与第四横梁滑动配合的水平扣槽,竖梁的底端与水平扣槽垂直固接,竖梁上转动安装有导向管I且导向管I可通过第六定位旋钮锁定转动角度,导向管I中穿装带刻度的穿刺针。
[0007]所述第一横梁上滑动安装有第四滑套且两者之间通过第四定位旋钮锁定位置,第四滑套上垂直固接有销轴,第四横梁上开设有与销轴穿装配合的销孔且该销孔为沿第四横梁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销轴上安装有用于锁定第四横梁与第四滑套相对位置的第五定位旋钮。
[0008]所述竖梁上与导向管I并排安装至少一个辅助导向管。
[0009]所述第四横梁为截面呈方形的方杆,所述水平扣槽为截面呈倒L形的L型板。
[0010]所述竖梁上安装有量角器,量角器的90度线竖直设置且量角器的圆心点与导向管I的转动安装点重合。
[0011]所述穿刺组件还包括:导向器II,其包括可滑动套装在第四横梁上的套管和与套管平行设置的导向管II,导向管II与套管之间通过连杆定位机构连接且两者之间通过第七定位旋钮锁定位置。
[0012]所述连杆定位机构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根连杆,每根连杆的两个端部均分别铰接在套管和导向管II上,所述第七定位旋钮安装在其中一根连杆的其中一个铰接点上。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组件制作成本低廉,操作方法简单,且能有效的引导靶向穿刺定位,降低了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实施中穿刺定位的学习难度、减低穿刺失败率、减少接触辐射,减少放射对患者及术者的风险,同时也促进了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技术的开展。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使用新型中第四横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器I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实用性中导向器II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导向器I的竖梁与立柱的中轴线平行设置以确定穿刺角度α的示意图;
[0020]图6为导向器I与第四横梁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导向器II与第四横梁配合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装置模拟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椎间孔穿刺导航组件包括一个固定架和两个导向器,其中,导向器I用于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穿刺,导向器II用于水平穿刺。
[0024]参照附图,固定架包括竖向设置的立柱I以及由上至下间隔排布且与立柱I垂直设置的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和第三横梁4 ;第一横梁2和第三横梁4的端部分别通过第一滑套24和第三滑套25转动且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在立柱I上,第一滑套24和第三滑套25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定位旋钮5和第三定位旋钮6 ;第二横梁3滑动穿装在一套筒7中且该套筒7的中轴线与立柱I垂直设置,套筒7的中部通过第二滑套26转动且可上下滑动的连接在立柱I上,第二滑套26上安装第二定位旋钮8 ;第一横梁2上安装有与立柱I垂直设置的第四横梁9,第四横梁9滑动且转动连接在第一横梁2上,该滑动且转动连接的具体结构为:如图1所示,第一横梁2上滑动安装有第四滑套15且两者之间通过第四定位旋钮16锁定位置,第四滑套15上垂直固接有销轴27,第四横梁9上开设有与销轴27穿装配合的销孔28且该销孔28为沿第四横梁9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条形孔,销轴27上安装有用于锁定第四横梁9与第四滑套15相对位置的第五定位旋钮17。第四横梁9转动连接在滑套15上且两者之间通过第五定位旋钮17锁定转动角度,同时,由于销孔28为长条形孔,因此,第四横梁9可沿销轴27滑动,该滑动也是通过第五定位旋钮17锁定,通过该滑动可以调整第四横梁9在第四滑套15两侧的长度。第四横梁9和第三横梁4上均设有刻度,第四横梁9上的刻度零点为其外伸端的端部,即图1中点F的位置处,第三横梁5上的刻度零点与立柱I的中轴线重合,即图1中点k的位置处。
[0025]参照图3,导向器I包括竖梁10和可扣设在第四横梁9上并与第四横梁9滑动配合的水平扣槽11,第四横梁9为截面呈方形的方杆,水平扣槽11为截面呈倒L形的L型板,L型板可扣在方杆上并能沿方杆滑动。竖梁10的底端与水平扣槽11垂直固接,竖梁10上转动安装有导向管112且导向管112可通过第六定位旋钮13锁定转动角度,导向管112中穿装带刻度的穿刺针14。竖梁10上与导向管112并排安装至少一个辅助导向管18。竖梁10上安装有量角器19,量角器19的90度线与竖梁10的纵轴中心线重合且量角器19的圆心点与导向管112的转动安装点重合。在导向器I的具体制作中,为了保证进针位置的精确性,需要保证穿刺针14在穿刺时是紧贴着第四横梁9的,该设置能保证在穿刺中穿刺针不发生歪斜。第六定位旋钮13可设置在导向管I的中轴线上,从而使得导向管112的转动安装点位于其中轴线上。
[0026]参照图4,导向器II包括可滑动套装在第四横梁9上的套管20和与套管20平行设置的导向管1121,导向管1121与套管20之间通过连杆定位机构连接且两者之间通过第七定位旋钮23锁定位置。连杆定位机构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两根连杆22,每根连杆22的两个端部均分别铰接在套管20和导向管1121上,第七定位旋钮23安装在其中一根连杆22的其中一个铰接点上。套管20、导向管1121和两个连杆22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结构,通过铰接,套管20与导向管1121的距离可以调节,但两者始终保持在一纵向平面内的水平,利用在其中一个铰接点上安装第七定位旋钮23可将两者的位置锁定。在导向器II中,套管20的中轴线与导向管1121的纵中心轴线在同一纵向平面上且相互平行,为的是穿刺针14经过套管21后前进方向与横梁4的纵轴中心线平行且在同一纵向平面上。
[0027]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三种情形的椎间孔定位穿刺,下面分别参照附图一一介绍。
[0028]第一种情形为不事先确定穿刺角度且穿刺角度不是O度(即不是水平穿刺),患者平卧位于手术台上,用手术床的固定器将立柱I固定于手术床的一侧(根据患者资料及查体定为手术实施的一侧),位置在预选穿刺点区域以上,立柱I与手术床垂直,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第三横梁4调整于患者侧面且横梁的远端指向手术床尾端。
[0029]在C型臂透视下确定骶椎、棘突并画出棘突连线的纵线,再在体表画出平行于目标椎间隙的横线,穿刺点一般位于距中线(棘突连线)患侧旁开8-lOcm处(根据胖瘦适度调整),手术实施就是穿过此点通向病变椎间隙的椎间孔,选定进针点后作标记,穿刺点的选择亦应考虑到个体情况,比如L4/5、L5/S1节段时为了避开髂骨翼,穿刺点一般会向头端调整,此时穿刺方向和目标间隙产生一定的夹角。
[0030]在C型臂透视下移动第三横梁4,调整到其与目标椎间孔节段椎体后缘连线r的高度,第一横梁2联动第四横梁9综合调整至第四横梁9贴患者后背皮肤,调整第四横梁9使其经过预定穿刺点的正上方,其顶端即点F端在正位上位于目标椎间隙与此侧上下椎弓根外侧缘连线交点处。由于人体表面不是在同一平面,所以穿刺点大多数情况下是低于第四横梁9的,调整第二横梁3使其顶端达穿刺点位置。现假设穿刺点为A,第四横梁9远端为F,从F点向下做垂线则垂线前进方向正好经过正位上F点的影像位置,假如其与目标椎间孔节段椎体后缘连线r平面的交点是C,经A点沿第四横梁9的方向做一直线e,直线e与第四横梁9平行且其与F的垂线交点为B,再经过AC两点做一直线g,其与直线e的夹角用β表示,其与第四横梁9的夹角用Θ表示,那么Z β =Z Θ,由ABC三点所围成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它的斜边长度就是此次椎间孔穿刺的穿刺距离,穿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